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7/08/07
如果我問:「死可怕嗎?」你的第一個反應是:「可怕,因為死亡都要受或長或短、或多或少的痛苦。」那麼你可能並不怕死,你只是怕痛、怕苦而已。假定我再問:「如果你是在無意識中死去,死前沒有受任何痛苦呢?那麼你還認為死可怕嗎?」,我們有理由怕死本身嗎?
・2017/08/07
社會學家要到處跑、進入不同場域去了解社會?還是關在自己的研究室裡面埋首研究?黃敏雄覺得重要的是去提出一個自己覺得重要、有意義的研究問題,然後透過大量具代表性的資料去回應及呈現這樣的問題。提出一個不是只有自己關心的議題,是社會有興趣、想要知道的!像是透過研究數據,平均來看偏鄉或城市雖有顯著的差異,可是在都市或介於兩者之間中間地帶的城鎮,有更多學習低落的學生存在。
・2017/08/07
常常搭高鐵的讀者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研究過票價表呢?你有沒有發現,「彰化→左營」的票價原本是 670 元,但「彰化→嘉義 250 元」加上「嘉義→左營 410 元」卻是 660 元,分開買居然可以省 10 元!?是不是一直把票分段買,就可以越來越便宜呢?這次就讓我們從高鐵分段買票會不會比較便宜的問題,來培養數感吧!
・2017/08/04
牛頓理論的根據是單一客觀的現實。空間和時間形成一個固定架構,世上的活動就在那個舞台上展開。相對論反駁了那種觀點,它主張不是只有一齣表演--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經歷的事實各不相同,端看每個人所處的地方和行動而定。
・2017/08/04
牛頓之所以辛勤地投入物理學、神學和煉金術的研究,其實可以用一個共同的目標一言以蔽之:為了探究世界的真相。稍微思考一下牛頓的辛勤探索其實很有趣—不是因為那些探索證明是對的,也不是因為那些探索證明牛頓有時候很瘋狂,而是因為它們突顯出科學探索最後究竟是成果豐碩、還是徒勞無功,往往只是一線之隔。
・2017/08/03
「需要父親」是心理需求,單純生理父親或物質父親是不夠的,父親在兒童期是認可孩子、提供與母親不同刺激、權威指引,到了青少年期,孩子從家庭轉入社會,「父親榜樣」絕對是重要的發展引導,「父性心理原則」也是重要的內在概念,他要知道自己是誰的孩子,才能站在父親的肩膀上建構自己。
・2017/08/02
黑板從發明以來就不是一種昂貴又神秘的物品,無論黑板的起源是什麼,黑板和粉筆的關係就像紙墨一樣,是現代科技仍無法取代的組合。今天,在世界各地的物理研究中心黑板仍隨處可見,在英國劍橋數學科學學院的牛頓研究所(The Isaac Newton Institute for Mathematical Sciences in Cambridge)裡面甚至廁所裡都有黑板!
・2017/08/01
臺中烏日區有一棵老茄苳樹下有一座小廟,某日透過乩童扶乩宣稱:一直以來被尊稱「茄苳公」的自己,其實是「茄苳娘」!先別說茄苳樹王公還有分性別了,你會認茄苳樹嗎?你知道茄苳樹跟嘉慶君是好朋友嗎?雖然在民間信仰中,茄苳樹王公的數量也許略遜於大夥熟悉的榕樹,但與茄苳相關的故事,卻很可能讓其他樹種都望塵莫及呢!
・2017/07/31
鼓勵研究人員參與群眾運動,去對抗社會中那股普遍不信任科學的浪潮,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然。更困難,但卻更具有實質意義的是,如何能讓受有嚴格科學訓練的博士,轉戰其它領域,而在政府部門或私營企業有好的職涯發展,從而發展科學所應有的影響力。
・2017/07/29
正念 (Mindfulness) 的意思並非正面思考,而是「活在當下、放下執著」。正念源於佛學,但近年來無論西方或東方,都透過科學化的心理學研究,藉由訓練正念,舒緩過度自我膨脹所造成的情緒壓力、緊繃的人際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