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9/09/25
若博物館展覽的文物回歸誕生地展示、研究對象掙脫研究素材的單一角色後,將會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呢?這一次,中研院民族所將泰雅族的文物帶回當地部落進行共展,研究員發現,無論是選件、展示方式、參觀規定,甚至是對文物的詮釋上,部落和博物館都有著相當不同的看法,並從這些迷人的差異中汲取出相當豐富的收穫與成果。
・2019/09/25
媒體過度戲劇化地呈現自殺故事,會導致模仿效應。我們如何將自殺事件的新聞價值降低,最小化其報導,才可能減低自殺行為的傳染性。
・2019/09/24
九品芝麻官的「我全都要!」是流傳多年的經典台詞,至今都還是網路熱門梗圖之一,從這句話的廣傳程度,似乎就可以一窺人類面對選擇時的無助與抗拒,在兩難的情況下總會想要吶喊:為甚麼我一定要選?不可以全部都要嗎!因此自古以來,人類都非常熱衷於棘手問題的討論,而在本文之中,將藉由各種絕境難題的例子,來為大家介紹兩難問題的迷人之處。
・2019/09/24
研究指出,一個家庭的幸福與不幸福,相對於其他因素而言,「婚姻效能」對於家庭滿意度的影響力最大,然而,什麼是效能?在婚姻中又有什麼會影響效能感呢?難道只有參與婚姻的兩人需要為家庭的幸福感負責嗎?
・2019/09/19
為何讓大眾相信科學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呢?以大眾相信科學的重要性為起頭後,再輔以四個國家科學家當前習慣的傳播模式、大眾對於三個角色信任程度的數據,來討論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做科學傳播才是最好的,並藉此引出科學家在科學傳播中的關鍵角色與作用。
・2019/09/19
開放進用運動最重要的兩大難題,乃是僵化的著作權法以及出版界築起的高牆。著作權法的初衷是為了保護創作者的權利,然而,在越來越茁壯的網路時代下,著作權似乎變成了知識傳播的重大阻力,需要重新檢討並改良舊法,再加上出版界巨商的集中化與日漸走高的訂閱費,各國大學的圖書館與研究學者逐漸被隔絕在付費的訂閱高牆之外。面對此景,我們的學界該如何走出如此窘迫的困境呢?
・2019/09/18
在你的生命裡面,是否也曾經有過「如果那時候可以這樣做就好了⋯⋯」的想法?可是就像我們無法預知天氣一樣,我們無法知道某種選擇會對我們帶來怎樣的命運。然而,如果因為某一種選擇,真的大幅挪動了我們前進的方向,這種改變勢必也蘊含著某種代價,讓我們一起從《天氣之子》中發現些什麼吧!
・2019/09/18
沒有人希望自己家中發生火災,但是誰都不知道災難會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如果有一天家裡真的不小心發生火災,那麼如果可以提前為此進行準備,勢必能夠避免不必要的傷亡。 聽到要做家庭逃生計畫?你可能會覺得:火災不就是意外,還要計畫嗎?而且我們怎麼知道哪裡會燒起來?再說火災的時候逃都來不及了,還要看什麼「計畫書」?更何況計畫根本趕不上變化,做這些計畫又有什麼用呢? 就因為火場變數很大,所以需要大家提前沙盤推演、擬定戰略,了解家中的逃生位置,規劃暢通的逃生走道,增加應急裝備,以備不時之需。
・2019/09/17
科學家的好奇心總是令人敬畏,早在 70 年代,就有勇者開始量測男人的陰囊溫度。然而,隨著儀器靈敏度的提升,學者開始發現:「咦?左邊,總是比較熱」。 於是追求科學之美的學者 B. Bengoudifa(法國土魯斯第三大學,Université ToulouseIII)團隊,找了巴士司機等法國男子,研究在「不同姿勢」、「裸體與否」等情況下,陰囊的溫度變化,並以此研究拿下了2019年搞笑諾貝爾解剖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