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專欄
5075 篇文章・
4 位粉絲
Jacky Hsieh
・2012/09/06
我們飲酒的速度可能會受飲酒的杯子影響?!這篇由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刊登在《PLoS ONE》的研究,也許可以幫助我們減少日漸增加的酒後肇事問題。
NanoScience
・2012/09/06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利用化學氣相沉積法(CVD)成長的石墨烯(graphene)可做為奈米電子電路中的理想內連線(internnect)材料。
國科會 國際合作簡訊網
・2012/09/05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的科學家與業界的夥伴合作,成功利用幹細胞徹底改變老鼠的糖尿病,這項突破為這種影響近四分之一的加拿大人的疾病治療帶來希望。
臺北天文館
・2012/09/05
天文學家透過廣角紅外巡天探測器的觀測料,新發現了數百萬個超大質量黑洞和一種溫度頗高且被塵埃遮蔽的極端星系—高溫塵蔽星系(hot dust-obscured galaxies,縮寫為hot DOG,「熱狗」的諧音)。這數百萬個超大質量黑洞含塵量相當高,分佈遍及宇宙各處;而含塵量更高的DOG數量則約為1,000個左右,這些DOG可能是迄今已知最明亮的星系,因此在紅外波段才能亮得足以讓WISE觀測到。
臺北天文館
・2012/09/05
8月舉行的國際天文聯合會會議上,天文學家宣布發現史上首見第一個「凌環雙星多行星系統」,並形成了一幅「雙雙對對」的難得景象:2顆行星環繞在2顆恆星的周圍。這項發現所蘊含的意義是,即使在雙恆星四周這種混亂的環境和條件下,多重行星系統還是有可能形成及生存。不僅如此,多行星還有可能存在於距離恆星不太遠也不太近、有利於生命發展的「適居區」中。
國科會 國際合作簡訊網
・2012/09/05
加拿大亞伯達大學 (University of Alberta) 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的化合物,可以抑制大腦中機能失常的蛋白質擴散,這種失能的蛋白質會造成令人類和動物致命的神經退化性疾病。
營養共筆
・2012/09/04
截至目前為止大部分的研究支持黑巧克力對健康是好的,但卻鮮少有研究說牛奶巧克力也有類似的效果。這是一個在瑞典進行的研究,而這個國家裡頭大概有百分之九十的巧克力是牛奶巧克力。
臺北天文館
・2012/09/04
丹麥波爾研究所天文學家Jes Jørgensen等人,利用位在智利的阿卡塔瑪大型毫米/次毫米電波陣列,在一顆類太陽的年輕恆星周圍氣體中發現糖分子。這是首度在這類恆星周圍發現糖分子的蹤跡,顯示在年輕恆星周圍行星盤尚處在行星正在形成階段時,就已經存有這些與生命相關的基礎化合物。
臺北天文館
・2012/09/04
自1960年代進入太空時代至今,太空任務絕大多數都會避開范艾倫輻射帶(van Allen Belts)。范艾倫輻射帶是地球周圍兩個甜甜圈狀的區域,其中充滿了「殺手電子(killer electrons)」、電漿波(plasma wave)和電流等,對人類或太空船都有一定的危險性,逗留在此絕對沒好事。
活躍星系核
・2012/09/03
今年2月份,一篇駭人的醫療新聞報導刊出美國的研究資料,指稱服用安眠藥與死亡率有很大的關聯。這麼久以前的冷飯現在拿來炒不是沒有原因的,就讓小編以最近一篇刊載於JCSM的文章,來為大家解釋安眠藥與死亡率之間的關聯,請大家莫驚、莫慌、莫害怕!
[DEBUG] 09:40:55:707 [
"Breaktime au.js ver: v20250626.2 Copyright © 2025 Break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
[LOG] 09:40:55:776 MobileLogger initialized
[WARN] 09:40:56:085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WARN] 09:40:56:085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ERROR] 09:40:56:185 [
"getGtmTags error",
{}
]
[ERROR] 09:40:56:186 [
"executeGtm err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