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8/03/20
長扁朽木蟲科卻是其中相當鮮為人知且物種數超少的小科,外型修長扁平而體色黯淡,外型與長朽木蟲科 (Melandryidae) 的成蟲形態相似,故一開始時被置於該科下,後來分類學者比較了幼蟲形態後,認為本科較接近於長頸蟲科 (Stenotrachelidae) 和瘤擬步形蟲科 (Zopheridae),進而認為長扁朽木蟲應獨立成科,而近年分子序列的分析也支持長扁朽木蟲並非長朽木蟲科下的類群。
・2018/03/19
在國民基礎教育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基礎防災知識,也曾經歷過不少防災演練,但是當地震來臨時,我們有足夠的知識帶領我們逃生嗎?又或是,平時就懂得防患於未然了嗎?防災教育不是「有教就好」,而是讓接受教育者懂得運用這些知識保護自己。在台灣地震防災教育第一線講師,分享他在教育現場看到的防災教育功與過,期待透過這樣的反思讓大眾更重視防災意識的培養。
・2018/03/09
如果 DNA 是電影劇本,記載著生物體應該演出什麼樣的電影。那麼 RNA 就像依劇本拍攝出來的影片片段,需再透過「剪接」才能組成劇情相符的電影,而細胞內的「剪接師團隊」就由五個小核核醣核酸及多種蛋白因子、蛋白複合體分工合作。
・2018/03/01
今年(2018)在臺中國家歌劇院舉辦的「歌劇院台灣國際藝術節」(NTT-TIFA)中,將展演一系列來自世界各地的表演藝術作品,它們不只是純粹的芭蕾舞、現代舞、舞台劇,這系列的表演中,藝術家特別加重了「科技」元素的表現。讓人體在不同材質間創新表演的想像,拓寬了素材的範疇,並加重了作品的力量。
・2018/02/08
日治時期,「熱帶神經衰弱」於在台日人之間流行,影響範圍小從個人生產力,大到南進政策的廢存。藉由研究「熱帶神經衰弱」理論上的演變,中研院史語所的巫毓荃助研究員發覺,這不只是單純的生心理疾病,更牽涉在台日人如何於台灣殖民社會中,面對殖民地生活、政治與文化的難題及尋找身分認同。
・2018/02/04
地震學家除了研究科學裡的地震,歷史裡的地震也不能忽略!在地震科學起步前,想知道人們怎麼面對地震;怎麼認識地震,都必須從方志史料、隨筆,甚至文學作品中尋找線索。在地震知識未普及之前,這些前人的認知也許會有謬誤,但他們留下的地震記憶,卻大大幫助了現代人的地震科學研究。而在資料充足之後,地震學家又是如何研究地震的呢?讓我們從這篇文章窺知一二吧!
・2018/01/23
2018 年已經到來,今年有哪些不容錯過的天象呢?跟著我們盤點一下~
・2017/12/29
在蓋房子之前,得先幫建地來個地質身家調查:土質鬆軟還是結實、有沒有土壤液化的可能……等。那當我們要在海上蓋離岸風力發電的「大風車」,為了不要讓它們轉一轉反而隨風倒下,了解海底下的地質狀況也是興建之前首要的任務。
・2017/12/18
大家都知道「抗生素」,但你知道「抗菌劑」嗎?長久以來,它被大量運用在家禽家畜身上,以降低牲畜的罹病風險,不過隨著全球消費者食安及環保意識的抬頭,抗菌劑的使用對生態傷害的影響逐漸受重視,「無抗飼養」將是家禽產業新一波的升級重點,而身為消費者的你我,也可以一起幫助畜牧業再升級。
・2017/12/06
水蛭長年住在左腳,甚至長到 8 公分?這種報導從一開始就錯了,然而台灣的媒體沒有實際查詢內容的屬實,一看到轟動的新聞標題,廢話不說相繼轉發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