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3/07/05
滴水果真能穿石嗎?豈只能穿石,還能鑿穿大山!水真有那麼厲害嗎?雖看肉眼不出來,但卻是塑造地形、地貌的主要力量。
・2017/12/29
在蓋房子之前,得先幫建地來個地質身家調查:土質鬆軟還是結實、有沒有土壤液化的可能……等。那當我們要在海上蓋離岸風力發電的「大風車」,為了不要讓它們轉一轉反而隨風倒下,了解海底下的地質狀況也是興建之前首要的任務。
・2017/11/12
中研院地球所所長鍾孫霖院士,在 1997 年展開「東亞地體構造演化整合型研究計畫」,二十年間到西藏、高加索、伊朗、東南亞等地做地質調查。利用火成岩樣本的地球化學分析結果,重新詮釋東亞地體構造的歷史,揭開山脈形成的奧秘,也有助於人們了解臺灣周圍的板塊活動。有些人會開玩笑,說地質學家到處去遊山玩水,但實際上地質調查相當辛苦,工作的地方都在荒郊野外,吃、住經常感到克難。他們就像福爾摩斯或是李昌鈺博士探案,但研究的是「老天爺」的犯罪紀錄。大自然的紀錄,主要就保留在石頭裡面。
・2015/08/12
在無邊宇宙中,有沒有像地球人一樣的生命存在呢?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沒找到外星文明存在的證據。在廣袤宇宙中尋找外星生命的任務,如同從大海中舀起一杯水,即使水中沒有魚,也不代表整座大海了無生機。本次泛科講講 x 中研院天文所,特別請來兩位站在人類追尋外星生命最前沿的重量級科學家:吉兒‧塔特(Jill Tarter),前《尋找外星智慧計畫》(SETI)主任;以及威廉‧夏夫(William Schopf),第一位發掘前寒武紀化石的古生物學家,來跟我們談談他們畢生搜尋生命痕跡的故事。
・2014/06/07
如果你是自然科學的愛好者,這本書將使你感動萬分;如果你是孜孜獵影的攝影家,這本書將使你大開眼界;如果你只是在書店恰巧翻開這本書,你或許會大為驚嘆,驚嘆地球長久演化的足跡,奇蹟且華麗地呈現在你眼前!
・2013/12/30
近來一則新聞:三葉蟲化石,虎頭山現蹤。在各大媒體都有類似的報導篇章,也引起不少討論。有人說:台灣本來就是受板塊作用擠壓隆起的,古老的海洋生物三葉蟲當然也有可能在陸上找到;也有人說:台灣島的地史十分年輕,與三葉蟲扯不上關係;當然還有種說法:科學是隨時都會有新發現的!揪竟,這當中存在著什麼樣的謎團,又有什麼的悖論存在其中?且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2013/12/30
其實,台灣的地史研究由來已久,即便對於各項演化過程的機制仍有一些疑惑,但整體的架構也在過去數十年來的許多學者的努力下,已大致底定,如今我們可以很容易的搜尋到一些地質學者撰寫的圖書與文章。這些知識對於熱中地球科學的青年學子或許是一帖良劑,可以很快的知道台灣島的成因。但一般大眾在閱讀台灣島的地史之前,不妨先複習一下關於各項岩石、地層的知識,或許可以更輕鬆的了解台灣的地史與地層特性,增加我們探索大自然的背景知識與邏輯推理的合理性!
・2013/06/04
風光明媚的景點總是國人休閒遊憩的最佳去處,如果能在美麗的山水風光中放鬆心情,悠哉地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享受溫泉之樂,是再好不過了。然而,享受美景與泡湯之樂的同時,過度人為開發的後果正蠢蠢欲動,鬆動地質所造成的土石流是最具警告意味的逆襲。
・2012/12/11
  預測地震是百年來世界各國都想解開的謎團,儘管地震前的徵兆相當多,例如地下水化學及水位變化、電離層離子濃度異常、地殼變形、活斷層地震週期等,科學家在各種地震預測研究中積極投入並有所進展,但是不論在時間或空間準確度的局限都仍待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