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mo
536 篇文章・ 1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8/07/31
中研院物理所的林耿慧副研究員,帶領團隊發明製作「細胞鷹架」,可在三維環境中培養細胞,比二維平面的培養皿更接近生理環境。不僅能藉此了解細胞的物理,也可應用在組織工程、精準醫療等方面。
・2018/07/30
在明星標靶藥物伊馬替尼(imatinib)出現之前,常見的癌症療法皆無法針對癌細胞進行治療,也都有相對嚴重的副作用。今年(2018)的唐獎生技醫藥獎頒給三位美國知名的科學家:東尼 ‧ 杭特、布萊恩‧德魯克爾、約翰 ‧ 曼德森,他們的研究開啟了針對癌細胞進行癌症「標靶治療」的新紀元。宛如對癌症專用神奇子彈的標靶藥物到底機制是什麼?它又是如何誕生的呢?
・2018/07/16
1988 年美國國會聽證會上,今年(2018)獲「唐獎」的漢森博士作證發言:「全球暖化已經發生了。」警告溫室效應會造成極端氣候、冰原融化、海平面上升。他的發言正式吹響了關注全球暖化議題的號角......
・2018/07/13
讓電腦擁有理解人類語言的能力,就是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縮寫 NLP)。然而,人和人之間就會誤會彼此的語言了,電腦要如何理解語義?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的馬偉雲助研究員說明:以中文來說,最基本的,要先教電腦學會「斷詞」和「理解詞的意思」。
・2018/07/13
人生由一連串「選擇」組成,不同選擇會導致不同結果。如何衡量人們的抉擇對後果有什麼影響?這是經濟學家感興趣的命題。「衡量」,總要有個客觀且避免偏誤的計量方法,而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的許育進副研究員,專門設計給經濟學家使用的「統計方法」。
・2018/07/11
中秋節絕對不能沒有月餅,不過你知道嗎?月餅裡可口的鹹蛋黃,在去年(2017)曾驗出含有工業用染料蘇丹紅,引起了軒然大波。蘇丹色素於今年 6月 28日被環保署公告為「毒性化學物質」,列入環保署跟衛福部工業原料聯合稽查的範圍中。究竟這個蘇丹紅有什麼厲害之處?這類食安事件又該如何杜絕呢?
・2018/07/05
炎炎夏日,少不了買點包裝飲料解解渴。面對架上琳瑯滿目、容易讓人產生選擇障礙的各式包裝飲料,你曾想過它們是怎麼被製作出來的嗎?業者運用哪些食品加工技術,才能創造出品質穩定一致,又便於運輸、保存的好喝飲料呢?
・2018/07/04
2017 年,兩位新角色「十溴聯苯醚」與「短鏈氯化石蠟」在斯德哥爾摩公約(Stockholm Convention)的列管物質名單中登場,被列在必須「排除」的附錄A(Annex A)中,也就是各締約國必須讓此化學物質消失在任何的產品中,完全沒有商量的餘地,差不多就是龍級災害頭號通緝犯的意思。(這裡看相關新聞)本文的主角正是其中的短鏈氯化石蠟(Short-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SCCPs)。
・2018/07/03
專訪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蔡宜芳,了解轉運蛋白的作用機制,以及如何藉此研究改善農業、環境以及能源等問題。
・2018/06/29
一瓶好的威士忌,經過重重程序:從精心挑選大麥穀物、水質、酵母等原料,到嚴格控管釀製器材、溫度、與時間,每個步驟都千錘百鍊。酒酣耳熱之時,一同認識認識威士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