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松鼠會是中國一個致力於在大眾文化層面傳播科學的非營利機構,成立於2008年4月。松鼠會匯聚了當代最優秀的一批華語青年科學傳播者,旨在「剝開科學的堅果,幫助人們領略科學之美妙」。願景:讓科學流行起來;價值觀:嚴謹有容,獨立客觀
常用關鍵字
科學松鼠會
・2011/08/11
近日,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可以將記憶像普通開關一樣隨意開啟和關閉的方法。科學家們複製出與記憶相關的神經信號發放,設計出一個電子信息系統,能夠在大鼠體內模仿與長期記憶相關的腦部功能,甚至是當大鼠服用導致失憶的藥物後該系統也同樣有效。
科學松鼠會
・2011/08/11
桑蠶蠶絲的提取只需經過相對簡單的處理,而由於野蠶繭表面附有礦物層,野蠶絲的提取一直都是一個近乎不可能的難題。野蠶繭表面的礦物層一旦被去除,就能夠得到商用價值極高的野蠶絲,這種長度和品質都極佳的天然纖維將大大促進絲製品相關產業的發展。
科學松鼠會
・2011/09/29
面對誘人的高熱量食物,瘦人的大腦可以比胖人調動出更活躍的衝動控制力。這可能是胖瘦分化明顯的原因之一。這項由美國耶魯大學和南加州大學研究者合作的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臨床檢查雜誌》月刊上。
科學松鼠會
・2011/10/13
吃飯時,菜葉和果實被我們的牙齒大卸八塊,在腸胃裡粉身碎骨。這個過程釋放出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類進入人體,順著血液發配各處,給身體添磚加瓦。但這可能不是故事的全部——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張辰宇教授發現,植物中還有一些小分子也會進入人體,可能反客為主,控制人體的基因活性,以更主動的方式影響身體。這些囂張的小分子就是微小核糖核酸(微小RNA,miRNA)。這項研究發表在《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為了深入瞭解這項顛覆常識的研究,筆者採訪了張辰宇。
科學松鼠會
・2011/10/20
不管是「飯後一瓶優酪乳有助消化」,還是「XX活性乳酸菌,飯後來一瓶」,都不算是謠言。從科學概念上說,還算是「很有可能的」。雖然在科學證據上,益生菌和益生元的保健作用還沒有形成明確的「定論」,但是這些東西也沒有顯示出有害。如果喜歡它的風味,喝一喝也無不可。
科學松鼠會
・2011/10/24
中央肥胖、向心性肥胖、腹內脂肪堆積……這些令人云裡霧裡的術語一言以蔽之,就是蘋果身材的大肚腩。怎樣的肚腩才算「大」?最簡單的通行標準之一就是腰圍,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NCEP)認為男性腰圍102cm以上,或女性腰圍88cm以上,就是中央肥胖。
科學松鼠會
・2011/11/11
一篇名為《牛奶的巨大危害!建議徹底禁食「牛奶、肉、魚、蛋」》的文章中提到了如下幾個觀點:1、牛奶含鈣並不高,許多蔬菜的鈣含量遠高於牛奶。2、喝牛奶反而會缺鈣,因為會使人體血液變酸,從而導致鈣流失,最終容易骨折,骨質疏鬆。真相究竟如何呢?
科學松鼠會
・2011/11/21
1999 年 10 月 12 日凌晨 0 時 2 分,波黑首都薩拉熱窩一名男嬰的誕生標誌著 世界人口達到了 60 億。時光流轉,僅僅 12 年之後,2011 年 10 月 31 日,菲律賓嬰兒, 丹妮卡‧卡馬喬 的誕生象徵著世界人口突破 70 億。也許很多人會感到詫異,這個「 70 億」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別急,讓我們從頭說起……
科學松鼠會
・2012/02/17
如果保護個體是手段,那麼保護物種、保護地球生態是不是就應該成為終極目的呢?但實際上這兩個命題都很可疑。
科學松鼠會
・2012/02/20
你也許曾被蘋果前CEO 賈伯斯(Steve Jobs)在史丹佛大學的演講中所鼓舞:「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浪費在重複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條束縛——那說明你活在別人設定的條條框框裡。」人們推崇創新嗎?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但現實卻給出了近乎矛盾的答案。
[LOG] 08:09:37:824 MobileLogger initialized
[DEBUG] 08:09:37:830 [
"Breaktime au.js ver: v20250413.2 Copyright © 2025 Break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
[WARN] 08:09:38:008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WARN] 08:09:38:008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ERROR] 08:09:38:135 [
"getGtmTags error",
{}
]
[ERROR] 08:09:38:136 [
"executeGtm err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