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科學月刊_96
科學月刊
249 篇文章・ 3735 位粉絲
非營利性質的《科學月刊》創刊於1970年,自創刊以來始終致力於科學普及工作;我們相信,提供一份正確而完整的科學知識,就是回饋給讀者最好的品質保證。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7月 重設

・2022/07/27
行政院「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宣示臺灣將在2050年時達到淨零排放;預計透過減少排放與吸收技術,使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總排放量接近零。
・2021/07/12
2003 年,桃園與嘉義地區首次發現了入侵紅火蟻(Solenopsis invicta)。至今 18 年,於臺灣各縣市或曾出現過的紅火蟻危害已防治成功,但也仍有持續受到紅火蟻危害,而帶來農損與頻繁的咬傷事件。
・2020/07/08
回首臺灣的情境,雖然沒有誇張到燒毀基地台,但也曾有抗議氣象雷達站與阻擋海底電纜的社會爭議,迄今也有現任立委因顧慮電磁波危害,在選前提出反對雷達站、各式基地台和海底電纜等主張。形塑科學文化的使命,不僅止於教化與啟迪,更在爭議科學議題的辯證之間。
・2020/07/07
現階段頁岩油產業面臨大舉退潮,業務萎縮甚至重整及破產倒閉,無疑將有一段艱苦的日子。截至 6 月中,雖然疫情持續中,經濟活動已部分重啟,油價迅速回升到每桶 35 美元以上。而近期的探採投資取消、延後或縮減,使頁岩油鑽井平台數目持續減少,在沒有新鑽井填補舊井造成產能下降的情況下,將影響石油產量,刺激油價繼續回升。利之所趨,頁岩油經過汰弱留強,創新優化技術,勢必東山再起。
・2019/07/22
植物產品在各國之間的進出口並非毫無規範,政府必須針對各式有風險的商品做最謹慎的檢視,恰逢泰國山竹的重新開放進口,近期引起台灣社會諸多討論,因此本文即以山竹為案例,介紹當前台灣有害生物風險分析過程,以及跨國植物產品檢疫對生態的重要性。
・2018/07/16
科學家透過海狗的特殊生理性,研究快速動眼期對於高等哺乳類的重要性,讓人類更了解睡眠這項重要的生理現象。
・2017/07/26
民意調查的結果數據隨處可見,尤其是政治性民調結果幾乎可說是天天在新聞上放送,對總統的滿意度下降了多少百分比、某某縣市的幸福指數最高等諸如此類的調查數據。同一份民調,媒體、政黨、政治人物、名嘴(政治評論家)往往又會做出不同的解讀,各說各話,每個看起來似乎都有幾分道理,但拼湊起來,又讓人想到瞎子摸象這句成語。到底這些數據代表什麼?要怎麼做一位正確解讀民調的聰明閱聽者呢?其實只要掌握兩大原則,就可以大致不被騙了。
・2017/07/24
臺灣的技職教育,特別是與工業相關的高等技職教育,在過去20 年的改制浪潮中,有著結構上根本的變化。原本所強調與產業結合的實作精神,在競逐升格、競逐學生、競逐排名與競逐經費的雜務中逐漸消磨。技職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為了學生畢業後能與職場立即接軌,因此臺灣現有及未來的產業型態,都會直接衝擊著技職教育的成敗;臺灣的技職教育能否重新茁壯,與臺灣的產業發展是否能再度蓬勃,有著絕對相依相附的關係。因此不管是教育部在體制變革上的努力,或是學校端在教學規劃上的巧思付出,都必須要扣緊未來產業發展的需求。在工業技術以跳躍狀發展的今日,新的創業型態與新的就業模式會是什麼樣的面貌?而適合臺灣發展的又是什麼樣性質的產業?是持續發展像電子代工業這種可以收納大量就業人口的類別?還是高額資金與高階人才集中的生技產業?抑或是力求創新突圍的個別中小企業?。今年的張昭鼎紀念研討會,討論的主題就是聚焦在未來工業發展下的就業與創業浪潮中,臺灣的技職教育要如何進行變革以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