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搜尋
登入/註冊
徵才!
最新
文章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氣候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演化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核四公投】模擬器
【反萊豬公投】模擬器
【藻礁公投】模擬器
從打掃方式看出你是哪種人?
你是哪個系的寶可夢大師?
防疫小尖兵測驗!
你能得到搞笑諾貝爾獎嗎?
用陰謀論測你的陣營!
世界地球日知識大挑戰!
用陰謀論測陣營─外星人篇
【光棍節】你是哪種單身?
會考考題大挑戰!
精選特輯
所有特輯
搞笑諾貝爾獎
性教育專區
COVID-19專區
童年崩壞!?
一切都是泛科學的陰謀
她是科學家
百工裡的科學人
SDGs
讀力書展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Podcast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科學月刊
249 篇文章・ 3735 位粉絲
+追蹤
非營利性質的《科學月刊》創刊於1970年,自創刊以來始終致力於科學普及工作;我們相信,提供一份正確而完整的科學知識,就是回饋給讀者最好的品質保證。
常用關鍵字
冥想
出神
出體經驗
歌舞祭儀
腦科學
角回
音樂
科技科學
C型肝炎
C型肝炎病毒
抗體檢測
科學家
諾貝爾獎
郭勁宏
scihub
學術出版
學術高牆
2018諾貝爾醫學獎
科學教育
科學月刊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時間篩選:12月
重設
人體解析
科學月刊
・2021/12/06
為何聽音樂能達到忘我的「出神」體驗?——以腦造影剖析音樂與大腦的關係
聆聽某些音樂時,你曾體驗過一種喪失自我感受,無法妥善控制思想或行為的狀況嗎?這種感受被心理學家稱為「出神」。今年一群加拿大認知神經科學家們發現,當音樂導致出神狀態時,身體感覺的改變可能跟右腦角回的活化有關。
冥想
出神
出體經驗
歌舞祭儀
腦科學
角回
音樂
6
1
科學月刊 01月號/2021 第613期
科學月刊社 |
科學月刊
健康養生
科學月刊
・2020/12/30
付出的不只三人,2020 年諾貝爾生醫獎的幕後功臣——《科學月刊》
許多科學獎項,往往只頒發給特定幾位研究者,但在這些研究人員背後,其實也都有個默默努力的團隊。而今(202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了三位發現C肝病毒的學者,其中獲獎的英國生物化學家霍頓(Michael Houghton)認為,自己能獲得此殊榮靠的是研究團隊中每位科學家的努力與幫忙,團隊中的郭勁宏與朱桂林也功不可沒。
C型肝炎
C型肝炎病毒
抗體檢測
科學家
諾貝爾獎
郭勁宏
3
1
科學月刊 01月號/2020 第601期
科學月刊社 |
科學月刊
活得科學
科學月刊
・2019/12/11
被商業高牆鎖住的科研成果:談學術文章的付費巨牆
科研新知應受商業行為的制約,還是開放給人們閱讀討論?學術商業出版商看似維持學術文章品質,實則為牟財利使科學裹足不前。唯有打破商業高牆,才能增加學術文章的能見度。臺灣,作為國際學術出版的小眾,若能關切學術文章開放取用運動,想必能提升臺灣學術研究成果的國際影響力,更是不被國際學界邊緣化的學術戰略!
scihub
學術出版
學術高牆
0
0
分析 / 評論
科學月刊
・2018/12/26
日本籍科學家近年屢獲諾貝爾醫學獎,是怎麼辦到的?──《科學月刊》
科學研究的成效是什麼?是得到諾貝爾獎的光環加持,學術期刊發表數,全民素質的提升,抑或是科研活動所產生的產業技術推動力?一直以來就是科學界爭論的議題。
2018諾貝爾醫學獎
科學教育
科學月刊
科學研究
閱讀
0
1
透視科學
科學月刊
・2018/12/26
臺大論文造假案後續:認定造假期刊竟以勘誤處理?誰才能建議論文撤稿?──《科學月刊》
對於學術期刊數據造假的情形,到底在什麼情況下應該要撤搞,什麼情況下則是用勘誤處理?本篇文章提出了作者的觀點。
學術倫理
論文造假
0
2
人體解析
科學月刊
・2018/12/12
顛覆癌症治療的革命──免疫治療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過去面對癌症,大多是採取消滅癌症的策略。然而,隨著醫學的進展,近年來,免疫治療的概念隨著成功案例的出現,逐漸被學界所重視,也許在未來,和癌症共存會是癌症治療的發展趨勢。
免疫
免疫治療
癌症
0
0
化學物語
科學月刊
・2017/12/11
重力波太強,不晃會被撞到地上:為何重力波讓整個天文學界為之震動呢?──《科學月刊》
一如許多人事前的預期,重力波研究毫無懸念的拿下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獎,但這將只是一連串大發現的開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10 月16 日在華府與重力波研究團隊大陣仗的召開記者會,宣布了人類首度透過各個電磁波段確認重力波來源,並詳細觀測爆發後的餘暉,這場碰撞不僅實際上使全球振動,也讓許多地面和軌道上的大望遠鏡轉向同樣的目標。重力波獲獎的獨白甫落幕,但多角觀測才正要閃亮登場呢!
LIGO
中子星
伽瑪射線
宇宙
重力波
1
1
好書搶先看
科學月刊
・2016/12/25
如何應對 AI 帶來的挑戰?解讀白宮人工智慧白皮書—《科學月刊》
人工智慧勢必會帶給人類很大的衝擊,各國都在思索發展的同時也要避免它失控,因為它發展的太快了。然而人類也不用因此感到害怕,人工智慧運用得當,有機會帶社會走向更美好的境界。
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白皮書
公領域
美國
0
0
文章導覽
1
2
3
下一頁
繁
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