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s9_96
miss9
170 篇文章・ 1083 位粉絲
蔣維倫。很喜歡貓貓。曾意外地收集到台、清、交三間學校的畢業證書。泛科學作家、科學月刊作家、故事作家、udn鳴人堂作家、前國衛院衛生福利政策研究學者。 商業邀稿:miss9ch@gmail.com 文章作品:http://pansci.asia/archives/author/miss9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8月 重設

・2020/08/19
拒絕疾病的主動權,不應性別而有差異。那麼你就更需要女用保險套來保護自己或是身邊的女性了!男用保險套還得看伴侶的意願,才能被動保護自己,不過女用保險套卻能解決這個問題。那麼什麼是女用保險套?又該怎麼使用?
・2019/08/26
美國食品安全雖然為國際所稱道,但長期以來,仍有許多困境有待改善。首先是多元食安管理組織設計所造成的「碎片化」,美國幅員遼闊,人口龐大,除聯邦外又細分為各州。由於執行單位眾多,令出多門,亦有職權重合、資源浪費和缺乏協調的問題。
・2019/08/19
波拉病毒的致死率最高可至90%,幾乎是令人絕望的傳染病,而在這之中,科學家發現若能阻止病毒的膜融合,就能遏止伊波拉的繁殖!並在新藥試驗中得到正面回饋,替前線的醫生們打了一劑強心針。
・2019/08/19
綜觀各國的食安管理演變,英國、加拿大和中國的政府漸漸地把多元監管改制成單一機構監管的形式:英國食品標準局、加拿大食品檢驗局、中國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美國呈現自成一格的「多元監管」,卻和過往中國以生產、包裝、銷售等食品階段分責的方式不同。美國的多元監管是以食品的種類做權責的區分。
・2019/08/12
美國對食品的進出口量逐年攀升,且中國三聚氰胺毒奶粉等國際食安事件凸顯了跨國食品鏈的複雜度,顯示查驗食品廠的制度急待改變。因此美國政界以此為契機,在 2011 年通過了《美國食品安全現代化法案》(Food Safety Modernization Act, FSMA),繼 1938 年《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案》後,美國七十幾年來最大的食安改革立法。
・2019/08/05
哈維·威利在1902年獲得資助後,召集十來位年輕人成立了媒體所稱的「試毒小隊 (Poison Squad)」,開始對他們做起防腐劑的人體試驗。這些年輕人每天都得吃著一定分量的硼酸、苯甲酸等防腐劑,還得要每日量測體重、心跳等生理數值,儘管實驗過程並不嚴謹,但媒體的推波助瀾、以及民間組織的支持,讓威利和試毒小隊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2019/08/03
19 世紀的美國和英國很像,高速的經濟成長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引起了大量的食品需求。然而當時的科學檢驗技術仍在啟蒙階段,加上食品摻假的成本極低,當時的藥用糖漿主成份是嗎啡、蜂蜜是用葡萄糖稀釋而成,而橄欖油事實上是廉價的棉籽油(台灣也發生過)。
・2019/08/02
上個世紀末,英國超市的現況和今日的台灣相同,各式的標章充斥於各類產品。雖然認證標章可協助消費者簡單、快速的辨識優良產品,但架上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標章,消費者肯定會眼花撩亂、無所適從。從零售商、農民的角度來看,由於不同市場都有相異的認證系統,所以當生產者想要擴大銷售範圍時,必須要花費大量的認證費用、溝通成本。繁多的標章不僅混淆消費者,更讓零售商、農民的成本提高,阻礙產業發展,因此市場上逐漸有「化繁為簡」的需求出現,也就有了小紅拖拉機聯盟的雛形誕生。
・2019/08/01
而我們看完英國後,回頭檢視台灣的食安管理,食藥署和農委會皆將「政策制定」和「風險評估」同時掌握在手上,儘管我國並非以農產出口為主力的國家,但如果發生了如同狂牛病時的衝突,也就是「產業經濟」和「國人健康」無法兼得的情況時,農委會和食藥署會選擇哪一方呢?
・2015/08/30
媒體爆料黑糖裡有致癌的丙烯醯胺,聳動的標題引的人心惶惶。這是國際級的大發現,還是又一則媒體的謠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