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震澤
潘 震澤
13 篇文章・ 1 位粉絲
在大學裡教了二十幾年書,專長是生理學(再往下細分是「神經內分泌學」)。十來年前從象牙塔裡伸出頭來,投入科普書譯介及專欄寫作工作,至今已翻譯了十來本科普書、兩本生理學教科書,以及兩本科學散文結集。目前任教美國大學。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舊到新

・2011/03/18
沃琛的出現,又拉近了人與機器的距離:沃琛不但能理解主持人的問題,還能在短短幾秒鐘內找出答案,趕在兩位超級冠軍前按鈕作答,這可是讓任何看過該節目、並試圖回答問題的人驚訝不已的表現。因為這裡頭牽涉到對人類自然語言(而非電腦程式語言)的了解,這是理解問題的第一步,接下來則是尋找資料、建立假說、評比推理以及做出決定等系列過程,難度可是比下棋高出太多
・2011/05/27
現代人強調一心多用,認為自己可以、也應該同時間做好幾件事,所以邊讀書邊聽音樂、上網、看電視以及線上聊天,幾乎已成常態,邊開車邊講電話自然也包括在內。話雖如此,許多認知實驗卻一再顯示人的注意力是有局限的;也就是說:當我們專注於做某件事時,必然忽視了其他的輸入訊息,以至於視而不見或聽而不聞。問題是我們經常不曉得這一點,以為自己不可能會忽視明顯可察的訊息,這就是「注意力錯覺」。
・2011/06/09
將歸入第四類疑似毒化物的塑化劑加入食品原料,讓數以百萬計的不知情大眾經常服用,絕對是傷天害理的勾當,主犯應受法律嚴厲制裁。只不過消息發布後,許多記者報導及專家發言,都有語不驚人死不休之嫌,譬如說DEHP的毒性是之前三聚氰胺的3.5或20倍,男孩的陰莖會變短,甚至有人罹患大腸癌,也說是由服用了含DEHP的酵素粉造成。
・2011/07/23
乳房是哺乳動物共有的特徵,與體表的皮毛甲羽一樣,都是表皮細胞的特化構造,且與汗腺近似,屬於分泌性腺體細胞。乳腺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新生子代的食物來源,因此是五千多種哺乳動物賴以存活的重要構造;但人類乳房也經常成為新聞話題,從公共場所哺乳室的設置、女星露點或擠事業線,以及乳癌高居國內婦女癌症發病率首位不等,可說是讓人愛恨交織。
・2011/10/28
人類在發展農業之前,以狩獵採集方式生活在非洲草原已有幾十萬年之久,並多次向外遷徙,足跡遍及全球;人類的演化也大部分於此時期完成,好比善於儲存能量的儉約基因(thrifty gene)、喜好漫遊出走的天性、習慣生活在百來人的小群體,發展出互利的道德觀,以及創作「無用」的藝術品等。
・2011/11/02
最早的一波反疫苗風潮,出現在七○年代的英國及八○年代的美國,係針對白喉、破傷風及百日咳三合一疫苗(簡稱 DTP)裡的百日咳疫苗;反對者認為會造成幼兒啼哭不止、發燒、癲癇,腦部損傷以及弱智。較近的一波起始於九○年代末英國,針對的是麻疹、腮腺炎及德國麻疹三合一疫苗(簡稱 MMR),認為與幼兒自閉症有關。最近的一波則是針對預防子宮頸癌的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簡稱 HPV),甚至成為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辯論會上的話題。
・2011/11/14
教育的目的在讓人明理,只不過在講求言論自由、眾聲喧嘩的現代社會,有些道理還真是不那麼容易釐清,就連專家也不見得能說服心中已有定見者,疫苗接種即屬其中之一。
・2011/11/23
最近好些新聞都與癌症有關,包括兩位死於癌症的名人、兩種微生物與癌症的關聯,以及癌症檢測與預防的最新報告等,值得擺在一起談談。
・2011/11/28
夏洛特做過好些有趣的試驗,她發現人在面對兩個同樣吸引人的工作機會或旅遊地點做抉擇時,內心會有掙扎;但只要做了決定,就會對選中的越看越滿意,對沒選的則會覺得沒那麼好。
・2011/12/06
「歷史是宏觀的未來」,從研究古早人類的歷史,韋爾斯得出一項推論:現代人面臨的種種問題,大都由於人類的生物性與環境出現扞格所致。人的生物性,好比有善於儲存能量的儉約基因、喜好漫遊出走的天性、習慣生活在百來人的小群體,發展出互利的道德觀,以及創作「無用」的藝術品等,是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狩獵採集族人類祖先,經過幾十萬年的演化所得出的,至今仍寫在我們的基因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