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The Invisible Gorilla, 2010)
作者:夏布利斯(Christopher Chabris)、西蒙斯(Daniel Simons)
譯者:楊玉齡
出版社:天下文化,04/21/2011
最近某機構進行了所謂「青少年使用行動電話」的問卷調查,發現有高達百分之九十三的答卷者會因手機出狀況而感到不安,於是「青少年有手機焦慮感」就登上了各大媒體的標題。由於手機早是現代人必備用品之一,就算不時有未經證實的健康顧慮報導,也絲毫不影響一般人對手機的倚賴與使用。因此,受手機控制難以自拔者也包括成年人在內,不獨青少年為然。然而使用手機有項重要的安全顧慮,卻常遭人忽視,那就是:邊開車邊講電話。
現代人強調一心多用,認為自己可以、也應該同時間做好幾件事,所以邊讀書邊聽音樂、上網、看電視以及線上聊天,幾乎已成常態,邊開車邊講電話自然也包括在內。話雖如此,許多認知實驗卻一再顯示人的注意力是有局限的;也就是說:當我們專注於做某件事時,必然忽視了其他的輸入訊息,以至於視而不見或聽而不聞。問題是我們經常不曉得這一點,以為自己不可能會忽視明顯可察的訊息,這就是「注意力錯覺」。
有關注意力錯覺最出名的實驗,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西蒙斯(Daniel Simons)與夏布利斯(Christopher Chabris)於1999年發表的「隱形大猩猩」實驗。他們讓一組人觀賞由黑白兩隊各三名球員傳球的錄影,並要他們計算白隊球員傳球的次數。在接近一分鐘的短片進行到一半時,有個穿著黑猩猩服裝的人走進畫面裡待了約十秒鐘,但有半數受試者卻完全沒有看到牠。
由於這段影片甚為出名,因此在預期的心理下,已知會發生意外情況的受試者就不難看到大猩猩的出現。於是西蒙斯又製作了一段新影片,片中除了仍有大猩猩外,還出現其他的變化;這一來,多數專注於計算傳球次數以及分心注意大猩猩出現的人,又再度對新改變視而不見。其他還有許多類似影片,在在顯示人的注意力有許多未察的缺失(看影片)。就好比出車禍的人經常會說,那輛車(或那個人)突然就出現在眼前,讓他無法閃躲;甚至完全不曉得車子怎麼撞上的人,也不在少數(注)。
除了注意力錯覺,西蒙斯與夏布利斯在《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一書還提出了其他五種錯覺:記憶、自信心、知識、因果與潛能。像我們某些栩栩如生的記憶,其實有許多虛構、誤植及扭曲的情形,但我們卻深信不疑;除非有錄影存證,或與經歷同一樁事件者對質,否則我們不會承認或懷疑自己的記憶有誤。書中有許多出名且驚人的例子,在在提醒我們記憶是不可靠的。
自信心錯覺指的是我們常把自信與能力畫上等號,而相信某些自信滿滿、口若懸河的政客、江湖郎中與傳教士;反之,對於虛心求教、並承認自己可能犯錯的人,則信心不大。最近中外都有預言末日將屆的騙子,並有許多人相信,可為實例。同時一群有相同信念者人聚在一起,還有加強信心的作用,此所謂相互取暖是也,但並不代表他們相信的就是事實。
看出兩件事互為因果以及從雜訊中看出隱藏訊息,是人類獨具的能力,也擁有莫大的演化優勢;但把兩件前後發生的不相干情事拉上關係,或看出不存在的模式,則可能有害,這就是因果錯覺。對天敵環伺的人類老祖宗而言,多一些「偽陽性」(false positive,以為是敵其實不是)的判斷無傷大雅,但出現「偽陰性」(false negative,以為不是敵其實是)則可能讓人送命;但對現代人而言,偽陽性也可能造成大害。例如施打疫苗與自閉症的關係,就屬其一;某些人做了錯誤的因果連結,以為小孩有自閉症是由疫苗造成,而拒絕注射三合一疫苗,反而造成麻疹的流行。害人害己。
至於潛能錯覺是我們常一廂情願地相信,人的腦力可由某些訓練開發或增強,因此有不肖商人打著各式各樣潛能開發的名目,藉以斂財。像流行一時的莫札特效應與右腦訓練,都是已遭學界推翻的理論,但還是有許多人相信。打電玩可增強各方面認知能力的宣稱,也所在多有;除了熟能生巧,越玩越拿手外,並沒有嚴格證據顯示,打電玩會讓人更聰明。有人戲稱打麻將可預防老年失智,也只能當茶餘飯後趣聞聽聽,不能當真。
其中最難讓人提防的,要屬由知識造成的錯覺。我們常以為書讀得多就代表有智慧,而沒想到不連貫的片段知識裡可能有許多漏洞。許多學生考試沒考好會埋怨老師出題不佳,並強調自己書讀了好多遍;但熟悉不代表了解,通常老師只要多問學生幾個問題,就可以找出漏洞所在。與人討論、做口頭或書面報告,都是發現知識漏洞的方法;一味埋頭苦讀,不見得是好的讀書方法。
還有就是目前知識對於像生態、金融以及氣象等複雜系統(人體生理也算一個),仍有如瞎子摸象,未能完全掌握;真正的專家在做預測時,話都不敢說得太滿,只有半瓶醋才響叮噹,這點不能不防。
人類確實聰明,為世間萬物所不及,但就算聰明人也常犯下愚蠢錯誤,其理由無他,就是囿於錯覺而不自知。閱讀本書,當有醍醐灌頂之功,特此推薦。
注:人邊開車邊做的事很多,都會分散注意力,也是車禍發生的主因。許多人以為使用免持聽筒的耳機講電話就比較安全,但有研究指出,開車時以耳機講電話的人,出車禍的比例絲毫沒有降低,甚至還更高,可見講電話讓人分心的程度有多大。至於與同車乘客講話,危險要小得多,因為乘客也看得到路況,可隨時停話並提醒駕駛注意,講電話就沒有這種好處;因為通話對方根本不曉得你的狀況,常常還要讓你更分心想像對方表情,或回答複雜問題,以至於在高速行車中,錯失反應良機,造成難以彌補的意外。開車時不講電話,必要時通話儘量簡短,是現代人應有的常識,更是教育與公益宣導的重點之一。
節本原載05/25/2011中時觀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