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0/11/24
潰瘍性結腸炎易與腸胃炎及腸躁症混淆,好發於年輕人,常見症狀為腹瀉、腹痛、解血便。屬於慢性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對體內組織發動攻擊,導致慢性發炎,可能伴隨外部症狀,如皮疹、虹彩炎,關節炎最為常見。
・2020/11/19
癌症骨轉移,是癌細胞隨血液循環轉移到骨骼,遭侵犯的骨骼變得越發脆弱,引發疼痛、脊神經壓迫,甚至癱瘓等。所有癌症都可能發生骨轉移,其中以攝護腺癌、非小細胞肺癌、乳癌、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為高風險族群。日常保養除了藥物外,日常照護和適量運動也很重要。
・2020/11/17
癌症醫治多透過化療或標靶治療,標靶藥物能精準地與特定受體結合,對其他細胞影響較低。近年來,由於部分原開發廠的標靶藥物專利到期,其他較具規模的藥廠便根據其組成,研發「生物相似性藥品」,效果和參考藥物沒有顯著臨床差異,更可以將低病患經濟負擔。
・2020/11/12
主動脈瘤是主動脈老化、失去彈性,膨大成易破裂的球狀瘤體,不意被發現,破裂時死亡率往往超過6、70%。
・2020/11/10
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少是高血糖症狀,尤其體重快速下降更是胰島素不足代表。若血糖開始上升,胰島細胞會「代償」產生更多的胰島素,一開始雖能達到供需平衡,但胰島細胞容易過勞死亡,若初期及早讓胰島素介入,可以讓血糖更加平穩外,也讓減少胰島細胞負擔。
・2020/11/05
發炎性腸道疾病不同於急性腸胃炎,屬於自體免疫疾病,主要分為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都可能出現腹瀉、腹痛、血便等症狀,影響患者的消化吸收。
・2020/11/03
流行性感冒和肺炎不可輕視,流感病毒後容易繼發肺炎,且流感容易變異,所以近年來衛福部逐步擴大公費流感疫苗實施對象,希望可以提升接種率,高風險族群也務必預先做好準備。
・2020/10/29
肝臟是全身最大的內臟器官,負責多種生理功能,若是功能衰竭,身體就會受到嚴重影響。肝臟移植手術相當複雜,血型不相容、孕期肝衰竭都是會面對的問題。影響移植術後存活率的重大關鍵是穩定使用免疫抑制劑,患者術後須透過免疫抑制劑來抑制免疫系統,降低對新器官的排斥反應,延長新器官存活時間,提高存活率。
・2020/10/27
胰島素是由胰臟分泌的荷爾蒙,在我們進食消化後,胰島素能促使細胞吸收血糖,使血糖濃度下降,讓葡萄糖成為各器官的燃料。若空腹血糖值超過 126 mg/dL,口服葡萄糖測試兩小時後的血糖值大於 200 mg/dL,或抽血檢查醣化血色素數值超過 6.5%,都叫做糖尿病。糖尿病治療中,胰島素是個很重要的藥物。
・2020/10/22
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黃柏森醫師指出,導致下肢血管阻塞的原因主要是動脈粥狀硬化,也就是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壁,血管管徑愈來愈小,使得組織無法獲得充足的血液供應而產生各種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