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1/03/23
目前自付差額的人工水晶體粗略分為三種:單焦點、多焦點與焦段型。單焦點非球面人工水晶體,無法提供老花矯正的功能,選擇多焦點或焦段型人工水晶體,較能滿足現代人的不同用眼需求。
・2021/03/18
髖關節疼痛可以使用消炎、止痛藥,但當髖關節結構損壞時,勢必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以免讓髖關節的問題惡化。
・2021/03/16
兒童氣喘症狀和感冒相似,其中包括咳嗽、喘鳴、胸悶、呼吸困難,小朋友氣喘嚴重度大多比成人輕,甚至有超過半數病童,發病早期可能無任何喘息偏快,以慢性咳嗽來表現。
・2021/03/11
潰瘍性結腸炎是種自體免疫疾病,因腸黏膜持續發炎導致潰瘍出血,嚴重時血便直接可見,但症狀較輕微時,必須透過潛血檢查偵測,如未妥善治療,放任出血,可能導致患者貧血虛弱。
・2021/03/09
眼壓會隨晝夜變化,一般人通常清晨眼壓最高,就診時眼壓已從最高點降下。不是沒測到就等於沒有青光眼,青光眼影響緩慢,週邊先來,最後才影響中心視野,這也是一般病人易輕忽的原因。
・2021/03/04
骨科權威期刊(JBMR)發表針對 疫情期間骨鬆治療的指引。指出雙磷酸類藥物(bisphosphonates)有長期抑制破骨細胞的特性,若已經在使用例如骨力強(Aclasta)針劑藥物,施打一劑即有保護力。若需延緩幾個月再注射下一劑,對骨質密度及骨折風險不會有影響。
・2021/03/02
膝關節為最常見的關節退化部位之一,患者無論是平日走路、蹲下撿東西、自椅子站起等簡單動作,患者都會經歷「切骨之痛」。所幸目前有新型的人工膝關節可作為置換選擇,除了材料優化,符合原始人體工學的特殊旋轉設計,讓骨頭跟骨頭更密合,行走自如好輕鬆。
・2021/02/25
髖關節受損最常見是因為年紀導致關節退化、軟骨磨損。髖關節是由髖臼與股骨頭所構成。當血液循環變差,股骨頭可能壞死。之後股骨頭會漸漸被身體分解、吸收,無法支撐體重。
・2021/02/23
當體內的免疫系統錯亂,持續產生抗體及細胞激素侵犯組織器官,使身體持續發炎,就可能是所謂的自體免疫性關節炎。常見症狀為關節紅腫熱痛或晨僵,若延遲就醫,嚴重恐導致不可逆關節變形與相關共病,如虹彩炎、乾癬、發炎性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目前臨床上常用藥物如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類固醇、免疫調節劑、生物製劑。
・2021/02/18
腦動脈瘤是腦部動脈管壁向外膨出的一種腦部疾病,好發於中老年人,男女比約是1:2,會造成出血性中風,讓患者突然感到爆炸性劇烈頭痛,可能導致昏迷,死亡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