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1/12/14
不只是「物質」可以引起過敏,「物理性刺激」也可能使人過敏發作,例如寒冷性蕁麻疹的患者就是對「低溫」敏感,低溫物體或氣溫驟降都可能讓他們過敏發作,嚴重的話甚至會危及生命。
・2021/12/09
如果想要預防蛀牙,除了做好平時口腔清潔外,使用氟化物能提升琺瑯質對細菌酸性產物的抗性,但是氟化物產品五花八門,彼此間有什麼分別?會有氟化物過量的風險嗎?
・2021/12/07
高度近視是黃斑部病變的危險因子,而台灣高度近視的人口比例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高度近視兒童近年來大幅增加,可能讓黃斑部病變年輕化。
・2021/12/02
肺阻塞每年造成 300 萬人死亡!遠超過新冠肺炎一年內近 200 萬人的死亡人數,儘管如此,仍有很多人沒有認知到肺阻塞的成因與嚴重性。
・2021/11/30
異位性皮膚炎是兒童常見的過敏性疾病,因為皮膚病灶顯眼,且極度搔癢,,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應該及早就醫,接受適合的藥物治療,才有機會擺脫惱人的搔癢與紅疹!
・2021/11/25
在麻醉狀態下,我們的體溫調節機制會受到影響,使體溫漸漸變低,若是手術範圍較大、時間較長,手術低體溫的風險會更高,可能使得各種生理機能無法正常運作,影響術後的恢復。
・2021/11/23
耳朵與附近血管之間有骨頭隔開,就像是「隔牆有耳」,如果這堵牆很薄,又或者,血管不正常的生長使得血流異常,牆壁另一邊的耳朵就會聽到原本不該聽到的聲音。
・2021/11/18
血栓是血管中的血塊,會妨礙或阻斷血液循環系統,而下肢深層靜脈是一條大而重要的血管,若發生栓塞就像高速公路上出了場大車禍,會造成比較嚴重的併發症,甚至可能造成猝死。
・2021/11/16
最近日夜溫差大又正值期中考,溫度變化、壓力或是睡眠不足都可能會誘發蕁麻疹,通常症狀來得快去得也快,而若是反覆發作,則需借助藥物治療達到病情穩定。
・2021/11/15
前駐泰代表李應元與致力於推廣社會議題繪本的幸佳慧博士,皆是因為罹患壺腹癌而病逝,究竟這種癌症為何這麼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