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第56屆科展在桃園─科普推廣 科普寫作營

PanSci_96
・2016/05/02 ・1629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44 ・八年級
相關標籤:


獲獎作品:

第一名:

南崁國中 林宇軒 台灣流感疫情也可以問問Google大神!

第二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南崁高中 江玲  地震「預警」系統的進化和侷限

南崁高中 林佳穎 人人都是拷貝貓──暴力影片造就模倣犯?

第三名:

南崁高中 江永琦 星際效應-蟲洞、黑洞、時空旅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南崁高中 涂宥岑 要怎麼躲塞車?不要只想到你自己!

南崁高中 廖佳真 關燈滑手機眼睛會不會瞎掉?

更多成果分享請上第56屆科展在桃園科普寫作營活動粉專!

上課影片

活動宗旨:

科技、科學人才一直以來都是台灣的重要資產以及競爭力來源。從 50 年代開始的經濟奇蹟、加工出口區、全球代工製造到現在的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建立了很強大的科技體系。但是面對全球產業轉型以及瞬息萬變的資訊流通時代—科學教育需要提供更多元的思考以及獨立自主的科學素養,才能幫助新一代提昇台灣環境的電腦化、數位化、與智慧化及競爭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應今年第 56 屆全國科展在桃園市中央大學舉辦,台灣以科技立國,科學教育為重要國本,全國科展向來是融合課程內容及實作精神的重要展現。科展中除了實作能力外,清楚的表達實驗過程及成果也是重要的一環。故本次活動期待培養同學科普寫作能力,以「實作」為核心,作為往後科普傳播的發展啟蒙基礎。

以往的寫作營,大多數都是以邀請講師分享心得,對於學員幫助甚微。泛科學深耕科普傳播及科學寫作已久,深知科普傳播對於民眾基本科學素養的重要性,以及科學寫作培養必須以「實作」為基礎,故本次科寫營隊將邀請大量師資及助教群,在課程裡面讓學員有產出及心得。

活動日期與地點:

活動日期:5 月 28 日(六)09:30 – 17:00

活動地點:桃園市立南崁高中博學講堂及電腦教室,備午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活動流程:

報名方式:

參加資格:桃園市高中職、國中在學學生,以參加過全國科展為優先。

報名人數:40 名。

報名方式:5/16 前完成紙本及 Email 作業

  • 報名表紙本列印(連結至於本頁最底),完成核章,以郵戳為憑,5/16 前掛號寄至南崁高中教務處(註明「參加科普推廣活動-科普寫作營報名表」),地址:桃園市蘆竹區仁愛路二段 1 號。
  • 報名表 word 檔逕寄 yingtso@panmedia.asia ,主旨:【報名科普寫作營學校姓名,例如【報名科普寫作營】南崁高中王小明
  • 錄取公告:5/18 錄取公告於網站(http://pansci.asia/writeintaoyuan),並以電子郵件寄發通知錄取。

其他注意事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為求培訓之完整性與成果之完美性,參加者須全程配合上課時間,缺席不予補課。
  • 參加者往來交通自負,並請注意自身安全。
  • 活動聯絡人:桃園市立南崁高中許瑞卿老師,聯絡電話 03-3525580 分機 215 。
  • 活動聯絡人:泛科知識股份有限公司林英佐先生,聯絡電話 02-23620699 分機 616。
  • 活動全程進行時,執行單位將以攝錄影紀錄活動,並剪輯後上傳至相關網站。
  • 活動成果將經由執行單位實際編排成冊,並實際印製。亦將設計成果刊登於相關網站。

評比辦法:

推文製作:

  • 活動產出:每人針對一件科展題目撰寫可刊登於 Facebook 平台的摘要推薦貼文。
  • 撰寫標的:若參加者為曾經科展入圍或得獎者,請撰寫該主題;若不符前項敘述者,則選擇今年入選主題撰寫貼文。
  • 作品限制:字數限制 200 字,除貼文文字外,該貼文時間、封面圖片、標題及摘要內容等該平台可調整的參數屆可自由運用。

成果發表:

  • 發表形式:參加者將作品填入固定格式,以電子檔方式呈現。超過則強制結束。
  • 評選辦法:依照主題切合度 35%、編排技巧 30%、吸引力 35% 綜合分數作為評比依據。

獎勵:

  • 第一名:1 名,5000 元禮卷。
  • 第二名:2 名,4000 元禮卷。
  • 第三名:3 名,2000 元禮卷。

主辦單位:桃園市政府教育局 承辦單位:桃園市立南崁高中 指導單位:教育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錄取名單:

螢幕快照 2016-05-20 18.45.29

 

螢幕快照 2016-05-20 18.34.40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PanSci_96
1252 篇文章 ・ 2380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人與 AI 的關係是什麼?走進「2024 未來媒體藝術節」,透過藝術創作尋找解答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0/24 ・3176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本文與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合作。 

AI 有可能造成人們失業嗎?還是 AI 會成為個人專屬的超級助理?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AI 與人類之間的關係,成為社會大眾目前最熱烈討論的話題之一,究竟,AI 會成為人類的取代者或是協作者?決定關鍵就在於人們對 AI 的了解和運用能力,唯有人們清楚了解如何使用 AI,才能化 AI 為助力,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

有鑑於此,目前正於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展出的「2024 未來媒體藝術節」,特別將展覽主題定調為奇異點(Singularity),透過多重視角探討人工智慧與人類的共生關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C-LAB 策展人吳達坤進一步說明,本次展覽規劃了 4 大章節,共集結來自 9 個國家 23 組藝術家團隊的 26 件作品,帶領觀眾從了解 AI 發展歷史開始,到欣賞各種結合科技的藝術創作,再到與藝術一同探索 AI 未來發展,希望觀眾能從中感受科技如何重塑藝術的創造範式,進而更清楚未來該如何與科技共生與共創。

從歷史看未來:AI 技術發展的 3 個高峰

其中,展覽第一章「流動的錨點」邀請了自牧文化 2 名研究者李佳霖和蔡侑霖,從軟體與演算法發展、硬體發展與世界史、文化與藝術三條軸線,平行梳理 AI 技術發展過程。

圖一、1956 年達特茅斯會議提出「人工智慧」一詞

藉由李佳霖和蔡侑霖長達近半年的調查研究,觀眾對 AI 發展有了清楚的輪廓。自 1956 年達特茅斯會議提出「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詞,並明確定出 AI 的任務,例如:自然語言處理、神經網路、計算學理論、隨機性與創造性等,就開啟了全球 AI 研究浪潮,至今將近 70 年的過程間,共迎來三波發展高峰。

第一波技術爆發期確立了自然語言與機器語言的轉換機制,科學家將任務文字化、建立推理規則,再換成機器語言讓機器執行,然而受到演算法及硬體資源限制,使得 AI 只能解決小問題,也因此進入了第一次發展寒冬。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二、1957-1970 年迎來 AI 第一次爆發

之後隨著專家系統的興起,讓 AI 突破技術瓶頸,進入第二次發展高峰期。專家系統是由邏輯推理系統、資料庫、操作介面三者共載而成,由於部份應用領域的邏輯推理方式是相似的,因此只要搭載不同資料庫,就能解決各種問題,克服過去規則設定無窮盡的挑戰。此外,機器學習、類神經網路等技術也在同一時期誕生,雖然是 AI 技術上的一大創新突破,但最終同樣受到硬體限制、技術成熟度等因素影響,導致 AI 再次進入發展寒冬。

走出第二次寒冬的關鍵在於,IBM 超級電腦深藍(Deep Blue)戰勝了西洋棋世界冠軍 Garry Kasparov,加上美國學者 Geoffrey Hinton 推出了新的類神經網路算法,並使用 GPU 進行模型訓練,不只奠定了 NVIDIA 在 AI 中的地位, 自此之後的 AI 研究也大多聚焦在類神經網路上,不斷的追求創新和突破。

圖三、1980 年專家系統的興起,進入第二次高峰

從現在看未來:AI 不僅是工具,也是創作者

隨著時間軸繼續向前推進,如今的 AI 技術不僅深植於類神經網路應用中,更在藝術、創意和日常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而「2024 未來媒體藝術節」第二章「創造力的轉變」及第三章「創作者的洞見」,便邀請各國藝術家展出運用 AI 與科技的作品。

圖四、2010 年發展至今,高性能電腦與大數據助力讓 AI 技術應用更強

例如,超現代映畫展出的作品《無限共作 3.0》,乃是由來自創意科技、建築師、動畫與互動媒體等不同領域的藝術家,運用 AI 和新科技共同創作的作品。「人們來到此展區,就像走進一間新科技的實驗室,」吳達坤形容,觀眾在此不僅是被動的觀察者,更是主動的參與者,可以親身感受創作方式的轉移,以及 AI 如何幫助藝術家創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五、「2024 未來媒體藝術節——奇異點」展出現場,圖為超現代映畫的作品《無限共作3.0》。圖/C-LAB 提供

而第四章「未完的篇章」則邀請觀眾一起思考未來與 AI 共生的方式。臺灣新媒體創作團隊貳進 2ENTER 展出的作品《虛擬尋根-臺灣》,將 AI 人物化,採用與 AI 對話記錄的方法,探討網路發展的歷史和哲學,並專注於臺灣和全球兩個場景。又如國際非營利創作組織戰略技術展出的作品《無時無刻,無所不在》,則是一套協助青少年數位排毒、數位識毒的方法論,使其更清楚在面對網路資訊時,該如何識別何者為真何者為假,更自信地穿梭在數位世界裡。

透過歷史解析引起共鳴

在「2024 未來媒體藝術節」規劃的 4 大章節裡,第一章回顧 AI 發展史的內容設計,可說是臺灣近年來科技或 AI 相關展覽的一大創舉。

過去,這些展覽多半以藝術家的創作為展出重點,很少看到結合 AI 發展歷程、大眾文明演變及流行文化三大領域的展出內容,但李佳霖和蔡侑霖從大量資料中篩選出重點內容並儘可能完整呈現,讓「2024 未來媒體藝術節」觀眾可以清楚 AI 技術於不同階段的演進變化,及各發展階段背後的全球政治經濟與文化狀態,才能在接下來欣賞展區其他藝術創作時有更多共鳴。

圖六、「2024 未來媒體藝術節——奇異點」分成四個章節探究 AI 人工智慧時代的演變與社會議題,圖為第一章「流動的錨點」由自牧文化整理 AI 發展歷程的年表。圖/C-LAB 提供

「畢竟展區空間有限,而科技發展史的資訊量又很龐大,在評估哪些事件適合放入展區時,我們常常在心中上演拉鋸戰,」李佳霖笑著分享進行史料研究時的心路歷程。除了從技術的重要性及代表性去評估應該呈現哪些事件,還要兼顧詞條不能太長、資料量不能太多、確保內容正確性及讓觀眾有感等原則,「不過,歷史事件與展覽主題的關聯性,還是最主要的決定因素,」蔡侑霖補充指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舉例來說,Google 旗下人工智慧實驗室(DeepMind)開發出的 AI 軟體「AlphaFold」,可以準確預測蛋白質的 3D 立體結構,解決科學家長達 50 年都無法突破的難題,雖然是製藥或疾病學領域相當大的技術突破,但因為與本次展覽主題的關聯性較低,故最終沒有列入此次展出內容中。

除了內容篩選外,在呈現方式上,2位研究者也儘量使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呈現某些較為深奧難懂的技術內容,蔡侑霖舉例說明,像某些比較艱深的 AI 概念,便改以視覺化的方式來呈現,為此上網搜尋很多與 AI 相關的影片或圖解內容,從中找尋靈感,最後製作成簡單易懂的動畫,希望幫助觀眾輕鬆快速的理解新科技。

吳達坤最後指出,「2024 未來媒體藝術節」除了展出藝術創作,也跟上國際展會發展趨勢,於展覽期間規劃共 10 幾場不同形式的活動,包括藝術家座談、講座、工作坊及專家導覽,例如:由策展人與專家進行現場導覽、邀請臺灣 AI 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以「人工智慧與未來藝術」為題舉辦講座,希望透過帶狀活動創造更多話題,也讓展覽效益不斷發酵,讓更多觀眾都能前來體驗由 AI 驅動的未來創新世界,展望 AI 在藝術與生活中的無限潛力。

展覽資訊:「未來媒體藝術節——奇異點」2024 Future Media FEST-Singularity 
展期 ▎2024.10.04 ( Fri. ) – 12.15 ( Sun. ) 週二至週日12:00-19:00,週一休館
地點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圖書館展演空間、北草坪、聯合餐廳展演空間、通信分隊展演空間
指導單位 ▎文化部
主辦單位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0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全球資安專家齊聚臺北:揭開 AI 與資安的雙面效應
PanSci_96
・2024/11/08 ・1831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亞太區電腦事件協調組織 ( APCERT ) 2024 會員年會暨國際資安研討會於臺北盛大舉行,這場資安盛會由臺灣電腦網路危機處理協調中心 ( TWCERT/CC ) 主辦,吸引了來自全球約 25 個經濟體的資安專家齊聚一堂,探討全球資訊安全的現狀與未來挑戰。台灣作為全球高科技產業的核心之一,特別在資安領域面臨日益嚴峻的威脅,如何應對這些挑戰,成為這次研討會的重要議題。

臺灣資安風險加劇:DDoS 攻擊與駭客活動頻繁

今年以來,臺灣已多次遭受資訊安全威脅。例如,親俄駭客組織 NoName057 於 9 月對臺灣的政府機構及企業發動了大規模的分散式阻斷服務(DDoS)攻擊,影響了至少 45 個網站的正常運作。此外,來自中國的駭客組織也持續對臺灣的國防產業發動供應鏈攻擊,這些事件表明臺灣正處於全球網路戰爭的前線。這樣的背景使得此次 APCERT 會議的議題更加具體和迫切。

副總統蕭美琴在會議開幕致詞時強調,資安挑戰並非單一國家能解決,必須依賴全球合作,特別是在臺灣這樣身處地緣政治敏感地區的國家。自 2008 年起,臺灣政府便確立「資安即國安」的政策方針,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強化資安防護,以應對日益複雜的網路威脅。

今年臺灣頻遭網路攻擊,這些事件皆表明臺灣正處於全球網戰前線。圖/envato

全球資安威脅:醫療資料外洩與新型勒索軟體崛起

在全球範圍內,資安威脅同樣嚴峻。美國醫療服務供應商 UnitedHealth 於近期承認約 1 億用戶的個人資料遭竊,可能導致敏感資訊外洩,對用戶隱私造成嚴重影響。此外,新興勒索軟體 RansomHub 在短短 3 個月內攻擊了 30 家企業,顯示其威脅迅速擴大,企業需提高警覺,加強防護措施。日本 NHK 電視臺的紀錄片《追蹤中國洩漏的文件》揭示中國對全球發動認知戰的部分內幕,引發國際社會對資訊戰的關注。同時,美國司法部宣布破獲由中國駭客組織 Flax Typhoon 建立的殭屍網路 Raptor Train,該網路由 20 萬個網路設備組成,主要針對美國和臺灣的軍事、政府等機構發動攻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這樣的全球資安背景下,APCERT 2024 年會不僅討論了 AI 等新興技術帶來的資安威脅與機會,還著重強調了跨國合作的重要性。亞太地區資安事件協調組織與全球最大的資安應變與安全組織 Forum for Incident Response and Security Teams ( FIRST ) 合作,舉辦了亞太地區資安研討會,這展示了區域性協作的重要性。

AI 技術與資安的雙刃劍

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慧(AI)的發展已成為本次會議中的關鍵議題之一。隨著 AI 技術的迅速進步,其在資安防護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然而,AI 也可能被惡意攻擊者所利用,進行複雜且規模更大的網路攻擊。尤其在臺灣,AI 技術應用於各行各業,如何平衡創新技術發展與資安風險控制,已成為業界與政府急需解決的問題。

本次會議中的專題討論,將深刻分析 AI 技術在提升資安防護效能方面的潛力,同時也警示了 AI 可能帶來的新型網路攻擊威脅,為未來如何有效應對 AI 帶來的雙重挑戰提供了寶貴的見解。

AI 技術在資安中應用普及,防範其被濫用成為重要課題。圖/envato

強化區域合作,提升全球資安韌性

此次會議以「Power of Together: More Than the Sum of APCERTs/CSIRTs」為主題,強調各國資安協調機構與私部門的合作。會議上,台灣企業如台積電、奧義智慧及趨勢科技也分享了他們在資安防護與治理方面的經驗。這些經驗展示了台灣業界如何積極參與全球資安防護,並與國際資安專家共同協力,提升全球網路安全韌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未來展望:從臺灣出發,擴展全球資安合作

此次 APCERT 2024 年會的舉辦,強化了臺灣與亞太及全球資安組織的鏈結及合作,為共同維護網路世界的民主自由奠定了堅實基礎。透過此次會議,臺灣展示了其在資安領域的領導力,並強化了亞太區域內的合作夥伴關係。全球的資安威脅日益多樣化與複雜化,臺灣作為資安防線的關鍵節點,將繼續與亞太及全球夥伴共同應對挑戰,守護數位時代的安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PanSci_96
1252 篇文章 ・ 2380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從化療到標靶口服藥:新一代 BTK 抑制劑改變濾泡性淋巴瘤治療方式
careonline_96
・2024/11/08 ・2460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照護線上

「濾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簡稱FL)多好發於 50 至 60 歲中年患者,常常沒有明顯症狀,很多是在做檢查時意外發現;或在頸部、鼠蹊、腋下等處摸到腫大的淋巴結,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疲勞、咳嗽、發燒、夜間盜汗、體重減輕等症狀,確定診斷時大多已是第二、第三期。」馬偕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張明志醫師指出,濾泡性淋巴瘤(FL)屬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為淋巴結濾泡生發中心(germinal center)中的淋巴球不受控制地生長,導致增生的細胞大於正常比例而形成,如果濾泡內的淋巴球數量過多,甚至溢出到淋巴結外,就有機會進一步發展成瀰漫性淋巴瘤。

張明志醫師表示,台灣每年大約有 3,500 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新發病例,其中55% 為彌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DLBCL),15% 為濾泡性淋巴瘤(FL),其他還有 5% 被套細胞淋巴瘤(MCL)和1 0% 邊緣區淋巴瘤(MZL)等,推算起來,每年台灣約有 300 至 400 例 FL 發生,是第二常見的 B 細胞淋巴瘤[1]

什麼是濾泡性淋巴瘤
圖/照護線上

濾泡性淋巴瘤 FL 復發難治 傳統無標準治療共識

從全球的統計資料來看,過去對於濾泡性淋巴瘤(FL)後線的治療缺乏共識和標準,從三線以後的治療方式都十分分歧,且越往後線治療推進,整體生存率都會隨之下降[2]

而在濾泡性淋巴瘤(FL)患者中,有部分屬於「復發難治型(R/R)」,臨床上會使用 POD24 指標,即開始治療的 24 個月內出現病情進展來界定。張明志醫師補充,如果在 24 個月後復發,雖然仍是復發,但不屬於難治型;若患者對原來的治療反應不佳、或在治療後不到 6 個月內病情再次發作,就會被視為難治型,預後較差。「現在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CCN)國際治療指引已有針對 FL 的三線治療推薦最新治療準則,將有望幫助病患[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治療新曙光!新一代 BTKi 聯合抗 CD20 單株抗體組合三線治療 FL

傳統濾泡性淋巴瘤(FL)常以化學治療為主,直到抗 CD20 單株抗體問世後,搭配化學治療、類固醇等治療組合便成為主要的治療方式。如今 BTK 抑制劑標靶藥物也加入治療行列,張明志醫師解釋,BTK 抑制劑標靶藥物可以抑制 BTK 酵素的活性,進而抑制 B 細胞淋巴瘤的增殖並誘導凋亡。新一代標靶 BTK 抑制劑的主要優勢在於它是口服標靶藥物,不屬於化療,相較於化學治療,給藥方式較為病人所接受,作用機轉較精準,較不影響生活品質。

什麼是BTK抑制劑標靶藥物
圖/照護線上

根據一項名為 ROSEWOOD 的全球研究指出,治療濾泡性淋巴瘤(FL)三線使用新一代口服標靶 BTK 抑制劑搭配抗 CD20 單株抗體的總體耐受性良好,表現出了有意義的療效和可控的安全性特徵,迎來了 FL 的治療新突破[4]


「新一代口服標靶 BTK 抑制劑結合抗 CD20 單株抗體確實解決了部分過去化學治療難以克服的問題。」張明志醫師說,「傳統化學治療通常是針對快速分裂的細胞,對於濾泡性淋巴瘤(FL)這類惰性的腫瘤效果較差,而且化學治療會對腸胃道、骨髓造成較明顯的副作用。BTK 抑制劑標靶藥物能夠針對 B 細胞發揮作用,促使 B 細胞淋巴瘤凋亡,有助發揮治療成效,维持患者生活品質。」

新一代標靶BTK抑制劑標靶藥物
圖/照護線上

跟上國際治療指引 若有任何問題應至血腫門診諮詢

目前根據最新國際趨勢,舉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加速批准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與抗 CD20 單株抗體聯合用於治療經過兩線或以上全身治療後的復發或難治型濾泡性淋巴瘤(R/R FL),肯定其臨床優勢[5]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明志醫師表示,復發難治型濾泡性淋巴瘤(R/R FL)在使用不同的治療藥物時,會面臨不同的副作用,例如腹瀉、心律不整、感染等問題,請患者不過度擔心,醫療團隊都會提供完善的支持與治療,也強調,患者要維持正常作息,不可過度勞累,如果有發燒或其他症狀,請盡快返回血液腫瘤科門診向醫療團隊反應。

參考資料:

  • [1] 中華民國110年癌症登記報告
  • [2] P. Ghione et al. Haematologica, 2023 Mar 1;108(3):822-832.
  • [3]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Classic Follicular Lymphoma (2024.v1)
  • [4] Zinzani PL, Mayer J, Flowers CR, Bijou F, De Oliveira AC, Song Y, Zhang Q, Merli M, Bouabdallah K, Ganly P, Zhang H, Johnson R, Martín García-Sancho A, Provencio Pulla M, Trněný M, Yuen S, Tilly H, Kingsley E, Tumyan G, Assouline SE, Auer R, Ivanova E, Kim P, Huang S, Delarue R, Trotman J. ROSEWOOD: A Phase II Randomized Study of Zanubrutinib Plus Obinutuzumab Versus Obinutuzumab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Follicular Lymphoma. J Clin Oncol. 2023 Nov 20;41(33):5107-5117. doi: 10.1200/JCO.23.00775. Epub 2023 Jul 28. PMID: 37506346.
  • [5] U.S. FDA.Search Orphan Drug Designations and Approvals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careonline_96
513 篇文章 ・ 275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