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導者》授權轉載
文╱方德琳 攝影╱吳逸驊
1 月 19 日,環保署公布 PM2.5 的三年監測資料,除台東外,台灣所有縣市都因 PM2.5 三年平均未達標而被打入空氣品質不佳的三級防制區。空汙已被證實危害人體健康,2013 年,國際癌症總署正式將 PM2.5 列為一級致癌物。因此,當台東成為全台僅存的空品好學生後,政府會有新方法來管制空氣汙染嗎?
在 1 月 19 日之前,全台僅高屏與雲嘉南、金門屬於空氣品質的三級防制區,但 PM2.5 數字一公布,全台灣就只剩台東一個淨土而已。
「很多縣市一年前就知道一定不達標。」臺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執行長楊澤民既無奈又生氣,像嘉義市 2013 年的 PM2.5 年均值是 33.5 μg/m^3,2014年則是34.7μg/m^3,「即使第三年數字為零,仍然無法達到 3 年平均年均值要在15微克(μg)以下的標準。」而全台22縣市就有14個跟嘉義市一樣,情況糟到根本不需要第三年數字就已確定不合格。
PM2.5 納空汙防制 台灣落後國際 5 年以上
「但政府就是遲遲不動作阿!」楊澤民批評說,在 2013 年,PM2.5 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總署認定是一級致癌物,「如果政府真的重視人民健康,怎麼會明明知道達不到,還要再空轉一年呢?」他不解。
美國早在 1997 年就列出 PM2.5 國家標準,日本與歐盟也分別在 2007、08 年訂出 PM2.5 標準,但台灣則是到 2012 年 5 月才公布要把 PM2.5 納入空氣汙染防制的項目。
已經落後國際腳步至少 5 年以上之久,但這一公布不代表立刻就對 PM2.5 採取「防制」行動。因為根據台灣「空氣汙染防制法」,必須持續觀察 3 年數字後才能確定 PM2.5 是否真的不合標準,不合標準後才能啟動相應管制措施。
過去這一年,即使 PM2.5 紫爆新聞不斷,民間團體用前兩年數字質疑,PM2.5 一定無法達標……但礙於法令規定,什麼事情也動不了。「這是法律規定的,沒辦法。」環保署空保處處長陳咸亨解釋,必須有 3 年數字然後依法公告才算走完流程。
等待再等待,終於有了 2013、14、15 三年數字,答案出爐,果然一片滿江紅。不只西半部縣市,就連東岸的宜蘭跟花蓮也確定不合標準。走到這一步算是爬到空汙管制的「登山口」,接下來,眾所關心的問題就是,當台灣只剩下台東一個空品好學生,我們會更有決心魄力、拿出更有效的方法來改善空氣品質嗎?
後文請見《報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