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7
10

文字

分享

0
7
10

這14部電影,帶你無痛搞懂11個心理治療學派!(上)

海苔熊
・2016/02/08 ・9935字 ・閱讀時間約 20 分鐘 ・SR值 570 ・九年級

source:Jennifer Finley
source:Jennifer Finley

繼 2013年的婚姻殺手、2014年的春節恐慌症,敝熊今年此篇賀歲鉅獻(?)文章,將利用這些電影扼要介紹 11個學派的核心理論,並輔以 14部電影,這片單讓大家過年不孤單,從初一看到初五都看不完(光速逃)

這學期的「諮商理論」課程很特別,我們用14部電影,去體驗、去詮釋、去練習與碰觸劇內、劇外的人,我覺得是一個很棒的體會,也想分享給大家。(猴年變得猴急的人,可以直接跳到好遠的下一篇爬片單)!

老實說,這些理論實在是非~常多(畢竟是一學期的課阿!),我僅挑選自己有興趣的部份分享,獻給想對諮商臨床等治療理論有初步了解的朋友淺嚐(要考諮商所的人千萬不要只看這篇啊!),不過因為敝熊才疏學淺,還有賴各位補充指教。

  • (本文特別感謝學弟阿恆、學妹阿便整理片單,與43位準心理師的影片篩選)

一、古典精神分析

1

「性與攻擊,是生命的兩大驅力。」

《理論簡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現在的科學心理學家大多不太喜歡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因為他總是把所有事情都跟「性」掛勾在一起,而且他的潛意識理論幾乎可以解釋所有東西,包括正的反的,甚至可以對相反的行為做出同一的解釋。例如:

  • 你那天之所以「遲到」,是因為你不想要變成第一個到,卻又要等大家的人,晚到,其實是一種童年被母親丟下的恐懼
  • 你那天之所以「早到」,是因為你想抗拒心中對母親的懷念,所以藉由提早半小時到,你終於可以不去想起當年母親是如何把你丟下。

||影片推薦01瑪麗公主 :這是一部會讓你對佛洛依德改觀的電影!

2

「孩子們對我來說,一半是我自己,一半是枷鎖。」──瑪麗公主《瑪麗公主

「有一個角色我們永遠也扮演不好,那就是為人父母。」──佛洛依德《瑪麗公主

不過,如果你仔細看完《瑪麗公主》這部電影,你會發現」佛洛依德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固執」。這部片主要描述佛洛依德與個案瑪麗公主進行精神分析的過程,很多畫面流露出佛洛依德的真感情,更多的對話會讓你倒吸一口氣。

分享我自己倒吸一口氣的經歷,一個按摩師曾經跟我說「如果你仔細看那些所謂的『不良少年』,他們多半也都會有混亂的戀愛、性愛關係。我把它稱為『早秋症候群』,不過這是我的觀察啦!」我一開始以為他是隨便講的,但後來我回去翻個案記錄,發現那些俗稱偏差行為的孩子,其實大多也伴隨著複雜的情感關係、性平案件,而類似的觀點也可以在近期的青少年研究中看見[1]──而一轉身我才發現,其實佛洛依德早就有開示了:「性與攻擊,是人的兩大驅力。」

3

有一天你會了解到,那些我們生命中的愛恨情仇,不過是早期與父母經驗的再現,你對父母的愛與恨,也會轉移到自己的伴侶與治療師身上(當代的依戀理論某種程度上也是在談這個議題[2, 3])。想知道為什麼嗎?請繼續往下讀客體關係與克萊恩學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自我心理學、人際精神分析、當代克萊恩學派

5

「那個佔據你心中最多恨的人,往往也夾雜著你最多的愛。」

理論簡介》

讀到這裡,你有沒有發現一件很弔詭的事情:既然佛洛依德說我們是「驅樂避苦」的,為什麼我們會傷害自己?從克萊恩(Melanie Klein)的客體關係(object relations)的角度來看[4-6],不論你的人生經驗多複雜,生命中第一段人際關係一定是母親。小時候我們對媽媽形成了兩種印象「好媽媽」與「壞媽媽」,其實這兩個媽媽也會住進我們的心裡,所以你內在也有一個「好的」與「壞的」自己。當你乖乖不哭、考試都考一百分的時候,媽媽鼓勵你,這時候就是「好媽媽─好我」的連結;當你大哭大鬧、破壞東西、搶兄弟姊妹玩具、表現不好的時候、媽媽責罵你,這就是「壞媽媽─壞我」的連結。

如果你小時候總是充滿各種「壞媽媽─壞我」的經驗,你也很容易「處罰自己」。藉由傷害自己去消除一些不可以被那個「內在媽媽」接受的部份,藉由讓自己流血,切割掉不好的部份、不讓它感染到你身上其他好的部份<2>。甚至,你對母親會有一些隱藏的怨恨,心想:如果媽媽是「好」的,她為什麼沒有把這些「好」傳給我?如果媽媽是「不好」的,又為什麼要把這個「不好」傳給我?

6

「有的人雖然離開了父母,卻一直渴求一個能替代父母的人。」──岡田尊司《母親這種病》。

母親,究竟是什麼?其實,我們對於母親有很多「看不見的擔心」,一方面害怕她會丟下我們離自己而去,另一方面又不能忍受世界上竟然有一個如此強大的存在(畢竟她支配著年幼的我們的生死),而這些擔心,也變成日後你戀愛或生活的無形阻礙。換言之,憂鬱、上癮症、自殘、繭居、虐待、離婚、完美主義等諸多問題,其實都與母親的態度或相處模式有關[7]──甚至,與你的伴侶選擇有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影片推薦02《鋼琴教師》:沒有鬼、沒有殺人魔,但堪稱 是14部影片中最讓人屏息戰慄的電影!

4

你有一個不想被看見的、傷害自己的壞習慣嗎?你曾經摳掉傷口的結痂、咬手指到流血、用指甲刀剪腳皮嗎?如果你曾經有「讓自己流血的經驗」,那些你所壓抑的自己,究竟代表那些慾望呢<1>?

《鋼琴教師》(La Pianiste)描述一位將近 40歲的女鋼琴老師 Erika與男學生 Klemmer的師生戀<4>,整部片描述 Erika與母親支配─服從的關係,母女間對話與行為間的不一致,並將這樣的關係,複製到她與學生 Klemmer的關係裡。一幕幕的自我傷害,或是攻擊別人、其實只是一種慾望的宣洩,同時也是對自己的攻擊。

7

三、英國客體關係學派、身分心理學、自體心理學

10

「有些人之所以你受傷難過,卻又難以讓你放下,是因為他們提供的那些負面安撫,讓你感到安心與熟悉。」

理論簡介》

為什麼你總是愛上某種「型」的人[8]?可能是外表、個性、對待你的方式等等。或者,那些「曾經是你最愛的特質」,到後來都變成你最討厭的特質?為什麼會這樣(海苔熊自選同場加映:愛情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總是遇不到對的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8

關於愛與被愛,另一個弔詭的問題是──既然佛洛依德說我們是「驅樂避苦」的,可是為什麼我們常常自討苦吃<3>?英國客體關係學者費爾貝恩(William Ronald Dodds Fairbairn)[9, 10]可能會跟你說:「因為我們在感情裡面索求的從來不是『愛』或『快樂』本身,而是尋求『客體』。這個客體可能會讓你痛苦(負面安撫),但有安撫總比沒有安撫好,所以我們會飛蛾撲火、把受虐當成愉快。」

||影片推薦03雙面誘惑:推薦給童年總是被忽略、總是活在別人期待下的你!

11

《雙面誘惑》描述一個表現差強人意的戲劇系女孩約瑟芬,有一個身心障礙、需要照顧的妹妹,也因為這樣母親都把注意力放在妹妹身上,忽略了約瑟芬其實也要被照顧、被在乎。約瑟芬透過傷害自己讓母親在乎,透過在現實生活中去扮演浪蕩女「卡蜜兒」來獲得導演對他的青睞、勾搭上一位隧道工程師。其實,那些她對愛的渴求、對於被關注的期待、為了戲的犧牲與改變,都是因為她想要被看見、被珍惜。你心裡,是否也有一個想要被好好珍惜的自己?

9

四、新精神分析理論評述

17

「有時候你將一個人推開,是因為你無法接受或相信他對你的好是『真的』。」[11]

理論反思》

什麼是瘋狂?心理治療真的有用嗎?在精神分析與客體關係等相關理論告一段落之前,老師預留了一堂課讓我們回顧這些理論的學者與相關的個案。例如,有個個孩子在遊戲治療時一直攻擊治療師,治療師只是跟他說「如果你選擇繼續攻擊我,你就會選擇停止遊戲喔。」但是治療師還是忍耐他攻擊直達18次之後,孩子才終於停下來,靜靜坐在一個娃娃旁邊。因為他只知道用攻擊的方式,來和世界互動。每次他只要攻擊別人,別人都離開(並驗證他的假設:你看吧!果然連你都會離開我。)可是治療師這樣的等待,反而讓他失去控制感(怎麼不靈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4

      只是,不是所有的治療都會帶來「改變」。

「……你的個案走多深,絕對跟你自己曾經走過的路有關係啦,因為沒有走過的人來看,就算走到了你也看不到啦……但是這件事絕對不是只有時間的問題啦。」一個資深心理分析師曾這樣說[12],這讓我開始反省到治療師的有限性,而且是「很大」的有限性。因為改變本就是困難的,它意味著你必須放棄那些你所熟悉和擁有的一切[13]──退一步來說,或許我們某種程度上都是有「有病」的、渴望改變的,只是我們還沒有勇氣,那這樣的我們,又何德何能去「治療」個案?

||影片推薦04女生向前走14部影片中我最愛的一部!

15

「發瘋並不是一時失常,或是嚥下一個黑暗的秘密,而是你我的人格鮮明化。」──蘇珊娜女生向前走

我們真的比「精神病院」裡面的人「正常」嗎?《女生向前走》嘗試挑戰與顛覆這個問題,主角蘇珊娜因為自傷、大量吞安眠藥、和朋友的父親發生關係<4>被診斷出邊緣性人格疾患(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送進精神病院,試圖逃跑、目睹病友Daisy自殺、被病友背叛等等的過程。出院的那些病友不見得真正好了,留在病院裡面的也不見得比外面的人糟糕,就像是長期住院、語言刻薄的Lisa所說的:「我有說錯什麼嗎?我只是比外面的人誠實而已,不像他們一樣虛偽!」

0

「世上一觸即發的事情實在太多了,真的太多了。那些事情都等著被引爆,等著我們去引爆。你知道嗎?那些都等著我們去引爆。不禁讓我覺得奇怪,這我他媽的摸不找頭腦⋯⋯為什麼沒有人來引爆我的炸彈?為什麼大家都忽略我?為什麼沒有人勇敢的說出我的真面目,說我是個該死的婊子,說我父母希望我死?」──Lisa女生向前走

「因為你早就死了,Lisa!沒有人在乎你死不死,因為你早就死了。你的心早就冷了!所以你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回來(療養院),你才不自由。你需要這裡,你就回來才會覺得自己活著,真可悲。」

Original Cinema Quad Poster - Movie Film Posters

蘇珊娜反擊,對她來說,她寧可選擇虛偽但是情緒起伏較少的院外生活,也不願意真實與殘酷地與Lisa一起度過餘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五、榮格心理分析治療

22

「我寧可成為一個完整的人,而不是一個好人。」──Carl Jung

「我很抱歉對妳施行如此殘忍又殘酷的詛咒,我當時被偌大的恨意給沖昏了頭,我發誓只要妳還活著,我一定會好好守護著妳,不讓任何人傷害妳;妳偷走了我僅剩不多的感情,而我如今永遠失去了妳。」──梅菲瑟《黑魔女:沉睡魔咒

理論簡介》

你心裡面有沒有一塊發臭的、灰暗的、潮溼的、被你遺忘又不願意去面對的地方?在前面許多的學派都要我們去看見、辨識自己陰暗的一面之時,榮格(Carl Jung)要我們把那些好的、壞的、自私的、溫暖的、光明的、黑暗的、接納的、抗拒的都「認」回來,因為它們都是自己的一部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往往會遇到自己討厭,但又深愛的人──因為在他們身上,你看見那些不願意承認,卻又百般渴望的自己。

Disney's "MALEFICENT" Aurora (Elle Fanning) Ph: Frank Connor ©Disney Enterpris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很多人看見自己的傷痛之後都想要逃跑。但是我們真的可以逃走嗎?有的人花一輩子去想盡辦法逃跑,卻還是同樣活在他的迴圈當中,遇到類似的爛人、在差不多的地方跌倒<5>。榮格認為,這些你想逃走的部份,都是不想接納的陰影(Shadow)、黑暗中的自我、不允許成為的「那個人」。像是《哈利波特》中的佛地魔、《神隱少女》中的錢婆婆[14]、《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老虎[15],其實都是主角的陰影。為了不變成這樣的人,我們很努力地讓自己戴上面具(Persona),不去碰觸黑暗的那塊,就像是戴上面具就變得威猛的《蘭陵王》一樣,讓大家忘記他面具下的柔弱與纖細。

||影片推薦05《黑魔女:沉睡魔咒:搞笑歡樂又寓意深長的動畫片,閤家適宜,大小朋友一起看!

23

所有的光明都是伴隨黑暗而存在的。在《黑魔女:沉睡魔咒》中,男子史蒂芬為了王位奪走魔女梅菲瑟的翅膀,還娶了漂亮的公主、生下奧蘿拉公主。梅菲瑟被背叛後由悲轉恨,於是詛咒奧蘿拉公主在16歲成年之時會陷入長眠,除非得到真愛之吻,不然世界上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喚醒她。沒想到,魔女梅菲瑟卻在最後顯露出母性溫柔的一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

21
走過灰暗的精神分析與客體關係之後,榮格提供一個更完整的觀點,讓我們看到一個「全部的人」。就像是前面所說的,那些讓你最恨的人,也曾經負載著很大的愛;而那些「曾經覺得已經跌到谷地無法再去愛的自己」,可能仍然有再愛、再擁抱的能力。

六、阿德勒心理治療

26

「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而在於『你』是什麼樣子。」──《被討厭的勇氣》[16]

理論簡介》

2015上半年掀起阿德勒(Alfred Adler)風潮,光是阿德勒的書就出了5本以上,不過,你真的了解阿德勒嗎?

你之所以會是現在的你,其實都是早期經驗(Early Recollection,ERs)在你身上留下的「生活風格」(Life Style),所以阿德勒要大家去想想:小時候印象最深的3個記憶是什麼?你在家中的手足排行是什麼(家庭星座 Family constellation)<6>?小時候你跟誰最好?爸爸比較疼誰?媽媽又跟誰比較親呢?

25

這些過去的經驗形塑現在的你,你身邊那些靠撒嬌來獲得別人幫助的人,或許是因為小時候他在家裡面就是透過這種方式,來從父母身上討愛的;那些厭惡跟別人太過親近的人,或許是因為父母比較照顧弟妹,而訓練成「獨立」的技能所留下來的「副作用」;而你之所以會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可能是因為小時候吃飯你都吃很慢、或是在家裡面總是被罵、被打,所以你習得了「察顏觀色」的能力,免去皮肉之苦。套句電玩用語:在人際關係中,所有不需要CD時間的自動化「技能」,都是你小時候學會的!

||影片推薦06心中的小星星》:給心裡面住著一個不被看好又從不屈服的你!

24

「關心啊,是真的非常重要,它擁有治療的力量,是痛苦的慰藉,讓孩子覺得是被需要的。」──尼康。《心中的小星星

我們雖然知道教養很重要,但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當父母,我們又要如何陪伴孩子,尤其是你的孩子和別人「很不一樣」的時候?《心中的小星星》描述八歲有學習障礙的伊翔,數學算一題好多遍都算不對(嗯,這個經驗我也有),花了一整節課很努力地用「想像力」解數學才解出一題。調皮的他喝奶茶、走路甚至連罰站都可以和牆上的海報玩,和品學兼優的哥哥相較之下,他更顯得「異常」。在家人老師的辱罵、轉到高壓的私立小學之下,他漸漸失去了自信、變得鬱鬱寡歡,直到美術老師尼康(三個傻瓜裡面的主角飾演)出現與鼓勵,才讓他漸漸找回自己。

不過,如果阿德勒只講到這裡大概也和佛洛依德差不了多少,又是一個只負責解釋不負責解決的人阿(遠目)!幸好,《被討厭的勇氣》裡面有個核心概念「虛構的目的論」把阿德勒從「過去」帶向「未來」:你的不幸,是自己選擇的。與其被過去的悲傷、與父母的關係、與舊愛的糾葛綁住,阿德勒更相信我們不但要回顧過去,更展望未來。27
問題是,如果你和伊翔一樣缺乏自信(例如數學從來沒考超過60分),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好,「展望未來」會不會只是一種口號?正因為這樣,他人的陪伴與鼓勵就更為重要,像是尼康與予伊翔的關係,就是一種對他的「接納」。當你不再希望從別人身上獲得評價,而是看見「自己的存在」本來就有意義,自信也會慢慢長出來。

七、存在主義心理治療

JACK NICHOLSON stars as Edward and MORGAN FREEMAN stars as Carter in Warner Bros. Pictures’ comedy drama “The Bucket List.” PHOTOGRAPHS TO BE USED SOLELY FOR ADVERTISING, PROMOTION, PUBLICITY OR REVIEWS OF THIS SPECIFIC MOTION PICTURE AND TO REMAIN THE PROPERTY OF THE STUDIO. NOT FOR SALE OR REDISTRIBUTION.

「最害怕死亡的人,是那些從來沒有好好活著的人。」

理論簡介》

「他們要你做什麼就做,只要活著就有希望!」當年納粹把傅蘭柯(Viktor E. Frankl)和老婆抓進集中營,這是傅蘭柯和老婆分開之前說的最後一句話。傅蘭柯每天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好幾次都到崩潰邊緣很想乾脆自我了結死死免了米,但想到要活著出去和老婆重逢,就咬著牙撐下來──但等到他重獲自由之後,他老婆並沒有挺過來……你可以想見這樣的失落與絕望有多大?不過,在朋友的協助下,他又重回醫院工作,利用心理治療協助其他人,並在他建構的理論中重新找到生命的意義[17]。

31

如果你有過像傅蘭柯一樣跌落生命低谷的經驗,你一定問過自己這幾個問題: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為什麼要活著?如果我們終將一死,如果每段關係、每件事情都不是永久的,那還有什麼事情是有意義的?

總有一天你會明白一件殘酷的事實:孤獨是無所不在的,不論是誰的手臂緊擁、不論是誰用雙唇溫熱你的寂寞、不論是誰的胸膛讓你倚靠失落,你終將無法逃脫生命的牢籠。當寂寞亮了你[18],你終於要面對存在本身就是孤獨的課題。但也正因為這樣,你才可以自由選擇如何生活、為你的生命與選擇負責。如果你在孤獨的時候都無法容忍自己,又如何期待別人會因為我們的相伴而感到充實

存在主義嘗試去碰觸上述自由、死亡、責任、意義、孤獨等等「魔王級」的問題[19],當你看到這些威脅之後你會發現,活著本身就充滿焦慮,而焦慮同時也是前進的動力。其中,激起我們最大焦慮的就是,死亡。

30

||影片推薦07《一路玩到掛:笑中帶淚,推薦給曾經失落、結束、告別一段關係的你[20]

29

「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問題是:你有沒有找到在生命中的喜悅?你的生命中有沒有為別人帶來喜悅?」──艾德華‧柯爾( Edward Cole)

你一定被問過這個問題:如果只剩下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活,那你最想要做的一件事是什麼?

如果我問的是30件事呢?你真的會有勇氣拋下家人、拔掉管子去實踐它們嗎?《一路玩到掛》描述兩個加起來超過一百歲男人,為了夢想在死前完成他們「願望清單」的過程,整部影片真的是讓人又哭又笑,面臨著老男人的執拗、心中過不去的結、個性迥異的相處方式,他們要怎麼在生命的最後冒險看看那些即將來不及看的世界?又要如何去修復與重要的人的關係?

我們經常把死亡想得很遙遠,轉身才發現,原來它就在最近的「不要搔還不會癢的地方」──Adolph Meyer。其實面對死亡,也就是面對生命意義的過程。當你願意去想想死亡對你來說是什麼的時候,你也可以去看見生命對你來說是什麼,什麼是你最重要、最在乎的東西。

另外是哪七部電影呢?請看:這14部電影,帶你無痛搞懂11個心理治療學派!(下)

  • 本文感謝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班《諮商理論》修課的所有組員提供片單。

延伸閱讀:

68

  • <5>關於「強迫性重複」可參考此文,或是許皓宜心理師的新書《如果,愛能不寂寞》
  • <6>關於家庭星座,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手足對自己的影響是什麼,可以參考此文

參考文獻:

  1. Steinberg, L., Age of opportunity(不是青春惹的禍). 2015, 台灣: 天下雜誌.
  2. Shaver, P.R. and M. Mikulincer, New directions in attachment theory and research.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7(2): p. 163-172.
  3. Hazan, C. and P. Shaver, Romantic love conceptualized as an attachment proc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7. 52(3): p. 511-524.
  4. 李文瑄, 客體關係理論在團體心理治療之運用. 北市醫學雜誌, 2005. 2(9): p. 833-843.
  5. King, P. and R. Steiner, 佛洛伊德: 克萊恩論戰. 1941-1945. 2013: 聯經出版.
  6. 林克明, 淒涼絢麗的人生-梅蘭妮.克萊恩精神分析師. 當代醫學, 2013(474): p. 268-274.
  7. 岡田尊司, 母親這種病. 2015, 台灣: 時報出版.
  8. Andersen, S.M. and M.S. Berk, The social-cognitive model of transference: Experiencing past relationships in the present.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998: p. 109-115.
  9. 伍育英, 費爾本的客體關係理論在心理治療上的意義與運用(下). 諮商與輔導, 2011(307): p. 25-30.
  10. 伍育英, 費爾本的客體關係理論在心理治療上的意義與運用(上). 諮商與輔導, 2011(305): p. 2-6+9.
  11. Lemay, E.P. and M.S. Clark, “Walking on Eggshells”: How expressing relationship insecurities perpetuates the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8. 95(2): p. 420-441.
  12. 黃淑清 and 陳秉華, 心理動力取向治療的知識獲得初探研究. 中華輔導學報, 2005(17): p. 173-212.
  13. Grosz, S., 說不出的故事,最想被聽見. 2014, 台灣: 圓神
  14. 吳國葆, 《神隱少女》中「湯婆婆與錢婆婆」之隱喻-以榮格「陰影」與「人格面具」原型初探. 諮商與輔導, 2015(353): p. 31-34.
  15. 莊硯涵, 面對陰影的個體化旅程:榮格心理學在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之實踐與啟發. 輔導季刊, 2015. 51(2): p. 53-61.
  16. 岸見一郎 and 古賀史健,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2015, 台北: 究竟出版.
  17. Frankl, V.E., 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 2012, 台北: 光啟.
  18. 肆一, 寂寞太近,而你太遠. 2015, 台灣: 麥田.
  19. Sharf, R.S., 存在主義治療, in 諮商與心理治療, 馬長齡, Editor. 2013, 心理: 台灣. p. 634.
  20. 林冠宇, 從存在主義治療法的觀點看《P.S.我愛你》電影中的關係失落與適應障礙. 諮商與輔導, 2010(296): p. 5-8+1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海苔熊
70 篇文章 ・ 472 位粉絲
在多次受傷之後,我們數度懷疑自己是否失去了愛人的能力,殊不知我們真正失去的,是重新認識與接納自己的勇氣。 經歷了幾段感情,念了一些書籍,發現了解與頓悟總在分手後,希望藉由這個平台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與閱讀心得整理,幫助(?)一些跟我一樣曾經或正在感情世界迷網的夥伴,用更健康的觀點看待愛情,學著從喜歡自己開始,到敏感於周遭的重要他人,最後能用自己的雙手溫暖世界。 研究領域主要在親密關係,包括愛情風格相似性,遠距離戀愛的可能性,與不安全依戀者在網誌或書寫中所透露出的訊息。 P.s.照片中是我的設計師好友Joy et Joséphine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從認證到實踐:以智慧綠建築三大標章邁向淨零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1/15 ・4487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文由 建研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當你走進一棟建築,是否能感受到它對環境的友善?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意識到,但現今建築不只提供我們居住和工作的空間,更是肩負著重要的永續節能責任。

綠建築標準的誕生,正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遷與資源匱乏問題,確保建築設計能夠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污染,同時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然而,要成為綠建築並非易事,每一棟建築都需要通過層層關卡,才能獲得標章認證。

為推動環保永續的建築環境,政府自 1999 年起便陸續著手推動「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以及「綠建材標章」的相關政策。這些標章的設立,旨在透過標準化的建築評估系統,鼓勵建築設計融入生態友善、能源高效及健康安全的原則。並且政府在政策推動時,為鼓勵業界在規劃設計階段即導入綠建築手法,自 2003 年特別辦理優良綠建築作品評選活動。截至 2024 年為止,已有 130 件優良綠建築、31 件優良智慧建築得獎作品,涵蓋學校、醫療機構、公共住宅等各類型建築,不僅提升建築物的整體性能,也彰顯了政府對綠色、智慧建築的重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說這麼多,你可能還不明白建築要變「綠」、變「聰明」的過程,要經歷哪些標準與挑戰?

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綠建材標章
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一招:依循 EEWH 標準,打造綠建築典範

環境友善和高效率運用資源,是綠建築(green building)的核心理念,但這樣的概念不僅限於外觀或用材這麼簡單,而是涵蓋建築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也就是包括規劃、設計、施工、營運和維護階段在內,都要貼合綠建築的價值。

關於綠建築的標準,讓我們先回到 1990 年,當時英國建築研究機構(BRE)首次發布有關「建築研究發展環境評估工具(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築永續評估方法。美國則在綠建築委員會成立後,於 1998 年推出「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這套評估系統,加速推動了全球綠建築行動。

臺灣在綠建築的制訂上不落人後。由於臺灣地處亞熱帶,氣溫高,濕度也高,得要有一套我們自己的評分規則——臺灣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應運而生,四個英文字母分別為 Ecology(生態)、Energy saving(節能)、Waste reduction(減廢)以及 Health(健康),分成「合格、銅、銀、黃金和鑽石」共五個等級,設有九大評估指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就以「台江國家公園」為例,看它如何躍過一道道指標,成為「鑽石級」綠建築的國家公園!

位於臺南市四草大橋旁的「台江國家公園」是臺灣第8座國家公園,也是臺灣唯一的濕地型的國家公園。同時,還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其外觀採白色系列,從高空俯瞰,就像在一座小島上座落了許多白色建築群的聚落;從地面看則有臺南鹽山的意象。

因其地形與地理位置的特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則成了台江國家公園的首要考量。園區利用既有的魚塭結構,設計自然護岸,保留基地既有的雜木林和灌木草原,並種植原生與誘鳥誘蟲等多樣性植物,採用複層雜生混種綠化。以石籠作為擋土護坡與卵石回填增加了多孔隙,不僅強化了環境的保護力,也提供多樣的生物棲息環境,使這裡成為動植物共生的美好棲地。

台江國家公園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二招:想成綠建築,必用綠建材

要成為一幢優秀好棒棒的綠建築,使用在原料取得、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綠建材」非常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建材最早是在 1988 年國際材料科學研究會上被提出,一路到今日,國際間對此一概念的共識主要包括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廢棄物減量(reduce)和低污染(low emission materials)等特性,從而減少化學合成材料產生的生態負荷和能源消耗。同時,使用自然材料與低 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建材,亦可避免對人體產生危害。

在綠建築標章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也於 2004 年 7 月正式推行綠建材標章制度,以建材生命週期為主軸,提出「健康、生態、高性能、再生」四大方向。舉例來說,為確保室內環境品質,建材必須符合低逸散、低污染、低臭氣等條件;為了防溫室效應的影響,須使用本土材料以節省資源和能源;使用高性能與再生建材,不僅要經久耐用、具高度隔熱和防音等特性,也強調材料本身的再利用性。


在台江國家公園內,綠建材的應用是其獲得 EEWH 認證的重要部分。其不僅在設計結構上體現了生態理念,更在材料選擇上延續了對環境的關懷。園區步道以當地的蚵殼磚鋪設,並利用蚵殼作為建築格柵的填充材料,為鳥類和小生物營造棲息空間,讓「蚵殼磚」不再只是建材,而是與自然共生的橋樑。園區的內部裝修選用礦纖維天花板、矽酸鈣板、企口鋁板等符合綠建材標準的系統天花。牆面則粉刷乳膠漆,整體綠建材使用率為 52.8%。

被建築實體圍塑出的中庭廣場,牆面設計有蚵殼格柵。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日常節能方面,台江國家公園也做了相當細緻的設計。例如,引入樓板下的水面蒸散低溫外氣,屋頂下設置通風空氣層,高處設置排風窗讓熱空氣迅速排出,廊道還配備自動控制的微噴霧系統來降溫。屋頂採用蚵殼與漂流木創造生態棲地,創造空氣層及通風窗引入水面低溫外企,如此一來就能改善事內外氣溫及熱空氣的通風對流,不僅提升了隔熱效果,減少空調需求,讓建築如同「與海共舞」,在減廢與健康方面皆表現優異,展示出綠建築在地化的無限可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島式建築群分割後所形成的巷道與水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綠建材的部分,另外補充獲選為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新建工程,其採用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較低的建材,比方提高高爐水泥(具高強度、耐久、緻密等特性,重點是發熱量低)的量,並使用能提高混凝土晚期抗壓性、降低混凝土成本與建物碳足跡的「爐石粉」,還用再生透水磚做人行道鋪面。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同樣入選 2023 年綠建築的還有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首先,他們捨棄金屬建材,讓高爐水泥使用率達 100%。別具心意的是,他們也將施工開挖的土方做回填,將有高地差的荒地恢復成平坦綠地,本來還有點「工業風」的房舍告別荒蕪,無痛轉綠。

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等等,這樣看來建築夠不夠綠的命運,似乎在建材選擇跟設計環節就決定了,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建築是活的,需要持續管理–有智慧的管理。

第三招:智慧管理與科技應用

我們對生態的友善性與資源運用的效率,除了從建築設計與建材的使用等角度介入,也須適度融入「智慧建築」(intelligent buildings)的概念,即運用資通訊科技來提升建築物效能、舒適度與安全性,使空間更人性化。像是透過建築物佈建感測器,用於蒐集環境資料和使用行為,並作為空調、照明等設備、設施運轉操作之重要參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推動建築與資通訊產業的整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 2004 年建立了「智慧建築標章」制度,為消費者提供判斷建築物是否善用資通訊感知技術的標準。評估指標經多次修訂,目前是以「基礎設施、維運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智慧創新」等六大項指標作為評估基準。
以節能管理指標為例,為了掌握建築物生命週期中的能耗,需透過系統設備和技術的主動控制來達成低耗與節能的目標,評估重點包含設備效率、節能技術和能源管理三大面向。在健康舒適方面,則在空間整體環境、光環境、溫熱環境、空氣品質、水資源等物理環境,以及健康管理系統和便利服務上進行評估。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充分展現智慧建築應用綜合佈線、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及智慧創新 8 大指標先進技術,來達成兼顧環保和永續發展的理念,也是利用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打造的指標性建築,受到國際矚目。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11年優良智慧建築專輯」(新北市政府提供)

在興建階段,為了保留基地內 4 棵原有老樹,團隊透過測量儀器對老樹外觀進行精細掃描,並將大小等比例匯入 BIM 模型中,讓建築師能清晰掌握樹木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確保施工過程不影響樹木健康。此外,在大樓啟用後,BIM 技術被運用於「電子維護管理系統」,透過 3D 建築資訊模型,提供大樓內設備位置及履歷資料的即時讀取。系統可進行設備的監測和維護,包括保養計畫、異常修繕及耗材管理,讓整棟大樓的全生命週期狀況都能得到妥善管理。

智慧建築導入 BIM 技術的應用,從建造設計擴展至施工和日常管理,使建築生命周期的管理更加智慧化。以 FM 系統 ( Facility Management,簡稱 FM ) 為例,該系統可在雲端進行遠端控制,根據會議室的使用時段靈活調節空調風門,會議期間開啟通往會議室的風門以加強換氣,而非使用時段則可根據二氧化碳濃度調整外氣空調箱的運轉頻率,保持低頻運作,實現節能效果。透過智慧管理提升了節能效益、建築物的維護效率和公共安全管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結

綠建築、綠建材與智慧建築這三大標章共同構建了邁向淨零碳排、居住健康和環境永續的基礎。綠建築標章強調設計與施工的生態友善與節能表現,從源頭減少碳足跡;綠建材標章則確保建材從生產到廢棄的全生命週期中對環境影響最小,並保障居民的健康;智慧建築標章運用科技應用,實現能源的高效管理和室內環境的精準調控,增強了居住的舒適性與安全性。這些標章的綜合應用,讓建築不僅是滿足基本居住需求,更成為實現淨零、促進健康和支持永續的具體實踐。

建築物於魚塭之上,採高腳屋的構造形式,尊重自然地貌。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1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6
1

文字

分享

0
6
1
和外星人的第五類接觸!《三體》中的微中子通訊是真的?
PanSci_96
・2024/04/08 ・6799字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Netflix 版「三體」終於上線了,你覺得與外星人接觸是安全的,還是冒險的?

其實啊,人類早就多次嘗試與外星文明接觸,三體中的「那個」技術,甚至也已經驗證成功了?到底誰能先與外星人取得聯繫?是中國還是美國?

接下來的討論可能會暴雷原版小說的設定,但應該不會暴雷 Netflix 版的劇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你也有一點想跟外星人接觸,那就來看看人類到底已經跟外星人搭訕到什麼程度了吧!

我們與外星文明接觸過了嗎?

對於是否要與外星文明接觸,每個人都有不同想法。三體小說作者劉慈欣在小說中提出一種觀點,那就是人類太弱小,最好避免與外星文明接觸,以免招致不必要的風險。

但是回到現實世界,如果我們真的身處在三體的世界的話,那人類可真的是不停作死啊。早在 1974 年,科學家就利用阿雷西博天文台,向武仙座的 M13 球狀星團發射了一條著名的訊息,也就是「阿雷西博訊息」。這個目標距離地球不算遠,星星又多,被認為是潛在的外星文明所在。阿雷西博訊息中,則包含人類的 DNA 結構、太陽與九大行星、人類的姿態等資訊。每次想到總覺得是新開的炸雞排在發傳單攬客。

航海家金唱片。圖/wikimedia

除了無實體的電波訊息,人類還向太空中發送了實體的「信件」。1977 年,航海家探測器載著「航海家金唱片」進入太空。唱片中收錄了包含台語在內,55 種語言的問候語、大自然與鳥獸的聲音、115 張圖像、還用 14 顆銀河系內已知的脈衝星來標示出太陽系的位置。是一封向宇宙表達人類文明與友好意圖的信件。恩,如果接收到這個訊息的外星人不是很友善的話,那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好吧,就算現在說應該要謹慎考慮接觸外星文明的風險,或許已經來不及了。對方是善還是惡,怎麼定義善或惡,會不會突然對我們發動攻擊,我們也只能聽天由命了。

反過來說,過了這麼久,我們收到外星文明的來信了嗎?

要確定有沒有外星文明,接收訊號當然跟發送訊號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1960 年,天文學家法蘭克.德雷克,就曾通過奧茲瑪計畫,使用直徑 26 公尺的電波望遠鏡,觀察可能有外星文明的天苑四和天倉五兩個恆星系統,標誌著「尋找外星智慧計畫」(the 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 SETI)的誕生。可惜,累積了超過 150 小時的訊息,都沒有搜尋到可辨識的訊號。

比較近的則是 1995 年的鳳凰計畫,要研究來自太陽附近一千個恆星所發出的一千兩百到三千百萬赫的無線電波。由於有經費支持,SETI 每年可以花五百萬美元,掃描一千多個恆星,但是目前還沒有任何發現。

中間有一個小插曲是,1967 年 10 月,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生喬絲琳.貝爾發現無線電望遠鏡收到了一個非常規律的脈衝訊號,訊號周期約為 1.34 秒,每次脈衝持續時間 0.04 秒。因為有可能是來自外星文明的訊號,因此訊號被開玩笑地取為 Little Green Man 1(LGM-1 號)。但後來他們又發現了多個類似的脈衝信號,最後證實這些脈衝是來自高速自轉的中子星,而非某個文明正在傳遞訊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貴州天眼望遠鏡。圖/FAST

在中國也有探索外星生命的計畫,大家最關注的貴州天眼望遠鏡,直徑達五百公尺,是地球上最大的單一口徑電波望遠鏡。天眼望遠鏡在探索外星生命這件事,並不只是傳聞而已。2016 年 9 月天眼正式啟用後,也宣布加入 SETI 計畫。現在貴州天眼的六大任務之一,就包含探測星際通訊,希望能捕捉到來自其他星際文明的訊號。

而背負著地球最大單一口徑望遠鏡的名號,自然也引起不少關注。從 2016 年啟用到現在,就陸續出現不少檢測到可疑訊號的新聞。然而,這些訊號還需要經過檢驗,確定不是其他來自地面或地球附近的干擾源,或是我們過去難以發現的輻射源。可以確定的是,目前官方還未正式聲明找到外星文明訊號。

會不會是我們的通訊方法都選擇錯誤了?

即使電磁波用光速傳遞訊息,太陽系的直徑約 2 光年、銀河系直徑約 10 萬光年。或許我們的訊息還需要花很多時間才回得來,更別提那些被拋入太空的實體信件。航海家 1 號曾是世界上移動速度最快的人造物,現在仍以大約時速 6 萬公里的速度遠離地球,大約只有光速的一萬八千分之一倍。就算朝著最近的恆星——比鄰星飛去,最少也需要大約 7 萬 6 千年的時間才會到。

如果用電磁波傳遞訊息,又容易因為穿越星塵、行星、恆星等天體而被阻擋或吸收。不論是人類還是外星文明,都必須找到一個既快速,又不容易衰退的訊號,最好就是能以光速穿越任何障礙物的方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三體小說中,就給出了一個關鍵方法:微中子通訊。

微中子通訊是什麼?

微中子(Neutrino),中國通常翻譯為中微子,是一種基本粒子。也就是說它是物質的最基本組成單位,無法被進一步分割。這種粒子引起了廣泛關注,因為它與其他物質的交互作用極弱,並且以極高的速度運動。微中子能夠輕易穿過大部分物質,通過時幾乎不受阻礙,因此難以檢測。

在宇宙中,微中子的數量僅次於光子,是宇宙中第二多的粒子。有多多呢?地球上面向太陽的方向,每平方公分的面積,大約是你的手指指尖,每秒鐘都會被大約 650 億個來自太陽的微中子穿過,就是這麼多。但是因為微中子與物質的反應真的是太弱了,例如在純水中,它們平均需要向前走 250 光年,才會與水產生一次交互作用,以至於我們幾乎不會發現它們的存在。

藉由微中子撞擊氣泡室中氫原子裡的質子,進行微中子觀測,照片右方三條軌跡的匯集之處便是帶電粒子撞擊發生處。圖/wikimedia

但是對物理學家來說,更特別的是微中子展示出三種不同的「味」(flavor),也就是三種樣貌,電子微中子,渺子微中子和濤微中子,分別對應到不同的物理特性。 在粒子物理學裏,有個「標準模型」來描述強力、弱力及電磁力這三種基本力,以及所有基本粒子。在這個標準模型中,微中子是不具備質量的。 然而,當科學家發現微中子竟然有三種味,而且能透過微中子振盪,在三種「味」之間相互轉換,證明了微中子必須具有質量,推翻了標準模型中預測微中子是無質量的假設,表示標準模型還不完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微中子在物理界是個非常有研究價值的對象,值得我們花上一整集來好好介紹,這邊就先點到為止。如果你對微中子或其他基本粒子很感興趣,歡迎在留言催促我們。

我們現在只要知道,微中子不僅推翻了標準模型。宇宙中含量第二多的粒子竟然有質量這件事情,更可能更新我們對宇宙的理解,以及增加對暗物質的了解。

但回到我們的問題,如果微中子幾乎不與其他粒子交互作用,我們要怎麼接收來自外星文明的微中子通訊呢?

要如何接收微中子?

Netflix 版《三體》預告片中,這個一閃而過,充滿金色圓球,帶有點宗教與科幻風格的大水缸,就是其中的關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個小說中沒有特別提到,但相信觀眾中也有人一眼就看出來。這就是位在日本岐阜縣飛驒市,地表 1,000 公尺之下,由廢棄礦坑改建而成的大型微中子探測器「神岡探測器」。

由廢棄砷礦坑改建而成,深達千米的神岡探測器。圖/Super-Kamiokande Construction

探測器的主要結構是一個高 41.4 米、直徑 39.3 米的巨大圓柱形的容器。容器的內壁上安裝有 11200 個光電倍增管,用於捕捉微小的訊號。水缸中則需灌滿 5 萬噸的超純水。捕捉微中子的方式是等待微中子穿過整座探測器時,微中子和水中的氫原子和氧原子發生交互作用,產生淡藍色的光芒。這與我們在核電系列中提到,核燃料池中會發出淡藍色光芒的原理一樣,是當粒子在水中超越介質光速時,產生類似音爆的「契忍可夫輻射」。

填水的神岡探測器。圖/Super-Kamiokande

也就是說,科學家準備一個超大的水缸來與微中子產生反應,並且用超過一萬個光電倍增管,來捕捉微小的契忍可夫輻射訊號。

但這樣的設計十分值得,前面提到的微中子可以在三種「味」中互相轉換,就是在這個水槽中被證實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座「神岡探測器」在建成後 40 幾年來,讓日本孕育出了 5 位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三體影集選在這邊拍攝,真的要說,選得好啊。

話說回來,有了微中子的捕捉方法之後,現實中還真的有人研究起了微中子通訊!

微中子通訊是怎麼做到的?

來自羅徹斯特大學與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團隊,在 2012 年發表了一篇文章,說明它們已成功使用微中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將訊息穿過 1 公里的距離,其中有 240 公尺是堅硬的岩石。訊息的內容是「Neutrino」,也就是微中子。

這套設備準備起來也不簡單,用來發射微中子的,是一部強大的粒子加速器 NuMI。質子在加速繞行一個周長 3.3 公里的軌道之後,與一個碳標靶相撞,發出高強度的微中子射束。

用磁場將微中子聚集成束的 NuMI。圖/Fermilab

用來接收微中子的則是邊長約 1.7 公尺,長 5 公尺的六角柱探測器 MINERvA,一樣身處於地底 100 公尺的洞穴中。

當然,這兩套設備的重點都是拿來研究微中子特性,而不是為了通訊設計的。團隊只是趁著主要任務之間的空檔,花了兩小時驗證通訊的可能性。

但微中子那麼難測量,要怎麼拿來通訊呢?團隊換了一個思維,目標只要能傳出0跟1就好,而這裡的0就是沒有發射微中子,而1則是發出微中子,而且是一大堆微中子。多到即使每百億個微中子只有一個會被 MINERvA 偵測到,只要靠著數量暴力,探測器就一定能接收到微中子。最後的實驗結果,平均一秒可以傳 0.1 個位元的訊息,錯誤率 1%。

MINERvA 實驗中的中微子偵測器示意圖。圖/wikimedia

看起來效率並不實用,卻是一個好的開始。

因為微中子「幾乎能穿透所有物體」的特性,即便我們還沒有其他外星文明可以通訊,或許還是有其他作用。例如潛水艇的通訊、或是與礦坑深處的通訊。進一步說,他幾乎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一兩點建立點對點的直線通訊,完全不用擔心中間的阻礙。而對於現在最夯的太空競賽來說,月球背面的通訊問題,微中子也可以完美解決。

那麼,在微中子的研究上,各國的進度如何了呢?

除了前面提到的超級神岡,世界上還有幾個有趣的微中子探測器,例如位於加拿大的薩德伯里微中子觀測站(SNO),它有特殊的球體設計並且改為填充重水,專門用來觀測來自太陽的微中子。

薩德伯里中微子探測器。圖/wikimedia

而位於南極的冰立方微中子觀測站,則是將探測器直接埋在南極 1450 到 2450 公尺的冰層底下,將上方的冰層直接作為捕捉微中子的水。非常聰明的設計,這也讓冰立方成為地球上最大的微中子探測器。

除了已經在使用的這幾個探測器之外,美、中、日也即將打造更先進、更強大的探測器。

預計在美國打造的國際計畫——地下深處微中子實驗(Deep Underground Neutrino Experiment),預計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低溫粒子偵測器。接收器位於南達科他州的地底一公里深處,用作研究的微中子訊號源則來自 1300 公里外的費米實驗室,百萬瓦等級的質子加速器,將產生有史以來最強的微中子束。這台地下深處微中子實驗(Deep Underground Neutrino Experiment)的縮寫非常有趣,就是 DUNE,沙丘。

中國呢,則預計在廣東的江門市,用 2 萬支 51 公分光電倍增管和 2 萬 5000 支 7.6 公分光電倍增管,在地底 700 公尺深處,打造巨大球形的微中子探測器-江門中微子實驗室,內部可以填充兩萬噸的純水。最新的消息是預計 2024 年就能啟用。

最後,經典的超級神岡探測器也不會就此原地踏步,日本預計打造更大的超巨型神岡探測器。容積將提升 5.2 倍、光電管從 11200 個變成 4 萬個,進一步研究微中子與反微中子之間的震盪。

超巨型神岡探測器設計圖。圖/Hyper-Kamiokande

結論

這些微中子探測器的研究目標必然是微中子本身的特性。但既然微中子通訊是有可能的,在任務之餘研究一下這個可能性,也不是說不行吧。

雖然我們現在還沒連繫上我們的好鄰居,但很難說明天就有哪個外星文明終於接收到我們對外宣傳的訊息,發出微中子通訊問候,甚至按圖索驥跑來地球。

至於那時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我們的網站上有幾篇文章,包括介紹黑暗森林法則,以及從《異星入境》看我們要如何與語言不通的外星文明溝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資訊欄的連結觀看。在外星人降臨之前,也不妨參考我們的科學小物哦。

最後問問大家,你覺得我們應該主動聯繫外星文明嗎?

  1. 當然要,我相信探索一定是好的,我覺得引力波通訊更有機會!
  2. 先不要,我已經可以想像被外星文明奴役的未來了!
  3. 為了維繫美中之間的平衡,由台灣來率先接觸外星人,當仁不讓啊!

歡迎訂閱 Pansci Youtube 頻道 獲取更多深入淺出的科學知識!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PanSci_96
1258 篇文章 ・ 2383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2
1

文字

分享

0
2
1
「倘若那天……」平行時空的你過得怎麼樣?——《超次元.聖戰.多重宇宙》
2046出版
・2024/02/10 ・1920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從無法逆轉的抉擇,到平行時空

但人總喜愛想像,現實世界中無法「重頭來過」,但小說和電影的虛擬世界當然可以。在好萊塢電影《今天暫時停止》(Groundhog Day, 1993;港譯:《偷天情緣》)之中,男主角最先猶如惡夢般不斷在同一天的清晨醒來,後來卻利用這個機會不斷改善他的追求技倆(不但 take two,更take three、take four……),最後贏得美人歸。

電影為觀眾帶來了美滿的結局。但筆者最早領略「如果」作為小說創作中的奇思妙想,卻令我傷感不已。話說筆者自初中已經愛上科幻小說。大概是中三、四那年,我在公共圖書館借了一本英文的短篇科幻小說集,其中一個以「如果」為題的故事(名稱早已忘記)令我畢生難忘。

故事中,一對恩愛的小夫妻駕車外出,丈夫有點兒不適所以改由太太開車。不幸途中遇上車禍,坐在司機位的太太重傷身亡。丈夫悲痛不已終日借酒澆愁,揮之不去的自責是「如果我那天沒有跟她對調位置……」。

一天,他在拾理太太的遺物時,竟然發現她的日記簿中有新的記事!讀將下來,原來在另一時空裡,兩人當天的確沒有對調位置,所以因車禍去世的是他而不是愛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兩個「平行時空」原本不會重疊,卻不知怎的透過這本日記簿接通了。結果,「陰陽相隔」的倆人藉著日記互訴衷情。

圖/envato

這本已是十分淒美的情節,但後來日記中的字樣變得愈來愈模糊,最後完全消失,表示兩個「平行宇宙」最終分離而回到互不相通的狀態。筆者當年雖然只有十五、六歲,被觸動的哀愁卻是久久不能平復……。

年少的我已經深深感受到,人生中充滿了無數偶然的變數,而一個簡單的決定,足以改變一生。

多年後,我看到另一部電影《雙面情人》(Sliding Doors, 1998;港譯:《緣分兩面睇》),發覺也是用上了同一意念:女主角每天搭地鐵上班,但某天因事遲了一點而趕不上平日搭的那班車。電影基於「趕得及」和「趕不及」兩種情況,描述了女主角往後出現的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我後來才知道,這乃改編自一部一九八一年的波蘭電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歷年來,運用這類意念創作的小說和電影可謂不少,近年流行的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中,《奇異博士》(Doctor Strange, 2016)和它的續集《奇異博士 2:失控多重宇宙 》(Doctor Strange in the Multiverse of Madness, 2022;港譯:《奇異博士 2:失控多元宇宙》)更將「平行時空」的意念延伸為「多重宇宙」(Multiverse)。陣容更為龐大的《復仇者聯盟 3:無限之戰》(Avengers 3: theInfinity War, 2018)和《復仇者聯盟 4:終局之戰》(Avengers 4: Endgame, 2019)皆以同樣的意念作為故事主軸。當然,這些電影都由漫畫改編,亦即這些意念的出現時間比電影還要早得多。

《媽的多重宇宙》將平行時空的意念發揮得淋漓盡致。圖/giphy

但將這個意念發揮至極的,毫無疑問是二○二三年橫掃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多項大獎的「怪雞」1 電影《媽的多重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縮寫是 EEAAO;港譯:《神奇女俠玩救宇宙》)。華裔演員楊紫瓊(1962-)更因此而封后(最佳女演員);同樣是華裔的關繼威(1971-)以及潔美.李.寇蒂斯(Jamie Lee Curtis, 1958-)則分別獲得最佳男、女配角的殊榮。電影由兩位導演掌舵,雖然兩個都叫 Daniel,但一個是香港人關家永(Daniel M. Kwan, 1988-),一個是美國人丹尼爾.舒奈特(Daniel Scheinert, 1987-)。2 囊括了這麼多大獎,電影的風頭可謂一時無兩。由於有這麼多華人參與其間,全球絕大部分華人皆感到與有榮焉。

外國的評論幾乎一面倒地對這部電影讚譽有加,包括其中所包含的深刻人生哲理、愛情與理想之間的抉擇、亞裔移民在美國所遇到的生活困難、世代之間的價值矛盾、同性戀(非主流性取向)的社會認同問題,以及貫穿電影的、最重要的母、女之情。不少網友更留言說看至結局時感動流涕。反倒在華人世界,包括不少筆者所認識的朋友,皆對電影甚有保留,認為它寫情的部分毫無新意,而「科幻」的主題和情節則過於胡鬧不知云。(一些更認為電影被大肆吹捧,是近年席捲西方的「政治正確主義」的結果。他們更為另一位最佳女主角競逐者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 1969-)不值。但那是另一篇文章的主題,暫且按下不表。)

註解

  1. 粵語,意指奇怪、荒謬。
  2. 因二人名字皆為「Daniel」,而被合稱為「Daniels」。

——本文摘自《超次元.聖戰.多重宇宙》,2023 年 11 月,二○四六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