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考」躲高速公路的塞車
過年連假又要到了,許多人都會開車出門,也一定想要避開塞車,可是實際上,又該怎麼躲避高速公路上面的塞車呢?逢年過節,大家多少都會出門去玩,不管是開車或者搭公車,都很怕碰到塞車。但,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可以躲避塞車呢?
容量與車頭間距的關聯性
高速公路是沒有紅綠燈的道路,車輛在高速公路上移動時,為保持安全反應時間,因此車輛與車輛間會保持一定的安全間距。安全間距有多遠?一般來說,駕駛人雖然不會仔細算,但憑著「視覺的感覺」,大約會維持「與前車大約2秒」為最短的跟車距離,也就是說當時速為72公里時,安全間距大約為40公尺,但當駕駛人加速至時速90公里時,安全間距會拉長到50公尺。
那麼,為什麽通常收假時比較容易塞車呢?
試想,假期開始(或一大早),開車出發比較累?還是玩累了收假在回家路上比較累?答案很簡單,當然是後者。因此,除了大家都集中在收假日時導致車流量突增外,因為回程時許多駕駛人往往精神狀況比較不好,由於「反應時間」增加,導致駕駛會拉長車距,或者是一看到狀況就踩煞車,讓車流沒辦法順暢移動,導致高速公路更容易塞車。
大眾怎麼想「塞車」?
想要避開塞車,要先知道大家怎麼想?通常,出發前,你會想什麽呢?常態來說,我們不會去想「怎麼避開塞車」,而是思考「幾點要抵達目的地」。因此,像是容易塞車的區域,很多人已經先把「塞車的時間」放入考量裡面,例如星期天下午宜蘭回臺北、本來一個小時的車程可能都會增加到兩個小時,因此會提前一小時就出發。
於是,你會發現,常態塞車的時間就會被提早。例如我們看到雪山隧道往臺北方向、過年收假日的平均速率,可以明顯看到,二0一三年時塞車時間是下午三點至八點,但二0一四年就已經提早到中午十二點就開始塞車,反而下午七點過後比較順暢,二0一五年就更明顯,下午六點過後就逐步恢復正常。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
12時-1時 | 72 | 40 | 45 |
1時-2時 | 71 | 31 | 47 |
2時-3時 | 60 | 44 | 46 |
3時-4時 | 43 | 38 | 42 |
4時-5時 | 42 | 34 | 44 |
5時-6時 | 40 | 35 | 43 |
6時-7時 | 37 | 42 | 55 |
7時-8時 | 41 | 73 | 78 |
用「逆向思考」躲塞車
所以,要怎麼「躲」塞車呢?
因此,在你已經想到「可能會塞車」的地方和時段時,可以選擇避開很容易塞車的時段與路段。例如可以早一點回家、或者乾脆晚一點回家,或者是在接近容易塞車的高速公路路段區間、改走一小段平行的平面道路,就可以達到省時又省力的效果。
但有很多人就是只能在塞車的時段跟大家一起擠在車陣中,尤其像是雪隧這種躲不掉的路段時,又該怎麼辦呢?尤其現在國道為了避免大量車輛塞在高速公路上,往往會實施匝道儀控、避免太多車輛一次擠上國道,但後果就是還是要塞在上交流道之前的平面道路。
這時候,可以透過手機或者電腦,查詢即時的高速公路路況。再利用平行的「替代道路」,走一小段平面道路避開塞車的路段(或減少塞在車陣中的行駛距離),真的無可選擇時再回到高速公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