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分分析,少一尺迷糊
在「適者生存是理論嗎」一文裡(科學月刊2014年四月號),筆者辯稱達爾文的「適者生存」雖是生物學上非常偉大的發現,但因即使在辯論上都不可能被推翻或反駁,因此不是一個物理學的「理論」;它事實上只是用來定義「適者」:「生存」下來的就是「適者」。雖然如此,但這類的「研究」還是常可以申請到研究費的(例如該文章裡所提到的例子)。仔細看看週遭,事實上這類混淆不清的邏輯在日常生活中是俯拾皆是的,我們現在就來談談這些「邏輯」。
定義的問題
「誠者靈」(心誠則靈)在宗教信迎上是一個最常被用來說服信徒的「邏輯」。例如你內心真的是非常誠懇地相信上帝的存在(譬語,此處指的不一定是天主教),因此也像某些教徒一樣,很希望能在夢中看到祂;但就是一直無法如願以償。此時你如果問牧師,他將告訴你:因爲你信得不夠誠,因此才見不到祂!你不可能反駁他的,因爲「誠者靈」根本不是一個理論,「靈」只是用來定義「誠」的:你既然看不見(不「靈」),那當然不「誠」了,這還用問?!同樣的道理,如果有廟宇說你因「香火不夠」,才一直許願未償,你最好還是馬上另拜神明為妙!
內人每次預測她的股票一定會大漲、發個大財退休不對後,便會大聲感嘆説「呀,人算不如天算!」爲了安慰她,我立刻迫不及待地告訴她:「天從來沒有算過,妳當然不及它!」這道理似乎非常易懂,但「人算不如天算」還是我們常用來自責的藉口——或許是因我們不肯承認失敗?
瞎貓碰到死老鼠
與之正好相反的是:整天無時無刻不停地預測,因此總有碰對的時候!這也是非常易懂的道理,因此你以爲「騙」不了人?錯也!在「經濟學是科學嗎」一文裡(科學月刊2014年五月號),筆者提到了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耶魯大學的席勒(Robert J. Schiller),「成功地」預測了「上世紀美國高科技股泡沫」及2008年的「房地產泡沫」;但同年得獎的芝加哥大學教授法瑪(Eugene Fama)卻一點也未所動,他說:「一有大事發生,媒體總會去挖掘,找到早就有人預測到,而大肆宣傳加冠。你從不回頭去看看過去的預測,想想這一預測是否只是運氣而已!」筆者在此每半年預測一次全世界股票大崩盤,「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那天應証了,不要忘了告訴筆者」是也)。
這類的例子事實上是到處可見。例如整天祈禱各種願望,總有一天某一願望將應願的。同樣地,大部分的股票投資公司總有一、兩次會碰到死老鼠,讓他們大肆吹噓他們的專業知識是如何地不得了、了不得的!又如「禍不單行」(單行的禍全給忘了)及「烏鴉嘴」(不對的話全給忘了)也是屬此類瞎貓碰到死老鼠的。請不要小看此一亂用邏輯的威力;事實上幾乎所有的「不尋常」藥物、醫療方法、補品、健康器材、….. 等等,因爲「人體太複雜了」,因此大概總會有「成功」的例子,讓他們拿來做見証大做廣告――但從不提成功的比率到底多高(低)!仔細想一想,你不是也曾因看了這類廣告而挑了腰包嗎?!
命中注定
算命先生及占星術等的邏輯也是很奇怪的:他們總是會建議我們做一些事來避免惡運。他們似乎沒想到:如果命運可因我們的做爲而改變,那他們怎可能算出一個人的命運呢――除非我們的做爲也是一生下來就被上天注定、無法改變的!可是果如是,那他們又爲何建議我們做一些事來避免注定的命運?……越想越糊塗;算了,「勸君惜取少年時,莫待無花空折枝」,盡力而爲就是了,少花點冤枉錢吧!
算命先生有一個大敵人,那就是風水先生。記得十年前筆者因失業擬賣家產時,一對大陸來的年輕夫妻對筆者的房子有興趣,但風水先生説大門口正對著一棵大樹,擋住了錢財進來,因此他們的大陸父母說不能買。可是算命先生卻說筆者將大富大貴,你說那個對呢?照現狀看來,可能算命先生要輸了――因他未考慮風水的關係?可是話說回來,筆者銀行那幾萬塊美金存款,可能正是因為被那棵大樹擋住而未外流,這不正是驗了算命先生的「大富大貴」嗎(算命先生從未定義多少存款是「大富大貴」)?風水先生,筆者命中注定要大富大貴的,那大樹擋不了的!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偶爾我們會看到廣告謂:此座談班將告訴你如何在網路或房地產上賺大錢。讓筆者臉紅的是:也許是財迷心竅,筆者竟然相信他們,報名參加了曲指可數之數(還好只是單手!)。當然,每次均是因為要先花錢參加密集訓練班或買什麼祕笈等等,而失望而歸。每次回來一分析,便立即覺得怎麼會這樣笨,竟然相信他們的廣告?試想一想:如果他們的方法真能那麼「輕易地」賺錢,他們早就天天在夏威夷渡假了,還會花那麼大的精力來這裡教你嗎?真正容易賺的、且保證不會蝕本的恐怕應只是你的學費(錢)吧?!當然,筆者不否認是有人用了他們的方法賺了大錢的,可是相信那只是極少數!
挑別人的骨頭容易;筆者也曾是「教」人的,因此不自覺地立即想到:我是否也曾犯了類似的邏輯毛病?仔細分析後,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大學從未廣告可以教你如何賺大錢或成為一位大學者。大學只是答應你如修完x學分,就發給你一個證書;從不保證那證書可以幫你找到一個好工作(像當「教授」)――雖然那乙張文憑還是真的很有用的(尤其在國內)。事實上,一所好的大學應是教你如何學習;而教授本身就是終身在學習的!好了,這下筆者可以心安了!筆者已是七十中旬的老翁,但還是時常向7歲的孫女討教英語的!
上述的分析應也適用於其它「授課」學校,如職業訓練班等!要你先交「小錢」去學賺「大錢」的技能在邏輯上是矛盾的:因為如果此技能真的有用,他們為什麼不用此方法去賺「大錢」,而在這裡賺你的「小錢」?至少他們應該等我們賺錢再抽成吧?「不久前」,美國這類以營利為主的私立大學還前途似錦(似乎將取代傳統的大學),它們大肆廣告,號稱可以教你能輕鬆地找到高薪的職業技能:從1990年到2010年間,它們授予的學位比例增加高達九倍之多!但曾幾何時,此一泡沫已因它們的「吹牛」而慢慢破裂:例如全美第二大之以營利為主的私立大學科雷訓學院公司(Corinthian Colleges, Inc.)於2015年五月四日宣布破產;而另一「名校」芬尼斯大學(University of Phoenix)的註冊學生也只剩下2010年時的一半而已!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的理財專家或顧問告訴你,說他可以保證幫你賺大錢,你最好還是馬上提起你的錢袋離開吧!老實告訴讀者吧:筆者曾花上千元美金(內人從不讀筆者之大作的,因此不會造成「家庭糾汾」),加入股票投資公司,依照他們的所謂專家建議買股票。結果呢?「陪了夫人又折兵」。事實上已有許多研究指出:往華爾街日報的公司頁投擲標的所選出的股票,其結果將不亞於專業股票投資公司選股的結果!筆者是相信這些研究結果的:因那些專業股票投資公司如果真的能保證賺錢――不是客戶的錢,那老闆不是早就發了大財,就應抵押所有家產去理自己的財,那有空閉來幫你們玩股票?
不知讀者收過一般郵件或電子郵件謂有一大筆錢等著你去領?這筆錢的「來源」可能是中獎,或是是非洲某個王子在王室鬥爭失敗後留下來的;但因為稅或手續費等等關係,你必須先交一小筆錢才可拿到。仔細分析一下:如果我將取得一「大筆錢」,你還怕我交不出那筆「小錢」?邏輯很簡單――不須博士文憑就可瞭解,可是信不信由你,還是有很多人上當的!上面提到大學文憑在臺灣還是真的很有用的;事實上可能不只在國內,在國外也是很有用的。例如在美國,有許多調查統計發現,受過大學教育的平均收入較一般人高出不少。但請注意:這可能是「因果顛倒」的辯證邏輯,不一定是大學教授的功勞,因爲上大學的人一般均較聰明、家境較好、或較具進取心
參考資料:
- 統計的魔術(科學月刊2014年十二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