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心誠則靈、命中注定、花小錢賺大錢有影無?日常生活中的邏輯

賴昭正_96
・2016/01/20 ・3216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481 ・五年級

多一分分析,少一尺迷糊

在「適者生存是理論嗎」一文裡(科學月刊2014年四月號),筆者辯稱達爾文的「適者生存」雖是生物學上非常偉大的發現,但因即使在辯論上都不可能被推翻或反駁,因此不是一個物理學的「理論」;它事實上只是用來定義「適者」:「生存」下來的就是「適者」。雖然如此,但這類的「研究」還是常可以申請到研究費的(例如該文章裡所提到的例子)。仔細看看週遭,事實上這類混淆不清的邏輯在日常生活中是俯拾皆是的我們現在就來談談這些「邏輯」。

定義的問題

z(15)
Source: life

「誠者靈」(心誠則靈)在宗教信迎上是一個最常被用來說服信徒的「邏輯」。例如你內心真的是非常誠懇地相信上帝的存在(譬語,此處指的不一定是天主教),因此也像某些教徒一樣,很希望能在夢中看到祂;但就是一直無法如願以償。此時你如果問牧師,他將告訴你:因爲你信得不夠誠,因此才見不到祂!你不可能反駁他的,因爲「誠者靈」根本不是一個理論,「靈」只是用來定義「誠」的:你既然看不見(不「靈」),那當然不「誠」了,這還用問?!同樣的道理,如果有廟宇說你因「香火不夠」,才一直許願未償,你最好還是馬上另拜神明為妙!

內人每次預測她的股票一定會大漲、發個大財退休不對後,便會大聲感嘆説「呀,人算不如天算!」爲了安慰她,我立刻迫不及待地告訴她:「天從來沒有算過,妳當然不及它!」這道理似乎非常易懂,但「人算不如天算」還是我們常用來自責的藉口——或許是因我們不肯承認失敗?

瞎貓碰到死老鼠

與之正好相反的是:整天無時無刻不停地預測,因此總有碰對的時候!這也是非常易懂的道理,因此你以爲「騙」不了人?錯也!在「經濟學是科學嗎」一文裡(科學月刊2014年五月號),筆者提到了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耶魯大學的席勒(Robert J. ‏‏‏Schiller),「成功地」預測了「上世紀美國高科技股泡沫」及2008年的「房地產泡沫」;但同年得獎的芝加哥大學教授法瑪(Eugene Fama)卻一點也未所動,他說:「一有大事發生,媒體總會去挖掘,找到早就有人預測到,而大肆宣傳加冠。你從不回頭去看看過去的預測,想想這一預測是否只是運氣而已!」筆者在此每半年預測一次全世界股票大崩盤,「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那天應証了,不要忘了告訴筆者」是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類的例子事實上是到處可見。例如整天祈禱各種願望,總有一天某一願望將應願的。同樣地,大部分的股票投資公司總有一、兩次會碰到死老鼠,讓他們大肆吹噓他們的專業知識是如何地不得了、了不得的!又如「禍不單行」(單行的禍全給忘了)及「烏鴉嘴」(不對的話全給忘了)也是屬此類瞎貓碰到死老鼠的。請不要小看此一亂用邏輯的威力;事實上幾乎所有的「不尋常」藥物、醫療方法、補品、健康器材、….. 等等,因爲「人體太複雜了」,因此大概總會有「成功」的例子,讓他們拿來做見証大做廣告――但從不提成功的比率到底多高(低)!仔細想一想,你不是也曾因看了這類廣告而挑了腰包嗎?!

命中注定

20141201163950857
Source: cmoney

算命先生及占星術等的邏輯也是很奇怪的:他們總是會建議我們做一些事來避免惡運。他們似乎沒想到:如果命運可因我們的做爲而改變,那他們怎可能算出一個人的命運呢――除非我們的做爲也是一生下來就被上天注定、無法改變的!可是果如是,那他們又爲何建議我們做一些事來避免注定的命運?……越想越糊塗;算了,「勸君惜取少年時,莫待無花空折枝」,盡力而爲就是了,少花點冤枉錢吧!

算命先生有一個大敵人,那就是風水先生。記得十年前筆者因失業擬賣家產時,一對大陸來的年輕夫妻對筆者的房子有興趣,但風水先生説大門口正對著一棵大樹,擋住了錢財進來,因此他們的大陸父母說不能買。可是算命先生卻說筆者將大富大貴,你說那個對呢?照現狀看來,可能算命先生要輸了――因他未考慮風水的關係?可是話說回來,筆者銀行那幾萬塊美金存款,可能正是因為被那棵大樹擋住而未外流,這不正是驗了算命先生的「大富大貴」嗎(算命先生從未定義多少存款是「大富大貴」)?風水先生,筆者命中注定要大富大貴的,那大樹擋不了的!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偶爾我們會看到廣告謂:此座談班將告訴你如何在網路或房地產上賺大錢。讓筆者臉紅的是:也許是財迷心竅,筆者竟然相信他們,報名參加了曲指可數之數(還好只是單手!)。當然,每次均是因為要先花錢參加密集訓練班或買什麼祕笈等等,而失望而歸。每次回來一分析,便立即覺得怎麼會這樣笨,竟然相信他們的廣告?試想一想:如果他們的方法真能那麼「輕易地」賺錢,他們早就天天在夏威夷渡假了,還會花那麼大的精力來這裡教你嗎?真正容易賺的、且保證不會蝕本的恐怕應只是你的學費(錢)吧?!當然,筆者不否認是有人用了他們的方法賺了大錢的,可是相信那只是極少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挑別人的骨頭容易;筆者也曾是「教」人的,因此不自覺地立即想到:我是否也曾犯了類似的邏輯毛病?仔細分析後,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大學從未廣告可以教你如何賺大錢或成為一位大學者。大學只是答應你如修完x學分,就發給你一個證書;從不保證那證書可以幫你找到一個好工作(像當「教授」)――雖然那乙張文憑還是真的很有用的(尤其在國內)。事實上,一所好的大學應是教你如何學習;而教授本身就是終身在學習的!好了,這下筆者可以心安了!筆者已是七十中旬的老翁,但還是時常向7歲的孫女討教英語的!

上述的分析應也適用於其它「授課」學校,如職業訓練班等!要你先交「小錢」去學賺「大錢」的技能在邏輯上是矛盾的:因為如果此技能真的有用,他們為什麼不用此方法去賺「大錢」,而在這裡賺你的「小錢」?至少他們應該等我們賺錢再抽成吧?「不久前」,美國這類以營利為主的私立大學還前途似錦(似乎將取代傳統的大學),它們大肆廣告,號稱可以教你能輕鬆地找到高薪的職業技能:從1990年到2010年間,它們授予的學位比例增加高達九倍之多!但曾幾何時,此一泡沫已因它們的「吹牛」而慢慢破裂:例如全美第二大之以營利為主的私立大學科雷訓學院公司(Corinthian ‏‏Colleges, Inc.)於2015年五月四日宣布破產;而另一「名校」芬尼斯大學(University  of  Phoenix)的註冊學生也只剩下2010年時的一半而已!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的理財專家或顧問告訴你,說他可以保證幫你賺大錢,你最好還是馬上提起你的錢袋離開吧!老實告訴讀者吧:筆者曾花上千元美金(內人從不讀筆者之大作的,因此不會造成「家庭糾汾」),加入股票投資公司,依照他們的所謂專家建議買股票。結果呢?「陪了夫人又折兵」。事實上已有許多研究指出:往華爾街日報的公司頁投擲標的所選出的股票,其結果將不亞於專業股票投資公司選股的結果!筆者是相信這些研究結果的:因那些專業股票投資公司如果真的能保證賺錢――不是客戶的錢,那老闆不是早就發了大財,就應抵押所有家產去理自己的財,那有空閉來幫你們玩股票?

不知讀者收過一般郵件或電子郵件謂有一大筆錢等著你去領?這筆錢的「來源」可能是中獎,或是是非洲某個王子在王室鬥爭失敗後留下來的;但因為稅或手續費等等關係,你必須先交一小筆錢才可拿到。仔細分析一下:如果我將取得一「大筆錢」,你還怕我交不出那筆「小錢」?邏輯很簡單――不須博士文憑就可瞭解,可是信不信由你,還是有很多人上當的!上面提到大學文憑在臺灣還是真的很有用的;事實上可能不只在國內,在國外也是很有用的。例如在美國,有許多調查統計發現,受過大學教育的平均收入較一般人高出不少。但請注意:這可能是「因果顛倒」的辯證邏輯,不一定是大學教授的功勞,因爲上大學的人一般均較聰明、家境較好、或較具進取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賴昭正_96
44 篇文章 ・ 58 位粉絲
成功大學化學工程系學士,芝加哥大學化學物理博士。在芝大時與一群留學生合創「科學月刊」。一直想回國貢獻所學,因此畢業後不久即回清大化學系任教。自認平易近人,但教學嚴謹,因此穫有「賴大刀」之惡名!於1982年時當選爲 清大化學系新一代的年青首任系主任兼所長;但壯志難酬,兩年後即辭職到美留浪。晚期曾回台蓋工廠及創業,均應「水土不服」而鎩羽而歸。正式退休後,除了開始又爲科學月刊寫文章外,全職帶小孫女(半歲起);現已成七歲之小孫女的BFF(2015)。首先接觸到泛科學是因爲科學月刊將我的一篇文章「愛因斯坦的最大的錯誤一宇宙論常數」推薦到泛科學重登。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地震之島的生存法則!921地震教育園區揭開台灣的防災祕密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9/20 ・4553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為什麼台灣會像坐在搖搖椅上,總是時不時地晃動?這個問題或許有些令人不安,但卻是我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現實。根據氣象署統計,台灣每年有 40,000 次以上的地震,其中有感地震超過 1,000 次。2024年4月3日,花蓮的大地震發生後,台灣就經歷了超過 1,000 次餘震,這些數據被視覺化後形成的圖像,宛如台北101大樓般高聳穿雲,再次引發了全球對台灣地震頻繁性的關注。

地震發生後,許多外國媒體擔心半導體產業會受影響,但更讓他們稱奇的是,台灣竟然能在這麼大的地震之下,將傷害降到這麼低,並迅速恢復。不禁讓人想問,自從 25 年前的 921大地震以來,台灣經歷了哪些改變?哪些地方可能再發生大地震?如果只是遲早,我們該如何做好更萬全的準備?

要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最合適的地點就在一座從地震遺跡中冒出的主題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 921地震教育園區。

圖:跑道捕捉了地震的瞬間 / 圖片來源:劉志恆/青玥攝影

下一個大地震在哪、何時?先聽斷層說了什麼

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台灣發生了一場規模7.3的大地震,震央在南投縣集集鎮,全台 5 萬棟房子遭震垮,罹難人數超過 2,400 人。其中,台中霧峰光復國中校區因車籠埔斷層通過,地面隆起2.6公尺,多棟校舍損毀。政府決定在此設立921地震教育園區,保留這段震撼人心的歷史,並作為防災教育的重要基地。園區內兩處地震遺跡依特性設置為「車籠埔斷層保存館」和「地震工程教育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車籠埔斷層保存館建於原操場位置,為了保存地表破裂及巨大抬升,所以整體設計不採用樑柱結構,而是由82根長12公尺、寬2.4公尺、重約10噸的預鑄預力混凝板組成,外觀為曲線造型,技術難度極高,屬國內外首見,並榮獲多項建築獎。而地震工程教育館保留了原光復國中受損校舍,讓民眾親眼見證地震的驚人破壞力,進一步強調建築結構與安全的重要性。毀損教室旁設有由園區與「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共同策劃的展示館,透過互動展示,讓參觀者親手操作,學習地震工程相關知識。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研究員蔣正興博士表示,面積上,台灣是一個狹長的小島,卻擁有高達近4000公尺的山脈,彰顯了板塊激烈擠壓、地質活動極為活躍的背景。回顧過去一百年的地震歷史,從1906年的梅山地震、1935年的新竹-台中地震,到1999年的921大地震,都發生在台灣西部,與西部的活動斷層有密切關聯,震源位於淺層,加上人口密度較高,因此對台灣西部造成了嚴重的災情。

而台灣東部是板塊劇烈擠壓的區域,地震震源分佈更廣。與西部相比,雖然東部地震更頻繁,但由於人口密度相對較低,災情相對較少。此外,台灣東北部和外海也是地震多發區,尤其是菲律賓海板塊往北隱沒至歐亞板塊的隱沒地震帶,至沖繩海槽向北延伸,甚至可能影響到台北下方,發生直下型地震,這種地震因震源位於城市正下方,危害特別大,加上台北市房屋非常老舊,若發生直下型地震,災情將非常嚴重。

除了台北市,蔣正興博士指出在台灣西部,我們特別需要關注的就是彰化斷層的影響,該斷層曾於1848年發生巨大錯動。此外,我們也需要留意西南部的地震風險,如 1906 年的梅山地震。此兩條活動斷層距今皆已超過 100 年沒活動了。至於東部,因為存在眾多活動斷層,當然也需要持續注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之所以擔心某些斷層,是因為這些區域可能已經累積了相當多的能量,一旦達到臨界點,就會釋放,進而引發地震。地質學家通常會沿著斷層挖掘,尋找過去地震的證據,如受構造擾動沉積物的變化,然後透過定年技術來確定地震發生的時間點,估算出斷層的地震週期,然而,這些數字的計算過程非常複雜,需要綜合大量數據。

挑戰在於,有些斷層的活動時間非常久遠,要找到活動證據並不容易。例如,1906年的梅山地震,即使不算久遠,但挖掘出相關斷層的具體位置仍然困難,更不用說那些數百年才活動一次的斷層,如台北的山腳斷層,因為上頭覆蓋了大量沉積物,要找到並研究這些斷層更加困難。

儘管我們很難預測哪個斷層會再次活動,我們仍然可以預先對這些構造做風險評估,從過往地震事件中找到應變之道。而 921 地震教育園區,就是那個可以發現應變之道的地方。

圖:北棟教室毀損區 / 圖片來源:劉志恆/青玥攝影

921 後的 25 年

在園區服務已 11 年的黃英哲擔任志工輔導員,常代表園區到各地進行地震防災宣導。他細數 921 之後,台灣進行的六大改革。制定災害防救法,取代了總統緊急命令。修訂了建築法規,推動斷層帶禁限建與傳統校舍建築改建。組建災難搜救隊伍,在面對未來災害時能更加自主應對。為保存文化資產,增設了歷史建築類別,確保具有保存價值的建築物得到妥善照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則是推行防災教育。黃英哲表示,除了在學校定期進行防災演練,提升防災意識外,更建立了921地震教育園區,不僅作為教育場所,也是跨部門合作的平台,例如與交通部氣象署、災害防救辦公室、教育部等單位合作,進行全面的防災教育。園區內保留了斷層線的舊址,讓遊客能夠直觀地了解地震的破壞力,最具可看性;然而除此之外,園區也是 921 地震相關文物和資料的重要儲存地,為未來的地震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堪稱園區元老,在園區服務將近 19 年,主要負責日語解說工作的陳婉茹認為,園區最大的特色是保存了斷層造成的地景變化,如抬升的操場和毀壞的教室場景,讓造訪的每個人直觀地感受地震的威力,尤其是對於年輕的小朋友,即使他們沒有親身經歷過,也能透過這些真實的展示認識到地震帶來的危險與影響。

陳婉茹回憶,之前有爸媽帶著小學低年級的小朋友來參觀,原本小朋友並不認真聽講,到處跑來跑去,但當他看到隆起的操場,立刻大聲說這他在課本看過,後來便聚精會神地聽完 40 分鐘的解說。

圖:陳婉茹在第一線負責解說工作 / 圖片來源:921地震教育園區

除了每看必震撼的地景,園區也透過持續更新策展,邀請大家深入地震跟防災的各個面向。策展人黃惠瑛負責展示設計、活動規劃、教具設計等工作。她提到,去年推出的搜救犬特展和今年的「921震災啓示展」與她的個人經歷息息相關。921 大地震時的她還是一名台中女中的住宿生,當時她儘管驚恐,依舊背著腿軟的學姊下樓,讓她在策劃這些展覽時充滿了反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地震體驗平臺的設計中,黃惠瑛強調不僅要讓觀眾了解災害的破壞力,更希望觀眾能從中學到防災知識。她與設計師合作,一樓展示區採用了時光機的概念,運用輕鬆、童趣的風格,希望遊客保持積極心態。二樓的地震體驗平臺結合六軸震動臺和影片,讓遊客真實感受921地震的情境。她強調,這次展覽的目標是全民,設計上避免了血腥和悲傷的元素,旨在讓觀眾帶著正向的感受離開,並重視防災意識。

圖:地震體驗劇場 / 圖片來源:921地震教育園區

籌備今年展覽的最大挑戰是緊迫的時間。從五月開始,九月完成,為了迅速而有效地與設計師溝通,黃惠瑛使用了AI工具如ChatGPT與生成圖像工具,來加快與設計師溝通的過程。

圖:黃惠瑛與設計師於文件中討論設計/ 圖片來源:921地震教育園區

蔣正興博士說,當初學界建議在此設立地震教育園區,其中一位重要推手是法國地質學家安朔葉。他曾在台灣指導十位台灣博士生,這些博士後來成為地質研究的中堅力量。1999年921大地震後,安朔葉教授立刻趕到台灣,認為光復國中是全球研究斷層和地震的最佳觀察點,建議必須保存。為紀念園區今年成立20週年,在斷層館的展示更新中,便特別強調安朔葉的貢獻與當時的操場圖。

此外,作為 20 週年的相關活動,今年九月也將與日本野島斷層保存館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強化合作並展示台日合作歷史。另一重頭戲則是向日本兵庫縣人與自然博物館主任研究員加藤茂弘致贈感謝狀,感謝他不遺餘力,長期協助園區斷層保存館的剖面展品保存工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右圖:法國巴黎居禮大學安朔葉教授。左圖:兵庫縣立人與自然博物館主任研究員加藤茂弘
/ 圖片來源:921地震教育園區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盡力保存斷層跟受創校舍,只因不想再重蹈覆徹。蔣正興博士表示,921地震發生在車籠埔斷層,其錯動形式成為全球地質研究的典範,尤其是在研究斷層帶災害方面。統計數據顯示,距離車籠埔斷層約100公尺內,住在上盤的罹難率約為1%,而下盤則約為0.6%。這說明住在斷層附近,特別是上盤,是非常危險的。由於台灣主要是逆斷層活動,這一數據清楚告訴我們,在上盤區域建設居住區應特別小心。

2018年花蓮米崙斷層地震就是一個例證。

在921地震後,政府在斷層帶兩側劃設了「地質敏感區」。因為斷層活動週期較長,全球大部分地區難以測試劃設敏感區的有效性,但台灣不同,斷層活動十分頻繁。例如 1951 年,米崙斷層造成縱谷地震,規模達 7.3,僅隔 67 年後,在 2018 年再次發生花蓮地震,這在全球是罕見的,也因此 2016 年劃設的地質敏感區,在 2018 年的地震中便發現,的確更容易發生地表破裂與建築受損,驗證了地質敏感區劃設的有效性。

圖:黃英哲表示曾來園區參訪的兒童寄來的問候信,是他認真工作的動力 / 圖片來源:921地震教育園區

在過去的20年裡,921地震教育園區不僅見證了台灣在防災教育上的進步,也承載著無數來訪者的情感與記憶。每一處地震遺跡,每一項展示,都在默默提醒我們,那段傷痛歷史並未走遠。然而,我們對抗自然的力量,並非源自恐懼,而是源自對生命的尊重與守護。當你走進這座園區,感受那因地震而隆起的操場,或是走過曾經遭受重創的教室,你會發現,這不僅僅是歷史的展示,更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與使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來吧,今年九月,走進921地震教育園區,一起在這裡找尋對未來的啓示,為台灣的下一代共同築起一個更堅固、更安全的家園。

圖:今年九月,走進921地震教育園區 / 圖片來源:劉志恆/青玥攝影

延伸閱讀:
高風險? 家踩「斷層帶、地質敏感區」買房留意
「我摸到台灣的心臟!」法國地質學家安朔葉讓「池上斷層」揚名國際
百年驚奇-霧峰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天下雜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7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替晶片打造數學工具的喬治.布爾(George Boole)
數感實驗室_96
・2024/06/01 ・561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煮湯時看到調理包背面寫著「加水且加入鹽巴或味精,就大功告成了」。

這句話該怎麼解讀呢?邏輯思維好的人可能很快就能反應過來,意思是加水是必須的,鹽巴和味精至少要加一個。當然,兩者都加也行,但似乎不太健康。

你可能會說:「煮湯時誰會想那麼多?這太哲學了!」其實,19 世紀有位數學家將邏輯建立在數學而非哲學之上,他的貢獻深深影響了現代電腦的運算。他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喬治.布爾(George Boole)。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工作會議中,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幫助我們有條理地表達觀點,並迅速理解他人的意見;程式設計中,邏輯是核心,透過布林代數和邏輯運算,電腦能根據條件執行不同的任務,在智慧家電中利用邏輯閘判斷多個輸入條件來控制輸出結果。

因此,布爾提出的這一套邏輯思維與布林代數,不僅在學術領域至關重要,更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更多、更完整的內容,歡迎上數感實驗室 Numeracy Lab 的 youtube 頻道觀看完整影片,並開啟訂閱獲得更多有趣的資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數感實驗室_96
76 篇文章 ・ 50 位粉絲
數感實驗室的宗旨是讓社會大眾「看見數學」。 數感實驗室於 2016 年 4 月成立 Facebook 粉絲頁,迄今超過 44,000 位粉絲追蹤。每天發布一則數學文章,內容包括介紹數學新知、生活中的數學應用、或是數學和文學、藝術等跨領域結合的議題。 詳見網站:http://numeracy.club/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g/numeracylab/

1

1
0

文字

分享

1
1
0
【成語科學】來龍去脈:從成語出發,教你怎麼看風水!
張之傑_96
・2023/08/23 ・993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個成語和風水有關。風水,又稱勘輿,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觀念,起源於上古,大概戰國時已發展成一門學問。

成語中的「龍」和「脈」,指的都是山。看風水時,把山脈比作起伏的龍,要看得出它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才能找到所謂的風水寶地。演變為成語,比喻事情的前因後果。談到這裡,暫且打住,先造兩個句吧。

他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才知道是一場誤會。

在沒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前,不要妄下判斷。

接下去章老師要和小朋友談談風水,這對章老師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喔!

中華文化起源於黃河中下游。這一帶自古乾旱,在農業興起前,大多數地區為草原。在這樣的環境下,建立村落,不能不考慮下列幾個因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一是隱蔽,從外面不容易看到。第二是背山,也就是背後有靠山,可無後顧之憂。第三是向陽,也就是朝南,這樣冬季才不會對著北風。第四是面水,也就是有條河流經過,便於取水灌溉或飲用。

因此村落最好是建在四周環山,且有條小河流過的谷地上。谷地中的田地,足夠村民自給自足。四周的山,最好背後的較高,兩側的較低,前面的最低,且有個缺口,讓河水可以流出去。

因此村落最好是建在四周環山,且有條小河流過的谷地上。圖/wikimedia

當然啦,這樣理想的處所不可多得,但至少要向陽、面水。由前述理想村落,可以概括出風水「五訣」:龍、砂、水、穴、向。龍,背後的山脈;砂,兩側和前面的小山丘;水,河流;穴,建地位置;向,向陽。古時大至城市,小至民宅(陽宅)或墳墓(陰宅),都依照風水五訣選址。

因此風水是先民從生活經驗中得出的經驗,起初並沒有迷信的成份。到了漢代,風水和陰陽五行觀念結合,弄得愈來愈玄。然而,如果剝除迷信的成份,風水其實有其環保意義,和景觀生態學也有其相通之處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二戰時在中國工作約 4 年。他悟出中國農村之所以與環境融為一體,和風水有關。風水有很多禁忌,如不遵守,就是破壞風水,會成為眾人的公敵。

現今大多數人住在城市,風水五訣已無從講求。章老師家朝北,豈不違反了「向」字訣。如今找人看風水,不過是看看門朝哪開?床擺在哪兒?……已沒多大意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1
張之傑_96
103 篇文章 ・ 224 位粉絲
張之傑,字百器,出入文理,著述多樣,其中以科普和科學史較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