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無數個小決定,就是信心的展現
神經科學家克佩克斯(Adam Kepecs)是探索信心的專家,但關注的對象是老鼠。老鼠比人類簡單,不會以複雜的思想與情緒掩蓋天性。人類或許表面自信滿滿,內心卻惶惶不安,或者恰巧相反,一方面自稱不安,另一方面行動大膽。他認為人類不適合做實驗對象。他想從基本的角度檢視信心:他稱為「統計信心」(statistical confidence),直白地說,就是我們對自己選擇的確定程度。他的研究吸引心理學家的關注,因為他指出所有生物都具備信心基因,但誰想過連老鼠也有信心呢?
克佩克斯的研究指出,老鼠的信心程度會影響決定,跟人類十分相似。他要我們想像自己正開車前往一間陌生的餐廳,有人告訴過妳該怎麼去。妳在路口轉彎,開了一公里,再開一公里,但餐廳仍不見蹤影,妳不禁心想:「早該到了啊,我是不是轉錯彎了?」妳是否繼續往前開,取決於妳對自己轉的那個彎多有自信。克佩克斯靠「繼續往前」與否來衡量老鼠的行為,結果發現信心是基本配備。
到底何謂信心?好像已經跟我們當初的想像截然不同了。信心不只是單純的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優秀完美、什麼都辦得到。畢竟想是一回事,實際又是另一回事吧?光說「我辦得到」不代表內心確實如此相信,也不代表會付諸實行,否則心理治療師早就喝西北風了。另外,聽到別人稱讚「妳好棒」也作用不大。如果我們需要的只是幾句稱讚,或有人拍拍肩膀,那麼我們早就辦事牢效、身材苗條、與夫家處得好,而且當上大主管。原本我們也認為信心是作風與力量的展現,最有信心的人說話最大聲,發言最頻繁,主導每一場會議。這樣的人,難道不就是最有自信的人嗎? 我們期望克佩克斯能指引明路,因此前往他的實驗室,那裡風光明媚,位於長島海濱,離曼哈頓約四十五分鐘的車程。我們順著樓梯盤旋而上,頭頂吊著玻璃工藝家奇胡立(Dale Chihuly)獻給沃森(James Watson)的大型玻璃藝術品。沃森是基因研究先驅,也是讓這裡變成全球頂尖研究中心的最大功臣,那件藝術品則有螺旋狀的黃綠觸手,搭配不同大小形狀的圓珠,讓人看得一頭霧水。克佩克斯看起來很有童心,穿著藍色牛仔裝,留著深棕色捲髮,講話略帶匈牙利口音,他笑著解釋說那件藝術品是模仿神經元的造型。接下來幾個小時,他帶領我們尋找實驗鼠與人類信心密碼的關連。 克佩克斯在我們面前,把一隻老鼠放進大箱子裡,那隻老鼠戴著附有電極的白帽,他說白帽已永久固定,老鼠不會有感覺。箱子的一側裝有三個白色罐子,跟老鼠的鼻子等高,上面有約五公分寬的開口,中間的罐子會釋放兩種混合在一起的氣味,老鼠能把鼻子湊到開口聞嗅,兩種氣味的比例會改變,有時濃度差距明顯,有時難以判斷,老鼠的任務是分辨哪種氣味的濃度較高,然後根據判斷把鼻子湊向左邊或右邊的開口,如果判斷正確,選對開口,會獲得一滴水當作獎勵,但那滴水不會立刻流下來,得花時間等候。 要是牠相信自己的選擇,再久都會等,要是懷疑自己的選擇,則能放棄並重新來過,但放棄不僅代表失去喝水的機會,也浪費先前等候的時間。換言之,老鼠面臨抉擇,而這種兩難許多物種不陌生的。我們眼看那隻老鼠把鼻子湊向左邊的開口,等了彷彿無止無盡的⋯⋯八秒鐘。這對老鼠而言很久,可見牠信心滿滿。不過,牠的選擇能獲得回報嗎?
太棒了!我們看見水滴流出時,朝對方露出微笑。克佩克斯提醒我們,別以為老鼠有多「聰明」,牠們只是參與過無數次實驗,很清楚某個味道是代表左邊或右邊。克佩克斯的重點不在於老鼠是否做出正確選擇,而是想衡量牠們有多相信自己選擇正確。他關注的是信心,也就是老鼠對自身選擇的相信程度。老鼠肯等待,表示有信心,而信心的多寡則反映於堅持的時間,透露出承受風險的忍耐度。我們赫然發覺老鼠不僅顯然會衡量機會與風險,更重要的是,做完決定之後的堅持。
這是很基本的信心表現。老鼠靠經驗預測,近乎自動執行。人腦有時也會自動地做出反應。我們每天近乎無意識地做出幾百個決定,背後需要基本程度的信心,例如要多快按下鬧鐘,把碗放進洗碗機時腰要彎得多低。克佩克斯發現老鼠是靠前額腦區底部皮質做出這類決定,並認為人類是靠相同腦區處理「統計信心」。
我們造訪克佩克斯後,更認識信心了。首先,根據這項老鼠實驗,信心不只是一種積極行為,或者只是認為自己有多傑出。概括而言,老鼠的信心就是相信牠的行動(等待)能換得好結果(有水喝)。我們從中看到「自我效能」,老鼠的行為環環相扣,牠們會先下意識地評估,而這種評估需要有信心的支撐,才能支持後續行動。
克佩克斯讓我們更深入了解老鼠與人類的信心。他認為信心有截然不同的兩種性質,呈現出「兩種面貌」。其中一面是客觀的,是種評估計算的過程,也就是老鼠所使用的信心工具。另外一面則是主觀的,是我們感受得到的經驗,這是我們較為熟悉的信心,也更常有意識地運用。這種信心關乎情緒,給人希望,也給人錯覺。克佩克斯認為老鼠其實也能感覺信心。
信心不該顯得如此神秘眩人,成了一種執著的願望。我們不妨換上嶄新眼光,把信心當成一個簡單具體的工具:只要我們懂得如何使用,也許會成為超級好用的人生指南針!
本文摘至《信心密碼》,由先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