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0
0

文字

分享

3
0
0

灶神星表面有如聖母峰3倍高的高山

臺北天文館_96
・2011/10/11 ・468字 ・閱讀時間少於 1 分鐘 ・SR值 478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右圖,從曙光號太空船(Dawn)傳回的最新影像顯示:4號小行星灶神星(4 Vesta)的南極附近有座高山,山頂部分海拔高度比周圍平均高度高出22公里,約為地球最高的山—聖母峰(Mt. Everest,8.8公里)的3倍左右。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象是影像右方有個連接巨大陡坡的斷崖,旁邊又連接南極低地的一部份,曙光號科學家相信這些特徵可能是山崩造成的。

這個影像是利用曙光號資料,經電腦模擬製作出來的,影像解析度約為每像素相當於300公尺,垂直子度是水平尺度的1.5倍,以便讓地景比較突出,且基本上已經將灶神星球狀的「弧度」移除,所以整個地景是被攤平了,如果真有觀測者站在灶神星表面觀看時,看到的樣子會和這個影像有所差異喔!

曙光號從2011年7月開始環繞灶神星運行,預定在2012年7月重新點燃推進器離開灶神星,在2015年抵達第2個目標天體—穀神星(Ceres)進行觀察。

資料來源:New View of Vesta Mountain From NASA’s Dawn Mission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轉載自台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網網站

更新10/12 01:34:本文經網友根據資料來源檢視,發現若干錯誤,已經修正。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3
臺北天文館_96
482 篇文章 ・ 39 位粉絲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是國內最大的天文社教機構,我們以推廣天文教育為職志,做為天文知識和大眾間的橋梁,期盼和大家一起分享天文的樂趣!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灶神星彩球顯現礦物分佈狀況
臺北天文館_96
・2012/06/18 ・513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R值 510 ・六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來自曙光號(Dawn)太空船的觀測影像,呈現出灶神星(4 Vesta)斑駁多變的表面。科學家利用這些觀測資料模擬製作彩色的3D高解析動畫,讓大家可詳細觀察灶神星表面地形各種不同物質的性質。

動畫中的顏色,是故意弄得差異很大,以彰顯灶神星表面組成成分的差異,否則的話,單以人類的眼睛,根本無法辨別差異何在。彩色影像中清楚可見從數個撞擊坑噴濺出的橘色物質,和撞擊坑周圍的表面成分相差很大。綠色顯示的是含鐵量豐富的物質,從影像中可見灶神星南半球大型隕石坑Rheasilvia的部分區域含鐵量就比鄰近區域還少。

曙光號測繪灶神星表面以製作3D立體地圖,不過部分灶神星北半球地區,在測繪期間恰處在陽光陰影中,因此曙光號科學家們還在等待灶神星北半球進入日照區,才能獲得完整的地表地形資料。此外,受到一座山脈遮蔽的關係,灶神星南極區部分區域也沒辦法測繪。

曙光號太空船目前還在環繞灶神星公轉,軌道高度不高,平均高度約680公里左右。整個任務預計將在8/26離開灶神星,步上前往穀神星的旅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資料來源:Dawn Mission Video Shows Vesta’s Coat of Many Colors[2012.06.06]

轉載自台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站

臺北天文館_96
482 篇文章 ・ 39 位粉絲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是國內最大的天文社教機構,我們以推廣天文教育為職志,做為天文知識和大眾間的橋梁,期盼和大家一起分享天文的樂趣!

3

0
0

文字

分享

3
0
0
灶神星表面有如聖母峰3倍高的高山
臺北天文館_96
・2011/10/11 ・468字 ・閱讀時間少於 1 分鐘 ・SR值 478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右圖,從曙光號太空船(Dawn)傳回的最新影像顯示:4號小行星灶神星(4 Vesta)的南極附近有座高山,山頂部分海拔高度比周圍平均高度高出22公里,約為地球最高的山—聖母峰(Mt. Everest,8.8公里)的3倍左右。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象是影像右方有個連接巨大陡坡的斷崖,旁邊又連接南極低地的一部份,曙光號科學家相信這些特徵可能是山崩造成的。

這個影像是利用曙光號資料,經電腦模擬製作出來的,影像解析度約為每像素相當於300公尺,垂直子度是水平尺度的1.5倍,以便讓地景比較突出,且基本上已經將灶神星球狀的「弧度」移除,所以整個地景是被攤平了,如果真有觀測者站在灶神星表面觀看時,看到的樣子會和這個影像有所差異喔!

曙光號從2011年7月開始環繞灶神星運行,預定在2012年7月重新點燃推進器離開灶神星,在2015年抵達第2個目標天體—穀神星(Ceres)進行觀察。

資料來源:New View of Vesta Mountain From NASA’s Dawn Mission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轉載自台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網網站

更新10/12 01:34:本文經網友根據資料來源檢視,發現若干錯誤,已經修正。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3
臺北天文館_96
482 篇文章 ・ 39 位粉絲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是國內最大的天文社教機構,我們以推廣天文教育為職志,做為天文知識和大眾間的橋梁,期盼和大家一起分享天文的樂趣!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灶神星不是小行星,卻是一顆轉大人沒轉好的原行星
臺北天文館_96
・2012/06/07 ・1187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533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航太總署(NASA)曙光號太空船(Dawn)2011年7月飛抵灶神星,歷經好幾個月近距離軌道觀測,取得了詳細資料,日前以3D模擬影片方式發表以下結論:灶神星是小行星主帶的第二大天體,特徵如下:鐵質地核,岩層,地表高低不平、變異度大,並且可能有磁場 – 所有的特徵均顯示,灶神星是一個正在成形中的行星,不是「小行星」。

下一站曙光號太空船將前往拜訪穀神星(Ceres),它是小行星主帶裡體積最大的天體,8月下旬曙光號便將離開灶神星軌道。灶神星和穀神星同為原行星,不過二者表面特徵恰好相反 – 灶神星表面具有遭隕石撞擊的特徵,狀似熔岩,穀神星卻有著像是被水冰沖刷過的一張含水量豐富的臉。

長久以來研究人員在理論上對灶神星具有的可能性假設,這回曙光號團隊終於一一加以證實:灶神星的存在,可回溯至太陽系最早的3億年左右。該計畫科學家表示:灶神星就像太陽系裡的一座時光機器,彷彿可讓我們遙望那些年,我們在太陽系托兒所裡的日子。

因為灶神星形成的時間非常、非常早,透過它我們就能了解當時情況的大致模樣。地球和月球既無法讓我們回到如此古早的過去,我們也無法從這兩個天體獲取到一些那麼早期的資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科學家從隕石證據已可得知太陽系的壽命大約有46億年左右 – 追溯這些隕石的故鄉,其中許多正是源自於灶神星。將月球取回的隕石加以分析,最早只能回溯到約30億年前左右,早於這個時期的月面地質證據,在「重轟炸期間」都已被煙滅;不過,灶神星顯然很幸運地逃過了這場劫難。

不過,未受到重轟炸襲擊,卻並非意味著這寬達530公里的天體表面毫無坑洞,從曙光號所回傳的影像中可見到雙重撞擊的隕石坑–似乎在大盆地裡,還有小盆地。 研究人員相信,地球上有2組的隕石來源,可能正是來自於灶神星撞擊盆地的飛濺碎片。隕石資料中並且找得到與灶神星兩次撞擊事件時間相符合的證據。

在撞擊盆地周圍,曙光號還發現了環狀特徵,這現象可能和灶神星的鐵核相關。

至於為什麼灶神星始終未能成功地「轉大人」- 變成一顆行星?這個問題,科學家認為,當巨行星形成時,周圍的小型天體軌道會受擾動,譬如灶神星就是;因此,將矛頭指向木星,就可以得到解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個景況就像有一支湯匙在鍋子裡攪動,它攪動了小行星帶也導致小行星彼此相撞。如果沒有木星,單單是一顆小行星自己平穩而緩慢的在軌道上轉動,在這種情況下,它們會聚集質量並且能越變越大。但要是有木星在場的情況下,這根湯匙在鍋子裡攪動,小行星就會彼此互撞,並且撞擊帶來分裂,以至於該區域內會沒有任何一顆小行星能夠變大、反而是大家都是越變越小。灶神星也遭受激烈撞擊,但和其他小天體不一樣的是,灶神星並沒有完全被摧毀– 它僥倖地生存了下來。

目前在小行星當中,科學家還沒發現有第二個像灶神星這樣的案例。(Lauren 譯)

資料來源:中研院天文網[2012.05.23]

轉載自台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臺北天文館_96
482 篇文章 ・ 39 位粉絲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是國內最大的天文社教機構,我們以推廣天文教育為職志,做為天文知識和大眾間的橋梁,期盼和大家一起分享天文的樂趣!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曙光號研究團隊展示灶神星初步科學成果
臺北天文館_96
・2011/10/14 ・529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R值 535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科學家利用美國航太總署(NASA)曙光號(Dawn)太空船觀測資料,展示關於灶神星(Vesta)南半球的初步科學研究成果。

成果之一,是利用不同波段觀察灶神星表面後,發現灶神星表面的組成成分差異頗大,尤其是在隕坑周圍更明顯。成果之二是深入分析一系列赤道附近的槽谷,並近距離觀察一個奇怪的隕坑,顯示灶神星地表的地形,比絕大部分小行星帶中的小行星還要粗糙,高低起伏差異很大。成果之三,利用隕坑數量的方式初步估算灶神星南半球的相對地質年齡僅約10~20億年,比北半球年輕許多。

科學家們還不瞭解這些地形特徵是如何形成的,但經分析比對南北半球的槽谷地形後,與曾受到巨大撞擊而造成破裂地形的形成理論相符。

曙光號自2011年7月進入環繞灶神星的軌道後,愈繞愈接近灶神星地表,所以地表的狀況可以看得愈來愈清楚。在8月初到8月底時,太空船的軌道高度約為2700公里,是所謂的「勘查軌道(survey orbit)」,可以描繪出絕大部分向陽面的地表地形。到9月28日之後,太空船進入所謂的「高海拔測繪軌道(High Altitude Mapping Orbit)」,距離地表約680公里,可以觀察比較詳細的地形概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資料來源:NASA’s Dawn Science Team Presents Early Science Results

轉載自台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站

臺北天文館_96
482 篇文章 ・ 39 位粉絲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是國內最大的天文社教機構,我們以推廣天文教育為職志,做為天文知識和大眾間的橋梁,期盼和大家一起分享天文的樂趣!

3

0
0

文字

分享

3
0
0
灶神星表面有如聖母峰3倍高的高山
臺北天文館_96
・2011/10/11 ・468字 ・閱讀時間少於 1 分鐘 ・SR值 478 ・五年級

如右圖,從曙光號太空船(Dawn)傳回的最新影像顯示:4號小行星灶神星(4 Vesta)的南極附近有座高山,山頂部分海拔高度比周圍平均高度高出22公里,約為地球最高的山—聖母峰(Mt. Everest,8.8公里)的3倍左右。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象是影像右方有個連接巨大陡坡的斷崖,旁邊又連接南極低地的一部份,曙光號科學家相信這些特徵可能是山崩造成的。

這個影像是利用曙光號資料,經電腦模擬製作出來的,影像解析度約為每像素相當於300公尺,垂直子度是水平尺度的1.5倍,以便讓地景比較突出,且基本上已經將灶神星球狀的「弧度」移除,所以整個地景是被攤平了,如果真有觀測者站在灶神星表面觀看時,看到的樣子會和這個影像有所差異喔!

曙光號從2011年7月開始環繞灶神星運行,預定在2012年7月重新點燃推進器離開灶神星,在2015年抵達第2個目標天體—穀神星(Ceres)進行觀察。

資料來源:New View of Vesta Mountain From NASA’s Dawn Mission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轉載自台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網網站

更新10/12 01:34:本文經網友根據資料來源檢視,發現若干錯誤,已經修正。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3
臺北天文館_96
482 篇文章 ・ 39 位粉絲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是國內最大的天文社教機構,我們以推廣天文教育為職志,做為天文知識和大眾間的橋梁,期盼和大家一起分享天文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