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為什麼越抓越癢?

葉綠舒
・2015/04/15 ・709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R值 438 ・四年級
相關標籤: 抓癢 (3) 癢 (5)

夏天到了,那些嗡嗡叫的小昆蟲又要來強迫我們捐血了!有些人被咬了以後只有一個小紅點,有些人卻會腫一包、還會開始發癢(筆者就是)。

會發癢的朋友們應該都有這個經驗,就是越抓越癢。為什麼抓癢反而不能止癢呢?

抓這裡也癢,抓那裡也癢。source:Van Corey
抓這裡也癢,抓那裡也癢。source:Van Corey

其實在2009年之前,科學界們一直認為癢跟痛是一樣的感覺,只是程度不同;但是在2009年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的Zhou-Feng Chen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在老鼠發現了癢的受器,於是癢這個感覺正式獨立。

不過,雖然癢跟痛使用不同的受器,但是他們共用相同的腦區。也就是因為他們共用相同的腦區,當痛覺產生時,癢覺就會被抑制;所以抓可以暫時止癢。因為抓所產生的是「痛」,於是癢覺便被抑制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團隊最近發現,為什麼我們會越抓越癢呢?原來是因為抓的時候同時也分泌了血清素(serotonin)。

血清素有止痛的作用,所以抓癢時不會感到痛,而刺激了痛覺接受器又可以暫時止癢,所以抓癢可以帶來好~舒~服的感覺喔!當然,如果抓破皮以後,帶來的痛覺就沒有那麼容易消除了…

那麼,血清素為什麼會讓我們越抓越癢呢?原來是因為血清素分泌了以後,活化的受器接著又去活化兩種受器:一種(5-HT1A)可以止痛,另一種(GRP 受器)卻會讓我們覺得更癢。而血清素只會與止痛的受器結合來達成止痛的效果,另一個受器就這樣被活化,然後…我們就覺得越抓越癢了!

所以,下次有癢癢的狀況時,要克制一下喔!因為我們真的會越抓越癢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原刊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參考資料:

  1. Zhong-Qiu Zhao. 2014. Descending Control of Itch Transmission by the Serotonergic System via 5-HT1A-Facilitated GRP-GRPR Signaling. 84(4):821–834.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葉綠舒
262 篇文章 ・ 9 位粉絲
做人一定要讀書(主動學習),將來才會有出息。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從認證到實踐:以智慧綠建築三大標章邁向淨零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1/15 ・4487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文由 建研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當你走進一棟建築,是否能感受到它對環境的友善?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意識到,但現今建築不只提供我們居住和工作的空間,更是肩負著重要的永續節能責任。

綠建築標準的誕生,正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遷與資源匱乏問題,確保建築設計能夠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污染,同時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然而,要成為綠建築並非易事,每一棟建築都需要通過層層關卡,才能獲得標章認證。

為推動環保永續的建築環境,政府自 1999 年起便陸續著手推動「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以及「綠建材標章」的相關政策。這些標章的設立,旨在透過標準化的建築評估系統,鼓勵建築設計融入生態友善、能源高效及健康安全的原則。並且政府在政策推動時,為鼓勵業界在規劃設計階段即導入綠建築手法,自 2003 年特別辦理優良綠建築作品評選活動。截至 2024 年為止,已有 130 件優良綠建築、31 件優良智慧建築得獎作品,涵蓋學校、醫療機構、公共住宅等各類型建築,不僅提升建築物的整體性能,也彰顯了政府對綠色、智慧建築的重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說這麼多,你可能還不明白建築要變「綠」、變「聰明」的過程,要經歷哪些標準與挑戰?

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綠建材標章
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一招:依循 EEWH 標準,打造綠建築典範

環境友善和高效率運用資源,是綠建築(green building)的核心理念,但這樣的概念不僅限於外觀或用材這麼簡單,而是涵蓋建築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也就是包括規劃、設計、施工、營運和維護階段在內,都要貼合綠建築的價值。

關於綠建築的標準,讓我們先回到 1990 年,當時英國建築研究機構(BRE)首次發布有關「建築研究發展環境評估工具(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築永續評估方法。美國則在綠建築委員會成立後,於 1998 年推出「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這套評估系統,加速推動了全球綠建築行動。

臺灣在綠建築的制訂上不落人後。由於臺灣地處亞熱帶,氣溫高,濕度也高,得要有一套我們自己的評分規則——臺灣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應運而生,四個英文字母分別為 Ecology(生態)、Energy saving(節能)、Waste reduction(減廢)以及 Health(健康),分成「合格、銅、銀、黃金和鑽石」共五個等級,設有九大評估指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就以「台江國家公園」為例,看它如何躍過一道道指標,成為「鑽石級」綠建築的國家公園!

位於臺南市四草大橋旁的「台江國家公園」是臺灣第8座國家公園,也是臺灣唯一的濕地型的國家公園。同時,還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其外觀採白色系列,從高空俯瞰,就像在一座小島上座落了許多白色建築群的聚落;從地面看則有臺南鹽山的意象。

因其地形與地理位置的特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則成了台江國家公園的首要考量。園區利用既有的魚塭結構,設計自然護岸,保留基地既有的雜木林和灌木草原,並種植原生與誘鳥誘蟲等多樣性植物,採用複層雜生混種綠化。以石籠作為擋土護坡與卵石回填增加了多孔隙,不僅強化了環境的保護力,也提供多樣的生物棲息環境,使這裡成為動植物共生的美好棲地。

台江國家公園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二招:想成綠建築,必用綠建材

要成為一幢優秀好棒棒的綠建築,使用在原料取得、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綠建材」非常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建材最早是在 1988 年國際材料科學研究會上被提出,一路到今日,國際間對此一概念的共識主要包括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廢棄物減量(reduce)和低污染(low emission materials)等特性,從而減少化學合成材料產生的生態負荷和能源消耗。同時,使用自然材料與低 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建材,亦可避免對人體產生危害。

在綠建築標章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也於 2004 年 7 月正式推行綠建材標章制度,以建材生命週期為主軸,提出「健康、生態、高性能、再生」四大方向。舉例來說,為確保室內環境品質,建材必須符合低逸散、低污染、低臭氣等條件;為了防溫室效應的影響,須使用本土材料以節省資源和能源;使用高性能與再生建材,不僅要經久耐用、具高度隔熱和防音等特性,也強調材料本身的再利用性。


在台江國家公園內,綠建材的應用是其獲得 EEWH 認證的重要部分。其不僅在設計結構上體現了生態理念,更在材料選擇上延續了對環境的關懷。園區步道以當地的蚵殼磚鋪設,並利用蚵殼作為建築格柵的填充材料,為鳥類和小生物營造棲息空間,讓「蚵殼磚」不再只是建材,而是與自然共生的橋樑。園區的內部裝修選用礦纖維天花板、矽酸鈣板、企口鋁板等符合綠建材標準的系統天花。牆面則粉刷乳膠漆,整體綠建材使用率為 52.8%。

被建築實體圍塑出的中庭廣場,牆面設計有蚵殼格柵。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日常節能方面,台江國家公園也做了相當細緻的設計。例如,引入樓板下的水面蒸散低溫外氣,屋頂下設置通風空氣層,高處設置排風窗讓熱空氣迅速排出,廊道還配備自動控制的微噴霧系統來降溫。屋頂採用蚵殼與漂流木創造生態棲地,創造空氣層及通風窗引入水面低溫外企,如此一來就能改善事內外氣溫及熱空氣的通風對流,不僅提升了隔熱效果,減少空調需求,讓建築如同「與海共舞」,在減廢與健康方面皆表現優異,展示出綠建築在地化的無限可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島式建築群分割後所形成的巷道與水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綠建材的部分,另外補充獲選為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新建工程,其採用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較低的建材,比方提高高爐水泥(具高強度、耐久、緻密等特性,重點是發熱量低)的量,並使用能提高混凝土晚期抗壓性、降低混凝土成本與建物碳足跡的「爐石粉」,還用再生透水磚做人行道鋪面。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同樣入選 2023 年綠建築的還有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首先,他們捨棄金屬建材,讓高爐水泥使用率達 100%。別具心意的是,他們也將施工開挖的土方做回填,將有高地差的荒地恢復成平坦綠地,本來還有點「工業風」的房舍告別荒蕪,無痛轉綠。

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等等,這樣看來建築夠不夠綠的命運,似乎在建材選擇跟設計環節就決定了,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建築是活的,需要持續管理–有智慧的管理。

第三招:智慧管理與科技應用

我們對生態的友善性與資源運用的效率,除了從建築設計與建材的使用等角度介入,也須適度融入「智慧建築」(intelligent buildings)的概念,即運用資通訊科技來提升建築物效能、舒適度與安全性,使空間更人性化。像是透過建築物佈建感測器,用於蒐集環境資料和使用行為,並作為空調、照明等設備、設施運轉操作之重要參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推動建築與資通訊產業的整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 2004 年建立了「智慧建築標章」制度,為消費者提供判斷建築物是否善用資通訊感知技術的標準。評估指標經多次修訂,目前是以「基礎設施、維運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智慧創新」等六大項指標作為評估基準。
以節能管理指標為例,為了掌握建築物生命週期中的能耗,需透過系統設備和技術的主動控制來達成低耗與節能的目標,評估重點包含設備效率、節能技術和能源管理三大面向。在健康舒適方面,則在空間整體環境、光環境、溫熱環境、空氣品質、水資源等物理環境,以及健康管理系統和便利服務上進行評估。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充分展現智慧建築應用綜合佈線、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及智慧創新 8 大指標先進技術,來達成兼顧環保和永續發展的理念,也是利用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打造的指標性建築,受到國際矚目。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11年優良智慧建築專輯」(新北市政府提供)

在興建階段,為了保留基地內 4 棵原有老樹,團隊透過測量儀器對老樹外觀進行精細掃描,並將大小等比例匯入 BIM 模型中,讓建築師能清晰掌握樹木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確保施工過程不影響樹木健康。此外,在大樓啟用後,BIM 技術被運用於「電子維護管理系統」,透過 3D 建築資訊模型,提供大樓內設備位置及履歷資料的即時讀取。系統可進行設備的監測和維護,包括保養計畫、異常修繕及耗材管理,讓整棟大樓的全生命週期狀況都能得到妥善管理。

智慧建築導入 BIM 技術的應用,從建造設計擴展至施工和日常管理,使建築生命周期的管理更加智慧化。以 FM 系統 ( Facility Management,簡稱 FM ) 為例,該系統可在雲端進行遠端控制,根據會議室的使用時段靈活調節空調風門,會議期間開啟通往會議室的風門以加強換氣,而非使用時段則可根據二氧化碳濃度調整外氣空調箱的運轉頻率,保持低頻運作,實現節能效果。透過智慧管理提升了節能效益、建築物的維護效率和公共安全管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結

綠建築、綠建材與智慧建築這三大標章共同構建了邁向淨零碳排、居住健康和環境永續的基礎。綠建築標章強調設計與施工的生態友善與節能表現,從源頭減少碳足跡;綠建材標章則確保建材從生產到廢棄的全生命週期中對環境影響最小,並保障居民的健康;智慧建築標章運用科技應用,實現能源的高效管理和室內環境的精準調控,增強了居住的舒適性與安全性。這些標章的綜合應用,讓建築不僅是滿足基本居住需求,更成為實現淨零、促進健康和支持永續的具體實踐。

建築物於魚塭之上,採高腳屋的構造形式,尊重自然地貌。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1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3
0

文字

分享

0
3
0
身上種滿「紅草莓」!?光棍節偽脫單的原因——蕁麻疹
careonline_96
・2021/11/16 ・1397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男大生身上處處紅草莓!? 光棍節偽脫單的原因 原來是他

近年流行 1111 光棍節,部分年輕人以自己是單身一族為傲,而單身已久的陳同學卻在光棍節過後,全身出現「紅草莓」,讓全班同學驚呼連連,直覺案情不單純。然而實情是陳同學近來課業繁忙壓力大,加上十一月天氣轉涼日夜溫差大,蕁麻疹又發作了,身上長滿蚊子咬般的丘疹塊,才導致誤會一場。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疾病,發生於各年齡層。皮膚科林俊銘醫師觀察到蕁麻疹有年輕化的趨勢,臨床上也常遇到工作壓力大的上班族或學生病患。日前一位蕁麻疹學生患者,在高三時因為準備大學指考,蕁麻疹又如同魔神仔般再次找上門,讓他深陷在課業及疾病的無限輪迴痛苦中,續接受治療才獲得控制。 

當心蕁麻疹誘發因子

林俊銘醫師說明蕁麻疹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蕁麻疹患者引發過敏的原因,通常為接觸到過敏原,症狀來得快去得也快,而若是反覆發作持續超過六週,就屬於慢性蕁麻疹。由於慢性蕁麻疹難以找出確切原因,多與免疫系統有關,易因溫度變化、壓力或是睡眠不足誘發症狀,因此除了遠離過敏原外更需借助藥物治療達到病情穩定。

正確保養,減少蕁麻疹復發

「新型第二代抗組織胺」效果持續 24 小時 有效控制症狀

林俊銘醫師說明傳統抗組織胺藥物多數為短效型,雖可舒緩蕁麻疹患者不適的症狀,但因脂溶性高而易穿過「血腦障壁」進入大腦中樞,導致多數患者吃了這類藥物會引起嗜睡,或是發生便秘或排尿不順的副作用,年長者、有攝護腺肥大、尿道阻塞等皆不建議使用,同時藥效也不持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型第二代抗組織胺」的水溶性及專一性較高,比起傳統抗組織胺藥物除了抗過敏的作用外,也會影響體內其他接受器。「新型第二代抗組織胺」更集中在抗過敏的治療上,效果可持續 24 小時,且安全性高,持續使用 1 年耐受性依然良好。

林俊銘醫師提及若患者的工作或作息需要長時間專注力,如上班族、司機或工程師等,希望避開嗜睡的副作用,通常醫師會先開立「新型第二代抗組織胺」,不僅在臨床使用經驗成效較好,相對也提高患者的服藥順從性。

林俊銘醫師也提醒蕁麻疹患者最重要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過度勞累及熬夜,也可選擇穿著寬鬆的衣服,隔絕刺激,亦可幫助減低蕁麻疹的發作。治療慢性蕁麻疹與三高慢性病一樣,需遵從醫囑,定期服用藥物以穩定控制病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抓腳踝的癢比抓手臂的感覺還爽?——2019搞笑諾貝爾和平獎
旻諭_96
・2019/10/08 ・1656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478 ・五年級

當你這裡癢、那裡也癢的時候,伸手過去抓個癢央大概是世界上最爽的幾件事情之一了。不過你知道嗎?實際上抓癢的「舒服程度」,會跟你「抓身體哪個部位」的癢有關係!那抓身體哪裡的癢最舒服呢?

第 29 次第一屆搞笑諾貝爾和平獎,研究主題:試著測量抓癢央的快樂程度!圖/擷取自 The 29th First Annual Ig Nobel Prize Ceremony (2019) FULL SHOW

搔哪裡的皮最癢?抓哪裡最爽?

這項 2012 年發表在英國皮膚病學雜誌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的研究,是由利物浦約翰摩爾斯大學 (Liverpool John Moores University) 的認知神經科學教授 Francis McGlone 等人主導。研究團隊找來了 18 位年紀從 22 歲到 59 歲的實驗參與者,並拿一種名叫刺毛黧(ㄌㄧˊ)豆 (cowhage) 的熱帶豆類,利用它細小的毛去搔參與者的前臂、腳踝和背三個地方的皮膚。

刺毛黧豆中的細小針狀結構 (cowhage spicules),是研究搔癢症常用的實驗工具。圖為刺毛黧豆本人。圖/Astralek @Wikimedia Commons

搔癢也不是隨便亂搔,研究團隊拿刺毛黧豆的細毛,以同心圓的方式搔癢 4 平方公分內的範圍,搔 45 秒。之後研究人員立刻拿 3M 膠帶把沾上皮膚的毛貼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怕的來了,接下來的五分鐘內,有一半的參與者被嚴禁搔癢(媽呀好煎熬),然後每 30 秒紀錄一次參與者前臂、腳踝跟背三個地方癢癢的程度(0分:不癢~10分:癢到難以承受)。

另一半參與者則可以由研究團隊解癢,研究人員會拿實驗室專用的抓癢耙子,用大概 29 克(超精準)的力量,以直線方向幫參與者抓癢央,並請參與者評分緩解癢覺之後的癢癢程度(0~10分)。

最後,全部的參與者再分享自己終於可以「被抓癢」的那一刻到底有多舒服(也是0~10分)。

看牠抓癢的舒服程度,癢癢評分應該只有 1 分吧!圖/rihaij @pixaba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搔「腳踝」最癢,抓完也最爽最持久

研究顯示,腳踝位置是大家覺得搔完最癢的部位,同時也是抓完癢之後(相較於前臂和背部)覺得最爽,而且是爽感最持久的地方。相反地,前臂是搔了感覺最不癢的部位,抓癢抓起來的舒服程度也比較低。

Francis McGlone 逗趣地說:「『背』是廣為人知、大家偏好的抓癢部位,但有趣的是,研究結果居然發現,腳踝才是搔了最癢、也抓了最舒服的身體部位。」

這項研究結果很難以什麼理論來解釋,不過其中一個理論指出,搔癢的癢覺程度及抓癢的舒服程度依身體部位而異,是因為身體痛覺神經分布情形不同。也有其他理論指出,腳踝被搔到的癢癢感會這麼明顯,大概是因為這是最容易被昆蟲和細菌攻擊的部位。

腳踝被搔到的癢癢感會這麼明顯,大概是因為這是最容易被昆蟲和細菌攻擊的部位。圖/_Alicja_ @pixabay

大笑之後,發人深省:知道搔哪裡最開心可以幹嘛?

看到這裡,不曉得你是否跟我一樣好奇:為什麼研究者只選擇前臂、腳踝和背部三個身體部位?知道腳踝的特別,對我們的幫助又是什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選這三個部位的原因,是因為慢性單純苔癬 (lichen simplex chronicus) 和異位性皮膚炎 (atopic eczema) 的患者,常常在腳踝與背部兩處感到劇烈又頻繁的癢。在這項研究完成之後,不但解釋了患者在腳踝和背感到搔癢的原因,也為未來新的研究領域(頭皮、肛門生殖器一帶)提供參考。除此之外,也拓展了慢性單純苔癬、異位性皮膚炎和皮膚類澱粉沉著症 (Lichen amyloidosis) 的研究領域,在臨床上這項研究有一定的貢獻。

下次當你身體哪裡癢癢的時候,除了手伸過去抓一抓之外,也可以想起今年的搞笑諾貝爾和平獎,為這個世界帶來和平和對皮膚搔癢症的貢獻哦!

頒獎典禮的全紀錄影片在這裡:(和平獎從 1:31:10 開始!)

參考資料

  1. The 2019 Ig Nobel Prize Winners
  2. Bin Saif, G. A., Papoiu, A. D., Banari, L., McGlone, F., Kwatra, S. G., Chan, Y. H., & Yosipovitch, G. (2012). The pleasurability of scratching an itch: a psychophysical and topographical assessment. The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166(5), 981–985. doi:10.1111/j.1365-2133.2012.10826.x
  3. Ankle is best place to scratch. The Telegraph, 2012.01.22
  4. Scratching Feels Better on Certain Parts of Your Body. Live Science, 2012.1.30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旻諭_96
14 篇文章 ・ 2 位粉絲
大學主修生科,研所跳槽科學教育,目前正努力想要聰明又科學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