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你想用「大腦觀測器」窺看誰的心?-《為什麼我們經常誤解人心?》

PanSci_96
・2015/04/20 ・3099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520 ・七年級
相關標籤:

為什麼我們經常誤解人心

要得知你實際的能力如何,且讓我們從一種極為常見也非常重要的心智判讀行為談起:也就是猜想別人對你的印象。

日常生活中,我們有一大部分的心力都投注於了解自己如何受到別人的評價,以便藉此營造出適當的形象。你的上司是否認為你才智過人?同事喜不喜歡你?部屬聽得懂你的指示嗎?鄰居是否覺得你可以信賴?配偶真的愛你嗎?如果你年輕又單身,那麼更重要的問題也許是:別人是否覺得你充滿魅力?

實際上,知道別人對你有什麼觀感,似乎是一般人最想讀懂人心的原因。

在一項調查裡,史黛佛和我從網路上隨機抽樣五百位美國網友,要求他們想像我們發明了一種「大腦觀測器」,可看見別人的心思。我們要求作答者想像這種儀器能讓他們精確知道別人的想法與感受,然後再詢問他們,想把大腦觀測器用在什麼人身上,以及他們想要藉此得知什麼事情。令我們略感意外的是,那些作答者並沒有想要了解富豪、名人或者權勢人物的心思,絕大多數人想要窺探心思的對象,都是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尤其是配偶與情人,也包括了上司、家人與鄰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值得注意的是,他們想要窺探心思的對象,都是他們理當最了解的人。此外,作答者最想得知的事情,則是那些人「怎麼看待他們」。大多數人都把大腦觀測器當成魔鏡使用,宛如自戀狂。

這種想法其實不錯。想知道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其實是困難到會讓你嚇一跳的事情。有個以不同群體為單位的實驗,實驗對象必須針對一系列特徵項目,預測群體中的其他成員對他們會有什麼評價。接著,研究人員再把預測結果和其他成員實際上提出的評價拿來比對。每一項實驗裡使用的特徵各自不同,包括了聰明度、幽默感、體貼程度、防衛心、友善態度以及領導能力。群體成員的親近程度也各自不同,有些實驗對象的群體成員互不熟悉(例如只在工作面試中見過一次),有些則是非常熟悉(例如長時間共同生活的室友)。

人如果能夠精確知道別人心中的想法,那麼預測結果與實際上的評價就會彼此相符。如果對別人心中的想法一無所知,那麼這兩者就不會有任何相符之處。就統計學上而言,這樣的相符關係可由相關係數衡量,完全相符的相關係數是一,完全不相符的相關係數是0。相關係數越接近一,相符的程度就越高。

先說好消息。實驗結果顯示,一般人整體而言相當善於猜測群體中其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在這些實驗當中,預測結果與實際評價之間的整體相關程度相當高(讀者如果有興趣知道的話,相關係數是0.五五)。客觀來看,這樣的相關程度與父親和兒子的身高相關性(相關係數約為0.五)強度相當,可見我們雖然無法精確掌握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卻也絕對不算是一無所知。換句話說,你平均上大概頗為清楚別人對你的觀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接下來是壞消息。實驗中也評估人推測群體中個別成員如何評價自己的預測能力。例如你也許知道同事普遍認為你還算聰明,但他們每個人卻其實各有各的印象。有些人認為你犀利敏銳,有些人則認為你不甚機靈。你知道自己的形象在每個人心目中的差別嗎?

答案很明顯是否定的,準確率並不比盲目猜測好上多少(預測結果與實際評價的整體相關係數為○.一三,只比完全不相關略高一點)。你雖然多少感覺得到同事認為你有多聰明,但到底哪些同事認為你才智出眾,哪些同事又不這麼認為,你卻似乎毫無概念。誠如這份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所寫的:「人對於特定的旁人如何看待自己,似乎只擁有極其有限的理解。」

不過,這麼說會不會對你的人心判讀能力太嚴苛了?畢竟,才智與可靠性等特質很難精確界定,所以在這些模稜兩可的特質上難以猜測出別人對我們的評價,也許並不令人意外。要是預測其他比較簡單的事情呢?例如別人有多麼喜歡你?你無疑比較擅長這一點。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你懂得待在那些對你面露微笑的人身邊,並且避開那些對你吐口水的人。你一定比較知道群體裡的哪些人喜歡你,哪些人討厭你,對不對?

恐怕不對。前述實驗發現,人對於群體中哪些人喜歡或不喜歡自己,預測的結果比起隨機猜測好不了多少(這方面的平均相關係數僅有0.一八)。你的同事當中有些人喜歡你,有些人不喜歡,但我不認為你會知道他們分別是哪些人。另外,實驗中還探究了其他面向的推測行為,包括快速交友活動參與者能否評估出哪些人想要和自己進一步認識、工作應徵者能否判斷哪些面試官對自己懷有良好印象,乃至教師能否預測自己的教學滿意度,結果都顯示,準確率同樣不比隨機猜測高出多少。當然,你對別人對你的評價很少會一無所知,在實驗中的準確率是比隨機猜測來得高,但不必然高出許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要求你全面而廣泛地做到精準判斷,也許還是對你的第六感期待太高。要是嘗試另一種更簡單的東西呢?

例如一件具體明確的事物,而且你可能已經在那上面花過不少時間思考與學習?你能不能準確預測一名異性看到你某張照片之後,會認為你有多麼迷人?畢竟,你這輩子無時無刻都與自己相處,每天早上都會看著鏡中的自己,判斷著別人會不會覺得你的外表迷人。在人生中的某些時期(也許你目前正處於這樣的時期),你甚至可能滿腦子想的都是這件事。儘管如此,在伊亞爾和我做的一系列實驗中,我們為實驗對象拍攝照片,拿給一名異性看,再要求實驗對象預測那名異性會認為他們有多麼迷人,結果發現一般人的預測並不比隨機猜測來得準確。在兩項不同的實驗裡,預測結果與實際評價之間的整體相關係數乃是「0」。並不是說所有實驗對象都一致高估自己的迷人程度,只是他們針對自己的照片能夠對別人產生多大的吸引力所提出的預測,與那張照片實際上受到的評價毫無關係。一般常說愛情是盲目的,但這些實驗對象卻根本談不上被愛情遮蔽,而且還沒開始就已經盲目了。

第六感所面對的主要挑戰,在於別人的內心思緒只會透過表面上的表情、姿態及言語透露出來。人類不但演化出藉由表面線索推測實際狀況的能力—判讀人心,也發展出利用外表誤導別人的技能—瞞騙、詐欺。

只要是被人問過:「我穿這條褲子,屁股看起來會不會很大?」這個問題的人,都知道你對別人說的話並不一定反映你真心的感受。儘管如此,研究人員卻一再發現,我們對於別人是否說了實話的猜測,實實在在就只是猜測而已。小布希與普丁初次會面的時候,他覺得自己彷彿藉著判讀這位前國安會特工的言行舉止,而得以對他內在的「心靈」獲得了相當多的了解。這我可不相信。一群研究人員評估了數十年來的研究與幾百個實驗—那些研究與實驗的目的,都在於衡量人有多麼善於分辨實話與假話—結果發現人察覺欺瞞的能力,僅比隨機拋擲硬幣好上幾個百分點:一般人察覺欺瞞的整體準確度只有百分之五十四,而隨機猜測的準確度則是百分之五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錯誤可不是開玩笑。有時候,這樣的錯誤可能導致嚴重後果。英國首相張伯倫在任期間,相信了希特勒在一九三八年保證捷克斯洛伐克能夠維持和平的說法,於是建議捷克人不必動員軍隊。張伯倫表示:「儘管我覺得他的臉上流露出冷酷無情的個性,卻在他做出承諾的時候認為這是一個說話可靠的人。」他錯了。希特勒其實騙了他,因為當時希特勒已經動員軍隊準備攻打捷克斯洛伐克,只需多爭取一點時間,以確保能夠一舉徹底打垮對方。將近七十年後,美國官員學到了不能相信壞蛋,因此,儘管海珊一再聲稱自己沒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他們卻認定他一定是在說謊。不過,那些官員再次犯了錯,就像當時絕大多數的美國民眾一樣。在海珊說了實話的情況下,美國人卻因為誤以為他說謊而發動了戰爭。由此可以輕易看出,你一旦無法分辨別人什麼時候試圖誤導你,什麼時候說的又是實話,那麼了解別人就會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

本文節錄自《為什麼我們經常誤解人心?》,究竟出版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PanSci_96
1259 篇文章 ・ 2384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蟑螂剋星:用「硼砂」打造致命誘餌,一招讓蟑螂全軍覆沒!——《寫給懶人的神奇化學書》
如何出版
・2024/11/28 ・1562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相關標籤: 蟑螂毒藥 (1)

蟑螂的終極剋星:硼砂如何發揮致命威力?

要打倒蟑螂很難,而且即使成功抓到一隻,隱藏的無數蟑螂仍然潛伏在黑暗角落。所以,要讓蟑螂家族完全灰飛煙滅,我們的心裡才能得到平靜是吧?

硼砂(borax, sodium tetraborate,亦稱四硼酸鈉)對人類來說沒什麼毒性,但是蟑螂吃下肚之後,會因為消化器官和代謝功能完全癱瘓而亡,對蟑螂來說是致命的毒藥。

為了讓蟑螂吃掉硼砂,就得掌握蟑螂喜歡什麼才行。蟑螂喜歡甜食,也喜歡油脂和動物性蛋白質。嗯⋯⋯什麼樣的食物能滿足這些條件呢?我覺得起司、奶油,還有五花肉的油等很可以。但是得把硼砂餵入蟑螂肚子裡,直接撒上的話感覺牠們可能不會吃,那就這樣做看看吧。

DIY 蟑螂毒餌「硼砂吐司」

  1. 將 1 到 2 匙左右的硼砂以水溶解,盡可能製作出越濃的溶液越好。接著拿一片吐司吸收此溶液,等待吐司完全乾燥後再磨成粉。
  2. 先將奶油和五花肉的油融化,再加入起司。基本上奶油只要1匙、五花肉的油脂1匙、起司1片就夠了。
  3. 在步驟 2 的液體中撒上步驟 1 吸飽硼砂的吐司粉,並充分攪拌混合。
  4. 將冷卻後所得的固體塊狀物捏成米粒大小。
  5. 將這個飽含硼砂的蟑螂藥撒在四處陰暗的地方,然後等蟑螂把它吃掉後回去蟑螂窩。由於蟑螂這種生物,是會啃噬死掉同伴的傢伙,所以最終全員都會吃到硼砂而亡。

如何做出蟑螂喜歡的食糧是關鍵,所以各位也發揮想像力試著做做看蟑螂餌吧。我覺得像牛血之類的應該也能成為好的誘餌;用水溶化硼砂時,也可以加入砂糖試試。祝各位都能成功撲滅蟑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避免蟑螂反撲:使用「硼砂吐司」的注意事項

對了,要盡可能的讓蟑螂吃最大量的硼砂才有效。如果只給蟑螂一丁點的硼砂和很多其他食物的話,蟑螂會大規模湧出,請不要節省硼砂。

餐廳廚房的排水口對蟑螂而言簡直就是天堂。每天在排水口倒一點溶解的硼砂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是這和讓蟑螂直接吃進硼砂相比,效果微乎其微。

餐廳營業結束後清潔整理若沒做好,蟑螂可能會從排水口爬上來狂歡,所以一定要收拾乾淨,食物也要密封好或是放進冰箱保存。還可以在排水口周邊撒硼砂的餌,這樣蟑螂連進都不用進來,直接在那裡吃完就可以回家了。

TIP:懶人化學家的生活小知識

• 硼砂和硼酸是兩種不同的物質。硼砂(borax)進到胃中會變成硼酸(boric acid),就是這個「硼酸」殺死了螞蟻和蟑螂。務必設法避免讓小狗等寵物或嬰幼兒吃到含有硼砂的糖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孩子們製作史萊姆黏怪時,請讓他們使用硼砂,而非硼酸。

※「人人都應該成為懶惰的化學家!」這是自詡為懶人之王的高麗大學化學系教授李光烈的人生格言,他認為人類的壽命有限、時間已經很短暫了,為什麼要花費時間對抗油膩膩的碗盤、居家害蟲和任何費力的家務事呢?因此他想跟大家推廣「化學式生活」,透過化學縮短打掃、洗碗的時間。不想太勤勞、想成為懶人又想維持整潔的人有福了!《寫給懶人的神奇化學書》是專門為難以從忙碌的日常中擠出時間給自己的人所寫的書,請省下平白丟失的時間,並將它們轉變為人生中更美麗和寶貴的瞬間吧。

——本文摘自《寫給懶人的神奇化學書 :既長知識又省時省力的生活祕笈》,2024 年 12 月,如何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如何出版
7 篇文章 ・ 2 位粉絲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突破肝癌晚期治療瓶頸:免疫治療合併標靶協助病患重獲新生!
careonline_96
・2024/11/27 ・2024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照護線上

「有位 60 歲的男性患者,原本肝功能就不太理想,確診晚期肝癌時,發現肝臟內有多顆腫瘤,最大超過 10 公分,且壓迫周圍器官,AFP(甲型胎兒蛋白)指數高達 190,000 ng/ml(正常值小於20 ng/ml)。」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林裕民醫師表示,「我們先改善他的肝功能,隨後與家屬討論後決定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並協助申請健保給付以減輕經濟負擔。」經治療後,患者的 AFP 指數從 190,000 ng/ml 迅速降至 30 ng/ml,且持續治療一年,目前穩定維持在 5 ng/ml以下。電腦斷層顯示腫瘤明顯縮小,僅殘留少量癌細胞,肝功能也逐漸穩定。

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副作用少、生活品質提升

新光醫院癌症防治中心劉婉婷個案管理師補充,「這位患者一開始身體虛弱,也對治療的副作用感到擔憂;但在接受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治療後,發現副作用並未對生活造成重大影響,患者能繼續工作且自主返院治療和追蹤病情。」

林裕民醫師表示,「臨床上類似的情況其實不少,約有三成的晚期肝癌患者經過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後,可以讓腫瘤縮小。」

肝癌晚期治療仍是國人治療關鍵

肝癌在臺灣發病率位居第五,死亡率則排名第二。根據國健署數據,臺灣每年約有一萬名新發肝癌病例,其中 30-40% 確診時已是晚期。林裕民醫師表示,「早期肝癌無症狀,建議有肝硬化、酗酒、B 型或 C 型肝炎等高風險者定期追蹤檢查。」晚期肝癌患者通常身體狀況不佳、腫瘤較大、肝功能處於肝硬化狀態,因此大多不適合接受手術切除。近年隨著免疫治療用於晚期肝癌治療,有了突破性的發展。林裕民醫師說,「晚期肝癌第一線治療,可先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先讓腫瘤縮小,以降期為目標;如果有機會,便再次評估手術治療的可能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為晚期肝癌治療帶來突破性進展

發現時經常已晚期的肝癌
圖/照護線上

免疫治療的機轉與免疫檢查點有關,林裕民醫師解釋,「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的 T 細胞有能力辨識及清除癌細胞,但是當癌細胞表面出現一種蛋白質(PD-L1)時,PD-L1 會與 T 細胞表面的 PD-1 結合;而抑制 T 細胞的辨識功能,如同踩煞車一般,T 細胞便無法辨識癌細胞,也無法啟動免疫反應來清除癌細胞。免疫治療是使用 PD-1/PD-L1 抑制劑去阻斷 PD-L1 與 PD-1 的結合,解除這種「煞車」效應,恢復 T 細胞對癌細胞的攻擊功能。」

大規模研究顯示,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的病人,存活期可以將近20個月,突破了長期以來傳統口服標靶藥物僅約 1 年的存活期,同時病患的生活品質也提升。

什麼是免疫治療
圖/照護線上

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納入健保給付第一線晚期肝癌治療

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已於 2023 年 8 月納入晚期肝癌第一線治療的健保給付範圍,幫助提升晚期肝癌治療成效。林裕民醫師說,「健保給付條件包括須評估肝硬化嚴重程度、上消化道是否有出血疑慮且未接受完全治療、腎臟功能等。患者可主動與醫師詳細討論,共同擬定合適的治療計畫。」

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
圖/照護線上

貼心小提醒

劉婉婷個案管理師提醒,晚期肝癌患者因肝功能較差,需持續追蹤其變化,並應戒酒,避免使用增加肝臟負擔的藥物。儘管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的副作用相對較少,但若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任何不適,應立即告知醫療團隊。此外,這種治療對日常生活的影響較小,患者只需按時接受點滴注射,仍可維持日常生活,醫療團隊也會全程陪伴患者,並給予支持與鼓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careonline_96
518 篇文章 ・ 275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為什麼門一關貓咪就抓狂?解讀喵星人的好奇心與控制欲!
F 編_96
・2024/11/26 ・1564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F 編按:本文編譯自 Live Science

貓咪為何討厭關閉的門?

你有沒有過只是要上廁所,但一關門,家裡的貓就在門外大喊大叫還抓門?又或者莫名奇妙對著關起來的房門開始喵喵狂叫,似乎非常著急、憤怒。但在門打開來之後,卻又進去晃一圈就出來了?

明明平常對人類都愛搭不理,為什麼只是關個門,貓主子就受不了呢?這不代表貓咪沒事找事做,背後的原因涉及到貓咪的生存本能,還有鏟屎官們給的影響。

不容小看的好奇心

貓咪的這些行為,部分原因在於牠們天生的好奇心和對似乎正錯失某些事物的恐懼感。行為學家蘇枝達博士(Dr. Karen Sueda)表示:「這些行為目的確實有點像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牠們會想,『我不知道門的另一邊有什麼,我想去看看,弄明白。』」

貓咪天性好奇,喜歡監視牠們領地內發生的一切,而這個領地包括飼主的整個家。這種對環境的掌控有助於牠們在野外生存,但在家中,則變成我們認為怪異的行為,例如攻擊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掌控」帶來的安全感

貓咪喜歡控制進出空間以及領地的能力。貓咪行為顧問英格麗·約翰遜(Ingrid Johnson)表示:「這並不代表牠們很壞。這只是因為牠們同時是掠食者和獵物,為了生存除了狩獵之外,也需要一個熟悉的環境才能感到安全和安心。」

而在房子中關閉的門,正好觸及到貓咪討厭的「三個的C」:討厭沒有選擇(choice)、討厭失去控制(control)、討厭改變(change)。貓行為學家珍·艾利希(Jane Ehrlich)指出,儘管貓咪不一定想參與門後正在發生的事情,但牠們需要知道那裡發生了什麼。

對貓來說,加入活動不重要,但知道人類們在幹嘛很重要。圖/envato

其實貓咪也喜歡跟人互動

貓咪也喜歡與飼主互動,而關起來的門則正好阻斷了這種互動。2017 年發表在期刊《行為過程》(Behavioural Processes)的一項研究表明,大多數貓咪更喜歡與人類互動,而非其他刺激,像是食物或玩具(想不到吧)。

而且,貓咪並不理解關閉的門只是暫時的。約翰遜表示:「牠們只知道之前能進入的地方——牠們感到安全、喜歡睡覺、打盹或吃東西的地方——現在突然被關閉了。」失去熟悉的環境,會造成牠們的壓力,導致牠們做出大叫與抓門的行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也反映出貓咪抓狂的背後,受到演化後的本能與飼養方式的雙重影響。在野外,掌控環境和了解周圍發生的事情對於貓咪的生存至關重要。這種本能在家中仍然存在,當牠們的探索受阻時,就會表現出焦躁不安的行為。當我們關閉門時,無意中剝奪了貓咪對環境的控制權,增加了牠們的焦慮感。

關起來的門,可能會帶給貓貓們焦慮與壓力。圖/envato

如何減少貓咪的焦慮

為了減少貓咪的焦慮,飼主可以先規定好牠們在家中可以隨時活動的範圍,並確保牠們隨時都可以進出。約翰遜也建議:「如果你不想讓貓咪進入餐廳,不要只在有客人時才關門;應該一直限制進入。」

值得貓奴們注意的是,雖然貓咪經常在關閉的門前表現出喵喵叫,或抓門等尋求飼主關注的行為,但有時候牠們可能真的處於極度壓力中。蘇枝達表示,如果貓咪表現出狂躁的叫聲、耳朵後壓和嘶嘶聲,這表示牠們真的很不安。飼主如果對貓咪的行為有任何疑慮,應帶牠們去看獸醫,確認是否有其他健康上的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F 編_96
2 篇文章 ・ 0 位粉絲
一個不小心闖入霍格華茲(科普)的麻瓜(文組).原泛科學編輯.現任家庭小精靈,至今仍潛伏在魔法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