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社會上發生一些不道德的事情時,總是會有許多人,對於違反道德的當事者,提出嚴厲的指控,新聞媒體也會不斷的播報這件事情;而違反道德的當事人,可以說是千夫所指,無疾而死。很少人,真正去關注到違反道德的當事人,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又為什麼會去違反我們普世的道德價值觀。
道德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好。正如霍布斯所說的,道德的出現,是為了避免我們回到你爭我奪的原初社會。因為資源有限,我們都必須要競爭資源,但若這個社會沒有道德規範,我們得到了資源,又得隨時擔心別人來奪走它,這樣的社會,實在不可能安穩,也更別談文明的發展了。
但是,道德真的是一切嗎?雖然道德規範,在大多時候給了我們行事的標準;但是,如果道德規範那麼完美,又怎麼會有許多人,不惜違反道德呢?那是因為,很多的時候,道德規範並沒有辦法解決問題。這一篇文章,我不討論對與錯,我想給予大家的是,一種心理學的思考方式。因為只有在了解了人們的心理之後,我們才更有可能去解決問題。
來談談曹錦輝吧!
曹錦輝,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子。一個曾在台灣打假球未遂、接受性招待,甚至後來還傳聞把女友甩了,留下滿滿道德汙名的前大聯盟球員;卻因為美國職棒大聯盟洛杉磯道奇隊,與他在去年年尾簽下了小聯盟約,而又鬧得沸沸揚揚。
如果道德規範本身,真的能夠阻止人們違反道德,那麼事情就簡單了;然而,事實證明,儘管打假球的球員,會被處以終身禁賽,但在中華職棒史上,卻爆發了多次假球案,而且打假球的球員,不乏明星與國手,除了曹錦輝之外,陳致遠、張誌家,這些打放水球的球員,也都曾是中華隊隊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主播:「曹錦輝在兩好零壞的情況下,三振了Roberson Cano,兩個三振,守住了道奇隊在第五局的領先。」
就在今天,曹錦輝再次回到大聯盟的投手丘,兩次春訓完美的登板,再次引來了許多衛道人士與支持者的口水戰。
時間回到了五年前,2009年10月26日,台灣大賽Game 7結束的隔天,統一獅拿下了總冠軍的隔天,檢察官大規模搜索了許多職棒球員住處,其中一位,就是曹錦輝。
時間回到了更久之前,2003年的7月25日,那是一個王建民還在小聯盟苦練的年代,那是一個台灣人還沒開始大規模關注美國職棒的年代,一個年輕的台灣投手,第一次站上大聯盟的投手丘。他,是曹錦輝;那一年,他22歲。第一個在大聯盟出賽的台灣人,第一個在大聯盟拿勝投的台灣人,第一個在台灣擊出安打的台灣人,卻也是第一個美國職棒返台之後,打假球的台灣人。
不知道有沒有想過,到底是什麼因素,讓曹錦輝打了假球?不過不管怎麼說,我想,那不會是一個用單一原因,就能夠解釋的事情。
心理學家從來不會用單一原因來解釋整個事件的發生。一個人會做出一件事,有一些是先天基因的部分,有一些是後天環境的部分;簡單來說,就是基因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就拿憂鬱症來說吧,根據陳若璋在1987年的研究發現,導致憂鬱症的遠因,包含了個人的一些脆弱因素(例如小時候被排擠),塑造了病前性格(無助的性格),影響了認知(我怎麼做都沒有用),再加上促發因素(突如其來的挫折,有可能是考研究所失利,有可能是突然出了重大車禍),進而導致憂鬱症[1]。
我不知道是怎麼樣的脆弱因素,怎麼樣的性格,又是怎麼樣的認知因素,讓曹錦輝那麼禁不起誘惑,接受性招待,答應要打放水球。也許,從他的生命歷程裡,能夠找到一些答案。
登上大聯盟的曹錦輝,並沒有威風太久。2003年,高達6.02的防禦率,使得他失去了先發的地位。2004年,曹錦輝轉到牛棚出發,似乎找回了一些身手。然而,在2005年,曹錦輝又失去了他主宰的地位;5月14日,曹錦輝被球隊送進了傷兵名單,接著轉隊來到了洛杉磯道奇;這整整兩年間,他都不斷地因傷所苦,而這段期間,正好是王建民大放異彩的時光,眾人的目光,早已將他遺忘。2008年5月,來到皇家隊的曹錦輝,遭到了球隊的釋出。剩下來的故事,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漸漸墮落的那段故事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那一個少年得志,讓他難以去面對接下來的傷痛與無助,導致最後踏入了打假球這條路。但我想,對於一個少年得志的人來說,那肯定不是一段讓人好受的回憶。我們的教育,教導我們如何去作夢,把夢做大;可惜的是,我們的教育,卻從來沒有教導我們,如何面對我們的挫折與失敗。如果硬要說有的話,我想,大概就是教導我們要像文天祥一樣,用生命為國家盡忠;教導我們,要像史可法一樣,即使老師受冤獄受炮烙,也要為國捐軀;但是,那些人是聖人,他們做的事情,並不是普世應有的價值觀;而且就某種意義上,他們的道德價值,也並不是全然正確的。只可惜,我們的教育,從來沒有教導我們這些平凡人,如何去面對自己的挫折與失敗。
誰沒有失敗呢?每個人面對失敗與挫折時,難免會感到難過與自責,也有些人會去酗酒、賭博;但是這一些人,並不是禁止他們酗酒、賭博,就能夠讓他們找回人生的目標的,只有讓他們找回人生的意義,才能真正地拉他們出來;正因為我們都很害怕去面對,也不知道怎麼去面對人生的挫折,所以才使得挫折更加的可怕。而曹錦輝,身為一個公眾人物,自然受到的非難也就更多了。
我並不是說他沒有錯,他在道德上,是徹徹底底的錯了。然而,錯了又如何?道德價值觀,從來沒有辦法幫助人們改變;它能做的,頂多是責難,以及企圖簡化問題、歸咎問題而已。心理學上,把這樣的思考方式,稱為捷思法,我們會用我們習慣的思考方式,很快地為事情找到一個原因,然後把這個原因當作一切。有這樣的原因並不難理解,因為在演化上,我們必須要在很短的時間內,處裡掉龐大的資訊量,這樣才有辦法掌握世界,讓我們得以活下來。但是,這樣的想法,在現在這一個聲音多元,而且又沒有毒蛇猛獸威脅的時代,常常阻礙了我們,對於真實世界的了解。
之前看了一篇關於曹錦輝的文章,在這一整篇文章裡,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的球季結束之後,曹錦輝要回台灣過年,而郭泓志留在美國。那是在郭泓志成名之前,那時的他,沒有薪水可領,曹錦輝給了他一張支票,跟他說:「我怕回去之後,你有困難,也難找到我。」
據說,那一張支票是空白的。郭泓志想領多少,曹錦輝就給多少。
也許是這樣的義氣,幫了他,卻也害了他,讓他為了義氣,步入了打假球的煉獄裡。
心理學家在談一個人的性格時,很少會區分哪些性格是好的,哪些性格是不好的。畢竟,所有的性格在演化上,都有其優勢。很多人以為內向不好,這不是一個很正確的想法,內向的人更能了解到他人的情感,更能細膩地感覺到他人的情緒;他們要做的,只是學習和他人溝通與表達的能力。外向的人,也不一定好,雖然他們能夠很容易地交到朋友,但是在內心的部分,就得多加學習了。所有的性格,用在對的地方,都是好的;用在錯的地方,那就都不好了。
只可惜,他把他的義氣,用到了打假球上面。
身為象迷的我,曾經被曹錦輝狠狠的欺騙過一次。雖然他打假球未遂的那一年,我本來就沒有特別喜歡他。但如今,他憑著自己的力量,重新回到美國職棒。有人說,曹錦輝不再那麼莽撞了,他的配球策略,和以前相比,沉穩了許多。
我不知道。我只希望,他能夠對他所熱愛的棒球,以及曾經虧欠的球迷,用他的力量,好好地彌補回來。然後,讓世人知道,曾經犯錯的人,也是有能力再站起來的。
如果他真的值得相信的話。
參考資料
[1]陳若璋未發表之論文研究。摘錄自「103-2 心靈洞察與健康」,錢玉芬老師上課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