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飄著細雨的元宵節。我和攝影師強者我朋友到了平溪去拍天燈。
在人山人海的會場,聽著主持人的一句句祝福,不外乎又是要幸福美滿的過日子。
十分,真是一個會讓人聯想到幸福的地方。
但是,幸福又是什麼呢?看著飄著細雨的天空,天燈冉冉的上升,我不禁又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但是有充分的研究告訴我們,真正讓我們快樂的不是戀愛本身,而是一段關係的好壞[1]。換言之,真正決定一個人快樂與否的原因,並不是戀愛本身。所以真正的魯蛇,並不是交不到另一半的人,真正的溫拿,也不是那一些在關係中的。
我們常常說,戀愛中要找尋對的人。但是,那個對的人又是什麼呢?根據國內的心理學研究,我們要的不外乎就是:信任、溫柔、體貼、踏實、穩重、幽默、專情、身體健康,最重要的是要能了解彼此,要能夠有精神上的溝通[2]。但是,我們也都會常常聽到,「當初她明明跟我說她喜歡幽默體貼的男生,怎麼找了一個跟木頭一樣的男生?」、「她跟我說她喜歡高高帥帥又愛運動的男生時,我還高興了一下,可是她卻跟那一個不愛運動的宅男在一起,我真搞不懂她在想什麼。」我們選擇的,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我們又真的清楚,我們想要的是什麼樣的愛情嗎?每次都希望這是最後一次受傷了,要找一段穩定一點的愛情,結果卻又找到了再次讓自己受同樣傷的人[3]。
我們真的知道,我們要的是什麼嗎?或是就算知道了,我們有辦法真的走到那裡嗎?
如果你想要一段穩定的關係,那應該要找一個EQ高一點的,比較不神經質的人[4]。但是,對那一些神經質的人,不安全依附的人而言,是不是就天生這麼雖,注定得不到一段幸福美滿的愛情?那如果你不幸是安全感很低的,在愛情裡面很容易焦慮的人,那又該怎麼辦呢?
如果你不想再次陷入悲慘愛情的循環,倒也不是什麼都不能做。也許你可以期待一個安全感很高的人來帶你走出去,但是,與其讓另一半這麼累,是不是自己也能嘗試著做些什麼呢?
許多諮商師會告訴你,覺察自己情緒是很重要的。在我們面對情緒之後,是不是能夠了解當時到底發生了些什麼事情。如果能夠確實的了解自己的情緒,那才更有可能改變。關於這一點,我可以推薦給你一篇我寫的部落格(延伸閱讀:那些愛情裡讓我們爭執的大小事──如何找回愛情裡的安全感),或是看一看正向心理學家Seligman所寫的《樂觀學習,學習樂觀》,但是我更強烈建議你,去找個你能信任的心理諮商師吧!因為和書比起來,心理諮商師會為你精心設計適合你的方式。
當然,讓自己變得更樂觀,也能夠讓你更容易遇見幸福的愛情(延伸閱讀:半杯水的故事:樂觀,真的比較好?)。當你在愛情裡面碰到挫折時,老是覺得自己沒辦法化解衝突,老是覺得對方脾氣每次都那麼差,那麼你就很容易陷入負面情緒當中,對於問題的解決一點幫助都沒有。但是,如果你能想著,「對方今天心情不好,所以才這麼兇」,那麼你就比較不會陷在裡面,比較能去化解衝突了。就如同John Gottman在他的著作《愛的博弈》裡面所提及的一般,事實上,許多關係良好的伴侶,面對衝突時,用的根本不是諮商師教的那一套對話方式,而是靠著幽默來化解的。能夠變得樂觀正向,讓正面情緒陪著你,才更容易去面對這些衝突與失落(延伸閱讀:跨出你的舒適圈──正向心理學給我們的一些啟示)。
其實,我們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的壓力與挫折,很多都和童年經驗有關。有一些童年的負面經驗,其實是代代相傳的,父母小時候也被這樣教養長大,父母在愛情裡面的不安全感也很重,於是在長大之後,儘管自己希望能對小孩子好一點,卻又常常陷入了同樣的情境當中,而小孩子又再次受傷,那一些負面經驗,就這樣一代一代的傳下去…….。正因為改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回到我們自己身上,去看待我們的情緒、想法,是怎麼樣影響著我們,所以我並不期望,在我短短的文章裡面,能夠帶給你多大的收穫。
我唯一希望能做到的是,鼓勵著正在閱讀文章的你,能夠在這裡找到一些,向外求助、向內探索,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動力。如果我們都曾受過傷,那就讓傷害停止在我們身上吧。一時逃避問題沒有什麼不好,但是如果每次碰到問題都在逃避,那麼久了之後還是會崩潰的,我們內心能隱藏的事情有限,並不可能無止盡的埋藏下去。期望能夠透過這樣一點短短的文字,讓你在新的一年,能夠重新尋回失落的勇氣。
也許,我們都還在等一個人出現,擁抱著我們的世界,即使我們都受過那麼多的傷害,害怕著未知的未來;但是,阻撓我們幸福的枷鎖,卻只有我們自己能夠解開。
天燈滿載著我們內心的那一些夢,消失在微雨的夜空中。希望在新的一年你,你我都能變得更加勇敢。
延伸閱讀:
- Bookwala & Fekete, 2009; Munsey, 2010; Myers & Diener, 1995
- 基督教協基會社會服務部(2011)
- 推薦閱讀 伊東明的《愛,上了癮》,心靈工坊出版
- Kelly, E.L., & Conley, J.J. (1987). Personality and compatibility: A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marital stability and marital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2, 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