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在深夜,父親該如何面對零歲嬰兒哭鬧?

林希陶_96
・2014/10/27 ・3139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426 ・四年級

Credit: Aurimas Mikalauskas via Flickr
Credit: Aurimas Mikalauskas via Flickr

哭鬧是嬰兒不舒服時唯一的表達方式。白天啼哭,大人面對的方式可以多種變化,也較容易執行。但若是大半夜哭鬧,常常成為新手父母最為棘手的問題,一方面家長精神已經不佳,常無適當辦法;另一方面嬰兒哭聲宏亮,一哭就驚天動地,常常驚醒所有大人,大家都不得安寧,無形之中也形成不少的壓力。

我們的孩子,在最初第一個月回到家時,也有相同問題。尤其是老大,每天深夜睡覺前就是一場考驗,不知道今天她到底會哭多久。每天好像都在進行無止盡地消耗戰,看誰先倒下去。一開始我們也沒什麼經驗,對於育兒知識也似懂非懂。我是盡量將自己所學的心理學知識運用出來,試看看到底有沒有效。

剛開始,我們也想像得很美好,以為父母各抱一個去睡,她們就可以甜甜蜜蜜一覺到天亮。但是試了一個晚上就知道完全失敗,因為嬰兒睡覺時會哼哼唉唉的,一有什麼風吹草動,以為發生什麼事情了,就不斷地起來查看,大人幾乎整夜沒睡。白天也因而昏昏沈沈,更無法讓小孩在白天消散多餘精力。

我們知道不能這樣下去,大人睡眠不足,做各種事情就會力不從心,精神不集中,注意力也渙散。第一個月我們很難找到適當的方法,我們也因為這樣,打破了一隻玻璃奶瓶,也常常泡錯奶(有人聽到我們到現在三個半月只打破一隻,覺得我們控制力已經算是不錯了,多的是經常打破奶瓶的)。有時兩個同時哭鬧,也完全顧不得什麼感染控制問題,一瓶奶水第一個喝到剩三分之一,就拿給第二個喝,讓她們哭鬧稍稍停止之後,再去泡第二瓶,然後第二瓶也是兩個小娃一起分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後來,我們選擇讓兩個小娃睡在同一間房間,一個睡左邊,一個睡右邊。不過這個方法還是不佳,因為一個人大哭的時候,另一個會手抱住耳朵一直搖頭,好像在說「怎麼三更半夜還有人哭那麼大聲,怎麼不停一停」。不死心的試了幾天,發現她們是輪流哭的,好像有一隻無行的接力棒,今天傳到了誰,誰就要表現一下似的。最後,只好將她們分開為佳,妹妹睡在客廳沙發床,姊姊獨自在房間中睡覺。

好不容易獲得一、兩天清閒,以為美好的日子就要來臨。但事與願違,姊姊對於獨自一人留在房中睡覺,明顯有極大的抗拒。每天入睡前又是一場奮戰,狀況不好的時候,哭個一個小時是經常有的事。這是很難預測的,也完全是運氣,跟晚上的活動不一定有關係,有時哭個五分鐘就自動睡著了,有時卻要耗費很長一段時間。有時候是先給個面子,先乖乖睡個一個小時。一小時之後就起來做亂,這樣的情狀最為辛苦,做父親的總要先打醒自己,才有辦法起來處理是哪一個又哪根筋不對勁。

這確實是非常辛苦的過程,我自己也實驗過多種方法,不是種種都有效用。個人覺得最無效的,就是完全安靜的環境。姊姊的反應就是很好的例子,她獨自一人在安靜的小房間中睡覺,常常是哭的時候多。經常一進到這樣的環境,過不了十分鐘,肯定大哭一下當成回應。後來看到一本書—《讓小baby不哭不鬧的五大妙招》,我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原來這樣的情境,就跟把小孩推進櫃子裡關起來是一樣的,她被關禁閉了,當然大哭。嬰兒們睡眠的情境,並不需要完全的無聲。若完全無聲,過度寂靜,在她們的感覺中,是荒涼而空盪的。對於這麼小的孩子,覺得溫暖安全的環境,應該是盡量模仿母親子宮的狀態。

Credit: Abby Bischoff via Flickr
Credit: Abby Bischoff via Flickr

此書提出十種模仿子宮環境的方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摟抱
  2. 舞動
  3. 震動
  4. 包緊
  5. 白噪音或歌聲
  6. 開車兜風
  7. 到戶外走走
  8. 餵奶
  9. 奶嘴
  10. 搖晃

但並不是每種方法都能在三更半夜使用,我們不太可能大半夜開車出去兜風,也不適合深夜出去逛大街。雖然我曾經試過半夜兩點推著嬰兒車到大樓中庭閒晃,但大家都在睡覺了,燈也都關了,要在燈光昏暗的地方行走,確實不太方便。

目前個人經常使用的方法是包巾包緊、吸奶嘴與陪伴(這是我自己加上去的),白噪音當成後一道防線。我的兩個小娃現在用前三個方式,大約十分鐘就可以安靜下來,她們並不一定可以馬上睡著,但是可以逐漸找到自我安撫、自得其樂的方法,如踢踢腳、轉轉頭。能平靜下來,對父母而言已經是最大的安慰。包巾的包法有很多種,我自己是採取最簡單的,拿一塊正方形的紗布浴巾,放成菱形狀,接著將小孩放下,下邊的角往上摺蓋住腳、手與身體。左邊的角往右摺,盡量塞到小孩的身體後面。最後將右邊的角往左摺,也盡量塞到身體背後。這樣做的好處是快速、方便、安全,不用太複雜的學習,大人很快就能上手。對於小孩而言,這樣地包覆方式,並不會很緊,她只要反覆反覆晃動身體,最後就可以自己掙脫。掙脫也沒關係,那時候也累了,就會自動睡著。雖然有的時候孩子掙脫之後會大哭,但次數來講還算少,還在我這個父親可以忍受的範圍。

吸奶嘴是啟動自我安撫的方式之一。有一些家長基於種種理由而禁止小孩吸奶嘴,如會養成壞習慣、過度依賴、乳頭混淆等,但有時這些都過度擔憂了,大部分的小孩都可以順利戒除奶嘴。嬰兒是會逐漸長大的,等到她們慢慢變大,她們自動會找到其他安撫方法。像我的孩子現在三個半月,已經逐漸在嘗試吸自己的手指,她們兩個有時吸到嘖嘖作響,忘我極了,我還以為吃到什麼銷魂的東西。

陪伴這件事與包巾包緊、吸奶嘴是共同出現的。我包完兩個小娃之後,會坐在她們中間等待一段時間。在陪伴這段期間,並不會做其他事情,單純的坐在那邊,等她們逐步安靜下來。這麼做的理由,只是增加她們的親密感,讓她們知道,父母隨時都在身邊,與摟抱的效果相似。這個時間並不長,大約三到五分鐘,我就會離開,她們也可以慢慢進入夢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白噪音我較少使用,是因為這個方法就大人而言其實是很吵的。所謂的白噪音是指無意義的聲音,如吹風機、吸塵器等機器運轉聲音。這些聲音與小孩在子宮中聽到母親血管中血流的聲音很相似,因此嬰孩聽到這樣的聲音會覺得安穩而睡著。但個人認為不適合直接使用這些工具,因為不管是吹風機或吸塵器,運轉一段時間都會發熱,太靠近小孩會有過燙疑慮。假如真的要運用這個方法,最好是用錄音方式。我為了錄下這些聲音,還特地跑了一趟醫院將自己的錄音筆找出來,在白天嘗試錄下二十分鐘的時間。使用白噪音時,記得音量要夠大,要能壓過嬰兒的哭聲才行,孩子才會停下來聽聽這是什麼聲音。如此的效果也還不錯,但必須忍耐的變成是大人,大家想像一下馬達運轉的聲音,這並不是多悅耳的聲響。另外,使用此法必須注意的是,音量要逐步減低。當小孩已經慢慢停止哭鬧,其實就不用這麼大的白噪音來吸引嬰兒,要慢慢轉低音量。若當時是大半夜,累得就會是大人,你可能每十分鐘,就要調小音量一次。

網路上流傳很多方法對付哭鬧,其中一種是百歲醫師教的,就是讓嬰兒哭一段時間,自然會停止。這其實是行為理論的應用,一個行為若得不到反應,會自動削弱(extinction)。這種方法不是說不好,但是家長要很有耐心,你要等得夠久,哭聲才會停止。之前姊姊與妹妹同睡一房的時候,我也曾試過此法,但我個人實在狠不下心來讓小孩一直在那邊大哭,嬰兒的哭聲是會讓父母柔腸寸斷的。我將這種方法改良,改成三分鐘就進去看一次,但是進去之後對小孩的回應變少,之後就離開。就這樣反覆了三十分鐘,小孩的哭鬧才停止。但是,事情總是出人意料,妹妹在旁邊聽了半小時之後,換她不高興了,開始大哭了起來,接著只好繼續跟妹妹奮鬥下去。這是雙胞胎家庭最大的困難點,每天半夜一直這樣練功下去也不是辦法,只好不斷找尋其他更佳的解決方法。

如果在深夜,一個父親必須解決嬰兒的哭鬧,以上就是我我養育兩個小娃三個半月,實驗過後的心得。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暗香浮動月黃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哈維.卡爾普,《讓小baby不哭不鬧的5大妙招》,天下文化出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林希陶_96
80 篇文章 ・ 53 位粉絲
作者為臨床心理師,專長為臨床兒童心理病理、臨床兒童心理衡鑑、臨床兒童心理治療與親子教養諮詢。近來因生養雙胞胎,致力於嬰幼兒相關教養研究,並將科學育兒的經驗,集結為《心理師爸爸的心手育嬰筆記》。與許正典醫師合著有《125遊戲,提升孩子專注力》(1)~(6)、《99連連看遊戲,把專心變有趣》、《99迷宮遊戲,把專心變有趣》。並主持FB專頁:林希陶臨床心理師及部落格:暗香浮動月黃昏。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從認證到實踐:以智慧綠建築三大標章邁向淨零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1/15 ・4487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文由 建研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當你走進一棟建築,是否能感受到它對環境的友善?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意識到,但現今建築不只提供我們居住和工作的空間,更是肩負著重要的永續節能責任。

綠建築標準的誕生,正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遷與資源匱乏問題,確保建築設計能夠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污染,同時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然而,要成為綠建築並非易事,每一棟建築都需要通過層層關卡,才能獲得標章認證。

為推動環保永續的建築環境,政府自 1999 年起便陸續著手推動「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以及「綠建材標章」的相關政策。這些標章的設立,旨在透過標準化的建築評估系統,鼓勵建築設計融入生態友善、能源高效及健康安全的原則。並且政府在政策推動時,為鼓勵業界在規劃設計階段即導入綠建築手法,自 2003 年特別辦理優良綠建築作品評選活動。截至 2024 年為止,已有 130 件優良綠建築、31 件優良智慧建築得獎作品,涵蓋學校、醫療機構、公共住宅等各類型建築,不僅提升建築物的整體性能,也彰顯了政府對綠色、智慧建築的重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說這麼多,你可能還不明白建築要變「綠」、變「聰明」的過程,要經歷哪些標準與挑戰?

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綠建材標章
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一招:依循 EEWH 標準,打造綠建築典範

環境友善和高效率運用資源,是綠建築(green building)的核心理念,但這樣的概念不僅限於外觀或用材這麼簡單,而是涵蓋建築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也就是包括規劃、設計、施工、營運和維護階段在內,都要貼合綠建築的價值。

關於綠建築的標準,讓我們先回到 1990 年,當時英國建築研究機構(BRE)首次發布有關「建築研究發展環境評估工具(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築永續評估方法。美國則在綠建築委員會成立後,於 1998 年推出「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這套評估系統,加速推動了全球綠建築行動。

臺灣在綠建築的制訂上不落人後。由於臺灣地處亞熱帶,氣溫高,濕度也高,得要有一套我們自己的評分規則——臺灣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應運而生,四個英文字母分別為 Ecology(生態)、Energy saving(節能)、Waste reduction(減廢)以及 Health(健康),分成「合格、銅、銀、黃金和鑽石」共五個等級,設有九大評估指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就以「台江國家公園」為例,看它如何躍過一道道指標,成為「鑽石級」綠建築的國家公園!

位於臺南市四草大橋旁的「台江國家公園」是臺灣第8座國家公園,也是臺灣唯一的濕地型的國家公園。同時,還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其外觀採白色系列,從高空俯瞰,就像在一座小島上座落了許多白色建築群的聚落;從地面看則有臺南鹽山的意象。

因其地形與地理位置的特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則成了台江國家公園的首要考量。園區利用既有的魚塭結構,設計自然護岸,保留基地既有的雜木林和灌木草原,並種植原生與誘鳥誘蟲等多樣性植物,採用複層雜生混種綠化。以石籠作為擋土護坡與卵石回填增加了多孔隙,不僅強化了環境的保護力,也提供多樣的生物棲息環境,使這裡成為動植物共生的美好棲地。

台江國家公園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二招:想成綠建築,必用綠建材

要成為一幢優秀好棒棒的綠建築,使用在原料取得、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綠建材」非常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建材最早是在 1988 年國際材料科學研究會上被提出,一路到今日,國際間對此一概念的共識主要包括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廢棄物減量(reduce)和低污染(low emission materials)等特性,從而減少化學合成材料產生的生態負荷和能源消耗。同時,使用自然材料與低 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建材,亦可避免對人體產生危害。

在綠建築標章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也於 2004 年 7 月正式推行綠建材標章制度,以建材生命週期為主軸,提出「健康、生態、高性能、再生」四大方向。舉例來說,為確保室內環境品質,建材必須符合低逸散、低污染、低臭氣等條件;為了防溫室效應的影響,須使用本土材料以節省資源和能源;使用高性能與再生建材,不僅要經久耐用、具高度隔熱和防音等特性,也強調材料本身的再利用性。


在台江國家公園內,綠建材的應用是其獲得 EEWH 認證的重要部分。其不僅在設計結構上體現了生態理念,更在材料選擇上延續了對環境的關懷。園區步道以當地的蚵殼磚鋪設,並利用蚵殼作為建築格柵的填充材料,為鳥類和小生物營造棲息空間,讓「蚵殼磚」不再只是建材,而是與自然共生的橋樑。園區的內部裝修選用礦纖維天花板、矽酸鈣板、企口鋁板等符合綠建材標準的系統天花。牆面則粉刷乳膠漆,整體綠建材使用率為 52.8%。

被建築實體圍塑出的中庭廣場,牆面設計有蚵殼格柵。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日常節能方面,台江國家公園也做了相當細緻的設計。例如,引入樓板下的水面蒸散低溫外氣,屋頂下設置通風空氣層,高處設置排風窗讓熱空氣迅速排出,廊道還配備自動控制的微噴霧系統來降溫。屋頂採用蚵殼與漂流木創造生態棲地,創造空氣層及通風窗引入水面低溫外企,如此一來就能改善事內外氣溫及熱空氣的通風對流,不僅提升了隔熱效果,減少空調需求,讓建築如同「與海共舞」,在減廢與健康方面皆表現優異,展示出綠建築在地化的無限可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島式建築群分割後所形成的巷道與水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綠建材的部分,另外補充獲選為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新建工程,其採用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較低的建材,比方提高高爐水泥(具高強度、耐久、緻密等特性,重點是發熱量低)的量,並使用能提高混凝土晚期抗壓性、降低混凝土成本與建物碳足跡的「爐石粉」,還用再生透水磚做人行道鋪面。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同樣入選 2023 年綠建築的還有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首先,他們捨棄金屬建材,讓高爐水泥使用率達 100%。別具心意的是,他們也將施工開挖的土方做回填,將有高地差的荒地恢復成平坦綠地,本來還有點「工業風」的房舍告別荒蕪,無痛轉綠。

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等等,這樣看來建築夠不夠綠的命運,似乎在建材選擇跟設計環節就決定了,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建築是活的,需要持續管理–有智慧的管理。

第三招:智慧管理與科技應用

我們對生態的友善性與資源運用的效率,除了從建築設計與建材的使用等角度介入,也須適度融入「智慧建築」(intelligent buildings)的概念,即運用資通訊科技來提升建築物效能、舒適度與安全性,使空間更人性化。像是透過建築物佈建感測器,用於蒐集環境資料和使用行為,並作為空調、照明等設備、設施運轉操作之重要參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推動建築與資通訊產業的整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 2004 年建立了「智慧建築標章」制度,為消費者提供判斷建築物是否善用資通訊感知技術的標準。評估指標經多次修訂,目前是以「基礎設施、維運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智慧創新」等六大項指標作為評估基準。
以節能管理指標為例,為了掌握建築物生命週期中的能耗,需透過系統設備和技術的主動控制來達成低耗與節能的目標,評估重點包含設備效率、節能技術和能源管理三大面向。在健康舒適方面,則在空間整體環境、光環境、溫熱環境、空氣品質、水資源等物理環境,以及健康管理系統和便利服務上進行評估。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充分展現智慧建築應用綜合佈線、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及智慧創新 8 大指標先進技術,來達成兼顧環保和永續發展的理念,也是利用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打造的指標性建築,受到國際矚目。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11年優良智慧建築專輯」(新北市政府提供)

在興建階段,為了保留基地內 4 棵原有老樹,團隊透過測量儀器對老樹外觀進行精細掃描,並將大小等比例匯入 BIM 模型中,讓建築師能清晰掌握樹木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確保施工過程不影響樹木健康。此外,在大樓啟用後,BIM 技術被運用於「電子維護管理系統」,透過 3D 建築資訊模型,提供大樓內設備位置及履歷資料的即時讀取。系統可進行設備的監測和維護,包括保養計畫、異常修繕及耗材管理,讓整棟大樓的全生命週期狀況都能得到妥善管理。

智慧建築導入 BIM 技術的應用,從建造設計擴展至施工和日常管理,使建築生命周期的管理更加智慧化。以 FM 系統 ( Facility Management,簡稱 FM ) 為例,該系統可在雲端進行遠端控制,根據會議室的使用時段靈活調節空調風門,會議期間開啟通往會議室的風門以加強換氣,而非使用時段則可根據二氧化碳濃度調整外氣空調箱的運轉頻率,保持低頻運作,實現節能效果。透過智慧管理提升了節能效益、建築物的維護效率和公共安全管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結

綠建築、綠建材與智慧建築這三大標章共同構建了邁向淨零碳排、居住健康和環境永續的基礎。綠建築標章強調設計與施工的生態友善與節能表現,從源頭減少碳足跡;綠建材標章則確保建材從生產到廢棄的全生命週期中對環境影響最小,並保障居民的健康;智慧建築標章運用科技應用,實現能源的高效管理和室內環境的精準調控,增強了居住的舒適性與安全性。這些標章的綜合應用,讓建築不僅是滿足基本居住需求,更成為實現淨零、促進健康和支持永續的具體實踐。

建築物於魚塭之上,採高腳屋的構造形式,尊重自然地貌。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1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2
1

文字

分享

0
2
1
養出寶寶的免疫力!HMO 母乳寡糖與核苷酸是母乳保護力的關鍵
careonline_96
・2021/07/29 ・2265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寶寶還在肚子裡的時候會由臍帶供應大部分養分及少部分藉由胎兒嘴巴吃羊水供給營養,一旦出生後,便得開始進食,透過母乳或配方奶獲得各種營養。母乳中因蘊含牛奶或配方奶所缺乏的活性物質與免疫因子等營養素,被各界視為哺餵寶寶的最佳來源。義大醫院兒童醫學部楊生湳教授指出,母乳的成份包括水、蛋白質、母乳寡醣、脂質、乳糖等,除了提供蛋白質、能量,特別的是母乳還具多項能夠幫助寶寶生長發育、健康成長的重要成份,一直是營養學界關注的焦點。隨著技術進步,母乳中的重要成份陸續被發現,對於寶寶的生長、神經功能、免疫功能等都有幫助。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腸胃科主任陳安琪醫師分享,我們可以發現喝一般配方奶的寶寶比喝母奶的寶寶容易生病、拉肚子與感冒,遭到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風險更是母奶寶寶的兩倍。這是因為母乳具有多種特殊成份,能夠對寶寶發揮保護作用。近年來許多專家學者都朝這個方向研究,歷經 20 年,發現母乳中第三大成分的母乳寡醣(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 HMOs)扮演免疫力養成的關鍵角色。

母乳保護力關鍵:HMO母乳寡醣與核苷酸幫助先天免疫與後天免疫

楊生湳教授表示 HMO 母乳寡醣是母乳中的重要成份,含量比脂質還要多。目前已知的 HMO 母乳寡醣約有兩百種,其中含量最豐富的是 2′ – 岩藻糖基乳糖(2′-FL HMO,2′-Fucosyllactose)。

HMO母乳寡醣幫助腸道菌叢發展

HMO 母乳寡醣是腸道菌叢的營養品,也就是益菌生,有利於腸道菌叢的養成與發展,陳安琪醫師解釋,腸道菌叢長得好,可以預防壞菌過度增生,幫助腸胃蠕動,減少寶寶腸絞痛、躁動、脹氣、哭鬧等狀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的身體具有雙重保護系統,分別是先天免疫與後天免疫,楊生湳教授解釋,先天免疫系統會佈署在腸道黏膜、呼吸道黏膜、血液中,當發現細菌入侵時,先天免疫系統便會啟動,消滅入侵者。後天免疫系統則會辨識、記憶入侵的病原體,然後製造出相對應的抗體。

進入腸胃道的細菌通常會先附著在黏膜細胞上,然後再經由細胞間隙侵入人體。因為 HMO 母乳寡醣的分子結構與腸道表面上的受體分子結構相似,所以當腸胃道中存在 HMO 母乳寡醣時,細菌會與 HMO 母乳寡醣結合,而降低附著在黏膜細胞、侵入人體的機會,發揮先天保護作用。

陳安琪醫師分析,HMO 母乳寡醣可以降低輪狀病毒對寶寶的危害。對早產兒來說,在母乳哺育推行後,壞死性腸炎的發生機會有明顯降低,HMO 母乳寡醣在預防壞死性腸炎佔有一定程度重要角色!

HMO母乳寡醣有保護作用且可調節免疫

「腸胃道是一道天然防線,人體的免疫細胞,有超過 7 成都在腸胃道,所以腸胃道健康,與免疫系統非常有關係。」陳安琪醫師說,「母乳中的 HMO 母乳寡醣與核苷酸可以參與免疫調節,有助免疫系統發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免疫力較弱,我們都希望寶寶的免疫系統趕快發展起來,」楊生湳教授說,「工廠需要原料才能製造產品,而核苷酸便是 DNA 的重要原料,身體要製造細胞、血球、合成抗體都需要核苷酸。提供足夠的核苷酸,對寶寶很有幫助。」

HMO母乳寡醣有助降低感染機率

母乳中的核苷酸濃度大約是 68 – 72 mg/dL,陳安琪醫師解釋,曾經有研究發現如果讓寶寶攝取含有類似母乳濃度核苷酸的配方奶,有助提高腸胃道裡的 IgA 免疫球蛋白分泌量,約增加 23% 分泌濃度 [3]。IgA 是一種對抗細菌、病毒的重要免疫球蛋白,倘若 IgA 的量提升,對抗細菌、病毒的能力會較佳。另外,在為寶寶常規接種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疫苗後,足量的核苷酸,也有助於增加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抗體的含量,給寶寶更好的防護。

寶寶免疫力養成小撇步 – 「攝取貼近母乳的成分營養」、「良好運動刺激」,延續母乳保護力

「大家常說,母乳最好!母乳最好!」楊生湳教授提醒,「但是,後面要記得加上第二句,就是『媽媽妳要準備好!』,媽媽們務必攝取均衡、充足的營養,而且千萬不可以抽菸、喝酒、每天熬夜。先把身體照顧好,才有辦法分泌高品質的母乳。」

如果因為種種因素,不得已需要配方奶銜接時,家長們一定要多加留意,楊生湳教授提醒,請務必選擇國家核准的產品、較有信譽的品牌,而且配方奶的成分多種,盡量挑選接近母乳的成分,諸如 HMO 母乳寡醣、核苷酸等,幫助銜接母乳的保護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安琪醫師補充,營養攝取相當重要外,讓寶寶養成規律作息,並培養良好適度的運動刺激,以利免疫細胞正常代謝,以鞏固免疫系統的成熟與發展,若有哺育不了解的問題,記得跟醫師討論喔!

資料來源:

  • Reverri E, et al. Review of the Clinical Experiences of Feeding Infants Formula Containing the 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 2’-Fucosyllactose, Nutrients 2018, 10 (10), 1346
  • Marriage BJ, et al. Infants fed a lower calorie formula with 2’-FL show growth and 2’-FL uptake like breastfed infants.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2015;61(6):649-6583. Yau, KIT, et al. Effect of Nucleotides on Diarrhea and Immune Responses in Healthy Term Infants in Taiwan, Journal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and Nutrition. 2003; 36 (1) : 37 – 4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1
0

文字

分享

1
1
0
新手爸媽必知的母乳營養新觀念——免疫因子 HMO 母乳寡醣
careonline_96
・2021/07/15 ・2366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新手爸媽必知!母乳營養新觀念:母乳中的免疫因子 HMO母乳寡醣  醫師圖文解說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營養來源,裡頭含有許多牛奶缺乏的成份,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暨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林鴻志教授表示,因為母奶中含有很多活性物質、關鍵免疫因子與營養素,是難以被配方輕易取代的!

根據成分分析,母乳中包括水、蛋白質、寡醣、脂質、乳糖等,其中母乳寡醣(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 HMOs)是母乳裡面的第三大的成分,在寶寶成長過程中扮演了重要免疫功能的角色。

母乳中的獨特好物

母乳免疫成分解密: HMO 母乳寡醣

寡醣是由三個以上單醣組合而成的碳水化合物,HMO 母乳寡醣多達兩百種以上,結構相當複雜,其中含量最豐富的是 2′ – 岩藻糖基乳糖(2′ – FL HMO,2′-Fucosyllactose)。林鴻志教授解釋,HMO 母乳寡醣有 3 個作用,可幫助寶寶建立腸道免疫力與維持健康體質!

第一,進入腸胃道的 HMO 母乳寡醣,可以當成誘餌,病毒、細菌會直接跟 HMO 母乳寡醣結合在一起,壞菌較不會附著腸道的上皮細胞並侵入寶寶體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研究發現,寶寶的飲食中含有 HMO 母乳寡醣,使用抗生素的機會或者使用退燒藥的時間,相對較少。」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蔡明倫醫師說明,「雖然還是可能會生病,但是生病、感染的風險較低,且嚴重度也較輕。相較於沒有攝取 HMO 母乳寡醣的寶寶,減少 63% 拉肚子〔1〕與 52% 的感染風險〔2〕。」

HMO母乳寡醣可降低病原侵入腸道的機會

第二,HMO 母乳寡醣屬於益菌生,能夠幫助腸道菌叢生長。腸道的好菌數量夠多,較能避免壞菌過度繁殖。「母奶很特別,裡頭有益菌生,也有益生菌。益菌生即 HMO 母乳寡醣,而益生菌主要是比菲德氏菌(Bifidobacterium species)為多,HMO 母乳寡醣可以幫助比菲德氏菌生長。」林鴻志教授分享,「早產兒的壞死性腸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一種腸道嚴重受損的急症,與寶寶腸道尚未發育成熟、腸黏膜損傷、細菌感染、腸道發炎物質等因素有關,我們的研究發現,多元化健康腸道菌叢可以減少早產兒出現壞死性腸炎的機會。」

HMO母乳寡醣與核苷酸幫助免疫調節

第三,HMO 母乳寡醣能夠調節免疫功能,避免免疫 T 細胞過度活化。腸胃道黏膜的面積很大,遍布免疫細胞,是人體的重要免疫防線。倘若 T 細胞過度活化,可能導致慢性發炎反應,也可能產生過敏反應,而形成過敏體質。

蔡明倫醫師強調,人體免疫系統分為先天與後天,先天免疫系統無特異性;後天免疫系統具有專一、記憶性的免疫細胞,能夠針對特定病原體發動攻擊。HMO 母乳寡醣於先天與後天免疫系統的建立、成熟都扮演重要角色,提供多項有益寶寶的生理活性,是其他乳源難以取代的免疫調節因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HMO母乳寡醣可減少發炎介質分泌

後天免疫力調節:核苷酸

除了 HMO 母乳寡醣,母乳中還含有核苷酸,據分析母乳中核苷酸濃度大約為 72 mg/L,蔡明倫醫師解釋,核苷酸也具備免疫調節、後天免疫系統活化的功能,可以幫助寶寶發展出健全的免疫系統。常見的過敏問題包括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和氣喘,這幾個問題會隨著年紀陸續出現,而被稱為過敏三部曲。透過免疫調節的效果,有助減少發炎反應的產生。減少過敏性疾病,讓腸胃道黏膜、呼吸道黏膜處於健康的狀態,也有助於減少感染的機會。

家長們都希望寶寶能健康長大,減少遭到細菌、病毒感染的機會。林鴻志教授表示,我們可以從幾個方向著手,首先務必按時接種疫苗,避免染上一些嚴重且能夠預防的疾病;再來可藉助 HMO 母乳寡醣,減少細菌附著於腸道黏膜、伺機入侵的機會、並可以幫助好的菌叢生態發展,進一步抑制有害病菌的繁殖。另外,母乳中的 HMO 母乳寡醣與核苷酸皆能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發揮免疫調節的功能,幫助形成健全、平衡的免疫系統。

給新手爸媽的貼心小提醒 – 配方奶挑選「三要一不」

在狀況許可時,母乳是寶寶哺育的最好選擇,哺餵母乳的媽媽請記得要攝取均衡營養,林鴻志教授提醒,由於較少曬太陽,多數媽媽都有維他命 D 缺乏的狀況,而母乳也較容易缺鐵,建議與醫師討論、適時補充。

如果因為奶水不足、或受限於工作而需要以配方奶輔助時,家長要謹慎挑選成分,蔡明倫醫師叮嚀,挑選配方奶可採「三要一不」挑選:要選擇「貼近母奶成分」、「大品牌」與「具有科學臨床實證佐證功效」的配方奶,以獲得品質、保障與近似母乳的好處;媽媽對於寶寶母乳哺育「不」需承受過大壓力,維持好心情一同陪伴寶寶健康長大。若有哺育問題,建議與醫師討論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資料來源:

  1. Jaz & Rubino. Impact of infectious disease on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childhood and beyond: potential mitigational role of hygiene. The Open infectious Diseases Journal. 2012.6.65 – 702.
  2. Reverri E, et al. Review of the Clinical Experiences of Feeding Infants Formula Containing the 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 2′-Fucosyllactose Nutrients. 2018; 10 (10).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