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後設資料: 各國政府垂涎的公民隱私資訊

洪朝貴
・2014/09/17 ・2027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49 ・八年級
相關標籤: 隱私 (25)

談到隱私保護, 一般人會關心的是電話有沒有被監聽、 誰可以讀我的病歷等等。 但其實即使僅僅是 「誰何時寄宅配給住哪裡的誰」 或是 「誰在何時到哪裡就診看哪位醫師」 之類不包含信件內容或看診內容的摘要資料, 從隱私保護的角度, 也都應受到重視。 粗略地說, 所謂 『後設資料』(metadata, 或稱 「元資料」、 「元數據」)就是人事時地物當中的人時地 (或許也包含物) 等等不屬於實際活動內容的資訊。 相對於實際活動的主要內容, 這些後設資料的量通常小很多, 也更容易被製作成資料庫、 更容易被拿來搜尋。 許多國家的政府已經透過後設資料在偷窺自身公民。

比方說, 基地臺要能夠幫你接通電話, 當然需要知道你大約的位置。 那麼, 電信業者對你的行蹤及社交習慣知多少? 不談通話內容, 單單是 「誰何時在哪裡打電話給在哪裡的誰」 這樣的後設資料, 就能洩漏很多隱私。 三年前德國綠黨議員 『Malte Spitz』 向他的電信業要來這份資料並公諸於世, 犧牲自己的隱私喚醒大眾的隱私意識。 網友把它變成動態 google 地圖, 刊在 『zeit』 網站。 他也在 『TED』 演講, 提醒大眾應該要求政府與電信業者盡速銷毀這些資料。

去年六月, Edward Snowden 以 稜鏡計畫 開啟了一系列爆料的序幕, 讓我們知道美國國安局(NSA)與英國政府通訊總部(GCHQ)確實透過各種高科技手段積極在監聽自己國家及全球的公民。 但即使沒有這兩國的資源, 其他國家政府僅僅是透過手機基地臺所提供的 “有限的” 後設資料, 也能追蹤公民的行蹤。 電信業者為了服務漫遊客戶, 有一個不甚安全的 SS7 機制允許不同業者查詢彼此客戶目前行蹤。 『Verint』 公司的神秘產品 『Skylock』 就是藉由濫用 SS7 機制來提供受害者的行蹤資訊給它的客戶 — 據稱已有 180 個國家超過一萬個單位組織採購其產品以監控國內外民眾。 搭配類似 『stingray 偽基地臺』 的技術, 定位精確度更能提高許多。 儘管 Verint 宣稱只販售給政府單位, 但從過去 『finfisher 竊聽技術』 協助眾多極權政府入侵國內維權人士手機的不良記錄來看, 面對黨產/家產豐厚或是掌握國家自然/土地/經濟資源的全球各個(公民意識)落後(?)國家執政者, 公民隱私權恐怕註定不敵商業利益。

也是最近曝光的 『美國 ICREACH』 秘密搜尋引擎同樣蒐集了許多涉及公民隱私的後設資料/元數據。 不同的是:(1)它的資料來源不限於電信網路通聯紀錄, 而是擴大包含 (『五眼聯盟』 及星韓協助蒐集的) e-mail 與即時通等等網路通訊活動;(2)NSA 不是拿來販售, 而是暗地裡拿來分享給美國國內各階層警察機構。 EFF 指出: 就算警察執法有些許正當理由(交通規則、 逃漏稅)但這個機制讓警察可以繞過正常司法申請程序, 本身就抵觸了憲法對民眾權益的保障。 在 『反恐維安劇場』 的趨勢之下, 『美國警察濫權』 、 執法違背比例原則的事件日益頻繁。 這種踐踏公民隱私的工具, 原來早已被濫用, 讓美國淪為警察國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臺灣, 『ETC 隱私』 『健康雲隱私』 『值幾塊錢的記名式悠遊卡隱私』、 … 等等爭議一直未受大眾重視。 我們的政府資訊透明化更弱於美國; 國家機器的權力更集中於少數人手中; 我們的公務員普遍逆來順受, 面對長官違法要求時, 經常欠缺 『長官小孬孬, 應自保』 的觀念與行動; 公教人員甚至不知道行政院的 『行動裝置資通安全』 MDM 技術, 其實是用來監控自己的 『謊言』; 納稅大眾不太在乎 『國民黨』 不當取得的 『黨產』 已經或可能如何被拿來傷害自己的視聽與隱私權益。 在這樣的環境下, 掌權人士如果有心從事政治鬥爭或監控那些參與學運、 巢運、 工運、 … 及其他公民不服從活動的人士, 那麼這些生活點滴所產生、 政府與財團所掌控的海量後設資料庫, 在那些樂於 『出賣職業道德的資訊教授』 的協助之下, 將是執政者挖掘公民隱私、 侵犯人權、 遂行私利的資料探勘實戰寶庫。 而默許政府濫權的大眾, 將會成為自己的冷漠的最終受害者。

(紙本讀者請以文中 『關鍵詞』 或鄰近的 『關鍵』 『雙詞組』 google 更多中英文延伸閱讀。)

 

本文轉貼自 資訊人權貴ㄓ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洪朝貴
47 篇文章 ・ 1 位粉絲

0

3
1

文字

分享

0
3
1
群眾監控科技:以 2023 雪梨世界驕傲節為例
胡中行_96
・2023/03/16 ・3422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COVID-19 疫情趨緩後,各國都敞開大門,迎接國際觀光客。今年雪梨同志狂歡節(Sydney Gay and Lesbian Mardi Gras)的主辦單位,與 InterPride 合作,將活動升級為 2023 雪梨世界驕傲節(Sydney World Pride)。[1]其中最受矚目的年度大遊行,也於 2 月 25 日晚間,重磅回歸 Oxford 和 Flinders 兩街。[2, 3]

今年遊行中,率先登場的女同志團體「Dykes on Bikes」。圖/胡中行攝(CC BY-SA 4.0)
今年遊行的第二個隊伍,是男同志團體「Boys on Bikes」。圖/胡中行攝(CC BY-SA 4.0)

警察的角色

澳洲雪梨一年到頭,觀光活動難以計數。從知名的跨年煙火、國慶典禮、體育賽事、聖誕市集、繽紛雪梨燈光音樂節(Vivid Sydney)到同志狂歡節等,[4]負責維安的警察早已身經百戰,什麼場面都見過了。如果當天鬧事被逮的人數不多,他們有時還會在事後,透過新聞稿嘉勉群眾幾句。[5]雖然新南威爾斯州警察,在1978年拘捕同志運動抗爭者;但誰也沒想到他們後來化敵為友,自 1998 年起,竟每屆都組隊參加遊行。[6, 7]

2023 年面對前所未有的人潮挑戰,他們派出 900 多名員警,並與主辦單位、雪梨市政府、科技保全公司,以及州政府的觀光、交通、消防和急救等部門攜手合作。[2, 7]

曾參與 1978 年抗爭的同志乘車遊行,受到群眾熱烈歡迎。圖/胡中行攝(CC BY-SA 4.0)
新南威爾斯州警察今年的遊行花車。(不含背景右上的彩虹旗。)圖/胡中行攝(CC BY-SA 4.0)

RAMP分析

根據英國曼徹斯特都會大學(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G. Keith Still 教授 30 多年的經驗,規劃大型活動時,要從 RAMP 分析(RAMP Analysis)的 4 個面向,評估群眾安全。[8]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路線(routes):進入與離開的方向。[8]雪梨同志遊行的隊伍,一般不超出 Oxford 和 Flinders 這兩條街。[2]遊客則必定是從四面八方,逐漸湧入。
  2. 區域(areas):人群聚集的範圍。[8]當天的交通管制,擴及市中心與市郊的幾條主要幹道。[9]
  3. 動向(movement):進場及散場的時間。[8]官網號稱遊行從晚上 6 開始,預計 11 點結束。[10]實際上,觀眾提早幾個小時佔位,正式開幕的時間為晚上 7 點左右,而結束後不少人仍於附近逗留。各街道的交通管制不同,最早從下午 2 點開始,最晚至隔天凌晨 4 點結束。[9]
  4. 群眾(people):對參與群眾的了解。[8]官方預計有 1 萬 2 千 500 人和 200 多輛花車參與遊行。[10]此外,疫情解封以及世界驕傲節的國際觀光效應,勢必帶來人數龐大,而且類型多元的遊客。

此活動行之有年,遊行的路線、群眾聚集的區域,以及周邊交通管制的規劃等,多少都有參考依據。唯一可能比較難以預測的,是今年會增加的遊客。

遊行開始前,Oxford 和 Flinders 街口的人海。圖/胡中行攝(CC BY-SA 4.0)
散場時,尚未撤離的維安、急救、轉播和封街用車輛。圖/胡中行攝(CC BY-SA 4.0)

群眾與手機

為了精準掌握群眾的情形,這次遊行首度依循跨年和燈光音樂節的模式,請動態群眾測量(Dynamic Crowd Measurement)公司在遊行地點周邊,架設了臨時性的監視攝影機與手機偵測器材。[2]

  1. 監視攝影機:配合相應的軟體,從蒐集到的個體表情,例如:開心、中性、難過、生氣等,分析群眾情緒的平均值。同時,測量他們步行移動的速度[2]
  2. 手機訊號:現在幾乎人手一機,由手機通訊用的電磁波,便可推估現場人數。接受《雪梨晨鋒報》(Sydney Morning Herald)訪問的專家認為,不仰賴基地臺的技術,可以避免人數過多時,電信網絡的數據失準。動態群眾測量公司在附近店面,安裝臨時性的偵測器材。[2]
澳洲原住民團體帶了一條蛇來助興。圖/胡中行攝(CC BY-SA 4.0)
技職學校(TAFE)隊伍的大型人偶。圖/胡中行攝(CC BY-SA 4.0)

監控軟體的功能

監視攝影機蒐集到的數據,會被上傳雲端,並呈現於動態群眾測量公司設計的軟體。[11]遊行當天,由主辦單位的工作人員監控,再將必要的資訊報告給警方,以疏導聚眾。[2]下面是該公司官網,所介紹的軟體特色功能:[12]

  1. 地理空間熱區圖(geospatial heatmap):地圖以不同顏色,顯示人群的密集程度,並附帶群眾情緒和人流速度等資訊。[12]
  2. 警報程度指標(alert level indicator):將各區域的危險程度,分級且視覺化,方便監控者一目了然。[12]
  3. 區域監視(zone monitor):群眾密度、情緒和移動速率的警示程度,各區域可以分開設定。[12]
  4. 數據回放(data playback):除了即時監控,已經上傳雲端的數據,也能重新調出來檢視。[12]
  5. 通知管理(notifications manager):客製化群眾密度、情緒平均值,或移動速率等警示,以接收特定的更新資訊通知。[12]
  6. 視覺驗證(visual validator):將即時影像或地理空間熱區圖,與數據並列比較。[12]
https://youtu.be/rTv5ETjEUYk?t=72
動態群眾測量公司的軟體介紹影片,範例地圖是臨近雪梨歌劇院的環形碼頭。影/參考資料11

隱私疑慮

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律中心(Georgetown University Law Center)的 Paul Ohm 教授曾說,手機的位置,不該被視為匿名數據。試想一個人幾乎每天在住家與公司之間往返,從手機蒐集到的地理資訊,還真能推測出其身份。[13]所以,參與雪梨同志遊行的群眾,是否有個人隱私外洩的疑慮?主辦單位的發言人表示,他們單純偵測範圍內的手機數量,不包含任何個人化特徵。另外,監視攝影機不具人臉辨識功能,影像也不留紀錄,只儲存數據,因此大家不用擔心。[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雪梨舞蹈團的遊行花車。圖/胡中行攝(CC BY-SA 4.0)
工人團體的遊行花車。圖/胡中行攝(CC BY-SA 4.0)

通宵達旦

遊行吸引 30 萬人聚集,[14]連總理 Anthony Albanese 也親臨現場,成為第一位參加此活動的澳洲現任元首。[3]整晚狂歡不夠,據報相關的官方派對,還續攤到翌日早晨 8 點。[14]遊行當天有 4 人遭到逮捕;而衝突過程中,1 名員警似乎斷了鼻子,另個眼睛瘀青。[7, 15]除此之外,賴在地上阻擋花車的國會議員 Lidia Thorpe,被和平勸離,並登上各大媒體。[16]新南威爾斯州警察在新聞稿中,表示滿意群眾表現,請大家在 2023 雪梨世界驕傲節剩餘的活動裡,繼續關照彼此的安全。[7]

總理 Anthony Albanese 是第一位參加同志遊行的澳洲現任元首。圖/Anthony Albanese on Twitter

  

參考資料

  1. InterPride. ‘Proud to be here – Who we are’. Sydney World Pride 2023. (Accessed on 27 FEB 2023)
  2. Grubb B. (24 FEB 2023) ‘How your phone and mood will be tracked at Mardi Gras’. Sydney Morning Herald.
  3. Anthony Albanese makes history as first sitting PM to march in Sydney’s Mardi Gras parade’. (26 FEB 2023) SBS News.
  4. Destination NSW. ‘Sydney, Australia’. Sydney.com. (Accessed on 26 FEB 2023)
  5. Police pleased with behaviour of revellers during 2022 New Year’s Eve celebrations’. (01 JAN 2023) NSW Police Force.
  6. The Age & Sydney Morning Herald. (24 FEB 2023) ‘Sydney Mardi Gras – from ’78 to World Pride’. YouTube.
  7. 45th Mardi Gras celebrated in high spirits and perfect weather’. (26 FEB 2023) NSW Police Force.
  8. Still GK. (2019) ‘Crowd Science and Crowd Counting’. Impact, 2019(1): 19-23.
  9. InterPride. ‘Sydney Worldpride 2023 Road Closures’. Sydney World Pride 2023.  (Accessed on 01 MAR 2023)
  10. InterPride. ‘Mardi Gras Parade’. Sydney World Pride 2023. (Accessed on 26 FEB 2023)
  11. Shortstories Media. (28 JUL 2022) ‘DCM/Dynamic Crowd Measurement Explainer Video’. YouTube.
  12. DCM Features’. Dynamic Crowd Measurement. (Accessed on 28 FEB 2023)
  13. Thompson SA, Warzel C. (19 DEC 2019) ‘Twelve Million Phones, One Dataset, Zero Privacy’. The New York Times.
  14. Hyland J, Pearson-Jones B. (26 FEB 2023) ‘The morning after! Mardi Gras revellers finally start heading home as the last official party ends at 8am – and there’ll be some sore heads today’. Daily Mail Australia.
  15. Sarkari K, Sciberras A. (26 FEB 2023) ‘Police praise behaviour of Mardi Gras attendees as Anthony Albanese makes history’. 9News.
  16. Hildebrandt C. (27 FEB 2023) ‘Federal senator Lidia Thorpe halts Sydney’s Mardi Gras parade with police protest’. ABC News.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胡中行_96
169 篇文章 ・ 67 位粉絲
曾任澳洲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以及臺、澳劇場工作者。 西澳大學護理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士(主修編劇)。邀稿請洽臉書「荒誕遊牧」,謝謝。

2

2
1

文字

分享

2
2
1
如何選擇「基因交友軟體」?——影集《真愛基因》的現實
胡中行_96
・2022/06/27 ・4916字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身為交友軟體公司的執行長,用自家服務找對象並不道德,可是我偶爾會做市場調查,所以手機裡下載了 20 個同行的產品。當我打開其一,便收到一個月前,某位友善男士的來訊。內容實在迷人,可惜他整頭紅髮……」幸好見面之後,一拍即合。她徵求對方的同意,採集其口腔的 DNA 樣本,進而得知他們擁有最頂尖 10% 的相容性。「我從不想要紅髮伴侶,認為自己不會喜歡,但其實我超愛。……,這都在你的 DNA 裡。」[1]

  

影集《真愛基因》中的基因配對廣告:「接受檢測,找到真愛」。圖/IMDB

  

Netflix 影集《真愛基因》

Netflix 影集《真愛基因》(The One)講述科學家發現有一種 DNA 檢測,可以找到完美伴侶,於是數百萬人踴躍嘗試。以此營利的媒合公司執行長,卻在事業愛情兩得意之際,捲入一場謀殺案……。[2][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話說回來,本文第一段引述的並不是影集劇情,而是美國交友網站 Pheramor 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接受德州醫療中心(Texas Medical Center)專訪時的自白。[1]

  

您的手機裡,裝有哪些交友軟體?圖/Pratik Gupta

  

真實的基因配對業者

影集《真愛基因》於 2021 年上映,然而在更早之前,就已經有業者開始提供類似的服務。以下是幾個知名的例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DNA Romance 的口腔 DNA 採集套件。圖/參考資料 11

  

基因配對的原理與目的

在考慮註冊一般交友軟體或網站的帳號之前,我們由最基本的動機,例如:純交友、約砲、短期約會、長期戀愛,甚至是以婚姻為前提交往等,搜尋適合的平台。選擇基因配對服務時,想清楚使用的目的,同樣也是首要之務。同時,最好瞭解這些檢測的功能,是否符合您的需求。有鑑於業界廣告的項目繁多,單一基因觸及的層面也相當複雜,以下只簡單說明其中一小部份:

  • 人類白血球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s,HLA),即人類的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15]1995 年瑞士 Claus Wedekind 教授等人,發現動物身上的MHC,會影響體現免疫特質的體味。排除避孕藥干擾的情形下,女人喜愛的味道,通常屬於與自己 HLA 差異較大的男人。[16]2016 年的德國研究,認為 HLA 相異者的結合,能帶來令人滿意的關係和性愛,以及強健的子代[15]不過,2020 年另一群德國科學家檢視 3,691 對情侶後,覺得 HLA 對人類求偶的實際作用甚微。[17]
  • 血清素轉運體(serotonin transporter,SERT基因:編寫蛋白質 SERT 的基因變異體 5-HTTLPR,[18]是調節神經系統中血清素濃度的關鍵,與情緒控管有關[19]
  • 催產素受體基因(oxytocin receptor gene):這種基因有幾個不同的類型,2019 年的美國研究指出,GG 基因型的人合群、有同情心,且情緒穩定。他們或他們的伴侶,比 AA 或 AG 基因型婚姻滿意度高[20]
  • 多巴胺受體基因(dopamine receptor gene)DRD4:多巴胺帶給人愉悅感,但相應受體遲鈍的 DRD4 7R+ 基因型,必須要更大的刺激,才能達到相同效果。[21] 2010 年美國研究 DRD4 的論文指出,相較於 7R-,屬於 7R+ 者,傾向從事一夜情、出軌等高風險的行為,因而有旺盛的繁殖力,且容易繁衍多元的子代。[22]
  • 兒茶酚-O-甲基轉移酶基因COMT gene):COMT 基因若異常,會提高某些精神疾病的風險。[23]2019 年的德國研究顯示 COMT 基因的不同類型,會導致情緒辨識表現的差別。與 Val/Val 相比,有 Met/Met 和 Met/Val 基因型的人,能更準確的辨識負面情緒。因此,遇到負面的社交經驗時,也更輕易地陷入焦慮或憂傷的情緒。[24]
  • 單核苷酸多態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SNP 是指 DNA 序列中的變異,可以用來尋找致病基因和療法、做親子鑑定,或是瞭解族群的演化等。目前科學界已知約 400 萬個 SNP,[25]如果交友網站沒說要驗哪些,其實算是過度籠統。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現有的相關研究均以順性別異性戀為主,所以對性少數的族群而言,未必有參考價值。Instant Chemistry 為此展開大型研究,正在招募後者參加。[6]

  

《真愛基因》劇照:如果已經有伴侶了,您還會想做基因檢測嗎?圖/參考資料 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基因在戀愛中的角色

除了正在尋覓另一半的單身人士,Instant Chemistry 更鼓勵情侶們購買雙人檢驗套組,說是有助於解決兩人對關係的不滿。[6]影集《真愛基因》的原著小說《命定之人》(The One)裡,就有這麼一個經典的橋段:「如果我們的 DNA 結果不合,怎麼辦?」「那就要留心,或許我們得為戀情更加把勁。就像約翰.藍儂說的,『你只需要愛』。」「對,可是他也說過『我是海象』,所以咱們還是別太相信他智慧的箴言。」[26][註1]

想去驗基因的伴侶,是不是早就對感情缺乏信心?若是心中的芥蒂被科學驗證了,又該如何面對?

換個角度來說,這可能要看兩人不合的基因,是關乎哪個面向。比方,美劇《宅男行不行》(The Big Bang Theory)裡,不用驗也知道大難臨頭的 Amy,以反諷的口吻抱怨:「噢,當然,因為 Sheldon 跟我的 DNA 加起來,會等於一個曉得怎麼交朋友的孩子。成熟點!」[27]憂慮子代基因無法適應社會的心情,擺在生育意願超低的臺灣,不僅很難激起觀眾共鳴,應該也不太會動搖已經成形的交往關係。

但,要是基因檢測,還有其他風險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Michael Connelly 的小說《Fair Warning》,點出基因檢測的風險。圖/參考資料 28

  

基因資訊的隱私疑慮

「你知道今年五角大廈叫所有軍人,不准使用 DNA 試劑,因為那會造成國安問題嗎?」曾任記者的知名美國作家 Michael Connelly,在 2020 年出版的虛構小說《合理警告》(Fair Warning;暫譯)裡,[註2]描述真實世界可能上演的基因隱私危機。「骯髒四號。有些遺傳學家這麼稱呼 DRD4。」故事中,有心人士從盜用的基因資料,斷定哪些女性水性楊花,然後跟蹤並殺害她們。[28]當原本屬於隱私的個人資訊被交予私人企業,以獲取服務,消費者究竟能得到多少法律的保障?

根據 Michael Connelly 的調查,目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尚且無法有效規範基因資料的蒐集與運用。[28][29]DNA Romance 強調他們遵守美國《健康保險攜帶和責任法案》(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HIPAA)的隱私準則,而且不會把使用者個資賣給第三方。[1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是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坦承:「雖然很多公司設有健全的隱私及知情同意政策,但沒有聯邦法律能禁止他們將個人的基因資訊提供給第三方。[30]

  

臺灣的基因隱私保障

科技部 2021 年的《科技魅癮》數位季刊,曾探討臺灣與美國在基因法規方面的異同。[31]比起美國允許某些科學研究不經當事人同意,就能使用去識別化的基因資訊;[30][31]臺灣的規範較為嚴謹,卻也因阻礙科技發展而為人詬病。[31]基因檢測等相關科技,是一個仍在不斷演進的領域。

我們一來不能光看基因就認識一個人的特質,畢竟後天環境也是造就人格和生理條件的重要因素;二來在研究還未成熟的階段,對檢測的解讀必有其侷限。另外,還得注意檢測單位是否遵循當地法規,以保障消費者權益。萬一不小心,資料外洩或是驗出個本來不曉得的基因缺陷,當事人受到的打擊,說不定會比失戀還嚴峻。

總之,基因檢測是潘朵拉的盒子。一旦勇敢嘗試,便如同 Michael Connelly 書中所言:「你的 DNA 可以開啟任何事物,從此秘密再也不是秘密了。[28]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備註

  1. 影集《真愛基因》和原著小說《命定之人》的原文名稱都叫做「The One」。本文引述的段落是由筆者自行翻譯,所以可能與目前通行的繁體中文版用字略有出入。
  2. Michael Connelly 小說改編的作品中,較為臺灣人所知的,大概是電影《下流正義》(The Lincoln Lawyer)和影集《絕命警探》(Bosch)。至於《Fair Warning》,目前好像沒有中文譯本。

參考資料

  1. Dating app taps genetics and social media (Texas Medical Center, 2019)
  2. The One (Netflix, 2021)
  3. The One (IMDB, 2021)
  4. GenePartner (2022)
  5. Instant Chemistry (LinkedIn, 2022)
  6. Instant Chemistry (2022)
  7. SingldOut (Crunchbase, 2022)
  8. This Online Dating Site Thinks It Can Match You Based On Your DNA (Business Insider, 2014)
  9. How Identity Evolves in the Age of Genetic Imperialism (Scientific American, 2015)
  10. DNA Romance (LinkedIn, 2022)
  11. DNA Romance (2022)
  12. Nozze (2022)
  13. The Illusion of Genetic Romance (Scientific American, 2020)
  14. Pheramor (Facebook, 2019)
  15. Kromer J, Hummel T, Pietrowski D, Giani AS, et al. (2016) ‘Influence of HLA on human partnership and sexual satisfaction’ Scientific Reports, 6: 32550.
  16. Wedekind C, Seebeck T, Bettens F, and Paepke AJ. (1995) ‘MHC-dependent mate preferences in humans’ Biological Sciences, 260: 1359, pp. 245 -249.
  17. Croy I, Ritschel G, Kreßner-Kiel D, Schäfer L, et al. (2020) ‘Marriage does not relate to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a genetic analysis based on 3691 couples’. Biological Sciences, 287: 1936.
  18. serotonin transporter (SERT) (APA Dictionary of Psychiatry, 2022)
  19. Cao H, Harneit A, Walter H, et al. (2018) ‘The 5-HTTLPR Polymorphism Affects Network-Base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the Visual-Limbic System in Healthy Adults’.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43, pp. 406–414.
  20. Monin JK, Goktas SO, Kershaw T, DeWan A. (2019) ‘Associations between spouses’ oxytocin receptor gene polymorphism, attachment security, and marital satisfaction’. PLOS One, 14 (2): e0213083.
  21. Muda R, Kicia M, Michalak-Wojnowska M, Ginszt M, et al. (2018) ‘The Dopamine Receptor D4 Gene (DRD4) and Financial Risk-Taking: Stimulating and Instrumental Risk-Taking Propensity and Motivation to Engage in Investment Activity’.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12: 34.
  22. Garcia JR, MacKillop J, Aller EL, et al. (2010) ‘Associations between Dopamine D4 Receptor Gene Variation with Both Infidelity and Sexual Promiscuity’. PLOS One, 5(11): e14162.
  23. COMT gene (APA Dictionary of Psychiatry, 2022)
  24. Lischke A, Pahnke R, König J, Homuth G, et al. (2019) ‘COMTVal158Met Genotype Affects Complex Emotion Recognition in Healthy Men and Women’.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12:1007.
  25. single_nucleotide_polymorphism_snp (國立中正大學生物資訊實驗室,2014)
  26. John Marrs. (2020) Chapter 9. ‘The One: Now a major Netflix series!’ USA: Random House.
  27. Big Bang Theory Quote 11016 (The Big Bang Theory)
  28. Michael Connelly. (2020) ‘Fair Warning‘. USA: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29. Beautiful Places to Die (The New York Times, 2020)
  30. Privacy in Genomics (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 2021)
  31. 【個人vs.社會】基因檢測如打開潘朵拉盒子?隱私權成為重要問題!(科技魅癮,202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2
胡中行_96
169 篇文章 ・ 67 位粉絲
曾任澳洲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以及臺、澳劇場工作者。 西澳大學護理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士(主修編劇)。邀稿請洽臉書「荒誕遊牧」,謝謝。

2

5
1

文字

分享

2
5
1
遠距教學難題——線上測驗監考是否侵犯了學生的隱私?
科技大觀園_96
・2022/01/27 ・2165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年(2021年)夏天,因 Covid-19 疫情警戒提升至第三級,從五月18日全國各級學校停止到校上課,然而在這段期間內,並不是真的放大假,為了降低疫情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教育部強調「停課不停學」, 將課堂學習、測驗評量等都移到線上進行。

因應疫情,許多課程、測驗評量等都移到線上進行。圖/pixabay

後來一路停課至七月底,當時教育部給予的建議為期末考可採多元評量,以不到校為主,然而遠距期末考到底要怎麼考,成為大家當時關心的話題,有些仍採測驗模式的科目爲求公平,老師們紛紛祭出各種防弊作法,例如大學教授提前制定嚴格的線上考試規範通知學生;或者規定學生架設手機、鏡子、電腦至特定角度,讓老師能夠從鏡頭中監考;師大附中則是自建系統舉辦期末考,每次螢幕只顯示一道題目並限定考試時間,全程錄影防止舞弊。

其實在這十年來,線上課程便已成為一股潮流,而 Covid-19 的流行更加速了遠距教學發展的步伐,隨著線上教學越來越普遍,不同公司紛紛推出遠距監考服務,試圖解決教育工作者的煩惱 ——「遠距考試怎麼做才公平?」。根據 2020 年 EDUCAUSE 雜誌的調查發現,超過一半(54%)的高等教育機構使用遠距監考服務,另外有 23% 的機構正在考慮或計劃使用。

常見的監考服務形式有以下幾種,例如要求學生安裝瀏覽器擴充功能,以「鎖定」他們的瀏覽器,防止學生在考試期間瀏覽其他網站;有些則是追蹤學生在電腦上使用的軟體;或者透過能夠進入學生網路鏡頭的軟體來監視他們,甚至再加上一位監考員;也有服務是利用眼動追蹤或網路流量分析來進行監考。然而,這些因應遠距考試的監考服務看似方便,卻也帶來更多挑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常見的線上考試監考方式。

今年八月,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發表的一項研究,探討了被遠距監考的學生們對安全與隱私的看法。首先,他們分析了八種遠距監考 Chrome 瀏覽器擴充功能的用戶評論,發現自 Covid-19 大流行後,2020 年 2 月評論數量迅速增加,同時這些擴充功能的星級評分也急劇下降,這可能表示用戶們不喜歡監考服務,接著,他們對 102 名參加過線上測驗的學生進行調查,以了解他們的想法及疑慮。

結果顯示,只有 39% 的參與者表示他們偏好線上監考測驗,大多數的參與者,即便認同遠距監考是維持線上測驗公平性的解決方法之一,但他們還是偏好傳統考試。學生們了解,為了在家中安全考試,他們需要放棄一些隱私權,然而,大部分學生還是會擔心為了參加考試,必須向遠距監考的公司提供個人資料,尤其在身份驗證的過程,例如學號、電話、地址,甚至學生證及駕照等重要個資,學生們在意的是這些資訊會被如何處理,以及會被留存多久。

雖然一半以上的學生認為線上監考過於侵犯隱私,但對不同監考方式的反應仍有些差距,像是鎖定瀏覽器、使用網路鏡頭以及螢幕錄影等,是較為常見的遠距監考模式,但研究結果表示,只有一半的人能接受鎖定瀏覽器,而四分之一的人對攝影機和螢幕錄影感到自在,代表目前常用的監考方式和學生能接受的有一定落差,至於參與者們最不喜歡的方式,就是瀏覽器歷史紀錄被監視。而到底遠距監考能不能有效避免舞弊,大部分的參與者不認為監考有用,約 61% 的人認為仍然有辦法作弊。

是否該因為線上監考而侵犯學生的隱私權,仍有待商榷。

這項研究也探討了權力動態對學生看法的影響,意思是 97% 的學生被遠距監考是因為老師或學校要求,因此他們可以為了考試公平犧牲一些隱私,也有些參與者表示,不認為遠距監考會侵犯他們的隱私,因爲他們信任提出監考要求的教育機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研究團隊也根據他們的發現,對教育機構提出了一些建議。

例如在考慮班級規模及學生預期行為後,建議選用最少監控的監考方法,並在考試前向學生提供明確的理由,說明為何選擇這個監考類型;並希望各機構能徹底了解線上監考軟體的常見漏洞及風險,並在考試前詳細說明,在考後協助卸載,或將軟體安裝在學校發放給學生的設備裡。當然,更理想的作法是,和學生一起評估和選擇監考軟體。

Covid-19 的到來,讓數位學習前進的步伐被迫加速,然而這種跨越時間、空間的學習模式並不會隨著疫情趨緩而停滯,不論是教學模式或評量方式,學習者和教育者都在適應這些改變,新的挑戰接踵而至的同時,也讓我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資料來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2
科技大觀園_96
82 篇文章 ・ 1126 位粉絲
為妥善保存多年來此類科普活動產出的成果,並使一般大眾能透過網際網路分享科普資源,科技部於2007年完成「科技大觀園」科普網站的建置,並於2008年1月正式上線營運。 「科技大觀園」網站為一數位整合平台,累積了大量的科普影音、科技新知、科普文章、科普演講及各類科普活動訊息,期使科學能扎根於每個人的生活與文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