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發現,比起完全沒有對外窗戶的辦公室,有對外的窗戶的辦公室,平均可以使員工多照射1.7倍的日光;而這些員工,平均每晚可以多睡46分鐘,睡眠的品質也較好(較少睡眠干擾sleep disturbance),活動力也較高。 雖然這篇研究沒有提到這些上班族的工作表現,但是筆者想,晚上睡得比較熟、睡得比較久,白天的精神當然也會比較好,工作表現應該也不會差吧? 筆者不禁想到之前工作的沙克研究所(The Salk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tudies),很多人知道The Salk是以建築設計聞名,但是較少人知道的是,沙克博士(Dr. Jonas Salk)當初找建築師設計時的理念就是「不能讓任何一間研究室沒有對外的窗戶」,現在看起來,沙克博士在五十多年前(The Salk創立於1960年)的理念,真的是領先世界喔!
框架問題理應提醒我們,我們只要自動腦補就一定會犯錯。我們確實向來如此。不過「人類」這個對象不同於 AI 研究人員開發的機器人或電腦,並不會讓我們訝異到必須被迫改寫思考時的整個心智模式。相反地,一旦我們知道答案,就似乎總能找出先前被忽略、後來明顯相關的面向,就像拉扎斯菲爾德假想的《美國士兵》讀者——他們在事後發現,每一個對立的結果都同樣理所當然。
在美國很重視信用(credibility),在工作場域,隱形的信譽,也就是過去的表現,更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性,想要在美國的職場任職與升遷,「推薦」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你過去的紀錄與表現,將跟著你一輩子。胡煜昌表示,自己在三星與 Google 的幾次升遷都是受助於幾位上司與同事的大力支持;過去幾年自己也推薦過多位以前的同事與下屬,靠的都是彼此間在專業合作中累積起來的信任。
所以這一集訪談,除了是胡煜昌首度出道獻聲之外,更是彷彿在他們家客廳的閒聊(實際上還是遠距錄音,而且應該是三支麥克風)。從三星到 Google 這兩家文化不同的科技公司,從工程師升上管理職的心路歷程與管理心法,還有在疫情之下的居家遠距與跨國工作模式,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享。而主管最重要的工作是提高每個同仁的效率,最重要的就是解決員工面對的問題(無論是工作上或工作以外),更是我從很多 Google 朋友身上聽到與學到的獨特文化,非常值得台灣的企業經理人與每一個職場上的朋友思考。
除了上面這種願意第一線嘗試的公司之外,有些學術研究也有類似的發現,像是英國雷丁大學亨利商學院(University of Reading’s Henley Business School)策略人資管理的副教授 Rita Fontinha 便在自己的研究中指出:縮短工時雖然有助於提升員工的生活品質與團隊成效,但也會帶來許多壓力。有趣的是,有些員工雖然加了很多班,卻對自己的工作十分滿意。因此,綜合考量各個情況,Fontinha 認為,公司其實應該給員工多一點工作時間調配的彈性。
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University of Oxford’s Saïd Business School)副教授 Jan-Emmanuel de Neve 的研究也得到了類似的結論,那就是,雖然一天只工作五小時能提高效率跟員工的幸福感,但效率提升也可能被要求做更多工作(慣老闆你懂的),那原本的幸福也變得不幸福了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