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大亞灣核電站。 Credit: wikipedia
[北京]在今年3月日本的海嘯導致福島核電站破壞之後,和許多其他國家一樣,中國目前正在審查它的核電項目的安全性,它表示將對現有反應堆進行「徹底的安全檢查」。
儘管政府在新的核安全方案公佈之前也暫停審批了未來的核項目——目前估計將在今年年底之前發表新的方案——人們廣泛預計中國的核電站建設項目將在那時候回覆。
然而,在這同時,福島事故凸顯的潛在危險,已經增強了該國對各種類型的技術緊急情況的風險管理方法進行強化的不斷增長的要求。
批評者認為,儘管最近有一些進步的跡象,在政府防範此類情況方面仍然存在嚴重的差距。他們認為應該在各個領域增加風險評估,從諸如轉基因(GM)作物領域到人類引起的全球變暖對食品生產的影響。
他們的論點是,在該國飛快地追求經濟增長的時候,對安全的擔憂成為了削減成本甚至是腐敗的犧牲品。
正如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科學傳播中心主任李大光所說:「由於經濟收益是最優先的考慮,中國通常並不考慮技術的潛在風險。」
核能安全
中國已經有4座核電站在在運行中,目前還有13個項目共27個反應堆正在建設。儘管其中一些在沿海地區,其他的將設在大城市附近。
中國的首席氣候談判代表、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謝振華今年3月在澳大利亞堪培拉的一個氣候變化政策論壇上說,福島的災害預計將導致中國的核項目採取新的安全措施。
這個承諾表現為中國今年將投入1.5億元人民幣(2300萬美元)對現有核電站和新建核電站進行安全審查(相比之下,去年的預算甚至沒有明確提到核安全)。
「一個專家組將很快對正在運營的核電站和正在建設中的核電站進行檢查和評議,」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的資深專家、原國家核安全局副局長林誠格告訴《中國日報》。
「檢查的結果將提交給政府,讓政府決定需要改進安全。」
已經可以見到一些改善了……
這種回應已經變得讓人熟悉。例如在2003年SARS暴發期間,政府設立了一個由國務院(中國的最高管理機構)領導的一個緊急工作組,這表明它認為與這場暴發有關的風險具有較高的政治優先級。
表明中國政府已經開始認真對待技術風險的進一步的證據是2004年在民政部教育部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之下建立一個風險分析委員會。
在過去的10年中,風險評估肯定已經得到了改善。對減少風險和風險管理概念的新態度已經出現,政府已經引入了一些法律和政策,諸如核電站核事故的緊急措施,以及對緊急公共衛生情況的管理條例。
但是還要做更多的事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相信這種舉措就夠了。
中國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的安全專家鮑歐在接受SciDev.Net採訪時表示,直到不久之前,經濟收益比安全問題更有優先權。
「技術缺陷只有在事故發生之後才得到曝光,」她表示。
鮑歐還說,仍然存在嚴重的侷限性,諸如缺乏對風險的集中管理以及缺乏民間參與。她指出仍然「沒有專門的部門處理中國大陸的國家風險降低和管理」,而且幾乎沒有專門從事風險研究的科研人員和機構。
為了矯正這種局面,中國的一些科學家和工程師已經提出建立一個核安全研究所。
讓人們擔心缺乏對風險研究的另一個領域是轉基因作物。例如,在今年4月的國際生物安全論壇上,科研人員敦促中國加強這類作物的風險研究和評估。
在2008年,政府為轉基因作物的研究提供了35億美元。然而,在十二五規劃中只分配了150萬美元用於轉基因風險評估和公眾參與。
「儘管轉基因風險研究的資助正在增加,這遠遠不夠,」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生態學家魏偉說。「特別是不應該低估生態風險。」
天然風險也是一個問題
其他一些擔憂把重點放在了缺乏對氣候變化風險的充分研究,儘管50年一遇的最嚴重乾旱導致的缺水正在影響著中國184000平方公里的農田。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蔣高明說,這已經讓糧食保障的風險回到了議程中,並且顯示出了缺乏對農田的投資。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災害史研究專業委員會顧問陳一文說,中國「應該關注許多領域的風險,包括核電、地震、海嘯、洪水和乾旱」。
鮑歐告訴科學與發展網絡說,中國應該研究其他國家的經驗,設立研究風險管理的機構,制定適當的法律法規,並且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本文原發表於 SciDev [2011.08.12] Li Jiao
泛科學院精選線上課程:你的對手正在學!數位世界法則 10 堂課
每個趨勢專家都說時代變了,那麼你在數位世界的生存之道是什麼?「網紅」、「平台」、「AI」這些人人會說的關鍵字,真正造成的改變有哪些?就讓投身數位產業超過 15 年的講師提供您貨真價實的實戰心法!
泛科學院精選線上課程:爸媽需要搞懂的 14 堂大腦教養課(預購)
老是覺得小孩不乖?各位爸媽別煩惱,一起跟著資深心理師學習「教養心理學」,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和發展需求,讓親子之間溝通更順暢、關係更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