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民視《科學再發現》贊助,泛科學獨立製作
文 / 萬宗綸(台大地理系學生 ,對社會、心理、語言都很有興趣)
憂鬱症這個名詞台灣社會並不陌生,學界對於憂鬱症的研究也已趨成熟。現在有另外一個媒體的寵兒──「產後憂鬱症」──這個名稱越來越常出現在社會新聞中,隨便搜尋一下,就發現台視新聞今年1月4日的報導〈妻隔壁房燒炭 老公及時發現獲救 疑產後憂鬱發作 房間燒炭欲尋短〉。到底「產後憂鬱症」是什麼?是什麼因素讓媽媽順利經歷生產的難關後,又遇上逃不了的劫數?
「產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簡稱PPD) 是「產後情感性疾患」的一種,在國外臨床心理學研究上的平均盛行率為 10-15 %,統計上發現好發於產後六週內,患者易哭、情緒易起伏、有罪惡感、沒有食慾、出現自殺意念、睡眠障礙、記憶力及注意力差等,大體上與憂鬱症的情形類似。臨床上認為,易產生PPD的因子有很多面向,高危險因子包含有精神疾患病史、懷孕過程中有焦慮、發生重大事件 (如親人過世、婚姻破裂) 與社會系統支持不足 (如懷孕中孤立)。由此可以發現,似乎 PPD 的發生,很大部分不是來自生物性因素。
首先,從平均盛行率這件事情就能窺知社會性因素的使然,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的生物行為學者 Uriel Halbreich 發現,在某些國家如新加坡、馬來西亞、丹麥和澳洲,幾乎沒有PPD 的報告;然而,其他國家如巴西、哥斯大黎加、義大利、南非、台灣和韓國,則有相當高的PPD盛行率。Halbreich於是認為PPD有部分受到跨文化變數、對心理健康及其污名感知的差異、社經環境的不同所影響。
順著這個脈絡下來看,雖然早在 1984 年就有學者指出 PPD 的情形與壓力有關,需要更多關於社會心理因素的研究,然而學界卻一直無法對這一塊有較準確的描述,這對於習慣找尋普世性解釋的精神醫學是一個難題。但是對PPD的重視卻是與日俱增,患有PPD的媽媽不僅會試圖傷害自己,有時甚至會傷害孩子,這些母親被包絡在孤寂之中,生活的品質也逐漸被情感的匱乏和失去興趣所占領,他們害怕自己再也回不去過去的正常生活。也就是說,PPD讓母職無法再正常發揮。顯然地,社會性因素亟待解決。
過去在中國和印度中的研究發現,若夫妻對孩子的性別感到失望時,子女的性別便會和產後憂鬱症的發生具相關性。那麼台灣呢?中山醫學大學的相關研究也終於在今年出見報於媒體,這份研究中,與社會性因素較相關者如:母親對孩子的性別不滿意、未預期懷孕、與婆家關係普通,這些因素會導致母嬰連結 (母親與新生兒互動、親密關係) 降低,而母嬰連結又與PPD間呈現顯著負相關。換言之,母嬰連結越好,跟PPD盛行率低間是有關係的。
性別不滿意以及與婆家關係普通都可以連結到父權體制,台灣社會仍然在生育預期上常常因為長輩期許而被迫重男輕女。與婆家關係則來自台灣社會仍認為媳婦若不到丈夫家同住,便是不孝順,這點筆者去年底到韓國與首爾大學交流時,發現韓國的父母並無對媳婦有這樣的期許。至於未預期懷孕所導致的PPD可以與經濟狀況不允許、未婚生子等結構因素連結,歐美國家由於未對未婚生子抱持負面詮釋,大學甚至會設立專門宿舍提供在學期間生育的學生;相反地,台灣由於文化差異,未婚生子比例低,容易被負面詮釋而影響母親對孩子的觀感。
總歸一句,產後憂鬱症不是媽媽個人的「心理問題」,我們應該要看見所謂精神疾患背後的社會結構因素,否則再多的心理諮商師也無法解決 16.1 % 的PPD盛行率。
【參考資料】
- Halbreich, U., & Karkun, S. (2006). Cross-cultural and social diversity of prevalenc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91(2), 97-111.
- Hopkins, J., Marcus, M., & Campbell, S. B. (1984). Postpartum depression: a critical review.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5(3), 498.
- Beck, C. T. (1992). The lived experienc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A phenomenological study. Nursing research, 41(3), 166-171.
- 蔡宗延 (2012)。母親的原生依附、產後憂鬱與母嬰連結之相關研究。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暨臨床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張世傑 (2014)。母嬰連結太差 4撇步甩產後憂鬱。華人健康網,(檢索日期:2014.01.28)
- 蕭雅尤、林名男、劉昱志、謝昌成 (2009)。產後情感性疾患與產後憂鬱症危險因子。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24(4): 126-130。
-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2013)。4 大開心撇步 讓妳「孕期不憂鬱、產後好美麗」。(檢索日期:201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