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劉廣英博士,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研究教授。
一、楔子
陽光、空氣、水是我們不可少的生命要素,其中以水的不確定性最大。有人甚至認為會發生水的戰爭(De Villiers,1999)。看到這裡,大多數的人會認為沒關係,我們雨多,不會受到波及。如果我說由於我們本身就是個缺水的國家,即使沒發生水戰,也有爭水的危機,大家也許難以接受。然而我們真的是「錢淹腳目,水不及人。」不防看看這筆帳。
二、臺灣的雨
下雨有四個條件
- 有水氣源:我們四面環海,且處在亞熱帶高溫區,來自海洋蒸發的水氣充足。
- 有凝結核:海水中的鹽份就是很好的凝結核源,我們也不缺。
- 上升運動:颱風、鋒面(含冷鋒與梅雨鋒)、地形、熱對流等都伴有上升運動,我們隨時都有。
- 厚實的雲:上述天氣系統都會帶來。
準此,我們不該缺雨,實況也確實如此。所以我們平地氣象站的年平均雨量有1900餘毫米,加上高山站後更高達2400多毫米,是世界平均值800毫米的3倍。看起來夠多。實際狀況如何?請看下面的帳。
三、細算水帳-老天給我們多少水?
雨量指的是「單位面積上的水深」,所以一地之年集水量就等於「年平均雨量乘上該地區之面積」。由而可知老天爺給的雨水約950到1000億立方公尺。這些水如由我們大家平分,每人年得水量約為4300立方公尺。也就是每天約有12立方公尺水可用,這個量在世界主要工業國家中只比英、德兩國多一點。具體點說我們每天都有(2公尺乘2公尺乘3公尺)的「大水池可玩」!
然而,就水而言,由於以下原因,我們真的有不夠用的困境。
四、我們必須面對困境
困境是由三方面的問題所合成:
- 降雨時空分配不均
由附表可見,我們的雨集中在5、6月梅雨季,以及7至9月颱風期。兩者合計累積雨量占年平均雨量的72%,也就是一年中有七成的雨下在四成之時間內。由附圖更可看到,每年的10月以後,至次年5月以前,除花東與臺北外,各地平均月雨量都在100毫米以下,中南部更不到50毫米。這也就是說,臺中以南的冬春之旱,與春耕缺水基本上是必然現象。
進一步看,受到冬半年盛行東北季風,夏半年盛行西南季風,與地形作用三方面的影響下,在時序上我們的雨也有季節變化。兩句話就是此特性的代表,那就是北與東部流行的「東北風雨祖宗」,與西南部的「西南風落大雨(ㄏㄡ)」。準此,除中央山脈外,我們總有一個地區有雨水不足的問題。
於是,豪大雨時我們希望水快流入大海。可是沒雨時,靠什麼?
- 存水能力不足
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就只好靠蓄水補助。然而我們的河流短而降坡大,不但沒有留住雨水的能力,而且大雨時會造成沿途與下游淹水。是以要想把五個月的雨水留住,以供全年使用,靠的就是水庫,然而我們水庫總蓄水量不到30億立方公尺,大約要滿6次方可夠一年的用量。可惜我們的降水分配達不到這個要求。於是只好抽地下水應急!當大家面對地層下陷問題時,應該會擔憂過量抽取地下水有如飲鳩止渴!
於是,雨大怕淹,無雨怕旱,抽地下水怕海水入侵的困境,有如一條三頭蟒蛇隨時會纏上我們。
- 暴雨增 小雨減
這筆帳的一半,也就是污染空氣造成暖化,進而改變降水型態,要怪我們自己;另一半怪大氣流動(氣象上稱大氣環流)異常。於是總雨量並沒變,但小雨日數遞減,豪大雨次數則在增加。這不但造成較多的災害,進一層的影響則是水庫淤積嚴重,讓我們的水更難留住。
五、結果與對策
以上困境不只我們會遭遇到,雨水比我們多8.4倍的美國也有「東邊淹水,西邊旱」的問題,所以我們也不必妄自菲薄,而是要正向面對大自然給我們的限制,那就是我們讓大大小小水庫能滿6次,也就是不缺水用的條件。再加上水庫淤積嚴重,蓄水能力一路下滑。影響所及就是水荒幾已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常態。不過我們也用不著過度憂心,而是應該立即採取對策。
對策可分為個人與兩方面,以及一個共識問題:
- 自己可做的就是節約用水,最好是更進一步愛護水。前者就由日常小節入手,能省則省之。後者就是要改變「水算不得什麼」的觀念。不防想想看,我們曾經「順手」倒掉過多少水?如果那是汽油,甚或是酒,我們會「順手」倒掉否?實際上一杯水可讓人不會渴死,汽油能嗎?以小看大,如果我們每人每月能省下1.5立方公尺(大約就是5標準浴盆)的水,一年下來就可存下一座石門水庫的蓄水量。可說一點困難都沒有。
- 政府可做的很多,有些,如什麼樣的用水政策最妥當?水價該如何訂?以及如何可以增加蓄水能力?還需要大家的支持。另外一些,如修管堵漏與增進大水圳效益,以及提高再利用率,則是可以立即進行的事。
- 最後,社會大眾與政府可能必須思考如何才能增加我們的蓄水能力。無論是增建水庫,或恢復往時埤塘處處,都不是一蹴可及,應盡早啟動公共政策討論,以利早日定案並動工。
當年推動十大建設時,蔣總統經國先生曾說:「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我們不能也不該「臨渴掘井」。
參考文獻
涂建翊、余嘉裕、周佳:台灣的氣候。民國九十三年,遠足出版社。
黃兆慧:台灣的水庫。民國九十一年,遠足出版社。
De Villiers, Marq,1999:Water Wars. London, Weldenfeld &Nicolson.
註:劉廣英教授人非常nice,P編兩週前冒昧地寫了封email過去,劉博士在出國之際非常快速的回信,並且允諾回國之後會再跟我連繫,簡單的電話確認邀稿後,博士於昨日將文章連圖示寄給我。在此萬分感謝劉博士。如果各位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討論,我會轉達給劉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