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藉由比較草食動物、肉食動物以及人的解剖構造及生理功能,得出結論「人的構造更適合素食」。理由是:1. 人的牙齒和顎骨適合磨碎素食,而非撕裂肉食;2.人的唾液是弱鹼性,較難溶解肉;3.人和草食動物都胃小腸長,適合慢慢吸收不易腐爛的素食,而肉食動物胃大腸短,可快速消化肉,在肉腐爛前排出;肉的殘渣在人的長腸中會產生毒素。
真相:生理結構的比較並不能得出人類的構造更適合素食的結論。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有的在植物性食物中含得多,有的在動物性食物中含得多,合理的雜食食譜能夠方便有效地實現營養均衡。純素食也可以實現營養全面均衡,但難度比較大。
人的生理構造並不更適合素食
首先,按照比較生理結構的思路,並不能得出「人類更適合素食」的觀點。比較中存在著多處事實上的「硬傷」。典型的有:人的唾液雖然不是「強酸」,但也不是「偏鹼性」,而是中性偏酸;人的胃液平時在pH=2以下,進食之後也很難到草食動物的pH=4以上;人類的小腸和身高的比值明顯低於草食動物。基於錯誤事實推出的結論,自然也就靠不住。其實,從生理結構上來說,人類既不是草食動物也不是肉食動物,而是雜食動物,和我們的在動物界的近親黑猩猩一樣。不加入雜食動物進行比較,非要讓雜食的人類在「肉食」和「草食」之間選一邊,很不合理。
其次,雖然說人本質上也是動物,但人跟其他動物相比,已經有太多不同的生活能力與生活方式了。比如,不管是草食動物還是肉食動物,它們生命中的主要活動就是覓食與進食。它們的食物來源是「靠天吃飯」,自己並沒有太多的掌控能力。而且,它們只能吃「原生態」的食物,不會選擇、加工、調配食物。而人類, 尤其是現代人,只需要用一點點精力就可以獲得足夠的食物,會對食物進行各種各樣的加工和營養調配——換句話說,不管是肉食還是素食,人類吃的都跟動物們吃 的有天壤之別。用自然界的草食和肉食,來說明人類該吃肉食還是素食,可比性實在太差。
從進化和生理結構來探討人類是不是該素食的問題,瘦駝寫過一篇嚴謹的文章來介紹。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見〈準媽咪吃素食真的有益嗎?〉
關於素食與健康長壽的科學結論
要判斷人類是不是更適合吃素,還是應該去探索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素食者更加健康長壽」的說法流傳甚廣,似乎也符合人們的直觀感覺。為了查證這種說法是否正確,英美等國科學家進行了幾項大規模、長時間的跟蹤調查。結果發現,與社會平均水平相比,素食者的平均預期壽命確實更高——這個結果當然讓素食者很高興。不過,素食者還伴隨著其他的生活方式,比如:素食者中抽煙、喝酒的人更少,他們一般飲食比較節制,甚至生活方式的其他方面——比如鍛鍊、心態等也「更為健康」。科學上有很充分的證據表明這些「混雜因素」有助於健康長壽,但想知道素食到底對健康長壽有什麼樣的影響,就要排除這些因素的影響。隨機雙盲試驗很難進行,不過可以用統計工具對大樣本的調查數據進行回歸, 把「混雜因素」對結果的貢獻剔除出去。結果發現,素食這個因素對健康長壽其實沒有明顯的影響。也就是說,素食者健康長壽的原因,主要是他們的生活方式的其他方面,而不是素食本身。
素食者容易缺乏的營養成分
理論上說,人們可以從素食中獲得幾乎所有需要的營養成分。但是,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中,有一些在動物性食物中含量豐富,在植物中則不常見。另一方面,多數植物性食物所提供的營養成分比較單一。
蛋白質是極其重要的一種營養成分,尤其是對處於成長發育中的未成年人。人體攝取蛋白質,是為了滿足對氨基酸的需要。一般而言,蛋、奶、肉中的蛋白質在氨基酸組成上與人體的需求更為接近,而且容易消化,所以被稱為「優質蛋白」。而常見的植物性食物中,只有大豆中的蛋白質是優質蛋白,其他的植物蛋白單獨滿足人體氨基酸需求的能力都很低。
鈣、鐵、鋅是素食者比較容易缺乏的礦物質。通常的飲食中,攝取鈣最方便的途徑是奶製品,而鐵和鋅也是通常在肉中含量比較高。如果是不排斥蛋奶的「非嚴格素食者」,問題倒還不大。如果完全素食,就比較麻煩。豆類含有不少鈣、鐵和鋅,深綠色蔬菜含有比較多鈣和鐵,全榖製品中有比較多的鋅豆類含有比較多的鐵和鋅,全榖製品中有比較多的鋅。但是它們往往與植酸等其他分子糾纏在一起,被人體吸收的效率比較低。
維生素B12幾乎只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完全素食者就難以藉由天然素食來解決。它與葉酸比較相似,所以缺乏時並不容易被檢測到。等到維生素B12缺 乏的症狀出現,就為時已晚。在許多推廣素食的宣傳資料中,列出了一些「富含維生素B12」的植物性食物。但是,它們往往只是來自於傳說,並沒有可靠的科學證據證實這些食物能夠有效提供維生素B12。
人類的合理食譜
動物性食物,比如肉、蛋、奶等,含有大量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不過,很多現代人則是這些食物吃得太多了。過猶不及,其中含有的不利成分,比如脂肪、 膽固醇等,也就變成了「健康殺手」。所以,現代的膳食指南,主張人們增加飲食中的素食比重。美國癌症研究協會主張:三分之二以上的食物來自於植物,有利於降低癌症的發生風險。
素食主義的另一種理由是素食有利於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人類所有的食物都是需要在一定的土地上,消耗水並且轉化太陽能而得到。產生同樣數量的食物,素食所需要的土地和水都要遠遠低於動物性食物。從這個角度,在獲得全面均衡營養的前提下,提高素食在食譜中的比例,是應該鼓勵的。
結論
通過比較人類與食草和食肉動物的生理結構來說明「人類更適合素食」,事實基礎和論證方式都不可靠。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有的在植物性食物中含得多,有 的在動物性食物中含得多。基於現代科學對人體營養需求、食物成分分析、以及各種食物消化吸收過程的認知,合理的雜食食譜能夠方便有效地實現營養均衡。在補充維生素B12的前提下,有可能通過素食來獲得所有的營養。但是,考慮到一般人往往不具有充分的專業知識,也不容易長期堅持精心調配食物,通過完全素食來實現「營養全面均衡」難度比較大。
關於本文
轉載自科學松鼠會,作者云無心,首發於果殼網(guokr.com)「謠言粉碎機」主題站〈人類天生更適合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