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宇宙的對稱之謎
如果有人問你:「什麼是左邊?」你可能會說:「左手那邊就是左邊。」但如果對方問:「左手是哪一隻?」你可能回答:「心臟那邊的手就是左手。」這樣的回答對人類來說很容易理解,但如果對方是一個從未見過人類的外星人,該怎麼解釋呢?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涉及了物理學中的深奧話題。1956 年,三位華人科學家楊振寧、李政道和吳健雄,通過實驗揭示了一個驚人的事實:我們的宇宙對「左」與「右」其實並不完全對稱。這一發現推翻了人類長期以來對對稱性的認識。
宇稱對稱性:鏡子中的世界會一樣嗎?
要了解這個發現,我們需要先認識「宇稱」的概念。宇稱(Parity)是物理學中用來描述對稱性的一種方法。它的意思是,如果我們把空間中的座標 (x, y, z) 反轉成 (-x, -y, -z),自然界的規律應該還是一樣的。例如,當一顆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我們用鏡子看時,蘋果還是會掉向地面,而不是飛向天空。這說明鏡像中的世界和真實世界是對稱的。
很長一段時間裡,科學家認為這種對稱性適用於所有自然現象,無論是在宏觀還是微觀世界。然而,到了 1950 年代,一些基本粒子的行為挑戰了這種觀點。
宇稱不守恆:弱交互作用的例外
在物理學中,有四種基本交互作用:重力、電磁力、強交互作用和弱交互作用。弱交互作用是描述粒子衰變的力量,比如中子會通過弱交互作用衰變成質子、電子和一個反微中子。
1956 年,楊振寧和李政道提出一個大膽的假設:在弱交互作用中,宇稱對稱性可能並不成立。他們指出,雖然大多數物理現象在鏡像中是對稱的,但弱交互作用的某些過程可能偏好「左手性」。
為了驗證這個假設,他們邀請吳健雄設計了一個關鍵實驗,這就是後來著名的「吳氏實驗」。
吳氏實驗:揭示宇宙偏愛左手性
吳健雄選擇使用鈷-60 原子的 β 衰變作為實驗對象。鈷-60 是一種不穩定的同位素,會釋放出電子和反微中子。她將這些原子冷卻到極低溫,並用強磁場讓它們的自旋方向統一。
實驗的關鍵是觀察電子的發射方向。如果宇稱守恆,那麼電子應該會均勻地向各個方向發射。然而,吳健雄的實驗結果卻顯示,電子有明顯的偏向,總是傾向於與原子自旋方向相反的方向發射。
這一結果證明,在弱交互作用中,鏡像世界與真實世界並不對稱,宇稱不守恆。而且,它表明自然界偏好「左手性」,或者說弱交互作用是一個「左撇子」。
為什麼這個發現重要?
宇稱不守恆的發現改變了我們對宇宙基本規律的理解。物理學家過去認為自然界的規律應該是完全對稱的,但這一發現表明,在某些情況下,對稱性會被打破。
這項研究還引發了更多的問題。例如,為什麼宇宙會偏愛「左手性」?是否還有其他交互作用也會破壞對稱性?隨後的研究顯示,如果將宇稱(P 對稱)和電荷共軛(C 對稱)結合在一起,則可以恢復某種對稱性,這被稱為「CP 對稱」。
然而,1964 年的實驗又發現,CP 對稱在某些情況下也會被打破,這進一步推動了對基本物理規律的研究。特別是 CP 對稱破壞可能與宇宙中物質多於反物質的原因有關,這是當代物理學的一個重要課題。
用科學解釋左與右
回到最初的問題:如果我們需要向外星人解釋「左邊」的概念,該怎麼做呢?現在我們知道,可以通過像吳氏實驗這樣的方法,用弱交互作用來區分左與右。簡單地說,只要觀察粒子的衰變方向,就能定義出哪一邊是「左」。
這個發現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了自然界的基本規律。它不僅是一次物理學的重大突破,也讓我們重新認識到宇宙的奇妙與複雜。
歡迎訂閱 Pansci Youtube 頻道 鎖定每一個科學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