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認識「瀰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當心身體 6 大警訊

careonline_96
・2022/06/07 ・2832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60 多歲的張女士因為肺炎呼吸衰竭而插管住入加護病房,檢查後赫然發現腹腔有顆巨大的腫瘤,對周遭器官造成壓迫,經由切片診斷是瀰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簡稱DLBCL,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臺北榮民總醫院血液科王浩元醫師回憶,雖然當時病患的狀況不是很好,但在與家屬詳盡討論後,決定開始積極治療,因為瀰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DLBCL)有機會可治癒。

王浩元醫師說,「我們非常小心的調整藥物劑量,讓腫瘤逐步縮小,肺炎也順利好轉。患者轉到普通病房繼續接受治療,成效相當不錯,目前已經接近五年了,瀰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DLBCL)都沒有復發。」

「瀰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DLBCL)的治療目標是治癒!」王浩元醫師說,「瀰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DLBCL)不僅在第一線治療就有 6 成治癒率,治療反應不佳或復發的患者除了既有的拯救式化療及幹細胞移植外,今日更有免疫及細胞治療可用,透過基因工程可讓免疫細胞精準且持續殲滅癌細胞,提升頑固或復發型淋巴瘤的治癒率。」

源自免疫細胞的淋巴癌

淋巴瘤就是淋巴癌,源自「原本應該保衛身體的淋巴性白血球」轉變為癌細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淋巴瘤可分成兩大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王浩元醫師指出,如果是「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病理切片,在顯微鏡的視野下,癌細胞通常只有少少幾顆,要很用力地尋找。相反的,如果是「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病理切片,視野所見大多是癌細胞。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又可再依腫瘤的生長速度區分為病程較和緩的(indolent)與病程較快速的(aggressive)淋巴瘤,而瀰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的癌細胞生長快速,病程發展迅速激進,若未及時治療,病人可能在幾週到幾個月內就會有生命危險,所以及早發現與治療疾病非常重要。

六大警訊,當心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關於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症狀,一般會談到「大 B 症狀(B Symptoms)」,包括體重減輕、發燒、夜汗等。王浩元醫師說,夜汗是指病人睡一覺起來,即使天氣很冷,床單還是會濕掉。發燒是在一個月中幾乎有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在發燒,不是只有偶爾燒。體重減輕是在六個月內掉了 10% 或者更多的體重。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最常被注意到的症狀就是淋巴結腫脹,王浩元醫師說,我們的身體有許多淋巴結,淋巴結就像軍營,沒有戰爭時,軍營可能只有少量士兵駐守;當發生戰爭時,軍營就會增加免疫細胞士兵數量以對付鄰近的戰亂;戰亂平定後,軍營的士兵數量在正常情況下就會減少。但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情境下,軍營裡士兵數量持續不斷增加且喪失自然凋亡的機制,形成一股像是軍閥的勢力危害患者健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不只會從淋巴結冒出來,還可以產生在身體的任何地方,包括皮膚、睪丸、乳房、腎臟,甚至腦袋裡面都有可能產生。」王浩元醫師強調,「淋巴瘤若出現在腹腔,可能讓患者胃口變差;若長在腦袋,症狀就可能像是失智中風;若壓迫到呼吸道,病人就會咳嗽、喘或有壓迫感。」

王浩元醫師提醒淋巴瘤的症狀表現相當多樣,若有發現燒、腫、癢、汗、咳、瘦等警訊,一定要盡快至血液科就診。

什麼是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

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之中,又以瀰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DLBCL)為我國最常見的類型,因為病程發展快速且很容易侵犯到全身器官,惡性度相當高。

王浩元醫師說,全台灣一年大概會新發 2500 個淋巴癌個案,約 2300 個是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其中約 1000 個是瀰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DLBCL)。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積極治療,消滅瀰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DLBCL)

瀰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的第一線治療主要是透過藥物,包括類固醇、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等,王浩元醫師說,第一線治療稱為 R-CHOP,一個字母代表一種藥物,包括一個標靶藥物,搭配三種化學治療,再加上類固醇。類固醇在台灣有點被汙名化,但類固醇是治療淋巴瘤很重要的藥物,它可以直接殺死淋巴癌細胞,而且有止吐效果,能夠舒緩化學治療引起的噁心、嘔吐。 

瀰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DLBCL)復發時,可以利用高劑量化學治療合併造血幹細胞移植來治療,王浩元醫師說,移植前的高劑量化學治療,目的在於盡可能清除患者身上殘餘的癌細胞,然後將自體(病人自己的)或異體(捐者的)造血幹細胞回輸病人體內,其中,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能在患者身上建立一套新的免疫系統,繼續肩負殲滅殘存癌細胞的任務。然而,高劑量化療的副作用強烈,對患者身體機能考驗大,而異體移植需要小心處裡排斥的問題,衝擊患者生活品質。

王浩元醫師分析過往瀰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DLBCL)治療成效,每 100 位患者,使用第一線的藥物治療(R-CHOP)可以治好 60 位,剩下的 40 位患者則需面對疾病的復發,越快復發的患者通常預後越差,整體來說,這 40 位患者通常只能挽回 5 至 10 位,這是當前瀰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的治療困境。

什麼是細胞免疫治療?

所幸今日已有細胞免疫治療可作為新的治療武器,王浩元醫師說明,免疫細胞除了會對抗入侵體內的細菌病毒,身體裡的癌細胞也能被免疫細胞揪出來消滅,因此細胞免疫治療便是利用此特性,將免疫細胞作為治療武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目前共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透過大量複製免疫細胞,並注射入患者體內。第二種為目前主流作法,是從患者周邊血中分離出免疫細胞(主要是 T 細胞),然後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免疫細胞,讓免疫細胞可以自我活化並精準找到癌細胞,這些改裝後的免疫細胞在體外經過大量培養後,再重新輸回病人體內,一次性的注射有望幫助部分患者治癒頑固或復發型的瀰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DLBCL)。

貼心小提醒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症狀表現相當多樣,若出現燒、腫、癢、汗、咳、瘦等警訊,一定要盡快至血液科就診。

王浩元醫師叮嚀,瀰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DLBCL)的治療目標是治癒,請與醫師密切配合,共同努力達到較佳的預後!

  • 此衛教資訊由台灣諾華協助提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careonline_96
551 篇文章 ・ 278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復發淋巴瘤的希望之光:ADC 治療的革新突破
careonline_96
・2024/10/21 ・2212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照護線上

肺癌後又罹淋巴瘤!復發靠突破性治療–抗體藥物複合體 ADC 續命

「瀰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簡稱 DLBCL,是一種有機會治癒的疾病,但並非每個人都能如此幸運。曾碰過一位讓我印象深刻的患者,他的淋巴瘤在第一線治療緩解多年後又再復發。」林口長庚醫院血液科施宣任醫師表示,「患者過去曾因罹患肺癌切除過肺臟,身體狀況難以承受自體幹細胞移植,面臨治療選擇相當有限的困境,狀況一度很不樂觀。」

幸運的是,當時針對 DLBCL 淋巴瘤的突破性新治療–抗體藥物複合體 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剛好核准通過。根據臨床試驗數據,針對復發的病患,若於治療時再加上 ADC 藥物,完全反應率是傳統化療的兩倍,整體存活期更較傳統化療增加將近三倍!因此當時在討論後,立刻幫患者將 ADC 藥物加入治療組合中,後續也順利地達到完全緩解快一年,目前沒有復發跡象,持續門診追蹤。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治療不能等
圖/照護線上

台灣常見淋巴瘤 DLBCL 惡性度高!復發具抗藥性急需新治療突破

DLBCL 是台灣最常見的淋巴瘤。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台灣一年新增超過四千例淋巴癌個案中有九成屬於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超過一半是惡性度很高的 DLBCL,不僅進展快速,且可能侵犯全身器官,因此治療要越快越好,盡量避免等待空窗期。

施宣任醫師強調,「不像一些小細胞的低惡性度淋巴瘤可以等症狀明顯再治療,大細胞病變通常來勢洶洶,像 DLBCL 雖然會因為分期等因素,治療選擇上略有差異,但基本就是完全不能等!」過去 DLBCL 標準的第一線治療為化療藥物再加上 CD20 單株抗體的『免疫化學治療』,除化療毒殺腫瘤細胞外,同時藉由單株抗體直接促使帶有 CD20 的 B 細胞死亡達到緩解的效果。「大約 5~6 成的病患接受免疫化學治療後可以達成長期完全緩解也就是痊癒;剩下無法完全緩解的這群病患,又被稱作頑固型 DLBCL 淋巴瘤,因為已經對第一線藥物產生抗藥性,治療上較為棘手,需要更有效的新藥物選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抗體藥物複合體ADC雙管齊下,結合單株抗體+化療
圖/照護線上

ADC 治療雙管齊下 提升療效降低副作用 健保已開放第三線給付

ADC 是經臨床試驗證實有效 DLBCL 淋巴瘤治療的新突破選擇。ADC 藥物的『複合』二字,指的就是單株抗體與化療的結合,藉由單株抗體對腫瘤的精準指向性,將化療藥物直接送到腫瘤身邊,進行毒殺。施宣任醫師進一步解釋,「ADC 藥物的專一性優勢,除了讓治療效果更顯著外,相較傳統化療沒有目標性地作用,ADC 藥物透過單株抗體可達成如同讓淋巴瘤細胞直接把化療吞進去的效果,自然副作用也降低很多,病患比較少感覺噁心、想吐、掉髮等。」

臨床研究顯示,ADC 藥物合併免疫化學治療一起使用後,能夠增加頑固型或復發淋巴瘤病人的整體存活期和完全反應率,並具有更長的療效持續時間。「整體存活期約增加近3倍、達成完全反應的機率則增加2倍以上,對已產生抗藥性的病人來說,這樣的數字實屬難能可貴。」施宣任醫師指出,因此美國 NCCN 治療指引也建議,符合特定條件的 DLBCL 淋巴瘤病人,可優先考慮接受 ADC 藥物的治療組合。

「台灣的醫療基本都是與國際同步,特別會參考美國的作法,因此健保署也於今年(113年)2 月將 ADC 納入 DLBCL 淋巴瘤第三線給付,讓患者能夠在減輕經濟負擔的狀態下,快速接受與國際同步的最新治療。」

ADC藥物或健保給付:提升頑固型或復發DLBCL反應率
圖/照護線上

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治療與日常照護小提醒

現今 DLBCL 淋巴瘤的治療已朝多元選擇邁進,但免疫化學治療仍是重要的骨幹治療。施醫師提醒,包括 ADC 藥物等不同治療組合,都會搭配不同的化學藥物,毒性雖有高有低,但都可能造成免疫力低下,因此治療期間,應盡可能降低感染的機會,避免出入人潮較多的公共場所;近期流感、新冠等呼吸道傳染症疾病也較盛行,DLBCL 的病人更應提高警覺,小心預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careonline_96
551 篇文章 ・ 278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突破性抗癌療法!雙特異性抗體藥物打破淋巴癌不治魔咒
careonline_96
・2024/10/04 ・2367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照護線上

「有位七十多歲的瀰漫性大型 B 細胞淋巴癌(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接受第一線治療後一年多又復發,二線治療的效果也不佳。淋巴結腫大到壓迫靜脈,導致血液無法回流,兩隻腳腫得非常嚴重,偏偏當時患者的身體狀況又已無法承受更高強度的化療,情況十分不樂觀。」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血液腫瘤內科蕭惠樺醫師回憶,「當時剛好有一款突破性機轉的新藥問世,與患者討論後決定試試,結果才打第一個療程,腫瘤就縮小一半,第二個療程後更是幾乎全消,很快速就將淋巴癌控制住!」

雙特異性抗體突破機轉,精準引導自身免疫T細胞打擊淋巴癌
圖/照護線上

瀰漫性大型 B 細胞淋巴癌治療新利器:雙特異性抗體藥物扭轉復發命運

此款突破性機轉的新藥就是『雙特異性抗體藥物』 (Bispecific Antibody,BsAb)。蕭惠樺醫師表示,雙特異性抗體藥物是淋巴癌最新的治療利器,抗體能夠同時識別兩種抗原,一端能與免疫 T 細胞接合,另一端則能與病變的 B 細胞接合,藉此引導免疫 T 細胞直接攻擊病變 B 細胞,機轉十分創新。

雙特異性抗體藥物的出現,對瀰漫性大型 B 細胞淋巴癌治療極具意義。蕭惠樺醫師解釋,瀰漫性大型 B 細胞淋巴癌是源於淋巴球病變的惡性腫瘤,成人最常見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癌,惡性度很高、病程進展快速,容易危及性命,許多患者確診時,就已經是第三期、第四期,必須盡快接受治療;而在第一線治療後,仍有四成多、近五成的患者,無法達成完全緩解或之後復發,且隨著治療越後線,緩解率越低,此時雙特異性抗體藥物就扮演扭轉命運的關鍵角色。

雙特異性抗體提升2倍以上完全緩解
圖/照護線上

精準引導自身免疫 T 細胞打擊淋巴癌病變 提升完全緩解率達 2 倍!

為何雙特異性抗體藥物對復發或難治型瀰漫性大型 B 細胞淋巴癌會如此有效果呢?蕭惠樺醫師分析,首先是藥物設計,保持抗體專一性的同時,又能與兩個抗原分別結合,此為很具突破的想法和成果;再者是療效與副作用的平衡,藉由引導自身免疫T細胞攻擊病變淋巴癌細胞,除了讓毒殺更精準,大幅提升療效外,也不同於傳統化療好壞細胞皆殺,故可同時降低副作用,維持患者生活品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談到雙特異性抗體藥物的臨床試驗數據,蕭惠樺醫師指出,最引人注目、同時也是對患者最重要的預後指標–完全緩解率的大幅提升。根據臨床試驗顯示,在原本的 CD20 單株抗體與化學治療外,再加上雙特異性抗體藥物,可將復發瀰漫性大型 B 細胞淋巴癌的完全緩解率由 17.5% 提升到 40%,達兩倍以上,並顯著延長整體存活期。基於雙特異性抗體藥物對於復發或難治型瀰漫性大型 B 細胞淋巴癌展現的優異療效結果,蕭惠樺醫師也進一步分析,認為雙特異性抗體藥物未來有很高機會成為瀰漫性大型 B 細胞淋巴癌復發後的標準治療,也期盼可獲得我國健保給付,讓患者能在無經濟壓力下,接受最新的突破治療。

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標靶與化療的突破性複合藥物
圖/照護線上

健保開放後線給付新選擇:抗體藥物複合體 ADC 精準毒殺淋巴癌

若患者有經濟上的考量,目前健保也已有開放給付另一款新機轉的選擇–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 conjugate, 簡稱 ADC 藥物)。蕭惠樺醫師表示,ADC 藥物是將單株抗體標靶與化療藥物結合,藉由抗體與淋巴癌細胞抗原接合,將化療藥物精準送達,直接毒殺淋巴癌細胞。這樣的機轉也能降低對正常細胞的影響,大幅減少患者不適。

根據研究,針對復發或難治型瀰漫性大型 B 細胞淋巴癌患者,加入 ADC 藥物的治療組合,能提升超過 2 倍的完全緩解機會,增加整體存活率近 3 倍。蕭惠樺醫師提醒,目前 ADC 治療已納入瀰漫性大型 B 細胞淋巴癌第三線健保給付,符合給付條件的患者,都有機會在醫師的協助下申請給付,病友們切記要多主動與醫師討論,把握用藥權益。

瀰漫性大型 B 細胞淋巴癌治療貼心小提醒

瀰漫性大型 B 細胞淋巴癌復發後,第二線化療的副作用通常比第一線強,較容易產生噁心、嘔吐、血球降低等副作用,肝與腎功能也可能受到影響。蕭惠樺醫師說,如果患者的年紀較大、身體狀況較差,便可能無法承受高強度的化療。如今,雙特異性抗體、抗體複合體 ADC 藥物等重大突破治療問世,逐漸打破以往治療與復發的困境,因此鼓勵病友切勿放棄希望,抱持正向積極的心態,避免治療空窗期,才能及早控制病情,迎向淋巴癌治癒之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0

3
1

文字

分享

0
3
1
被套細胞淋巴瘤復發率高,現有二線標靶治療供選擇
careonline_96
・2023/06/20 ・1690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79 歲的林女士(化名),因腹部疼痛遠從金門來台就醫,剛住院時無明顯症狀,但經一周的時間,病況竟出現變化,除了腹腔有腫塊之外,甚至出現夜間盜汗、食慾變差等情形。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謝燿宇表示,林女士具典型淋巴癌常見症狀,後經診斷確定罹患高侵襲性之被套細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MCL)立刻安排相關治療。

被套細胞淋巴瘤(以下簡稱 MCL)是一種高侵襲性、病程短之成熟 B 細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傳統治療難以達到治癒效果,多數的病人在接受第一線治療後數年即會復發;現在,對於治療無效、復發性 MCL 在二線用藥上有新的治療選擇,謝燿宇主任表示,新一代口服 BTK 抑制劑的出現給病人帶來了更多生存希望,有望讓病人擁有更長的疾病無惡化存活期。

淋巴結腫大、夜汗、食慾不振,應當心提高警訊

淋巴細胞發生惡化增生,就會轉變成惡性淋巴瘤,即淋巴癌。根據淋巴細胞的細胞型態及細胞特性等,可初分為何杰金氏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 HL)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何杰金氏淋巴瘤較容易治療,預後相當好。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惡性度較高,包括 T 細胞、B 細胞及自然殺手細胞(NK 細胞)淋巴瘤,其中以瀰漫性大型 B 細胞淋巴癌(DLBCL)占 50% 居多,其次為濾泡型淋巴癌(FL)占 25%,而 MCL 和其他淋巴癌則占 25~30%;臨床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會依據癌病發展速度大致可區分為和緩性、侵襲性、及高侵襲性,並分別對應低、中、高惡性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MCL 的發生原因不明,好發年齡層以 60~70 歲居多,發生比例男性大約是女性的三倍;常見大 B 症狀包含夜間盜汗、不明原因體重下降、食慾不振、淋巴結腫大等,少部分淋巴癌患者,會因腫瘤位置而出現腹痛、腹脹、消化不良、腸胃出血、呼吸道阻塞等情形。

大多數的 MCL 患者均屬於侵襲性,少部分屬於和緩性。謝燿宇主任表示,愈侵襲性的淋巴瘤進程較快,需儘快積極接受治療,若為高侵襲性,存活中位數為一年;和緩性淋巴瘤則不需即刻治療,透過定期追蹤症狀,評估合適的治療方案,存活期約 8~10 年左右 。

再復發希望,第二線標靶治療選擇

關於淋巴癌的治療方式,謝燿宇主任指出,一般來說,會以年齡 70 歲來做分界,可使用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者,會採用積極治療,合併使用化療、標靶治療等,延長復發的時間。若是有共病者、年紀較長者,則不適合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會建議用標靶治療搭配低強度的化學治療。

MCL 患者治療的困境在於能否治癒,其在一線治療反應尚可,但效果並不持久,通常在一段時間後就會再復發,而現在對於治療無效、復發的 MCL 患者在二線用藥上,有較新的標靶治療——口服 BTK 抑制劑可以供患者選擇,透過將 BTK 靶點的活性抑制住,控制癌細胞的生長發育與轉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謝燿宇主任表示:「新一代的 BTK 抑制劑結構改變,期待可以為更多患者帶來獲益、幫助維持患者生活品質。」

此外,在門診間也發現,大多數的病人在確診後對於飲食、生活,以及是否痊癒等問題仍時常感到憂慮,謝燿宇主任鼓勵患者應積極治療,病程長短取決於治療反應及治療中有無併發症、副作用產生,透過治療能有效延長復發的時間,建議患者依照原本的生活模式,放鬆心情,面對療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