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過度使用抗生素可能增加兒童腸炎的風險

營養共筆
・2012/10/01 ・1017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475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抗生素的濫用或許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有越來越多的兒童被診斷為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有個新研究發現抗生素的使用(尤其是在很年幼就開始接觸)與發炎性腸道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一群嚴重腸道疾病的統稱,包括有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和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disease)。 典型的症狀有腹瀉、直腸出血與腹部絞痛。

兒童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發生率在最近十年已經變為兩倍。雖然這個研究的規模還不夠大到足以支持抗生素的使用確實會增加該疾病的發生,不過這或許是部份的原因。

研究者西雅圖兒童醫院(Seattle Children’s Hospital)的傳染病科 Matthew P. Kronman 醫師說:「我們必須謹慎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應該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使用。但是依然有太多的兒童在不是很須要的情況下被給予抗生素,像是一般的感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抗生素使用者有較高的發炎性腸道疾病風險

研究者們追蹤超過一百萬名登入於英國健康登記中的兒童,當中有將近 750 位發炎性腸道疾病病例。

在 1歲以前就接受過抗生素治療的孩童,其發展為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機會是尚未接受過抗生素治療兒童的 5 倍。

雖然年齡稍長後的兒童與青少年暴露於抗生素也和發炎性腸道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不過影響並沒有像幼兒接觸那樣的強。且在兒童期與青春期間,越是接受處方抗生素風險就越高。

研究者費城兒童醫院(Children’s Hospital of Philadelphia) Theoklis E. Zaoutis 醫師表示此發現為抗生素的使用導致發炎性腸道疾病添加新的證據,不過它們還不能證明箇中的關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每年有 4千9百萬的抗生素處方是開給兒童的。 基於此研究發現,研究者們估計每年兒童與青少年中有 1,700 例的發炎性腸道疾病與抗生素的使用有關。

抗生素殺死「好」腸道細菌

抗生素殺死導致疾病的壞細菌,但它們卻也同時殺死了體內幫助消化的好菌。 發炎性腸道疾病具有家族遺傳性,不過大部分的專家認為基因不是該疾病的唯一觸發者。

關於抗生素的濫用,醫師與病患都有錯,抗生素是很好用的藥沒錯,但我們應該如何謹慎使用它們也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情。

關於本文

  • 文章來源:WebMD
  • 文章標題:Antibiotics May Raise Bowel Disease Risk in Kids
  • 人物與文獻:
    Kronman, M.P. Pediatrics, October 2012.
    Matthew P. Kronman, MD, divis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Seattle Children’s Hospital.
    Theoklis E. Zaoutis, MD, divis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The Children’s Hospital Philadelphia.
    Ilseung Cho, MD, division of gastroenterology, NYU Langone Medical Center, New York City.
    Malaty, H.M.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and Nutrition, 2010.
  • 整理編譯:Sidney

轉載自 營養共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營養共筆
86 篇文章 ・ 3 位粉絲
應該是有幾個營養師一起寫的共筆,內容與健康議題有關。可能是新知分享、經驗分享或是有的沒的同學們~如果對寫這個共筆有興趣的話,歡迎一起豐富它的內容喔。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纖維化疤痕與反覆發作:為何化膿性汗腺炎這麼難纏?
careonline_96
・2024/09/27 ・1138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照護線上

化膿性汗腺炎(hidradenitis suppurativa)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病,讓位在腋窩、腹股溝、肛門周圍、會陰部和乳房下方的皮膚出現膿腫、位在深處的結節、與一道道纖維化的疤痕,這些反覆的發炎、氣味、和外觀惡化常常會讓患者身心俱疲。

化膿性汗腺炎的樣貌

化膿性汗腺炎的女性患者較多,多數年紀界在青春期過後到四十歲以前,以二十幾歲的年輕人為大宗。化膿性汗腺炎發作的位置屬於容易摩擦的皮膚處,包括腋下、腹股溝、會陰部、下腹、及臀部等處。

化膿性汗腺炎的樣貌
圖/照護線上

剛開始,患者可能會在腋下、腹股溝、或下腹部出現一些黑頭粉刺般的小隆起,接著出現單顆或多顆類似大顆痘痘或台語說「釘子」的深處結節,這些疼痛隆起處有些變大的時候會破掉,流出帶有異味的分泌物。患者會發現這些深處結節好的很慢,很難修復,並常常反覆發作,範圍可能愈來愈大,以至於皮膚下方出現纖維化的疤痕組織與連通的通道,皮膚的開口還會持續流出一些分泌物。因為這些症狀總是反覆發作,又是出現在一些較敏感的部位,對個人的生活品質與心情打擊很大。

化膿性汗腺炎的常見部位
圖/照護線上

罹患化膿性汗腺炎的起因

看到化膿性汗腺炎的皮膚發紅、深處膿腫、與帶有異味的分泌物時,很多人會以為這是感染引起的。然而,這個病本身並不是先因為感染,也不是因為個人清潔習慣不好而引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化膿性汗腺炎起因於毛囊、皮脂腺、和頂漿腺的阻塞,當閉塞毛囊的角質蛋白溢出到周圍真皮時,會引發周圍的一連串淋巴組織發炎、結構破壞,以致於出現纖維化的疤痕與皮膚下方的通道等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從痘痘到膿腫:化膿性汗腺炎與想像的不一樣,你可能忽略的全身性發炎疾病!
careonline_96
・2024/09/20 ・2548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照護線上

「有位 30 多歲的上班族,從念大學的時候便發現腋下常會冒出幾顆痘痘,不但會痛,還會流膿。」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皮膚科林聖堯醫師指出,「每次發作時,患者會接受藥物治療,症狀雖然有改善,但經過一段時間後,又會冒出來。由於反覆發炎、化膿,患者腋下形成許多疤痕,攣縮的疤痕甚至讓他無法抬高手臂,也不能繼續打籃球。」

後來患者的鼠蹊部也反覆出現膿腫,皮膚上布滿坑坑洞洞,且持續流出膿液。在診斷化膿性汗腺炎後,患者嘗試過多種治療,但是效果皆不理想。考量疾病已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醫師便嘗試例使用生物製劑進一步治療。所幸,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患者的症狀快速緩解,生活品質大幅改善。

化膿性汗腺炎(HS,Hidradenitis suppurativa)與免疫系統失調有關,是全身性的發炎疾病。患者的皮膚上會出現一些疼痛的腫塊或結節,可能會破掉、流膿。在反覆發作後,皮膚會變得坑坑洞洞、形成疤痕。

化膿性汗腺炎不會傳染,也與個人衛生習慣無關。化膿性汗腺炎常出現在腋下、大腿內側、乳房下方、腹股溝、臀部、後頸等皮膚皺摺處。有些患者會出現在單側,有些則是雙側都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若在典型部位出現慢性且反覆發作的典型病灶(六個月內復發 2 次以上),便要將化膿性汗腺炎納入考量。

化膿性汗腺炎不只是痘痘
圖/照護線上

潮濕悶熱的夏季,總是讓患者非常不舒服。汗水會刺激皮膚,可能造成搔癢、疼痛、甚至感染。由於皮膚有膿腫、分泌物、異味,患者的生活、工作、社交都受到嚴重的影響。

「化膿性汗腺炎患者在運動、走路的時候,膿腫可能突然爆掉,流出膿水,非常困擾,苦不堪言。」林醫師說,「患者可能在十幾歲就出現症狀,一開始的症狀較輕微,常被當成痘痘,不過也有部分患者很快進展為中重度化膿性汗腺炎。所以我們會希望透過宣導讓大家提早認知到化膿性汗腺炎這個疾病,才能及早因應。如果等到演變成中重度,就相當難收拾。」

化膿性汗腺炎不只皮膚出問題

除了皮膚反覆感染、化膿之外,化膿性汗腺炎與許多共病症有關連性,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甲狀腺疾病、脊椎關節炎、發炎性腸道疾病和精神疾病。因此在化膿性汗腺炎的治療照護上也應注意共病症的檢視,並視需要轉介至專科進行追蹤及治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化膿性汗腺炎共病很多樣
圖/照護線上

化膿性汗腺炎的治療目標是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林醫師說,治療藥物包括抗生素、A酸、生物製劑、免疫調節劑等,希望能夠控制發炎、緩解疼痛、降低復發的機會。必要時也需要利用外科手術清創引流,或處理廔管及疤痕。

生物製劑對化膿性汗腺炎的治療,相較於傳統藥物,可針對特定細胞激素發揮作用,治療機轉較精準,能夠抑制發炎,快速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化膿性汗腺炎臨床診療共識建議,中重度化膿性汗腺炎患者若接受抗生素等治療達 12 週仍未達到預期效果,應可考慮使用生物製劑治療,改善發炎情況。

化膿性汗腺炎務必及早接受治療
圖/照護線上

除了接受治療之外,日常生活也要特別留意,包括維持健康生活型態、維持理想體重、戒菸、清淡飲食等。建議患者不要泡溫泉,洗澡時也不要用太熱的水。林醫師提醒,如果發現在腋下、鼠蹊、臀部、大腿內側等處反覆出現疼痛的腫塊或結節,請務必至皮膚科就診,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筆記重點整理

  1. 化膿性汗腺炎是全身性的發炎疾病,不會傳染,也與個人衛生習慣無關。患者的皮膚上會出現一些疼痛的腫塊或結節,可能會破掉、流膿。在反覆發作後,皮膚會變得坑坑洞洞、形成疤痕。
  2. 化膿性汗腺炎常出現在腋下、大腿內側、乳房下方、腹股溝、臀部、後頸等皮膚皺摺處。若在典型部位出現慢性且反覆發作的典型病灶(六個月內復發 2 次以上),便要將化膿性汗腺炎納入考量。
  3. 化膿性汗腺炎與許多共病症有關連性,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甲狀腺疾病、脊椎關節炎、發炎性腸道疾病和精神疾病。因此在化膿性汗腺炎的治療照護上也應注意共病症的檢視,並視需要轉介至專科進行追蹤及治療。
  4. 化膿性汗腺炎的治療藥物包括抗生素、A 酸、生物製劑、免疫調節劑等,希望能夠控制發炎、緩解疼痛、降低復發的機會。相較於傳統藥物,生物製劑可針對特定細胞激素發揮作用,治療機轉較精準,能夠有效抑制發炎,快速緩解疼痛,大幅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5. 臺灣化膿性汗腺炎臨床診療共識建議,中重度化膿性汗腺炎患者若接受抗生素等治療達 12 週仍未達到預期效果,應可考慮使用生物製劑治療。醫師會依據患者狀況協助評估是否使用生物製劑,呼籲患者就自身需求與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方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一餐變災難:台北素食餐廳爆食物中毒,這些細菌你不可不知!
careonline_96
・2024/08/30 ・2532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北市素食餐廳的食物中毒事件已造成二死四危急,引發眾人關注。食物中毒可能是因為食物內含有細菌、病毒、或寄生蟲,當這些病菌持續在腸胃道理作亂、生長,就會引發不適。另外,食物中毒也可能與細菌製作出的毒素有關。

食物中毒的症狀

食物中毒算是個很廣泛的說法,包含了各種不同的細菌或病毒感染,多數在幫表現症狀的初期,我們還不知道究竟是哪一種細菌或病毒造成的,因為一般食物中毒還輕微的時候,就是腸胃炎的症狀。患者會肚子絞痛,想要跑廁所,開始有腹瀉症狀。這時要注意自己的糞便是純粹水便,還是含有血絲或大量的血便,這與猜測致病原有關係,要記得就診時告知醫師腹瀉的狀況。另外,還要告知有沒有發燒、嘔吐等情形。

另外,我們也需要注意這些噁心嘔吐及腹瀉症狀發生的時間點,不同的細菌或病毒造成症狀的時間不一樣,有的短至三十分鐘內患者就開始上吐下瀉,有的則是要過上一星期才發病。不過通常是吃到含有病菌的食物後一到三天發病。

多數的食物中毒症狀並不嚴重,很多人會覺得自己只是腸胃不舒服一下下,拉個幾次就會過去了。然而如果有以下狀況,最好趕快就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脫水嚴重:尿尿的量變少,覺得頭暈目眩,嘴巴很乾
  • 一直吐:什麼東西都吃不了,一進食就吐
  • 一直拉:成人拉肚子超過兩天,或是小孩拉肚子連續一天,就算是嚴重了。如果是新生兒,只要看到腹瀉,最好還是就醫。看到血便也是要就醫。
  • 肚子很痛或發燒
  • 家人發現患者意識狀況變差,或發現有複視皮膚變黃等等狀況。

引起食物中毒的知名病菌及其特色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幾個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或病毒。

  • 大腸桿菌(E. coli)

最常見的狀況是吃到沒有完全煮熟的絞肉,像是沒煎到全熟的漢堡排。不過大腸桿菌也會出現在受到污染的蔬菜(像是生菜沙拉)、水果、或生水之中。

  • 沙門氏菌(Salmonella)

沙門氏菌存在沒有煮熟的肉類與蛋類食物,或是喝到沒有完全經由巴斯德滅菌過程的乳製品。

  •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備餐的時候沒有先洗手,而處理食物後沒有再經過烹煮,像是切肉片肉排,切三明治或包裝三明治,就可能讓人因金黃色葡萄球菌而食物中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產氣莢膜桿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產氣莢膜桿菌存在自然界,可以形成具有耐熱性的孢子,有些甚至在沸水中仍能存活許久。因此,除了生肉、蛋類、奶類可能含有產氣莢膜桿菌外,土生土長的蔬菜、穀類也可能含有產氣莢膜桿菌。當燉煮的肉湯、肉汁放在室溫一陣子,沒有放到冰箱冷藏的話,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

  • 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這屬於少見但容易致死的食物中毒。肉毒桿菌是存在自然界土壤與水源的常見細菌,如果沒有藉由煮沸煮熟來殺死肉毒桿菌的話,是無法停止其生長的。最容易造成食物中毒的狀況有兩種,一種是吃到沒有正確保存的醃漬物或罐頭食物,尤其是居家自己醃漬的小品,無論是醃菜、醃魚、醃肉,都可能會導致肉毒桿菌滋生。另一種傳染途徑是讓小於一歲的幼童吃到蜂蜜或玉米糖漿,裡面的孢子可能含有肉毒桿菌而造成幼兒食物中毒,記住記住,千萬不要以為讓幼兒吃蜂蜜很營養喔,會因為感染肉毒桿菌而致死的。

肉毒桿菌會影響神經肌肉的控制,造成的食物中毒特色是患者的視力出現複視,講話講不清楚,肌肉無力,無法吞嚥,有這種狀況務必趕緊就醫。

  • 李斯特菌(Listeria)

李斯特菌可以存在未經巴斯德滅菌過程的牛奶及乳酪中,也會存在於豆芽、瓜類、和香腸熟肉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諾羅病毒(Norovirus)

諾羅病毒的傳染能力很強,只要碰到帶有諾羅病毒的餐桌表面、再將食物送往口中,就可能感染。因此只要有個人感染諾羅病毒,很容易在與他人共餐的同時藉由分享食物、備餐等狀況而傳給其他人。

預防食物中毒

  • 擤鼻嚏、咳嗽、抽菸、上廁所之後,請記得都要好好洗手
  • 如果是備餐的人,請好好清洗蔬菜及水果,用來備餐的表面及餐具也都要在準備食物之前好好清洗。
  • 肉類、蛋類等務必都要好好煮熟,不要讓生肉或未煮熟的肉或肉汁去污染到其他食物。
  • 不管是煮過的食物或生肉,不要任其停留在室溫內超過兩小時,放兩個小時後的食物都不安全,請儘早把食物冰到冰箱。解凍的食物要趕快煮一煮,不要放在室溫過久。
  • 保存食物的時候,生的肉類要與蔬菜水果、煮過的食物、或加工食物分開擺放。
  • 買含有沙拉醬、美乃滋的食物沒吃完一定要冰起來。
  • 不知道放了多久的食物請丟掉。一打開有味道,或是罐頭蓋子鼓起的一定要丟掉。

預防食物中毒的重點是自己常洗手,並好好保存食物,備餐時也要用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careonline_96
523 篇文章 ・ 275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