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1

文字

分享

0
0
1

再見,初戀的側臉:你會保留舊情人的照片嗎?

海苔熊
・2012/08/23 ・5841字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SR值 499 ・六年級

 

他走在晚夏的街道上,七夕的氣氛伴隨著微風細雨侵襲而來。放眼望去,從街角、路燈下、公車站牌、甚至到買路邊的計程車招呼站,都是牽手依偎著的情侶們,好像在排演一齣什麼偶像劇似的,在各自的鎂美光燈下上演自己的故事。一個留著鬍渣的男子輕摟著矮他一顆頭的女孩,一邊玩弄著她的頭髮,用鼻頭耳鬢廝磨一番,女孩露出幸福陶醉的表情;另一個女子微仰著頭,正跟她的男伴擺出撒嬌的聲音,點綴著的黑波點花傘好像把他們的幸福與他所存在的世界給切割開來。他拿起手機,沒有任何人用任何社群軟體傳訊息給他。

然後,他終於忍不住用拇指點了相簿,按了四個數字,解開了相簿密碼鎖,卻因此永遠也解不開過去架在他身上的枷鎖……

 

[好長的摘要]

男生真的比較喜歡保留初戀情人的照片嗎?為什麼人們總喜歡保留情人的照片呢?本研究利用網路收集了184位參與者,請每人填寫12題版本的問卷試圖回答上面的問題。結果顯示:

(1)平均來說有六成的人會保留初戀情人的合照,但與性別、單身與否無關

(2)有趣的是,異性戀者比非異性戀者更傾向銷毀初戀情人的照片

(3)最愛保留初戀合照的星座是處女、天蠍與牡羊,摩羯座最不愛留

(4)謹慎型人格與焦慮依戀者最愛留初戀情人的照片

(5)保留初戀情人合照者,或是素來有保存舊情人照片習慣者,他們的生活滿意度與不這麼做的人差不多

(6)但是,保留初戀情人「獨照」者比不保留者稍為不快樂一些

(7)大多數的受試者認為,保留舊情人照片的主要理由是「念舊」與「緬懷過去的美好回憶」。

最後,文末將進一步討論,不斷回首過去的原因與理由。因為是分析報告,這篇的敘述會相對硬一些,沒有風花雪月(吧?),沒有太多時間、趁辦公時、上廁所時偷看的朋友建議跳看圖或結論即可,並留心不要把手機掉到馬桶裡。

 

[研究簡介]

本研究最早是由WILL AOPanSci天天問所提出來的:

為什麼男生總喜歡保留初戀的照片或合照,有沒有比較科學的說法?之所以問這條問題,是因為本人也會有這種想法,但是明明知道跟她沒可能,就是想保留那份合照。如果理解是怎樣導致這種心態,我想會比較容易解決我的煩惱”
—WILL AO

在這樣的好奇下,我們利用網路收集了184位參與者,請每人填寫12題版本的問卷,做為一個簡單的初步探索<1>。我們詢問研究參與者的一些背景資訊與三個主要研究問題:

(1)你會保留與初戀情人的「合照」嗎?

(2)你會保留初戀情人的「獨照」嗎?

(3)你有保留舊情人照片的「習慣」嗎?

[研究變項與假設]問題的切入點

什麼樣的人會保留舊情人的照片呢?其實小弟敝人在下不才我只有一個假設:焦慮依戀的人比較放不下過去,也難以走出分手的傷心(Barbara & Dion, 2000),所以這種依戀風格或許會讓他們繼續保留舊照片,一值緬懷從前。但是我想大家對於各種基本背景變項間的差異也有興趣,所以在依戀風格之外還收集了下面的變項,並做一些小猜測(有些真得是純猜測):

五大人格特質(BFI):謹慎型的人向來都相信小心駛得萬年船,大意遭致百事哀,或許會保留照片just in case,那天他若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時可以協助檢調查詢

★星座(太陽):沒有特別預期。一方面是因為過去研究發現星座預測任何東西的效果量都太低,另一方面是因為十二個比較都要看的話,α會膨脹太大。不過還是可以當做好玩,看看星座的「念舊排行榜」為何。

★性取向:雖然過去研究發現同性戀與異性戀的戀愛並沒有太大差別(Boesch, Cerqueira, Safer, & Wright, 2007; Gottman et al., 2003; Shieh, 2010; Wienke & Hill, 2009),但我最近回故一些質性研究,發現還是覺得有一些些微的地方不太一樣。但我並沒有特別假設那一種人比較念舊,只是單純覺得有差別而已(所以採用雙尾檢定)。

★感情狀態:或許有人會覺得單身/剛分手的人比較會保留前度的照片,已經死會的就會忘懷從前,所以也加入這部分的測量。

★生活滿意度:有關反芻(Rumination)的研究一致地指出,一直一直回首從前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只會讓自己深陷於過去的悲傷裡面(Burnette, Davis, Green, Worthingtonjr, & Bradfield, 2009; Perilloux & Buss, 2008)。如果保留初戀情人照片也是為了緬懷,那收集照片大概也等同收集悲哀。

★大家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將內容以類似字詞分析的方式,歸納出「大家認為保留照片的主要原因」。

[受試者]什麼樣的人來參加這個研究?


根據[圖一][圖二],184位參與者中,有超過一半為女性、12位女同性戀、8位男同性戀、11位為雙性戀,其餘83.2%為異性戀。跟過去我們收集的資料相仿,參與者平均年齡為26.97歲(標準差4.9歲),戀愛經驗方面大部分的人都交過1到2個男女朋友(平均2.48個,標準差1.79個)。

本調查將「初戀情人」定義得比較寬鬆,只要是第一個「印象深刻的喜歡」,不論有沒有在一起都可以算,所以戀愛經驗最少是0個(有喜歡過人但沒在一起),最多也有人達到11個。

受試者中45%的人已經死會了,22%處於曖昧或暗戀的狀態,31%的人單身且目前沒有喜歡的人,最後有3個人剛失戀。整體來說,大部分的人都還算喜歡自己目前的生活。

 

[分析一]:舊伴侶的照片,留是不留?

 

[圖三]「初戀情人」的合照:在合照方面,184位參與者中有60%(110位)保留初戀情人的合照,2%(4位)指出沒有自己與初戀情人的合照。

★「初戀情人」的獨照:獨照方面也呈現相仿的情形。經由卡方檢定之後,我們發現保留合照的人大部分也會保留獨照( p < .01)。

[圖四]所有歷屆舊情人的照片:在歷屆照片方面,39%(71位)每任舊情人的照片都留下來,11%(20位)的每任的照片都丟掉或燒掉,一半左右則回答不一定(有三位勾選其他,不列入統計)。

 

[分析二]:哪一個星座最念舊?

<上面是圖五>

因為沒有收集出生時間,加上小弟敝人不才對星座並無深入了解,故僅按照普遍大家所了解的太陽星座,針對生日做粗略的星座劃分與分析。下面的結果均只是排名,至於星座間的差異是否有意義,尚需特定的假設才能執行檢定,這邊暫時不作過度推論,留給大家自行於回應區想像、猜測。

[圖五]會保留與初戀伴侶的合照前三名:處女(76%)、天蠍(75%)、牡羊(73%)

★墊底的是魔羯,只有四成(38%),或許是他們戀愛經驗豐富之故(以本調查來說,魔羯的舊情人數目居冠)

★其餘的星座保留初戀伴侶合照比例大約介於50%~60%。之間,且類似的分佈也出現在初戀伴侶的獨照與保留舊情人照片的習慣上[圖五]

★整體而言,大約有六成的人會保留初戀情人的照片,不論是獨照或合照。

★以「保留舊情人照片的習慣」來看,六成(59%)的處女是屆屆都留,兩成(21%)的天秤是每屆都丟。一般來說,半數左右(51%)的人會看情形而定。

 

[分析三]:單身,or not 單身,是個問題嗎?

我們簡單地將受試者的情感狀態分成「單身心儀無對象」、「剛失戀復原中」、「暗戀或曖昧中」與「有穩定交往對象的閃光」四種,但因前三種參與者在各題反應上趨勢均相仿,遂合併為「單身者」。結果發現,六成的單身者,與五成三有伴侶的人會留初戀情人的照片(其餘細節如[圖六]所示),但均無顯著的差別。

 

[分析四]:真的有所謂的「守舊」人格特質嗎?

 

[圖七]根據五大人格特質,過去研究將人格特質畫分為上述五個向度。整體而言謹慎型(conscientious)的人比較會保留舊情人的照片(71%會保留合照、66%會保留獨照、以及50%習慣性保留),為五項人格中整體來說較「念舊」者。友善型的人雖然也傾向保留初戀情人的照片,但較少留歷任舊情人的照片。

[分析五]:男生真的比較無法忘記初戀情人嗎?

★還記得本文一開始WILL AO的提問嗎?結果可能要讓WILL AO大失所望了。結果發現不論是初戀情人的合照、獨照、或保留舊情人照片的習慣等等,於性別上均沒有差異,不論你是男、是女,保留率大約都是五到六成。

 

[圖八]在性取向方面,異性戀比其非異性戀者較不會保留初戀伴侶的照片(有四成左右的人會丟掉)。

★保留率第一名為男同性戀(100%會保留獨照,88%會保留合照)

★保留率第二名是女同性戀與雙性戀(70%~80%都會保留初戀情人的照片)。

總而言之,異性戀比較絕情不會保留舊照片。雖然上述諸項比較在卡方檢定均達顯著(p < .01),但是樣本大多為異性戀,且自網路採便利取樣,下此結論或將結果外推之前還要多加考量考量,思索再三。

 

[分析六]:都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吧?

成人依戀理論可以說是目前親密關係研究中最強勢的理論,我們這麼偉大(?)的調查怎麼可以錯過它呢?分析結果如下:

[圖九]如憨人小弟所預期,焦慮依戀者傾向保留舊情人的照片在各項照片的保存型為中均居冠,第二名是安全依戀者,第三名則是逃避與矛盾依戀者。所以,焦慮依戀者果然是「經營舊情人照片的達人」!

★比較特別的是逃避依戀者。逃避依戀者中,較少有人保存與初戀情人的合照以及舊情人的照片,Leung, Moore, Karnilowicz, & Lung (2011)近期的研究也的確發現,逃避依戀者透過種種逃避面對的行為來降低分手對自己的影響,而且他們「說」這種方法有效--所以他們在量表填答得分上,並不向其他分手後的傷心人一般憂鬱。

★但我們卻同樣發現他們大都會保留初戀情人的獨照。或許(只是推測)這些逃避感情的人是因為初戀以後受了重傷,開始不相信愛情,但還是很在乎初戀情人,所以保留他/她的獨照不捨丟掉。遺憾的是,下面你會讀到保存獨照可能等同於保存毒藥……。

[分析七]:看著曾經快樂的照片,不快樂

 

★最後,如果一個人快樂的滿分是100分的話,保留初戀情人「獨照」者,比起不保留者難過一些些(大約低6.25分, F (1,180) =4.33, p <.05)。其餘的題目(包括保留初戀情人合照、保留舊情人照片習慣)在生活滿意度上均無效果,也就是說不論你會部會保留初戀合照、某沒有保存舊照片的習慣,快樂程度都差不多。或許(只是猜測),保留情人獨照意味著太過在乎對方,甚至忘了自己一個人也可以快樂[圖十]

★其他發現,與過去研究結果一致:

☆安全依戀的人過得比矛盾依戀的人快樂(2.83>1.88, p < .05)

☆外向性(Openness)高者過得最開心,緊張性(Neurosis)高者過得比較糟糕(2.22>1.38, p < .05)

 [分析八]:聽數據說不如聽大家說

 

★在184位受試者中,約有一半(89位)回覆了我們的最後一題:「你覺得怎麼樣的人,會留下舊情人(或初戀情人)的照片呢?為什麼有些人會留下舊情人的照片呢?你也可以簡單提供我們一些看法或觀點。」

 

[圖十一]是經由初步字詞分析後<2>,出現於文本中字詞最多者,包括下列高頻詞彙:念舊、愛戀、感情、情人、過去、曾經、美好、回憶、紀念、記得、忘記、放不下、忘不了、或捨不得等等。

★所以,將大家給的高頻詞拼湊起來就成了這句最重要的理由--「不掉是因為放不下過去美好記憶感情,為了紀念那些曾經屬於自己一部分。」

 [結論]所以,到底是為什麼?

到底哪些人會保留初戀情人的照片?這個小研究發現3種人最有可能:男同性戀、謹慎的人與焦慮依戀者。雖然這些人可能都是基於不同的機制與原因而留照片,但大部分的人都相信念舊是主因。

這個研究也發現,如果你保留的是他的獨照(而不是合照或基於習慣),可能會比一般人更不快樂一些。但是弔詭的是,如果這些回首過去的行為最終會帶來不舒服,為什麼這些人還要一再為之、自討苦吃?這不是很犯賤嗎?PanSci天天問裡面有一些值得參考的解答,最近也收到一篇研究恰好在談相似的問題,但看在我已經打五千字的份上,下回待續吧(如果大家對這議題有興趣的話)!

[註解]

<1>研究限制:由於取樣並非隨機、題目與樣本也不多,本研究僅適合做初步了解,不宜做過度推論,各合作單位若要引用此報告請加入此行註解。

<2>質化以及量化研究針對文本分析的方式有很多種,過去本實驗室較常採用的是Content analysis的方式;唯此方法需要購買特定程式方能執行。小弟雖然心繫台大但人在北投,是故這邊則使用較簡便的做法:以最後一個詞類「放不下/忘不了/捨不得」為例,表示在89篇文本中,這三個詞出現在89*.303=30篇文本中至少一次。更簡單的說法是,大約每三個人寫的理由中,就有一個是提到放不下、忘不了、或捨不得等相關內容。

Picture Credict

[參考文獻及全文下載]

Barbara, A. M., & Dion, K. L. (2000). Breaking up is hard to do, especially for strongly “preoccupied” lovers. Journal of Personal & Interpersonal Loss, 5(4), 315-342. doi: 10.1080/10811440008407850

Boesch, R. P., Cerqueira, R., Safer, M. A., & Wright, T. L. (2007).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and commitment in long-term male couples: Individual and dyadic effect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4(6), 837-853. doi: 10.1177/0265407507084186

Burnette, J., Davis, D., Green, J., Worthingtonjr, E., & Bradfield, E. (2009). Insecure attachment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The mediating role of rumination, empathy, and forgivenes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6(3), 276-280. doi: 10.1016/j.paid.2008.10.016

Gottman, J. M., Levenson, R. W., Gross, J., Frederickson, B. L., McCoy, K., Rosenthal, L., . . . Yoshimoto, D. (2003). Correlates of gay and lesbian couples’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and relationship dissolution. [Article]. Journal of Homosexuality, 45(1), 23-43. doi: 10.1300/J082v45n01_02

Leung, C., Moore, S., Karnilowicz, W., & Lung, C. L. (2011). Romantic Relationships, Relationship Styles, Coping Strategies,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mong Chinese and Australian Young Adults. Social Development, 20(4), 783-804. doi: 10.1111/j.1467-9507.2011.00616.x

Perilloux, C., & Buss, D. M. (2008). Breaking up Romantic Relationships: Costs Experienced and Coping Strategies Deployed. [Article].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6(1), 164-181.

Shieh, W.-Y. (2010). Gay and Lesbian Couple Relationship Commitment in Taiwan: A Preliminary Study. Journal of Homosexuality, 57(10), 1334-1354. doi: Pii 929195747

10.1080/00918369.2010.517078

Wienke, C., & Hill, G. J. (2009). Does the “Marriage Benefit” Extend to Partners in Gay and Lesbian Relationships? Evidence From a Random Sample of Sexually Active Adults.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30(2), 259-289. doi: 10.1177/0192513×08324382

文章難易度
海苔熊
70 篇文章 ・ 459 位粉絲
在多次受傷之後,我們數度懷疑自己是否失去了愛人的能力,殊不知我們真正失去的,是重新認識與接納自己的勇氣。 經歷了幾段感情,念了一些書籍,發現了解與頓悟總在分手後,希望藉由這個平台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與閱讀心得整理,幫助(?)一些跟我一樣曾經或正在感情世界迷網的夥伴,用更健康的觀點看待愛情,學著從喜歡自己開始,到敏感於周遭的重要他人,最後能用自己的雙手溫暖世界。 研究領域主要在親密關係,包括愛情風格相似性,遠距離戀愛的可能性,與不安全依戀者在網誌或書寫中所透露出的訊息。 P.s.照片中是我的設計師好友Joy et Joséphine

1

1
0

文字

分享

1
1
0
國家好現代,人民瘋狂愛——國家發展與愛情的關係
胡中行_96
・2023/02/06 ・2044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影集《年輕教宗》(The Young Pope)裡,裘德洛飾演的庇護十三世曾經開示:「愛無法用人數統計,只能以強度衡量。」[1][註]2023年元月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來自全球45個國家的學者,向世人宣告:他們不僅量化了愛情強度,還比較出各地差異。[2]

參與的國家及城市

該論文的第一兼通訊作者 Piotr Sorokowski 博士,任職於波蘭的弗羅茨瓦夫大學(Uniwersytet Wrocławski);而團隊的研究人員橫跨各洲,從所在地的幾個大城市,招募總共 11,422 名交往中、訂婚或已婚成人,匯集統整其中 9,474 人的資料。【圖 1】橙色圓點標出受測者居住的城市,藍色的區域則為涵蓋的國家,臺灣不在其中。[2]

參與研究的國家(藍色)與城市(橙色)。圖1/參考資料2,Figure 3(CC BY 4.0)

量化愛情

參與研究的美國心理學教授Robert J. Sternberg,曾指出愛情是由親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和承諾(decision/commitment)所組成,即「愛情三元論」(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2, 3]相關的量表羅列了對應的陳述,例如:表示親密的「我與__分享我個人極為私密的資訊」;透露激情的「看到__令我興奮」;以及展現承諾的「我對和__關係的穩定性有自信」。受測者得從「0 完全沒有」至「9 非常強烈」中,選擇評分。除了該理論符合此研究的目的,因此問卷獲得採用,分析時也加入其他項目:[2]

  1. 環境溫度:與親近程度、人際距離、肢體接觸,以及情感表達有關。→參考各國年均溫。[2]
  2. 關係長度:關係的持久與否,會影響愛情的強度。→調查受測者和伴侶在一起多久,並計算出各國的平均值。[2]
  3. 性別:不同性別的人,對愛情的感受相異。→招募受測者時,性別比例必須均衡。[2](原文沒有說明性少數等變因,推測是以順性別異性戀為主。)

同時,為認識現代化與社會類型之於愛情的關係,每個國家的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性別不平等指數(Gender Inequality Index)、集體主義(collectivism)的程度,以及綜合世界銀行之世界發展指標(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與聯合國統計年鑑(Statistical Yearbook)的世界現代化指數(World Modernization Index)等,都納入考量。[2]

現代化及愛情

研究結果顯示,國家現代化會促進愛情,而且相較於激情,此效果在親密層面更是突出(見【圖 2】);但是現代化超過一定程度時,竟然會造成反效果。[2]比方說,聯合國認為人類發展指數大於 0.8,算是很高度的發展。[4]在此研究中,達到 0.85 以上時,該國的愛情平均值反而從高峰下降(見【圖 3】)。這種自己過得太好,於是不需要伴侶的情形,在動物實驗中也曾得到證實:當必要資源長時間無限制地供應,小鼠就會不想交配和繁殖。[2]

顏色愈深,愛意愈濃。臺灣沒有參加研究。圖2/參考資料2,Figure 1(CC BY 4.0)
縱軸為預測的愛情分數;橫軸則是人類發展指數。藍線-愛情三元論量表;黃線-親密;橙線-激情;灰線-承諾。圖3/參考資料2,Figure 2(CC BY 4.0)

集體主義和愛情

研究得到的另一個重點,是親密與承諾的程度,和一個國家的集體主義傾向,呈現正相關。媒妁婚姻容易出現在集體主義的社會;相對地,個人主義則鼓勵自由戀愛。雖然前者聽起來較難產生愛意,但因為集體社會推崇利他(altruistic)的無私奉獻,而強化了與伴侶的連結。不過,在斟酌受訪者年紀對結果的影響後,這個現象便沒有那麼明顯。[2]

年均溫、關係長度與愛情

各地激情的差異,無法由國家發展或社會類型看出趨勢。在這方面,年均溫倒是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高年均溫能催出炙熱的激情,卻也使得親密與承諾的程度相對低落。論文的作者群表示,需要未來的研究深入瞭解,氣候如何干預人類的行為和感受。另外,長久在一起的伴侶,激情與親密的程度較低;但承諾則更為堅定。[2]

不代表國家的愛情

閱讀這份難得的大型愛情研究時,大概多少會引起各國人的比較心態。可是採樣的範圍,其實僅限於大城市,並不能代表國家整體。[2]舉例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數據,源自北京和香港的受測者。這些人填寫愛情量表的答案,基於文化背景迥異,應該會與內蒙、新疆或苗寨人民的想法,有天壤之別。此外,千萬別忘了,感情談到最後,面對其中酸甜苦辣的,還是只有自己和伴侶。互動時的火花或摩擦,主要仍依個體特質而定。就算身處於任何一個參與此研究的城市,也不保證能體驗相同的愛情。

  

備註

《年輕教宗》原臺詞,含前後文:「The public squares have been jam-packed, but the hearts have been emptied of God. You can’t measure love with numbers, you can only measure it in terms of intensity. In terms of blind loyalty to the imperative.」。[1]

參考資料

  1. The Young Pope – Episode 1.5, Quotes. (2016) IMDB.
  2. Sorokowski P, Kowal M, Sternberg RJ, et al. (2023) ‘Modernization, collectivism, and gender equality predict love experiences in 45 countries’. Scientific Reports, 13, 773.
  3. Sternberg RJ. (1997)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a triangular love scale’.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7 (3): 313-335.
  4.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lobal Footprint Network. (Accessed on 19 JAN 2023)
所有討論 1
胡中行_96
99 篇文章 ・ 33 位粉絲
曾任澳洲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以及臺、澳劇場工作者。 西澳大學護理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士(主修編劇)。邀稿請洽臉書「荒誕遊牧」,謝謝。

0

3
1

文字

分享

0
3
1
催產素可以幫你神助攻嗎?化學分子幫助你們之間的感情更緊密——《完美歐姆蛋的化學》
日出出版
・2022/12/31 ・1888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催產素:讓你產生「愛」的感覺

2003 年,瑞典醫師克絲汀.烏納斯.莫柏格(Kerstin Uvnäs Moberg)出版了《催產素因子》(The Oxytocin Factor,暫譯),她在書中指出,催產素對人體的影響,正好和戰或逃(fight-or-flight)反應相反。

催產素不會讓我們感到厭倦和對陌生人警戒,而是會讓我們感到安全和信任。

莫柏格的理論是基於一些針對動物進行的研究,例如老鼠和田鼠(看起來很像可愛的倉鼠)。她發現如果在田鼠靠近目標配偶的時候對田鼠注射催產素,就可以操控田鼠選擇特定的配偶。

以人類來說,大多數的證據都可以佐證催產素會大幅影響人如何與彼此(甚至和動物)產生連結。例如,當我們撫摸狗的時候,科學家可以觀察到催產素濃度明顯上升,尤其是面對動物寶寶的時候,例如可愛的小狗爬到你腿上窩著。

當我們撫摸狗的時候,科學家可以觀察到催產素濃度明顯上升。圖/pexels

想當然,新手媽媽抱著寶寶時,也同樣會出現催產素濃度上升的現象。從化學的角度來看,媽媽的愛多到一湧而出,以致於她體內的催產素飄升到驚人的程度,愛情分子可不是浪得虛名。

有感情後,催產素濃度會快速上升

研究人員也注意到,當成人對彼此有感情,催產素濃度會快速上升。以女性來說,催產素分子濃度會在前戲的時候開始升高。

有證據顯示,通常如果性行為過程比較長,人會覺得與伴侶比較有連結,即使真正的交合還沒開始。從化學的角度看來,這是因為有更多催產素分子從人體內湧出。

當人對彼此有感覺時,催產素濃度會快速上升。圖/pexels

女性在高潮之後,會馬上迎來第二次的催產素高峰。從生理的角度分析,這是為了讓我們可以與伴侶形成穩固的連結,以應對懷孕的狀況。女性的身體是出於直覺而且無意識地有這樣的行為,目的是協助鞏固兩人之間的連結。

相對地,男性不會迎來第二次催產素高峰,而是在各式各樣的性興奮過程中,都會大致呈現催產素升高的狀態,最後在高潮過後回復穩定。

研究人員認為男性沒有第二次催產素高峰,是因為從生理的角度而言,男性沒有與伴侶形成穩固連結的理由,畢竟他們不會懷孕。

愛情激素實驗:催產素對人體的影響

我最喜歡的愛情激素實驗之一,是以一大群處於一對一關係中的異性戀男性為實驗對象。研究人員會用醫療鼻腔噴霧把催產素噴入這些男性的鼻子,然後再向他們介紹一位極有魅力的陌生女性。

研究人員會先請實驗中的男性等待幾分鐘,這是為了讓催產素可以確實與催產素受器形成鍵。(別忘了催產素是大型肽分子,所以需要一點時間才能抵達目標位置,並且與受器結合。)當研究人員確信鍵已經形成,就可以開始實驗了。

首先他們一次介紹一位男性給那位美麗的女性認識,接著觀察雙方所站的位置有多靠近。

在實驗中,研究員會觀察雙方所站的位置有多靠近。圖/pexels

針對這些處於一對一關係的男性蒐集資料之後,研究人員又找來一群單身男性。他們再次執行催產素鼻腔噴霧的實驗,然後——讓這些單身男子接受觀測。

和先前一樣,研究人員測量了男性和陌生美人之間的物理距離,想知道是否有辦法確認催產素分子對人體的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整體而言,比起單身男性,非單身男性與美麗女性之間的距離至少多出了十到十五公分。當然,實驗難免會有離群值,不過這項研究(尤其)顯示出,男性體內的催產素會使得伴侶之間的連結明顯更穩固。

所以,下次你老公要去單身派對之前,記得往他鼻子噴一點催產素,再給他一個大大的吻,然後其他的就交給化學吧。

這項研究顯示出,男性體內的催產素會使得伴侶之間的連結明顯更穩固。圖/pexels

——本文摘自《完美歐姆蛋的化學》,2022 年 12 月,日出出版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0

3
0

文字

分享

0
3
0
致我們青澀的初戀——踏入晴道、也英的火星世界
Mia_96
・2022/12/26 ・1800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也英,你還好嗎?但願你沒有感冒,今年的火星看起來特別亮,是本世紀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候,當我看到明亮的星星時,就覺得你彷彿在我身旁。」晴道在少年時寫給也英的信中這麼說道。

接近人生半百,當晴道再次與也英相遇後,這麼恰好的,火星再次接近地球,劇中晴道與也英於札幌天文台享受著天文景象,究竟在望遠鏡中,他們看到的景象為何會產生?

晴道與也英的人生彷彿都與天文現象班暗示性的相像,也都與天文現象彼此相關。圖/IMDb

揭開接近地球的火星之時——火星衝

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皆繞著恆星太陽公轉,但因各行星距離太陽的遠近不同,造成公轉軌道路徑長度差異,而行星的公轉軌道與速度進一步影響著其公轉週期。八大行星中每一顆行星的公轉週期皆不一樣,也因此,造成每天行星與恆星、行星與行星間的相對位置也都有所差異。

「衝」在天文現象中意指行星(地球軌道外)與太陽、地球,連成一直線的現象。當衝發生時,代表此顆行星整夜可見,且在天空中的亮度極亮!但正如同上文所述,因每顆行星之公轉週期有所差異,所以並非每一年都會發生衝。例如劇中晴道與也英所觀測的「火星衝」,週期約為 780 天,大約每經過 2 年 49 天便會發生一次。 

衝(opposition)為太陽、地球與外行星連線之位置,若太陽、內行星與地球連線時則會稱為合(conjunction)。圖/Wikipedia

長大後的晴道、也英所觀測的火星衝發生在 2018 年,亮度極亮的火星配上恰好的觀測時間,便是觀測火星的最佳時間點!

火星公轉太陽一圈約需 687 個地球日,代表在火星上度過的一年接近於地球的兩年(代表如果在火星上等待下一次跨年的時間會更長!)圖/Pixabay

而在 2022 年 12 月初時,也發生了一次火星衝!這次火星的視星等亮度達到 -1.9 等,預測將會是未來十年內最亮的火星衝,但如果錯過這次也沒有關係,在 2033 年時會發生亮度更亮的火星衝,目前預估視星等亮度可以達到 -2.5 等呢!(星等值越小越亮!)

因火星公轉太陽軌道並非正圓形,故每一次的火星衝亮度也皆會稍有不同。圖/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滿載希望的希望號

除卻火星衝外,日本 1998 所發射的希望號探測器(のぞみ)也是年少的也英殷切期待的天文任務。當時日本為促使國民對於火星產生興趣與探索,舉辦於希望號中搭載姓名的活動,也英的名字也跟著希望號一起進行宇宙探索。

希望號原本的目標與任務是觀察火星上大氣層,與火星受太陽風作用的影響。但在 1998 年發射後,希望號的推進器出現故障,不只大量消耗燃料,還造成希望號進入火星軌道的時間延長,後又於 2002 年受到太陽劇烈活動的影響電力系統受到破壞。最終,希望號於 2003 年 12 月失聯,未能順利完成火星的探測任務。

希望號未能順利完成任務,彷彿暗示著也英的人生也同樣遇到瓶頸與挫折。圖/IMDb

未完待續的火星之旅

火星因其醒目的紅色外觀一直為人們所關注與追尋的星球(西方更將其取名為 Mars,即為羅馬神話中的戰神),且因火星具有與地球相似的環境條件,科學家一直將火星作為移居星球的選項之一,也設想過將火星「地球化」,使其更加適合人類居住。

但人們是否有改變火星的權利,又或者我們對於火星是否有足夠的了解,或許等到未來更多次嘗試的火星任務後才能知曉答案,正像是晴道說的:「要想知道是不是命中註定,你必須全心投入進去。」

參考資料

Mia_96
16 篇文章 ・ 21 位粉絲
喜歡教育又喜歡地科,最後變成文理科混雜出生的地科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