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躍升:40億年演化史上最重要的10個關鍵》(Life Ascending: The Ten Great Inventions of Evolution)其實是一本相當有深度的書,甚至不容易界定說它是本科普書,因為在這本書中提出的觀點,在學術界中也算是頗新穎的。
以科普書,也就是以學術圈外的大眾為對象,而撰寫的科學類書籍,能夠引起整個學術界轟動的,最佳的例子就是達爾文(Charles Darwin, 1809 – 1882)的《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是的,《物種起源》確實是本科普書!為了擴大影響力,達爾文事實上是以大眾能夠理解的語言撰寫《物種起源》的。可是《物種起源》的深度,迄今仍要有非常深厚的學術素養,才能完全掌握。《物種起源》仍是當今大部分演化生物學的學術論文最愛引用的一本巨著!
另一個很好的例子是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 這本榮獲普利茲獎的佳作中,使用生動易懂的文筆介紹了生物地理學如何能夠解釋人類文明發展的不平等。這個觀點轟動了學術界,影響層面廣及生物學、人類學和 地理學!使得原本就以生理學和生態學的傑出研究榮獲美國兩院(美國藝術及科學院和國家科學院)院士的賈德‧戴蒙獲聘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地理學教授。
尼克.連恩(Nick Lane)的《生命的躍升》,其影響力雖然還不能和《物種起源》和《槍炮、病菌與鋼鐵》相提並論,不過在《生命的躍升》中提到的研究和觀點,在學術界中都還是非常新穎的。尼克.連恩在《生命的躍升》挑 選了十個演化史上最重要的發明(inventions),說明生命如何透過這些發明,一次次地革新,最後演變成今日繽紛多采的面貌。這十個發明,是根據它 們對生命世界的影響,它們對今日生物的重要性,以及它們的象徵意義來決定的,其中包括:生命的起源、DNA、光合作用、複雜的細胞性、運動、視覺、溫血、 意識、死亡。
研究生物演化史的新發明,或者稱作革新(novelties)、創新 (innovations),尤其是以遺傳學、基因體學、發育生物學的方法,在演化生物學界是方興未艾的新領域。我事實上就是在研究演化創新這件事,博士 班時是研究果蠅的性梳(sex comb),現在和南加州大學病理系的鍾正明院士(Cheng-Ming Chuong)及吳平博士合作研究尼克.連恩在第七章中提到的羽毛之起源和演化,研究用的材料是鳥類,因為只有鳥類有羽毛。呃,這不是廢話嗎?事實上不盡 然,因為有些恐龍就有羽毛。而且,鳥類應該算是一種爬蟲動物,牠們的祖先就是長羽毛的恐龍。就生物學上的定義,鳥就是恐龍!可是鳥類為何和恐龍,甚至牠們 的近親鱷魚長得完全不像,就是因為在鳥類這一支動物中,產生了有許多演化上的創新,例如羽毛、喙、翅膀、中空的骨骼、以及其他生理和解剖特徵。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