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20221124):對文章用字進行調整,感謝臺北市龍山國中翁明珠老師的協助。
編按:英國氣候變遷法(Climate Change Act) 從 2008 年頒布至今已超過 10 個年頭。這次有幸訪問到英國氣象權威何博安爵士(Sir Brain Hoskins),帶各位回顧整個氣候變遷法案的誕生、茁壯與成果,期待能給正歷經能源轉型的台灣社會更多省思。
為什麼要有氣候變遷法?
時間到回 2008 年,綠色和平等組織等許多民間 NGO 團體,開始要求英國政府正式氣候變遷這個迫切且不容忽視的議題。他們大聲疾呼,希望喚起大眾的注意力,也希望英國政府能拿出魄力,立刻著手處理排碳量的問題。
特別的是,進行鳥類研究的學者們也在這次的督促行列中:他們發現在極端氣候的影響下,鳥類的遷移行為有了改變。
氣候變遷的影響,除了冰層融解、北極熊餓死等事件外,就是極端氣候。我們都知道大氣層能為地球保溫的關鍵因素就在溫室氣體。這些能吸收熱量的氣體如,甲烷、二氧化碳、水氣等,會在空中形成一道防護膜,吸收太陽光,讓地球不至於冰天雪地。
然而,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日漸增多,使得大氣中可容納的水分含量也增加了。水分越多降雨就越多,造成洪水、暴風等短時間內強降水的天氣型態更加頻繁。當時英國境內發生多起水災,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在野黨也趁勢打出減碳牌,期待獲得更多選民支持。
最終,英國政府迫於極端氣候、人民及在野黨的壓力,決定訂定氣候變遷法案。
反對聲浪開始浮現
氣候變遷法的長期目標是在 2050 年時達到碳排放能比 1990 年少 80%,希望能將地球的升溫控制在 2℃ 之內,也就是每人平均每年碳排放額度控制在 2 噸左右。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勢必得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轉為發展風能、氫汽車等綠色能源。
首先跳出來反對的就是工商企業。他們認為氣候變遷法案會毀了英國:綠能成本高、發展不成熟,要捨棄現在便宜的燃料方式走能源轉型,利潤實在太少。
堅持不可動搖的信念
面對反對意見,英國政府並沒有妥協。何博安爵士認為,一旦制定了政策,政府的態度就不能左右搖擺,而應該堅定地朝著目標前進。雖然法案在現階段無法獲得支持,但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不會想支持只想賺錢而不顧汙染的企業。
人們要投資的,是一個會為地球環境著想,會為後代子孫考慮的企業。
最終,企業會在整個大環境的趨勢下,轉而支持這個法案。英國身為全球第一個制定氣候變遷相關政策並立法明定減碳目標的國家、作為國際的領頭羊,更該有領導全球的魄力與樹立模範的責任。
那麼承載著眾人希望的氣候變遷法案成效如何?
卓越而超乎想像的成效
以下面這張圖表來說明,從 1990 年到 2017 年間,英國溫室氣體的排放(紅色線)已降低 41%,經濟也並不如當初的反對者所說的會「毀於一旦」。
相反的,GDP 成長了 65% 以上。
另外對於可再生能源常見的高成本疑慮,2018 年的數據也支持了:
現在的科技越發成熟,未來綠能的成本完全可低於化石燃料(黑虛線)。
整個社會也有了良好的改變。因為這個長期的目標規劃,英國不再過度依賴燃煤及天然氣。企業開始公開支持氣候變遷法,即使原先不願意配合的公司,迫於人民的投資壓力也得改變作風。
英國的下一步
過去十年來的良好成效無疑是一劑強心針。2015 年巴黎氣候協定把全球暖化的額度下修到 1.5℃,而英國期許能把原先訂好的「比 1990 年的排放量還少 80%」變更為 100%。換句話說就是綠能完全取代化石燃料。
那麼台灣呢?
一般民眾對氣候變遷最常有的迷思有兩個,第一是這不太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第二是這會毀壞我們的經濟。從前文可知,極端的氣候型態只會越來越多,以台灣為例,需要擔心的是越來越多的強烈颱風及短時間內的強降水、水災、乾旱等問題。
對於那些擔心經濟會垮台的人,希望英國這個成功的例子能讓你放心,這股綠色經濟不會有企業甘願被丟在後面(Don’t want to be left behind.)。這是個迫切的問題,我們應該思考有什麼是我們能做的?我們需要的是什麼?別落入「要或不要」這種非一及二的問題中。
尤其台灣有這麼好的條件:風能和太陽能。現在不做,什麼時候開始?以爵士的一個超棒舉例作結:今天醫生會在病人出現一兩個典型病徵時趕快對症下藥,而不會等到這個病的所有症狀都出現後才開始處理。
沒有不能做的理由,只有不做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