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冬天頻擦護唇膏,夏天卻忘了防曬!你的嘴唇保養只做一半嗎?

MedPartner_96
・2019/04/12 ・3007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443 ・四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在臉上的保養著墨很多,像是青春痘瘦小臉迷思,或是更局部的眼周問題,今天我們要轉換到一個同樣受到大家關心的戰區:嘴唇!

大家都很擔心嘴唇乾燥脫皮、擔心暗沈、擔心產生唇紋,所以網路上流傳很多文章,教你什麼「嘴唇保養跟一般皮膚一樣,用同樣的方式保養就好」,但也有人說「嘴唇跟臉部皮膚很不一樣,要特別保養」;有人說「嘴唇乾裂就要塗護唇膏」但又有人說「護唇膏一天最多只能塗五次」、「唇膏千萬別橫向塗抹」,或是像「塗抹蜂蜜、用毛巾熱敷」這些做法,讓人看得一愣一愣的,看多了反而不知道怎麼開始保養了。

所以今天我們要在這篇影片與文章跟你說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提供一個最適合大家的保養唇部方式!

嘴唇也是皮膚,當一般皮膚保養就可以?

其實這不是正確的說法喔~嘴唇的表面從臉部的皮膚延伸而來,可是特性上和臉部皮膚很不一樣,從皮膚組織學來看,嘴唇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嘴唇內側(Mucous (wet, internal) aspect):這裡有很多分泌黏液的小唾腺細胞,所以通常是濕潤的,而且平常沒事也不會一直張開嘴巴,所以這裡比較沒有乾燥問題。

嘴唇周邊的肌膚(External aspect):這邊和臉部肌膚比較接近,但是相對臉頰或額頭的皮膚更薄、也更敏感。

紅唇區域(Vermilion zone):這個 vermilion 是朱紅色的意思,指的就是暴露在外的紅色雙唇,這個區域幾乎沒有角質、皮脂腺跟汗腺,所以也就是這裏幾乎可以說不會出油、不會出汗,也缺乏角質層避免水分散失、阻倒紫外線和外界刺激物質的功能  超級脆弱!

在冬天這種低溫、低溼度的季節,嘴唇會特別容易乾,通常就是這個原因,所以嘴唇和其他臉部皮膚還是很不一樣,拜託,要好好保護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冬天過了夏天來了,嘴唇要不要防曬?

市面上標示防曬係數的唇膏或護唇產品超多的啦!這代表大家對嘴唇的防曬是很重視的,但嘴唇到底需不需要防曬呢?

答案是要!

剛才有講過,嘴唇缺乏角質層的保護,所以天生更難抵抗紫外線的傷害。所以如果擔心唇部老化,那防曬是非常重要的。但唇部要怎麼防曬呢?該買有防曬係數的唇膏嗎?

最重要的是防曬 ABC 中的 A:Avoid,避免在中午烈陽下長時間的戶外活動;再來是 C:Cover,曬太陽時記得幫自己戴上帽子或口罩;真的必要時,可以使用有標示 SPF 的唇膏,也就是 ABC 中的 B:Block,這邊要注意的是,這類唇膏的用量通常很達到足夠防曬的厚度,這我們之前有拍過實測影片,大家可以回去看看。

塗護唇膏也有限制,一天不超過五次?

你有聽過這個說法嗎?這個說法真的讓很多人都不敢塗護唇膏欸~你還要想說五次塗抹要分配在一天 24 小時什麼時間塗,這就像明明已經尿急了,但是你忍住了因為一天只能上五次廁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覺得乾,就塗吧!

那些會說不能塗太多次的理由,是認為塗抹太多次會過度摩擦嘴唇,或是說這樣會讓嘴唇產生依賴,破壞原本的保護機制,反而越塗越乾。

BUT 護唇膏本來就是油油的東西,只要你不是塗得很狂暴,應該不會有過度摩擦的問題啦~再來剛剛說過,嘴唇本來就缺乏皮脂和角質層的保護,何來的保護機制被破壞呢?觀念學會以後,很多謠言都會不攻自破,所以下次嘴唇覺得乾的時候,就放心給他塗上去吧!

擦護唇膏也有眉角,只能上下塗?

看到這則新聞大家一定嚇死了,因為幾乎所有人都習慣左右塗抹護唇膏啊!報導說有醫師指出唇膏要順著唇紋塗抹,才會均勻,或是說左右塗抹比較會摩擦容易產生唇紋。這邊想請大家安心,不管是左右、還是上下,只要是緩慢仔細的塗抹都可以均勻保護到嘴唇,這種程度的摩擦也不至於會產生唇紋的啦!

只要是緩慢仔細的塗抹都可以均勻保護到嘴唇,左右擦也是可以的啦!圖/pixabay

臉都敷面膜了,也來敷個唇膜?

很多朋友都跟我說他們想敷唇膜,因為夢想敷完唇膜之後,隔天就會出現水潤性感的雙唇。這類產品如果能夠做到加強保濕,並且也補上一層封閉性的油脂,是有機會改善唇部乾裂的,但許多市面上的唇膜組成是偏水相的,鎖水的效果不好,反而容易越用越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很多唇膜產品也用了許多複雜的香料、色素,這些成分在缺乏角質保護的嘴唇,更容易引起刺激反應。所以要用這類產品沒有完全不行,但一定要考慮產品的整體配方組成,原則是少量的潤濕性保濕成分,加上較多的封閉性保濕成分,也儘量避開太複雜、不必要的成分喔!

嘴唇需要去角質嗎?蜂蜜和橄欖油塗在嘴唇上保養行不行?

除了上述幾個常見問題,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流言在網路上散播,像是嘴唇也要定期去角質,嘴唇已經沒什麼角質了到底是在去什麼啦?

或是各種保養嘴唇的秘方,像是:塗抹蜂蜜、塗橄欖油、敷黃瓜、敷茶包、敷檸檬、塗蘆薈凝霜、塗牛奶、塗奶油、敷玫瑰花瓣……真的多到說不完。

網路上各種保養嘴唇的秘方,多到說不完!圖/pixabay

這些秘方的出現,和對唇部生理的不了解很有關係,有人會想敷一些營養物質 是因為覺得嘴唇乾裂是唇部缺乏營養的關係,但醒醒吧孩子,唇部需要的營養主要不是用敷的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蜂蜜、牛奶、檸檬這些東西用吃就好啦,可以不要浪費食物嗎?有些鎖水用的像是抹橄欖油沒有不行,但其實用凡士林還更簡單。這些秘方很多都是沒有足夠根據的說法,別忘了嘴唇乾主要是因為缺乏角質層和皮脂的保護比較脆弱,這時候如果再去塗一些成分不明的東西上去,保濕不成反而還可能刺激你的嘴唇啦!

正確的嘴唇保養該怎麼做?

所以講了這麼多,到底嘴唇該如何好好保養呢?

  • 對嘴唇來說成分單純,含油脂的唇膏,或是更簡單一點用凡士林就是唇部很棒的保濕選擇了。
  • 嘴唇的防曬重點是先 Avoid,再 Cover,最後才考慮使用防曬的產品。
  • 不亂去角質。
  • 還有不要過度舔抿嘴唇。
  • 千萬別去撕去摳死皮。
  • 別抽煙,研究實證他會讓嘴唇膠原蛋白流失、嘴唇變黑、唇紋變深。

如果想要水潤飽滿的嘴唇,就算你其他都做對了,光一個抽煙就全部 GG 啦!

其實唇部的保養說難是不難,正確保濕防曬避免刺激三個原則而已,但說簡單呢也是不容易喔,因為網路上有好多似是而非教學文章,真假難辨,有時候保養不成反而還傷了身體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MedPartner_96
49 篇文章 ・ 16 位粉絲
一位醫師用一年時間和100萬,夢想用正確醫美和保養知識扭轉亂象的過程。 Med,是Medicine,醫學的縮解。Med 唸起來也是「美的」。我們希望用醫學專業,分享更多美的知識。Partner則是我們對彼此關係的想像。我們認為醫師和求診者不只是醫病關係,更應該是夥伴關係。 如果您也認同我們的理想,歡迎和我們一起傳播更多正確的醫美知識。 我們的內容製作,完全由MedPartner專業醫療團隊負責,拒絕任何業配。

0

8
2

文字

分享

0
8
2
快!還要更快!讓國家級地震警報更好用的「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1/21 ・2584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 文/陳儀珈

從地震儀感應到地震的震動,到我們的手機響起國家級警報,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臺灣從 1991 年開始大量增建地震測站;1999 年臺灣爆發了 921 大地震,當時的地震速報系統約在震後 102 秒完成地震定位;2014 年正式對公眾推播強震即時警報;到了 2020 年 4 月,隨著技術不斷革新,當時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以下簡稱為地震中心)僅需 10 秒,就可以發出地震預警訊息!

然而,地震中心並未因此而自滿,而是持續擴建地震觀測網,開發新技術。近年來,地震中心執行前瞻基礎建設 2.0「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預計讓臺灣的地震預警系統邁入下一個新紀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連上網路吧!用建設與技術,換取獲得地震資料的時間

「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起源於「民生公共物聯網數據應用及產業開展計畫」,該計畫致力於跨部會、跨單位合作,由 11 個執行單位共同策畫,致力於優化我國環境與防災治理,並建置資料開放平台。

看到這裡,或許你還沒反應過來地震預警系統跟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有什麼關係,嘿嘿,那可大有關係啦!

當我們將各種實體物品透過網路連結起來,建立彼此與裝置的通訊後,成為了所謂的物聯網。在我國的地震預警系統中,即是透過將地震儀的資料即時傳輸到聯網系統,並進行運算,實現了對地震活動的即時監測和預警。

地震中心在臺灣架設了 700 多個強震監測站,但能夠和地震中心即時連線的,只有其中 500 個,藉由這項計畫,地震中心將致力增加可連線的強震監測站數量,並優化原有強震監測站的聯網品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地震中心的評估中,可以連線的強震監測站大約可在 113 年時,從原有的 500 個增加至 600 個,並且更新現有監測站的軟體與硬體設備,藉此提升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

由此可知,倘若地震儀沒有了聯網的功能,我們也形同完全失去了地震預警系統的一切。

把地震儀放到井下後,有什麼好處?

除了加強地震儀的聯網功能外,把地震儀「放到地下」,也是提升地震預警系統效能的關鍵做法。

為什麼要把地震儀放到地底下?用日常生活來比喻的話,就像是買屋子時,要選擇鬧中取靜的社區,才不會讓吵雜的環境影響自己在房間聆聽優美的音樂;看星星時,要選擇光害比較不嚴重的山區,才能看清楚一閃又一閃的美麗星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表有太多、太多的環境雜訊了,因此當地震儀被安裝在地表時,想要從混亂的「噪音」之中找出關鍵的地震波,就像是在搖滾演唱會裡聽電話一樣困難,無論是電腦或研究人員,都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才能判讀來自地震的波形。

這些環境雜訊都是從哪裡來的?基本上,只要是你想得到的人為震動,對地震儀來說,都有可能是「噪音」!

當地震儀靠近工地或馬路時,一輛輛大卡車框啷、框啷地經過測站,是噪音;大稻埕夏日節放起絢麗的煙火,隨著煙花在天空上一個一個的炸開,也是噪音;台北捷運行經軌道的摩擦與震動,那也是噪音;有好奇的路人經過測站,推了推踢了下測站時,那也是不可忽視的噪音。

因此,井下地震儀(Borehole seismometer)的主要目的,就是盡量讓地震儀「遠離塵囂」,記錄到更清楚、雜訊更少的地震波!​無論是微震、強震,還是來自遠方的地震,井下地震儀都能提供遠比地表地震儀更高品質的訊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於 2008 年展開建置井下地震儀觀測站的行動,根據不同測站底下的地質條件,​將井下地震儀放置在深達 30~500 公尺的乾井深處。​除了地震儀外,站房內也會備有資料收錄器、網路傳輸設備、不斷電設備與電池,讓測站可以儲存、傳送資料。

既然井下地震儀這麼強大,為什麼無法大規模建造測站呢?簡單來說,這一切可以歸咎於技術和成本問題。

安裝井下地震儀需要鑽井,然而鑽井的深度、難度均會提高時間、技術與金錢成本,因此,即使井下地震儀的訊號再好,若非有國家建設計畫的支援,也難以大量建置。

人口聚集,震災好嚴重?建立「客製化」的地震預警系統!

臺灣人口主要聚集於西半部,然而此區的震源深度較淺,再加上密集的人口與建築,容易造成相當重大的災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多都會區的建築老舊且密集,當屋齡超過 50 歲時,它很有可能是在沒有耐震規範的背景下建造而成的的,若是超過 25 年左右的房屋,也有可能不符合最新的耐震規範,並未具備現今標準下足夠的耐震能力。 

延伸閱讀:

在地震界有句名言「地震不會殺人,但建築物會」,因此,若建築物的結構不符合地震規範,地震發生時,在同一面積下越密集的老屋,有可能造成越多的傷亡。

因此,對於發生在都會區的直下型地震,預警時間的要求更高,需求也更迫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著手於人口密集之都會區開發「客製化」的強震預警系統,目標針對都會區直下型淺層地震,可以在「震後 7 秒內」發布地震警報,將地震預警盲區縮小為 25 公里。

111 年起,地震中心已先後完成大臺北地區、桃園市客製化作業模組,並開始上線測試,當前正致力於臺南市的模組,未來的目標為高雄市與臺中市。

永不停歇的防災宣導行動、地震預警技術研發

地震預警系統僅能在地震來臨時警示民眾避難,無法主動保護民眾的生命安全,若人民沒有搭配正確的防震防災觀念,即使地震警報再快,也無法達到有效的防災效果。

因此除了不斷革新地震預警系統的技術,地震中心也積極投入於地震的宣導活動和教育管道,經營 Facebook 粉絲專頁「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跨部會舉辦《地震島大冒險》特展、《震守家園 — 民生公共物聯網主題展》,讓民眾了解正確的避難行為與應變作為,充分發揮地震警報的效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雖然地震中心預計於 114 年將都會區的預警費時縮減為 7 秒,研發新技術的腳步不會停止;未來,他們將應用 AI 技術,持續強化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降低地震對臺灣人民的威脅程度,保障你我生命財產安全。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6 篇文章 ・ 300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13
1

文字

分享

0
13
1
來匆匆、去匆匆!虎鯨橫跨大海的「換膚旅行」
Lea Tang
・2020/05/14 ・1283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546 ・八年級

鯨的季節性遷移除了育兒外,可能還有「換膚」一途。

鯨類的季節性遷徒

鬚鯨及齒鯨季節性遷移的原因,向來是科學家們想要解開的謎團之一。牠們每年往返於極地水域的攝食場(feeding ground)及赤道地區的育幼場(breeding ground),距離極遠。以鬚鯨亞目底下的座頭鯨為例,來回的移動距離可達 18,840 公里。

座頭鯨的遷徒路線,粉色區域為育幼場,藍色區域為攝食場,橘色線條為移動路線。圖/offthemap.travel

過去,學者認為鯨類遷徒的主因是育幼——新生幼鯨的皮膚尚不能抵禦極區的嚴寒環境,牠們會在溫暖的熱帶海域生產,待小鯨魚發育完全,再返回食物量充足的極地。然而在極地虎鯨的長途遷移中,部分鯨魚並未出現生產或育幼的行為,往返時間更是僅花費了短短 42 天(通常為數個月)。

這顯然與學界長久以來「冷冷食有飽,熱熱較好生」(feed-in-the cold, breed-in-the-warmth) 的假說相悖。

對此,海洋生態學者羅伯特.皮特曼(Robert Pitman)提供了新的看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來去溫暖海水「去角質」?

研究團隊在南極水域的四種虎鯨身上放了 62 個衛星標籤、持續追蹤八個夏季後,注意到在這 9,400 公里的長距離遷徒(由南極到南大西洋西部)中,虎鯨的「膚質」有了頗大的變化。虎鯨在南極時身上通常覆有黃色的矽藻薄膜,而在其它地點的鯨身卻很乾淨。

在南極時,虎鯨身上常覆有黃色矽藻薄膜。圖/sciencemag.org

人類去角質,鯨魚當然也要換膚。事實上,鯨魚和人類一樣會持續性地代謝表皮細胞,但寒冷的極圈環境不利於鯨類蛻皮。皮特曼認為,這可能和虎鯨為了在極冷環境下生存所發展出來的特殊機制——透過減少流向外層皮膚的血液量來維持體溫——有關。若虎鯨流向皮膚的血液變少,牠的體溫便會降低,造成皮膚細胞減少或停止增值、防止脫落。

無法正常生長與代謝的皮膚促成矽藻堆積,然後變得越來越厚。

蛻蛻皮,抗抗菌!

就像我們角質堆積會讓膚色黯沉,厚厚的微矽藻堆積在鯨魚皮膚表面,不僅會讓皮膚變黃,還會孳生有害細菌,對健康產生危害。於是乎,定期的「去角質」對鯨魚來說可就非常重要了。要想恢復原本光滑透亮的皮膚,虎鯨們只好動身前往溫暖的中低緯度海域,來場舒舒服服的換膚之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南極拍攝到的虎鯨寶寶,照片中的皮膚狀況可能與牠們在冰冷環境中無法正常蛻皮有關。圖/R. Pitman

2012 年曾有學者提出,為了在南極寒冷的海水中保存熱量,虎鯨會將血液從皮膚中轉移出來,降低皮膚細胞的再生率;而當回到溫暖水域,提升的新陳代謝就能促成蛻皮。

皮特曼的研究結果似乎和此不謀而合,但要進一步擴大解釋為「所有鯨魚的遷徙都是為了蛻皮」,又為時過早。目前只能證實蛻皮對鯨魚的重要性,而非蛻皮與遷徙的絕對關連——畢竟不同種類的鯨魚可都有著不同的生物習性呢。

參考資料

Lea Tang
20 篇文章 ・ 8 位粉絲
徜徉在極北之海的浪漫主義者。 喜歡鯨豚、地科、文學和貓。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曬傷敷蘆薈有效嗎?簡易六步驟急救你曬傷的皮膚!
MedPartner_96
・2019/07/06 ・3473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SR值 500 ・六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曬傷是許多人都有過的經驗,在歐洲的文獻回顧中發現有 20%-70% 的人在一年內有過不同程度曬傷的經驗(台灣應該比較少,但還是不少人曬傷),和中暑一樣,都是炎炎夏日中常會遇到的問題。

但大家對於曬傷的處理知識都正確嗎?在我們不科學隨機抽問了一小群網友後,發現大家的曬傷處理概念多數都不完整,在關鍵 6 步驟中平均只答對了 2.8 個⋯⋯ 因此我們決定從曬傷的機轉、處理以及預防完整濃縮成一篇知識文分享給大家。如同先前的文章,我們不太希望大家用「硬背」把步驟記下來,而是完整理解曬傷相關的成因和相關變化,一但發生的時候,才能隨機應變,用最接近正確的方式處理曬傷問題。

廢話不多說,我們開始上課囉!

急救之前,先了解「曬傷」是怎麼產生的?

曬傷其實跟灼傷是一樣的概念,主要是皮膚接受過量的紫外線照射後產生了熱傷害。紫外線中波長較長且能量較低的 UVA 容易造成曬黑、曬老,而波長較短且能量較強的 UVB 容易造成曬紅、曬傷。所以如果擔心曬傷的話,主要必須防護的目標是 UVB 為主。但多數人也擔心曬黑、曬老的問題,所以涵蓋 UVA 波段的完整防曬就很重要了。常見的曬傷依照嚴重的程度可以分為兩種:

  1. 較輕微、侷限在表皮層的曬傷。會呈現發紅脫皮的反應。屬於一度灼傷
  2. 較嚴重的曬傷,紫外線已經傷害到真皮層,可能觀察到出現水泡伴隨劇烈疼痛。屬於淺二度灼傷

怕大家沒辦法分辨,附上同一人,兩種不同程度曬傷的照片給大家參考:起水泡的區域就是曬傷至真皮層導致淺二度灼傷,而單純發紅的區域就是曬傷侷限於表皮的一度灼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沒擦防曬乳曬傷後三天的皮膚變化,發紅的一度灼傷與起水泡的淺二度灼傷。 圖/Axelv and available via CC BY-SA 3.0

但曬傷其實是一連串的皮膚病理變化,在剛開始的幾小時內,皮膚內的發炎細胞會開始作用,讓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現發炎的紅、腫、熱、痛反應。變紅的情形常在曬傷後即刻、或於曬後的 3-4 小時左右出現,通常在曬傷後 12-24 小時達到高峰。黑色素細胞也會因為紫外線的刺激,開始分泌黑色素,作為一種自衛機制,所以曬黑可以是很快的事,等到曬傷的紅色退了之後,曬黑的情況會在曬後的第二、三天左右最明顯。因曬傷而受損的表皮會接著開始脫落,這個階段會感覺自己跟一條蛇一樣,不停掉下皮屑。等到皮屑掉完,整個曬傷的急性期就差不多結束,留下的就是比以前黝黑的肌膚,要隨著時間才會慢慢淡化到原本的膚色了。

但不要以為曬傷只有這麼簡單,其實曬傷還有許多長期的問題,例如皮膚的老化長皺紋皮膚癌角質異常增厚,眼睛也可能因為過度日曬導致白內障。另外曬傷之後的皮膚,看起來似乎已經完全復原,不過一旦嚴重曬傷之後,該區域的皮膚即使復原了,也會變得比較脆弱、以後也可能更容易長斑。所以醫師才會這麼苦口婆心,整天在提醒大家要注意防曬,這不只是為了美麗的考量,更是健康的考量啊!

這邊插播曬傷的番外篇:如果觀察力很敏銳的話,你可能會發現通常皮膚顏色越白的人越容易曬傷,而皮膚越黑的人就越不容易曬傷。這主要跟皮膚內的黑色素分布密度有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回去參考美白全攻略的這篇文章。其實黑色素雖然讓你看起來黑,但也同時具有吸收紫外線、清除自由基、保護膠原蛋白跟 DNA 的功能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多數的曬傷可以在曬後的三天左右逐漸自癒,但曬傷的急性期處理觀念還是很重要。以下我們依照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有關曬傷處置的建議,依照台灣環境微調,給大家曬傷處理的關鍵步驟建議。

曬傷處理六步驟:降溫、保濕、止痛、補水、避免感染、加強遮蔽

【冷水降溫】最簡單的做法是沖冷水澡,或者用毛巾沾冷水覆蓋在曬傷處,但建議避免用冰塊冰敷。因為冰敷雖有不錯的降溫效果,但曬傷受損的皮膚也較容易被凍傷。這跟灼傷急救的第一步概念完全一樣。

【保濕】沖完澡後,用毛巾輕輕拍乾身體,但不必完全擦乾,保留一些水分在皮膚上。並且擦上成分單純、無香精、無色素或其他刺激物質的保濕產品。防曬後鎮定用的蘆薈產品是可以考慮選用,但要注意的是,能夠產生鎮定效果的只有蘆薈裡面的蘆薈膠,它應該是透明無色的。如果你買的產品是綠色的,必定是添加了其他物質或色素,那就不建議使用。如果有人好心拿了整條蘆薈要給你用,請不要傻傻就整條抹得很開心。別忘了蘆薈的綠色外皮以及汁液是有刺激性的,只有中間透明的蘆薈膠才有用啊!

為了避免大家犯傻,貼上蘆薈玉照一張。外面那層綠色的,還有流出來的黃色汁液都是有刺激性的,只能用中間完全透明的那塊喔!有些網友會想用小黃瓜或西瓜皮這類東西來保濕,這不會不行,但僅限於輕微發紅的曬傷,如果有開放性傷口就不宜使用,而且其實效果不是很強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外面那層綠色的,還有流出來的黃色汁液都是有刺激性的,只能用中間完全透明的!圖/Max Pixel

止痛】如果皮膚真的很痛,可以考慮使用局部外用低濃度類固醇藥膏,但如果有破皮的區域就不能使用不能使用局部麻醉效果的藥膏以避免刺激或產生過敏反應。如果還是很痛,可考慮使用口服阿斯匹靈 (Aspirin)、Ibuprophen 、乙醯胺酚 (Acetaminophen) 等非類固醇止痛藥,但不建議使用口服類固醇止痛。

千萬不要去抹什麼牙膏、醬油這些怪東西,那不但沒幫助還增加感染風險!

補充水分】曬傷會導致角質層鎖水的能力下降,因此體內的水分容易流失。補充充足的水分可以降低脫水的風險,也能緩減其他劇烈曝曬後的不適,例如中暑。至於補水的方式,直接飲水就可以,有些人會想去打點滴,在多數狀況下沒有必要。

不要戳破水泡】假如曬傷嚴重到起水泡的話,應該讓水泡自己消掉、癒合。刻意弄破水泡會增加感染的風險。如果水泡不小心破了,請用生理食鹽水沖乾淨後就醫。如果水泡面積很大,那代表曬傷嚴重,應該要直接就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加強物理性防曬】在曬傷復原期間,儘量用衣物、傘、帽遮蔽的方式儘量防曬。這時候受損的皮膚已經不適合塗抹防曬產品了,只能儘量避免曝曬,不得已要出門時,就用物理性的方式加強遮蔽,避免已經受傷的皮膚繼續受到紫外線的傷害。

依照上面的 6 點關鍵操作,就可以有效控制曬傷的情形不要惡化,讓皮膚儘速復原。另外要提醒的是,如果有嚴重的大片曬傷合併水泡,或有其他嚴重熱傷害的症狀例如:體溫上升發燒、劇烈頭痛、意識狀態不清、噁心、嘔吐、視力模糊或昏迷的情況,請務必直接就醫不要拖延喔!

與其事後急救,不如加強防曬觀念吧!

不過大家都知道,預防重於治療,與其曬傷之後來想怎麼處理,不如一開始就好好預防曬傷發生。接下來跟大家分享預防曬傷的關鍵。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避免在上午 10 點至下午 3 點這段紫外線最猛烈的時間出門。如果不得已要出門,請搭配使用防曬的帽子、長袖深色衣物、外套、陽傘、太陽眼鏡等等。有關防曬衣物的選用,可以參考這篇有關UPF的介紹文章。這些儘量都能做到後,再搭配防曬乳使用。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許多曬傷都是在海邊發生,關鍵原因常是因為沒有補擦防曬產品。如果要下水,請務必注意你選的防曬產品的抗水能力,至於要怎麼看,請回去複習這篇文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上的這些重點都能做到,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安心度過這個夏天啦!

參考資料

  1.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 How to treat sunburn?
  2. Uptodate: Patient education: Sunburn (Beyond the Basics)
  3. Uptodate: Sunburn
  4. Cosmeceuticals, 3rd edition
  5. 台灣藥粧品學研習專業小組討論講義(邱品齊醫師提供)
  6.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MedPartner_96
49 篇文章 ・ 16 位粉絲
一位醫師用一年時間和100萬,夢想用正確醫美和保養知識扭轉亂象的過程。 Med,是Medicine,醫學的縮解。Med 唸起來也是「美的」。我們希望用醫學專業,分享更多美的知識。Partner則是我們對彼此關係的想像。我們認為醫師和求診者不只是醫病關係,更應該是夥伴關係。 如果您也認同我們的理想,歡迎和我們一起傳播更多正確的醫美知識。 我們的內容製作,完全由MedPartner專業醫療團隊負責,拒絕任何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