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rispin Maslog(亞洲新聞傳播研究所在馬尼拉的顧問;曾任記者、教授和環境運動人士,並曾為亞洲新聞基金會與國際水稻研究所工作)
Crispin Maslog 表示,要養活東南亞迅速增長的人口,需要發動第二次的綠色革命。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UNFPA)在 2011 年 10 月 31 日正式宣佈,這天是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是世界人口達到 70 億人的日子。而且世界人口在本世紀剩下的時間裡,正沿著一條急遽上升的曲線發展。
超過一半的人口(38 億)是亞洲人。儘管東南亞只有 6 億人,增長速度卻是最快的——在 1950 年到 2000 年期間,增至將近原來人口的 200% ——到 2050 年將再增加另外 50%。[1]
有著 70 億人口的這個世界,所面臨的最關鍵挑戰之一,便是如何養活在開發中國家貧民窟生活,且生活水平在貧窮線(poverty line)之下的 30 億人。
一場「完美的風暴」
科學家已經警告,在未來的 50 年內,世界所消耗的食物,將是一萬年前自農業出現以來的所有食物總量的兩倍。[2] 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統計數字。
但是,想想這個星球在糧食保障問題(food security)之外所面臨的其他危機,前景看來就更加艱鉅了。亞洲農業科學家、國際半乾旱熱帶地區農作物研究所(Internation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 Semi-Arid Tropics,ICRISAT)的所長William D. Dar,上個月就談到了一場即將到來的「完美風暴」(perfect storm)(編註:描述某些事情罕見地結合在一起,大大地加劇或惡化了某種情況,閱讀下文後會比較了解原作者使用這個詞語所指涉的意涵;資料來源:參考維基百科)。[3]
這個問題將會被人口爆炸導致的食物短缺所引發,並因為氣候變遷(導致氣溫暖化及乾旱、洪水等極端天氣)、土地退化、生物多樣性流失以及對能源需求增加等問題之結合而惡化。
為了迎接養活東南亞和太平洋等地大約 5 億窮人的挑戰,Dar 和其他農業科學家——包括國際水稻研究所(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IRRI)的所長 Robert Zeigler——已經呼籲發動第二次的綠色革命。
在 20 世紀 60 年代到 70 年代,由 IRRI 在亞洲所領導的首次綠色革命,阻止了預言中的饑荒。它的成功大部分要歸功於農作物技術的發展,像是被稱為「奇蹟水稻」的半矮水稻品種 IR8,其產量是傳統水稻的 10 倍。
但是,儘管取得了這些成功,綠色革命也有批評者。第一次綠色革命有錯誤也有副作用。如果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的國家,要想從第二次綠色革命中受益,就必須汲取這些經驗與教訓。
更綠色的革命
有些人批評綠色革命把重點放在少數依賴灌溉、化肥和殺蟲劑的高產量品種上。這些做法傷害環境,也會影響農業和野生生物的多樣性。
這也同樣意味著農民開始依賴少數幾種農作物品種。例如,印度在綠色革命之前大約有 3 萬種水稻品種。如今則約有 10 種——產量最高的品種。
單一作物種植,讓綠色革命的三種主要糧食作物——水稻、玉米和小麥——容易受到無法以農用化學藥品(編註:如化肥、農藥等)控制的植物疾病所傷害。這個問題同樣也導向了,對於數千年來在傳統品種中培育的寶貴遺傳性狀永遠流失的擔憂。
為了避免重複這些錯誤,第二次的綠色革命,應該納入在 20 世紀 50 年代到 80 年代那些養活世界的主要糧食之外的作物,並且接納旱地農業,種植諸如高粱、木薯和豆類等作物。
而且也應該利用東南亞廣大的高地、雨養農業區,而不僅僅是利用幾十年前糧食主產區的灌溉低地。東南亞大約有 70% 的土地仰賴雨水灌溉,而大多數的窮人生活在這些區域。
利用科學
幾十年來,農業科學技術取得的進展,可以對第二次綠色革命的成功做出貢獻。而挑戰在於,利用更少的水、營養物質和土地,並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來增加作物產量。
但是,糧食保障也要求農作物能夠抵禦極端天氣。例如,IRRI 已經開發出一種在被水完全淹沒兩周後仍可存活的水稻品種,而且近來還在孟加拉釋出兩種耐旱水稻品種,BRRI dhan56 和 BRRI dhan57。[4]
而 ICRISAT 已經開發並試驗了農作物、土壤和水管理的新方法,能夠幫助農民更好地適應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例如,改良高粱的種源,能夠幫助其在更溫暖的天氣下維持產量。高粱是雨養地區 5 億多人口的主要糧食。
科學創新在此被用於阻止迫在眉睫的「完美風暴」來臨。我們需要的是政府、基金會和國際組織的政治意願,來幫助啟動高地上第二場更綠色的革命。
參考文獻
[1] Hayes, A. C. and Zhao, Z. Population prospects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East Asia Forum, 2012)
[2] 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the Acquistion of Agri-Biotech Applications. Brief 43-2011: Executive Summary. Global Status of Commercialized Biotech/GM Crops: 2011.
[3] Dar, W. D. Weathering the perfect storm. (Disaster Management Times,2012).
[4] Dobermann, A. Blueprint for a greener revolution. Rice Today 10, 18–21 (2011)
延伸閱讀:SciDev 相關文章
科學家加速定序水稻品種 [2012-01-05]
擴大應對飢餓的創新 [2011-12-7]
稻田裡的魚和水稻一起興旺 [2011-11-24]
本文原發表於 SciDev [201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