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在個人電腦產業稱霸已逾三十年,尤其它的作業系統,從早期的 DOS 到近期的 Windows,一直都是唯一的標準配備(除非你改用蘋果電腦)。稍微知道歷史的人都知道,這一切始自於一九八○年代 IBM 要跨入個人電腦市場時,選擇了微軟作為提供作業系統的合作夥伴,才讓微軟這家小公司迅速茁壯,成就帝國霸業。
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微軟原本不是 IBM 的首選,而且比爾·蓋茲與創業夥伴根本沒有開發 DOS 作業系統。給了微軟機會的是一位叫基道爾(Gary Kildall, 1942-1994)的人,因為他的一念之間,改變了自己與比爾·蓋茲的未來,也改變了個人電腦產業的未來面貌。
1972 年,取得電腦博士學位的基道爾發現英特爾前一年才推出的微處理器 4004,這是首度將運算功能、記憶體與輸入/輸出介面三者整合在一顆晶片上。基道爾興致高昂地為它寫了程式,並主動向英特爾反應他所發現 4004 的功能侷限。英特爾此時才成立不到五年,與他相談甚歡後乾脆聘請他當顧問,於是 1973 年,他先為英特爾剛推出的八位元處理器 8008 寫出第一個微處理器的高階語言 PL/M(Programming Language for Microcomputers),接著為升級版的8080寫出 CP/M(Control Program for Microcomputers),可以控制IBM剛發明的軟碟機,成為史上第一個磁碟作業系統(Disk Operating System)。
基道爾於 1975 年進一步將 CP/M 發展成可以控制印表機等週邊設備,還具文字編輯與Basic語言編譯器等功能。他詢問英特爾要不要買下他發明的 CP/M,但英特爾認為微處理器將用在家電、鐘錶等動力機械上,完全無法想像會有個人電腦這塊市場,於是予以婉拒,表示 PL/M 已經夠好用了。
基道爾在友人的建議下,在業餘電腦玩家的雜誌上刊廣告自己賣,沒想到竟然一炮而紅。於是基道爾於1976年辭去教職,創立「數位研究公司(Digital Research, Inc.)」,正式開賣CP/M。為了滿足市面上不同廠牌的磁碟機,基道爾不得不開發出不同版本的CP/M,此時他想到如果讓CP/M架在一個專門控制輸入/輸出的程式(Basic Input/Output System)上面,那就不用修改 CP/M,只須修改 BIOS 就好了。這個設計讓 CP/M更快席捲使用英特爾處理器的電腦市場。
於是當 IBM 在 1980 年急著進入個人電腦市場時,它想到的當然是直接使用英特爾處理器與 CP/M 作業系統。但負責這案子的人先找上當時是 CP/M 經銷商的微軟,比爾·蓋茲才告訴他應該找基道爾。但 IBM 前去拜訪那天,基道爾竟然不在公司,開他的小飛機去了!留下妻子與 IBM 商談。
或許是基道爾認為 IBM 開的條件不夠好,更可能是 IBM 覺得基道爾的無禮缺席代表他很難打交道,總之,IBM 沒有繼續與基道爾協商,而是回頭找比爾·蓋茲;或許是要他幫忙勸說吧?結果比爾·蓋茲告訴IBM他可以如期提供同樣的東西。
原來,有一家西雅圖電腦公司抄襲 CP/M,開發出 Q-DOS 作業系統。比爾·蓋茲知道基道爾沒申請專利,於是與 IBM 談好條件後,以七萬五千美元買下 Q-DOS,改名為 MS-DOS。IBM 出貨的版本則稱為 PC-DOS。微軟從此飛上枝頭變鳳凰。
就這樣,發明第一個微處理器的高階語言、發明第一個磁碟作業系統、發明第一個 BIOS 的基道爾,就因為一念之間放棄了送上門的機會,他的心血從此被歷史遺棄,他的名字也早就被人們遺忘了。
本文同時收錄於《科學史上的今天:歷史的瞬間,改變世界的起點》,由究竟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