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前進二次元科學宇宙,《週刊少年泛科學 EX. 》豪華版創刊號開賣!

PanSci_96
・2018/04/01 ・1085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久等了!經過一整年的規劃和醞釀,泛科學終於達成開站七年來的重大里程碑——我們推出實體雜誌啦~~

自開站以來,泛科學一直為了要不要實體化這件事情反覆糾結。在糾結什麼呢?除了成本因素是一個考量,另一個原因是台灣目前已經有許多優質的科學雜誌例如《科學月刊》《物理雙月刊》《科學人》、《BBC知識》等等,泛科學如果要做雜誌,除了品質要做得跟這些前輩們一樣好,還要夠特別!

在過去一整年裡,編輯部不斷的發想一個又一個的專題,設計部嘗試了無數種設計風格。在所有人的腦袋都燒乾以後,現在我們終於可以大聲說出:我們不一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境遇

第一期《週刊少年泛科學 EX.》正式登場!

 

出版社:龐恩賽文化

語言:繁體中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 書號:3141592653589

裝訂方式:平裝

定價:$ 196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關於《週刊少年泛科學 EX.》,你不可錯過的三個科學雜誌之最:

  • 最勵志

當你的研究計畫寫不完(而且明天就是交計畫的死線了,贛),看一下「科研計畫筆記本」,滿足你計劃一秒就完成的幻想、然後再繼續熬夜、繼續崩潰吧!

當你失去人生的動力,看著水熊君努力尋死的故事一定會找到生命的意義,因為這是牠唯一想做的事情卻怎麼都做不好(想死卻都死不了啊,贛)。

  • 最實用

打了一整天的研究計畫,覺得手腕不舒服嗎?這時候《週刊少年泛科學 EX.》就是你的手腕救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計畫打完已經 12 點了,只好拿出泡麵當晚餐,蓋上《週刊少年泛科學 EX.》完美密封泡麵碗,加快泡麵效率。

回到家發現忘記餵貓主子吃飯,馬上開罐罐給牠,吃飽之後馬上放上《週刊少年泛科學 EX.》,讓主子用最舒服的角度入睡。

  • 最科.宅

看看這本書的封面,再照鏡子看看自己,懂?

這本全台灣最勵志、最實用、最科宅的科學雜誌創刊號優惠進行中,這本賣得好才有下一本,請大家告訴大家,人手一本,支持超科宅養成計畫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

.

.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

.

.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

.

.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

.

.

.

看到這個一年只會見到一次的限定版泛科娘,就是要跟大家說聲「愚人節快樂」的時候啦!

好希望每年的愚人節企劃都可以成真啊~(但每年都只是希望嗚嗚)

覺得不能只有你被騙嗎?快點把這個「好消息」分享給朋友XD

越多人同樂(?),泛科學編輯部明年就會越用力唬爛大家喔喔(欸?)

 

 

 

文章難易度
PanSci_96
1217 篇文章 ・ 2147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8
2

文字

分享

0
8
2
快!還要更快!讓國家級地震警報更好用的「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1/21 ・2584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 文/陳儀珈

從地震儀感應到地震的震動,到我們的手機響起國家級警報,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臺灣從 1991 年開始大量增建地震測站;1999 年臺灣爆發了 921 大地震,當時的地震速報系統約在震後 102 秒完成地震定位;2014 年正式對公眾推播強震即時警報;到了 2020 年 4 月,隨著技術不斷革新,當時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以下簡稱為地震中心)僅需 10 秒,就可以發出地震預警訊息!

然而,地震中心並未因此而自滿,而是持續擴建地震觀測網,開發新技術。近年來,地震中心執行前瞻基礎建設 2.0「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預計讓臺灣的地震預警系統邁入下一個新紀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連上網路吧!用建設與技術,換取獲得地震資料的時間

「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起源於「民生公共物聯網數據應用及產業開展計畫」,該計畫致力於跨部會、跨單位合作,由 11 個執行單位共同策畫,致力於優化我國環境與防災治理,並建置資料開放平台。

看到這裡,或許你還沒反應過來地震預警系統跟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有什麼關係,嘿嘿,那可大有關係啦!

當我們將各種實體物品透過網路連結起來,建立彼此與裝置的通訊後,成為了所謂的物聯網。在我國的地震預警系統中,即是透過將地震儀的資料即時傳輸到聯網系統,並進行運算,實現了對地震活動的即時監測和預警。

地震中心在臺灣架設了 700 多個強震監測站,但能夠和地震中心即時連線的,只有其中 500 個,藉由這項計畫,地震中心將致力增加可連線的強震監測站數量,並優化原有強震監測站的聯網品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地震中心的評估中,可以連線的強震監測站大約可在 113 年時,從原有的 500 個增加至 600 個,並且更新現有監測站的軟體與硬體設備,藉此提升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

由此可知,倘若地震儀沒有了聯網的功能,我們也形同完全失去了地震預警系統的一切。

把地震儀放到井下後,有什麼好處?

除了加強地震儀的聯網功能外,把地震儀「放到地下」,也是提升地震預警系統效能的關鍵做法。

為什麼要把地震儀放到地底下?用日常生活來比喻的話,就像是買屋子時,要選擇鬧中取靜的社區,才不會讓吵雜的環境影響自己在房間聆聽優美的音樂;看星星時,要選擇光害比較不嚴重的山區,才能看清楚一閃又一閃的美麗星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表有太多、太多的環境雜訊了,因此當地震儀被安裝在地表時,想要從混亂的「噪音」之中找出關鍵的地震波,就像是在搖滾演唱會裡聽電話一樣困難,無論是電腦或研究人員,都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才能判讀來自地震的波形。

這些環境雜訊都是從哪裡來的?基本上,只要是你想得到的人為震動,對地震儀來說,都有可能是「噪音」!

當地震儀靠近工地或馬路時,一輛輛大卡車框啷、框啷地經過測站,是噪音;大稻埕夏日節放起絢麗的煙火,隨著煙花在天空上一個一個的炸開,也是噪音;台北捷運行經軌道的摩擦與震動,那也是噪音;有好奇的路人經過測站,推了推踢了下測站時,那也是不可忽視的噪音。

因此,井下地震儀(Borehole seismometer)的主要目的,就是盡量讓地震儀「遠離塵囂」,記錄到更清楚、雜訊更少的地震波!​無論是微震、強震,還是來自遠方的地震,井下地震儀都能提供遠比地表地震儀更高品質的訊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於 2008 年展開建置井下地震儀觀測站的行動,根據不同測站底下的地質條件,​將井下地震儀放置在深達 30~500 公尺的乾井深處。​除了地震儀外,站房內也會備有資料收錄器、網路傳輸設備、不斷電設備與電池,讓測站可以儲存、傳送資料。

既然井下地震儀這麼強大,為什麼無法大規模建造測站呢?簡單來說,這一切可以歸咎於技術和成本問題。

安裝井下地震儀需要鑽井,然而鑽井的深度、難度均會提高時間、技術與金錢成本,因此,即使井下地震儀的訊號再好,若非有國家建設計畫的支援,也難以大量建置。

人口聚集,震災好嚴重?建立「客製化」的地震預警系統!

臺灣人口主要聚集於西半部,然而此區的震源深度較淺,再加上密集的人口與建築,容易造成相當重大的災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多都會區的建築老舊且密集,當屋齡超過 50 歲時,它很有可能是在沒有耐震規範的背景下建造而成的的,若是超過 25 年左右的房屋,也有可能不符合最新的耐震規範,並未具備現今標準下足夠的耐震能力。 

延伸閱讀:

在地震界有句名言「地震不會殺人,但建築物會」,因此,若建築物的結構不符合地震規範,地震發生時,在同一面積下越密集的老屋,有可能造成越多的傷亡。

因此,對於發生在都會區的直下型地震,預警時間的要求更高,需求也更迫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著手於人口密集之都會區開發「客製化」的強震預警系統,目標針對都會區直下型淺層地震,可以在「震後 7 秒內」發布地震警報,將地震預警盲區縮小為 25 公里。

111 年起,地震中心已先後完成大臺北地區、桃園市客製化作業模組,並開始上線測試,當前正致力於臺南市的模組,未來的目標為高雄市與臺中市。

永不停歇的防災宣導行動、地震預警技術研發

地震預警系統僅能在地震來臨時警示民眾避難,無法主動保護民眾的生命安全,若人民沒有搭配正確的防震防災觀念,即使地震警報再快,也無法達到有效的防災效果。

因此除了不斷革新地震預警系統的技術,地震中心也積極投入於地震的宣導活動和教育管道,經營 Facebook 粉絲專頁「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跨部會舉辦《地震島大冒險》特展、《震守家園 — 民生公共物聯網主題展》,讓民眾了解正確的避難行為與應變作為,充分發揮地震警報的效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雖然地震中心預計於 114 年將都會區的預警費時縮減為 7 秒,研發新技術的腳步不會停止;未來,他們將應用 AI 技術,持續強化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降低地震對臺灣人民的威脅程度,保障你我生命財產安全。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6 篇文章 ・ 300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投稿之前停看聽,認識正在毀壞科學界的「掠奪性期刊」
彭士桓_96
・2020/07/28 ・3510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SR值 558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科學研究也常會有假研究被發表。
圖/pxhere

你有聽過掠奪性期刊 (Predatory journal) 嗎?這是近年來正在毀壞科學界的兇手之一!

我們都知道,假新聞會誤導大眾甚至造成大家對事件的誤判;而科學研究也常見到假研究發表在國際期刊上。為了避免假研究的發生,投稿時的同儕審查 (Peer review) 就顯得格外重要(也就是讓 2-4 位專業的同行來看看你的研究夠不夠格發表,且會提出許多問題希望研究人員補強實驗或修改內容後才可接受發表)。

發表後,為了讓更多科學家們能有公開討論(監督與審查)的機會,2012 年所成立的 Pubpeer1 成為了重要的交流平台。通常研究者(該研究的作者)會在討論串下做出回應解釋,小的錯誤會進行勘誤修正(Erratum),嚴重違反學術倫理者甚至撤稿(Retract)。若是違反學術倫理,除造成研究者本身及所屬單位聲譽損害註1,也將誤導大眾及科學發展,並使更多研究人員投入後續研究造成資源浪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同樣是科學期刊,掠奪性期刊又會造成什麼問題呢?

研究者的心血結晶 ── 期刊論文

期刊就是所謂的「科學雜誌」。將來自世界各地投稿的研究文章經過審查,再經投稿者修改後匯集,以定期的時間出版刊登發表,讓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獲得新知並促進科學發展。

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投稿到期刊,讓科學領域能夠透過這些研究繼續發展。
圖/pixabay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研究的領域越分越細,且不斷產生新的學門,也使得期刊的數目不斷增加。

許多商人也嗅到了這股商機,進行相關投資創立期刊。期刊本身就是一個低成本高獲利的事業,研究者自己花了大筆金錢進行實驗研究,將成果撰寫成文章後投稿到期刊,一旦被接受後就需要付錢給該期刊發表,而一般訂閱期刊也向讀者索取費用註2,所以期刊出版社公司是個穩賺不賠的事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有些人的目的就只是賺錢而已,因此對於科學的嚴謹度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能吸引研究者不斷投稿,然後快速地接受發表就能為公司賺進許多鈔票,而這類期刊就是屬於「掠奪性期刊」(Predatory journal)。掠奪研究者的金錢與所付出的時間,發表在品質低落的期刊上,能見度低又無任何益處。

讓大家意識到掠奪性開放存取期刊的是 Jeffery Beall(美國圖書館學家)。在 2008 年,他突然收到許多封 E-mail,內容多半為新期刊要求他投稿或是加入編輯群的內容,許多信件還出現了明顯的文法錯誤 3,於是他蒐集了許多疑似掠奪性期刊的出版社,並彙集成著名的 Beall’s List 4名單提供科學家在投稿前進行評估。

保護自己,拒絕掠奪性期刊。
圖/Library News

該怎麼分辨掠奪性期刊?

那要如何區別是一般開放存取(正常)期刊或是掠奪性存取(假)期刊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加拿大 Larissa Shamseer 博士在 2017 年針對生物醫學領域的 93 個掠奪性開放存取期刊(根據 Beall’s List 所選)、99 個一般開放存取期刊、100 個訂閱期刊(讀者需付費才可閱讀文章),分成三組進行系統性比對分析5

結果發現,在掠奪性期刊的網路首頁中,66%(61/93)的期刊出現錯字、63%(59/93)的期刊使用未授權的圖片,明顯高於一般開放存取期刊(6% 和 5%)及訂閱期刊(3% 和 1%)。33% 的掠奪性期刊使用錯誤來源的 Impact factor(影響係數);66.73% 的掠奪性期刊,其編輯群(負責期刊的科學家)所屬單位無法確認,而一般開放存取期刊與訂閱期刊分別為 2% 與 1%。

此外,掠奪性期刊的刊登費用平均約為 100 元美金,較一般開放存取期刊平均的 1,865 元美金與訂閱期刊平均的 3,000 元美金,明顯低了許多。而關於掠奪性期刊的聯絡地址,有 75% 位於低收入或中低收入國家,一般開放存取期刊與訂閱期刊則為 19.56% 及 0%。

最後,作者列出了 13 點掠奪性開放存取期刊常見特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雖然是生物醫學領域的期刊但也可投稿非生醫相關的題目。
  2. 期刊網站包含錯字及文法錯誤。
  3. 圖片模糊不清,想假裝成某種期刊或是使用未授權圖像。
  4. 網頁文字專門誘騙作者。
  5. 引用錯誤或不具意義的影響係數(Index Copernicus Value)在其網站上。
  6. 缺乏對於投稿流程的描述。
  7. 被要求以 E-mail 進行投稿。
  8. 保證快速刊登發表。(缺乏嚴謹的同儕審查)
  9. 沒有撤稿流程機制。
  10. 沒有資訊說明該期刊如何數位化的保存發表的稿件。
  11. 收取發表刊登費用較低(<150 美金)。
  12. 沒有說明著作版權歸屬。
  13. 期刊通訊 E-mail 並非專業或期刊網域(例如為 gmail 或 yahoo 信箱)。

怎樣的研究者會被掠奪性期刊盯上呢?

掠奪性期刊的目標研究人員有三種。
圖/pixabay

什麼樣的人會是掠奪性期刊的目標呢?

  1. 有過發表的研究人員,尤其以通訊作者為主(在過去發表的文章上可取得其 E-mail 等通訊方式)
    通常掠奪性期刊會定期的寄送 E-mail,邀請投稿、當審查人員(reviewer)或是編輯人員。除了有免費志工人力外,藉此來提高自己期刊的地位與聲望。
  2. 需要快速發表的研究人員
    有些研究人員為了特定目的、升等或工作需求,需要盡快有發表。(這類期刊無法被科技部或醫院認可,所以發表了也毫無意義。)
  3. 不知情的研究人員
    單純不知道何謂掠奪性期刊,又沒加以防範。

如何抵制掠奪性期刊?

也許投稿掠奪性期刊的人是被害者,我們要如何抵制掠奪性期刊呢?

拒絕投稿至掠奪性期刊、拒絕協助審查文章、拒絕作為期刊編輯群、取消掠奪性期刊的郵件列表(避免接收訊息)、只投稿至學術聲望良好的期刊。

拒絕投稿掠奪性期刊,選擇公信力較高的期刊投稿。
圖/Change.org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掠奪性期刊的暴增,也間接扼殺了許多有心經營新期刊的出版社,使得舊有的大牌出版社更為龐大甚至可能造成壟斷。

因此,許多有心經營的期刊或出版社,為了增加自己的嚴謹度(可信度)及能見度,也慢慢地求新求變,例如:要求研究人員提供原始數據、公開審查者與研究人員修改回覆之信件(表示有嚴謹審查並使文章內容更加完整)、增加科學文章的曝光度(利用不同平台與媒體傳播等)、提供美編及簡易圖示等等。

畢竟掠奪性期刊的目的是賺錢,不可能會提供這麼多額外的服務(多一份工都會減少獲利啊~),因此這些點也可作為辨別是否為掠奪性期刊的依據。而研究單位也需加強研究人員教育,並應要求研究重質而非重量。

然而,掠奪性期刊也會不斷的進步模仿,甚至像病毒般突變,讓人無法分辨真偽,不可不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想投稿,請認明「好期刊」

那就投稿到好期刊不就好了?何謂好期刊?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介紹。

最容易的方法就是查詢美國 Clarivate 公司的 JCR web資料庫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on the Web)6,其收錄了超過 3,000 家出版社及 10,000 多種期刊,每年也會在六月底更新各期刊的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IF)以及該期刊在特定學科的排名。

學術聲望高的期刊,除了影響係數高及排名好之外,還包含歷史悠久的期刊。這類期刊非常嚴謹且不缺稿件,而編輯群通常又是各領域的專家,所以如果研究沒有很好的新穎性或完整度,通常都會被拒稿(Reject)。但因為許多研究者沒有充足經費人力,可以完成好研究投稿到好期刊,所以也才會漸漸地衍生出許多小期刊甚至掠奪性期刊來滿足研究者發表的需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講這麼多,到底要看或投那些期刊?

  1. 投高 Impact factor 或學科排名(ranking)好的期刊。(可參考 JCR 資料庫
  2. 看看自己研究領域的專家都投那些期刊。
  3. 選擇老牌且歷史悠久的期刊。
  4. 多看看該領域不同期刊的文章,並自行判斷各期刊文章品質。(提升自我判斷能力)

正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身為科學的愛好者,就需要能夠辨別科學內容的真偽。透過好期刊裡的科學文章,吸取寶貴的知識!

來路不明的藥別亂吃,未經求證的資訊別亂傳,來路不明的期刊別亂投(看)。
圖/pixabay

註解

  1. 撤稿的科學文章也可於 Retraction Watch Database 查詢。
  2. 但亦有例外,開放存取 Open access 期刊則可讓讀者免費讀取。

延伸閱讀

  1. 傳說「吃鳳梨可對抗飛蚊症」,這個「研究結果」搞錯了些什麼?
  2. 學術黑市現形計

參考資料

  1. PubPeer
  2. The Retraction Watch Database
  3. Investigating journals: The dark side of publishing
  4. BEALL’S LIST
  5. Shamseer, L., Moher, D., Maduekwe, O. et al. (2017) Potential predatory and legitimate biomedical journals: can you tell the difference? A cross-sectional comparison. BMC Med, 15, 28 . https://doi.org/10.1186/s12916-017-0785-9
  6.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彭士桓_96
14 篇文章 ・ 0 位粉絲
生活即是科學,科學即是生活。臺大分醫所博士,虔誠信科學者。希望透過文字介紹有趣的科學,並期望自己在有限度的生命中,創造無限的價值。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第一款台灣自製科研系戀愛懸疑遊戲,試玩版搶先體驗!
PanSci_96
・2017/04/01 ・1100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450 ・四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絕對理性的冷硬派實驗室中,尋找甜到心痛的溫暖共鳴,真的錯了嗎?

心跳實驗室 DokiDokiLab

  • 主機平台:PC 單機遊戲
  • 遊戲類型:戀愛懸疑
  • 發售日期:2017-04-01
  • 遊戲人數:1人
  • 作品分級:限制級
  • 製作廠商:PanSci Studio
  • 發行廠商:Pansci Studio

遊戲畫面

遊戲故事簡介

原以為是暫別青春、與儀器與數據為伍的冷硬派學術生活,

沒想到走過陽光灑落的草皮,推開實驗室大門首先見到的,

是那個現在回想起,依然讓我心跳不已的

如果日子能就這樣單純、和平、充滿歡笑與知性持續下去該有多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一切的一切卻在那一刻陷入黑暗的漩渦

捲入風暴中心的你,能相信誰?究竟哪些是真實?哪些又是謊言

你最後的抉擇會是---

誰的科研生涯沒有經過掙扎,從進入實驗室的那天開始,就是一場到畢業前都不會止歇的戰爭。這段歲月誰都不願再重走卻又處處充滿回憶,那就跟著泛科學自製的全新科研系戀愛懸疑遊戲「心跳實驗室 DokiDokiLab」,一起回到那段最單純卻也最複雜的科研時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各界好評推薦

愛情顧問擔當海苔熊:

「推薦給總是考試一百分,卻連分手都沒有機會說的人。」

生科圖文作家 RJ:

「玩過這款遊戲讓我想起在研究所美(ㄊㄨㄥˋ)好(ㄎㄨˇ)的回憶~(遠目),害我差點簽下去了呢~」

遊戲網站連結

《心跳實驗室》試玩版搶先上線,不管你有沒有待過實驗室,立即下載來重啟科研的第二人生吧:

想親耳聽到泛科娘的嬌嗔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想感受茂司編的惡作劇嗎?

想與常景陸攜手進行最科宅的研究嗎?

.

.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

.

.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

愚人節快樂!今年的完成度有沒有再高了一點呢?

好啦,別難過,獨被騙不如眾被騙(?)泛科學編輯群特別提供遊戲畫面,只要你設定字體(上圖畫面是使用微軟正黑體,不過也可以自行調整),放入以下畫面,就能創造專屬於你的《心跳實驗室》破關記錄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PS. 為了守護泛科娘、常景陸與茂司編的純潔,請與我們打勾勾,不能創作 R16 以上的劇情喔


畫面素材來源

  • 和平奮鬥救地球@Wikipedia, by CC 3.0
  • Rafael Vianna Croffi@flickr, by CC 2.0

音樂來源

人物繪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微雨
PanSci_96
1217 篇文章 ・ 2147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