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是石頭和冰雪的組合體,有何稀奇?不同的是,這個石頭和冰雪的組合體在太空奔馳,朝著太陽靠近時,蹦放的明亮光芒與驚人的尾巴,讓世人為之驚艷。這,就是2011年12月中下旬,C/2011 W3(Lovejoy)彗星帶來的感受。
右圖是吳文欽先生於12月下旬至澳洲為2012年11月的澳洲日全食探路旅程中,所拍攝的影像,可見到在美麗的樹木剪影下,彗尾幾乎與銀河平行的Lovejoy彗星,鄰近彗星尾端兩顆亮星分別是半人馬座的南門二(下)和馬腹一(上),再往上一點的是銀河中著名的南十字星座和煤袋星雲,繼續沿著銀河向上所見的粉紅色塊就是大名鼎鼎的船底星雲。而畫面右方還可見到如同兩片白雲般的大麥哲倫星系與小麥哲倫星系這兩個銀河系最大的衛星星系。感謝吳文欽先生提供影像給大家欣賞,本影像著作權為吳文欽先生所有。
這顆在2011年11月底才由業餘天文學家Terry Lovejoy發現的彗星,發現本身就已帶著傳奇性質—是SOHO太陽觀測衛星升空16年來,第一顆打敗各家太空觀測衛星及地面各巡天望遠鏡,由業餘天文學家直接在他家後院天文臺觀測到的克魯茲族掠日彗星(Kreutz sungrazers)。掠日彗星並不是新鮮事,事實上,SOHO太陽觀測衛星(Solar and Heliospheric Observatory)每幾天就會發現一顆掠日彗星往太陽衝去,並被蒸發掉。這些克魯茲族掠日彗星可能是數百年前一顆大彗星分裂後的碎核,典型的碎核僅約10公尺大小而已。彗星專家判斷這顆彗星的直徑約200公尺,雖然幾乎一面倒的認為這顆彗星應該活不過近日點,不過已經是近年來比較大的掠日彗星了,因此積極動用各式儀器研究這顆彗星的性質。(詳細發現資料請參見天文新知2011-12-03 觀測通知:可能為近年來最亮的掠日彗星C/2011 W3(Lovejoy))
不過,這次,彗星專家們可栽了個大觔斗:當這顆彗星在12/16以距離太陽表面僅120,000公里的距離通過軌道近日點時,最亮亮度達-4等以上,在SOHO、SDO(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美國的STEREO A與B、日本Hinode和歐洲Proba2微衛星等太陽觀測衛星的密切監測下,看到的不是Lovejoy彗星香消玉殞的結局,卻是發現這顆彗星出現驚人的景象:在通過近日點之前,鬼魅般的彗星衝進太陽大氣層時,彗尾出現了迄今仍無解的等時線(synchrone)現象,而且以類似蝌蚪游動的模樣隨彗核前進;過近日點瞬間,彗核不但完好無缺的存活下來,而且在經過近日點的那短暫時間內,彗核和彗尾分離,彗核繞過近日點後持續沿著原本的橢圓軌道前進,分離後的彗尾卻幾乎是慣性地朝切線方向衝出去(見下方影片);更驚人的是,才通過近日點沒幾個小時,又長出新彗尾,而且迅速增長,比過近日點之前更亮、更長,從地球南半球便可輕易見到約30~40度的彗尾沿著銀河展開,像是出現雙銀河的景觀(如頁首吳文欽先生的影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veo7TVBbJE&feature=player_embedded
C/2011 W3(Lovejoy)過近日點後約10天內,彗星專家們只能用「傻眼」、「震驚」、「跌破眼鏡」來形容他們的心情,全球天文愛好者也無不為之嘩然:北半球看不到這顆彗星的觀測者捶胸頓足(包括小編),看著網路上別人分享的影像心碎不已;南半球的觀測者則出動各式器材,拍到笑呵呵。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的太空人們也親眼目睹這顆彗星並將之拍攝下來;三不五時就可在太空中見到極光、沒有光害的星空等景象的ISS指揮官Dan Burbank甚至說:Lovejoy彗星是他在太空中看過最令人驚奇的景象。
其他推薦之Lovejoy彗星影像欣賞:
- http://spaceweather.com/comets/gallery_lovejoy_page1.htm
- http://www.aerith.net/comet/catalog/2011W3/pictures.html
- http://sdo.gsfc.nasa.gov/data/lovejoy.php
- http://sohowww.nascom.nasa.gov/pickoftheweek/old/03dec2011/
- http://sungrazer.nrl.navy.mil/index.php?p=news/birthday_comet
- http://users.tpg.com.au/vtabur/2011w3/2011w3.htm
- http://www.eso.org/public/news/eso1153/
到此,彗星專家們終於認清事實:這顆彗星的彗核必定比他們之前所認為的200公尺還大許多,很可能約500尺到1公里左右,不僅是克魯茲族掠日彗星中比較大的成員,而且是繼1965年10月池谷-關彗星(Comet Ikeya-Seki)之後、40多年來最大的克魯茲族掠日彗星。然而,雖然靠著眾多衛星與地面觀測者所蒐集的大量資料,彗星專家們仍無法解釋他們看到的某些現象,例如:什麼原因讓進入日冕後的
Lovejoy彗星彗尾扭動幅度這麼寬?是太陽強力磁場造成的嗎?衝進太陽大氣之後,又是什麼原因造成它斷尾的現象,之後卻又重新長回?最大的疑問是:為什麼Lovejoy彗星能在如此氣焰高張的太陽魔掌下存活下來?彗星專家們估計:這顆彗星大約在600年後還會再回來。屆時的科學家就已經可以理解它如此脫序的行為了嗎?
目前Lovejoy彗星已經在遠離地球、前往太陽系外側的路途上,亮度仍在8~9等左右,位在南天的劍魚座一帶,向北朝雕具、天兔、獵戶的方向前進。北半球地區預定在1月下旬之後便可在傍晚入夜後的南方天空中見到它,彗星仰角將逐日增加,但亮度卻快速遞減,大約2月中旬之後就會降到12等以下。 此外,目前的影像中也看不到彗核,意味著彗核亮度在19等以下,可能已經消失,僅殘留彗尾的殘骸,也可能變得非常小、小到不可見了。
轉載自台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