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素顏 V.S. 狂犬病病毒-你在乎的是動物權還是米格魯?

陸子鈞
・2013/08/18 ・5078字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SR值 538 ・八年級

url

為了要了解鼬獾狂犬病病毒是否會傳染給狗,農委會決定找14隻米格魯注射從染病鼬獾體內得到的狂犬病病毒。在媒體報導之後,此舉遭來不少「關心動物福利」的民眾批評。但我很好奇,反對米格魯接受病毒測試的人,平常擦不擦粉底或者會不會塗睫毛膏?

你可能會說「少在那裡模糊焦點,化妝跟狂犬病毒測試有什麼關係?」在我看來,基於動物福利立場反對這項實驗的人,如果有化妝,也該注意這些產品使用的成份,因為很多化妝品也是經過殘酷的動物實驗才得以給人使用(其實不只化妝品,還有很多生活用品也有動物測試,只是化妝品常特別被討論)。相比之下,化妝品和防疫,哪項動物實驗才算是「合理使用」?

來談為什麼測試狂犬病感染要注射病毒到這麼可愛的米格魯身上。要測試狂犬病病毒會不會在不同族群或不同物種之間傳染,普遍的作法就是病毒接種(關鍵字可以查:virus inoculation)。像是五月底一篇發表在PLoS ONE的研究 [1],為了測試圈養的蝙蝠會不會感染狂犬病,就注射了病毒;二月還有一則研究將蝙蝠的病毒株注射到老鼠身上 [2];2009年在蝙蝠不同部位注射 [3](如果這次在台灣是做這項測試,很可能不會有什麼人反對);1998年給雪貂(Mustela putorius furo)注射浣熊的狂犬病疫苗 [4];1984年 [5]還有1982年 [6] 分別有實驗替47隻、40隻米格魯注射了狂犬病病毒  ……還有很多注射狂犬病病毒的研究,顯示這是實行以久而且目前還很普遍的實驗方法。

蝙蝠也很可愛吧?就算不可愛,跟米格魯一樣也是生命。
蝙蝠也很可愛吧?就算不可愛,跟米格魯一樣也是生命。

即使是疫苗在廣泛應用於動物之前,也會先找一定數量的動物來測試。像是2008年為了要測試兩種商品化疫苗的效果,研究團隊找了40隻健康的狗,從咀嚼肌直接注射狂犬病病毒,再施打疫苗或者安慰劑,然後觀察90天 [7]。2008年也有讓幼貓接種疫苗後注射狂犬病病毒的研究 [8]。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為米格魯普遍被用來作為家犬的諸多科學實驗,所以這次測試鼬獾的狂犬病病毒對狗的感染性會需要米格魯。不論是米格魯、白鼠、果蠅、蟑螂、線蟲、斑馬魚……試驗用的動物都有固定品系,可以減少不同品系影響實驗結果的可信度;如果有人顧慮試驗用的米格魯因為「近親繁殖」所以得到的實驗結果不可信,那真的是對生物實驗的誤解。

而且米格魯不只代表家犬,人類的很多病理及藥理測試也會利用米格魯作動物試驗。光是英國,根據官方統計,2012年就有超過3000隻米格魯參與超過4600件各種科學研究計畫;這還是在重視動物權的歐洲國家的情況。和美國相比,歐洲除了有動物權團體長期鼓吹重視動物權之外,政府在法令上也有一定的配合,像是從2009年起,歐盟就禁止利用活體動物從事化妝品試驗,2013年還全面禁止販售經動物試驗的化妝品

rabbit-05被用來測試化妝品安全性的動物除了狗之外,還有貓、白鼠、天竺鼠、兔子、猴子;而最具爭議的實驗方法就是LD50,還有Draize test。

 LD50(Lethal Dose, 50’)簡單來說就是會毒死一半動物的劑量,是毒性的指標。比方說找來五群蟑螂,每群各20隻,分別餵食不同濃度的殺蟲劑,看看哪個劑量會讓10隻蟑螂死亡,那個劑量就是LD50。當然,應用於其他研究就是把殺蟲劑換成不同數量的病毒、或者不同濃度的化妝品,然後改用其他動物測試-像是兔子、米格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Draize test是要測試當你化頂天長睫毛膏的時候,如果不慎滴入眼睛會造成什麼傷害。礙於法規而且沒有水水自告奮勇當受測活體,所以化妝品廠商就找來不塗睫毛膏的兔子來做測試。(睫毛膏只是舉例,其他產品也會做Draize test)

這些兔子只露出頭不是要變魔術,而是要測試化妝品。
這些兔子只露出頭不是要變魔術,而是要測試化妝品。

其他還有像是測試塗在皮膚會不會怎樣啦,塗了以後照到紫外線會不會有副作用啦,誤食會怎樣啦……等等測試。去年在倫敦攝政街上還有一齣表演,就是希望引起大家重視化妝品的動物試驗,推行「Cruelty-free」的理念。自從我從這部短片知道化妝品動物試驗議題之後,就對網路上每天號招網友去收容所接貓狗回家養、同時又抹多種化妝品的水水感到不以為然。

重視動物試驗的朋友,可以注意產品上是否標註Cruelty-free標籤,不只是藥妝品,包括家用清潔劑、衣鞋、保險套、蠟燭。想知道哪些品牌有獲得認證,可以參考Cruelty Free International發佈的清單

NoAnimalTesting
Cruelty-free標籤

再回到米格魯接種狂犬病病毒的幾個爭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為什麼已經確定會感染所有溫血動物的狂犬病病毒,還要「多此一舉」作這次的試驗?因為「狂犬病病毒能感染所有溫血動物」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不能拿來作為制定防疫策略的根據,還要知道動物感染會不會發病,或者只是「保毒物種」(reservoir)?如果狗咬了染病的鼬獾,病毒進入狗體內之後會不會讓狗死亡?帶著的病毒能不能再傳給其他狗或其他動物?沒人知道,當然就缺一個科學證據。
  • 14隻米格魯得到的實驗結果具代表性嗎?我不知道。但耙梳了一些接種實驗後,我認為樣本數14如果具代表性,相較於動輒數十隻的研究,農委會已經做到3R原則-取代(Replacement)、減量(Reduction)、精緻(Refinement)裡的「減量」了。
  •  實驗結束後要安樂死取腦切片樣本?因為狂犬病的生活史,在感染初期無法有效檢測出抗體或者RNA,要100%確定染病,就必須檢驗腦部切片 [9]。聽起來很糟?那麼為什麼被錢鼠咬到,就可以很直覺地打死牠然後送去檢驗
  • 為什麼不拿官員作試驗?因為官員和動保人士一樣都是Homo sapiens,接種鼬獾的狂犬病病毒到人身上的意義是「人被染病的鼬獾咬到或者人咬了染病的鼬獾會得到狂犬病病毒嗎?」。顯然這不是常見的染病途徑;狂犬病的感染途徑多是人類被染病的貓狗咬傷。所以即使有勇士願意接受病毒接種試驗,又法規允許,也無法取代米格魯。

那麼除了狗,貓有需要接種試驗嗎?這我不是防疫專家,不能下定論。但是從以下兩點來看,似乎沒有比狗還有急迫性,第一:雖然淺山地區有野貓活動,鼬獾的分佈又很普遍,但是根據台大生演所李培芬教授整合鼬獾分布資料及狂犬病確診位置,目前染病鼬獾主要分布在中南部,而且根據林務局委託屏科大的調查發現,在新竹、苗栗淺山地區的鼬獾,出現頻率和家貓有明顯的負相關性,也就是家貓和鼬獾接觸的機會較小。第二:貓也相較狗來得不主動親近或攻擊人,狂犬病由鼬獾傳給貓再傳給人的機會較小。但如果染病鼬獾出現在淺山有人、貓聚集的地點-好比侯硐呢?

這次針對米格魯接種病毒的某些反對聲浪,除了再度凸顯對生命雙重標準之外,也顯示部分族群在大聲疾呼「重視生命」的同時,卻缺乏對這世界的認識,殊不知他的生命是建構在多少其他生命的犧牲上。在喊著救救貓狗之前,先讓自己對這世界的認識比臉上的彩妝還厚吧,否則戴著不只是妝堆起來的假面,也是偽善的假面。

相關正反資料(依時間序排列):

引用文獻:

  1. Davis AD, Jarvis JA, Pouliott C, Rudd RJ (2013) Rabies Virus Infection in Eptesicus fuscus Bats Born in Captivity (Naïve Bats). PLoS ONE 8(5): e64808. doi:10.1371/journal.pone.0064808
  2. C. Ndaluka, R. Bowen (2013) Responses of mice to inoculation with low doses of a bat rabies virus variant. Arch Virol 158:1355–1359
  3. C. Freuling, A. Vos, N. Johnson, I. Kaipf, A. Denzinger, L. Neubert, K. Mansfield, D. Hicks, A. Nuñez, N. Tordo, C. E. Rupprecht, A. R. Fooks, and T. Müller (2009) Experimental infection of serotine bats (Eptesicus serotinus) with European bat lyssavirus type 1a. J. Gen. Virol. 90: 2493-2502.
  4. Niezgoda M, Briggs DJ, Shaddock J, Rupprecht CE. (1998) Viral excretion in domestic ferrets (Mustela putorius furo) inoculated with a raccoon rabies isolate. Am J Vet Res. 59(12):1629-32.
  5. Fekadu, M., & Shaddock, J. H. (1984). Peripheral distribution of virus in dogs inoculated with two strains of rabies virus. Am J Vet Res, 45(4), 724-729.
  6. Fekadu, M., Chandler, F. W., & Harrison, A. K. (1982). Pathogenesis of Rabies in Dogs Inoculated with an Ethiopian Rabies Virus-Strain – Immunofluorescence, Histologic and Ultrastructural Studies of the Central Nervous-System. Archives of Virology, 71(2), 109-126. doi: Doi 10.1007/Bf01314881
  7. R. Manickam, M.D. Basheer, R. Jayakumar,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 of rabies-infected Indian street dogs, Vaccine, Volume 26, Issue 51, 2 December 2008, Pages 6564-6568.
  8. Reese, M. J., Patterson, E. V., Tucker, S. J., Dubovi, E. J., Davis, R. D., Crawford, P. C., & Levy, J. K. (2008). Effects of anesthesia and surgery on serologic responses to vaccination in kittens. Javma-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 233(1), 116-121.
  9. William H. Wunner, and Alan C. Jackson. Diagnostic Evaluation: POST-MORTEM DIAGNOSIS OF RABIES IN ANIMALS in Rabies: Scientific Basis of the Disease and Its Management. p. 413

 

【8/19 10:00 回應】

謝謝大家熱烈的回應,還有補充了不少資訊,讓更多人可以更了解這議題。

我這在一併針對本文幾項爭議回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拿化妝品動物試驗來切入討論,忽視重視「Cruelty-free」的動保人士。

我有認識也非常欽佩為了動物福利,可以犧牲自己諸多方便的動保人士。他們不只為動物的苦難發聲、會盡可能挑選「Cruelty-free」認證的產品、甚至連吃素也會去釐清農產品種植過程是否有壓縮到野生動物的棲地或食物。

但我這篇文章通篇不是談「動保人士」而是「基於動物福利立場反對這項實驗的人」及「某些族群」。請真正身體力行愛護動物的族群,不要認為這篇文章誤解了你,反倒該因為自己有知行合一而為自己感到驕傲。

這篇文章針對的對象是喊著愛護動物、但事實上只在乎幾種他偏好的動物的族群。如果仔細檢視這些族群,可以找出很多和「愛護生命」矛盾的發言,因為缺乏對倫理、文化、哲學、科學的思考,單純只是愛某些動物。這些常見的矛盾我在文章中已經有很多著墨,就不在這贅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 為什麼要拿化妝品試驗作例子,有無性別歧視之嫌?

我構想這篇文章要從「對生命的雙重標準」切入來談這次的病毒接種試驗。我認為,為了人類福祉的動物試驗有不同光譜;光譜的最右邊,是為了人類集體福祉,像是糧食、防疫,中間可能是醫療、對自然的探索,左邊可能是和人類生存沒有直接關係的議題,像是化妝品。而我挑了和防疫相極端的化妝品試驗,是希望更凸顯「雙重標準的荒謬」。

而挑選「化妝品」作為對照,並不是要特定針對女性,因為男性也用藥妝品(但應該沒有調查顯示男性化妝品市場大於女性化妝品市場)。另外,就我在網路上的觀察,會關注收容所動態、呼籲網友前往領養的網路使用者,多半是女性(當然你也可以說可能是因為我追蹤的用戶多為女性才產生的取樣誤差)。而「使用化妝品」及「領養收容動物」之間,可能存在「對生命的雙重標準」,故會在此文章中討論。

3. 舉了這麼多接種病毒的科學研究就代表動物試驗是應該進行的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人類該不該從事動物實驗」是個非常大的議題,這篇只是要討論在遇到「不確定感染狂犬病毒是否會發病」時,科學家該作哪些試驗提供哪些資訊,所以列舉的研究都是針對狂犬病試驗。

另外可以比較的是,今年年初為了判定高病源性禽流感,也對雞隻進行了病毒注射 ,但是沒引發這麼大的爭議。

4. 為什麼要寫這篇有立場的文章?科學不是該客觀中立嗎?

我認為良性的資訊環境,應該是多方資訊並存,可供大家比較、分析、思考,但這次的米格魯接種病毒風波,資訊一面倒向「反對接種試驗」的一方;「支持接種試驗」的聲音沒被看見,也就沒有足夠的資訊讓大家思辨出「該不該作這樣試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假如今天只有「支持接種試驗」的聲音,那麼這篇文章就會是舉出許多「不必要作這項試驗」的資訊。

「科學不是該客觀中立嗎?」有這樣疑惑的人大概誤解科學了;什麼是「客觀中立」呢?我認為「科學是不同立場拿出證據來辯證的過程」,科學不代表「正確」。可以參考以下兩則文章:

也很歡迎「反對米格魯接種病毒試驗」的夥伴,整理相關的科學資訊,發表於PanSci泛科學,透過正反辯論,讓更多人了解這議題更完整的面貌。

5. 很遺憾在泛科學看到這種文章

有「遺憾」一定是預期和現實有落差,不知道有這樣想法的朋友對於泛科學的預期是什麼?

誠如上述提到的,科學不代表「正確」,所以泛科學也不可能提供「正確」的資訊,而是提供多方可供檢驗的科學資訊,供大家討論。每則專欄及投書的專家,都有自己的專業及經驗,在我來看泛科學就是收集了這些寶貴又一定不夠完整的資訊,才能拼出事情的全貌。

如果失望的是發文的作者有個人觀點,那麼可以參考我的回應點4-我認為「科學是不同立場拿出證據來辯證的過程」,而這篇文章在呈現我個人看法時,確實都有可供查驗的資訊來源。


最後我要再強調一下,這篇文章不是希望能左右14隻米格魯的命運,而是提供正反論辯的材料,同時點出在討論愛護動物時,可能犯「對生命的雙重標準」的錯誤。

如果有不同看法,也歡迎在「可供查驗的資訊」基礎上,撰文投稿到PanSci泛科學。

文章難易度
陸子鈞
294 篇文章 ・ 4 位粉絲
Z編|台灣大學昆蟲所畢業,興趣廣泛,自認和貓一樣兼具宅氣和無窮的好奇心。喜歡在早上喝咖啡配RSS,克制不了跟別人分享生物故事的衝動,就連吃飯也會忍不住將桌上的食物作生物分類。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保養步驟越來越多,泥膜、凍膜是什麼?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_96
・2023/10/25 ・2144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轉載自食藥好文網

圖/envato
  • 文/泛科知識股份有限公司特約編輯郭椀濘

炎炎夏日,如何維持好膚質,清潔+護膚做好很重要。除了基礎的化粧水、精華液、乳液外,「膜」類產品想必也是多數人的保養工具首選。

現在市面上產品除了布式面膜,還有膠狀的凍膜以及泥膜,這兩個「膜」的功效和使用方式差別在哪呢?

皮膚保養

在了解泥膜、凍膜前,要先知道一些關於皮膚的小知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常在護膚產品的廣告中聽到「角質」這個名詞,它為什麼那麼重要?

位在皮膚表皮最外的角質層(stratum corneum)由多層沒有細胞核的細胞所組成,它可以幫助皮膚隔絕外界的髒污及異物;另外,角質層細胞內的角蛋白(keratin)可使皮膚保持濕潤、防止水分散失。

當老廢的角質層細胞脫落時,皮膚表皮最內的基底層細胞就會向上推動,形成新的角質層,如此一來,便構成一個自然的新陳代謝循環。

這時問題就來了,那麼是不是選用標榜「去角質」的護膚產品,把老廢角質洗掉,好讓肌膚換上新的角質,如此一來才能讓皮膚漂亮無瑕呢?其實不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肌膚正常的代謝週期大約為 3~4 週,隨著週期推進,老廢的角質會自然脫落、新的角質產生;因此我們日常的基礎保養是為了「護角質」,藉此幫助維持代謝的穩定。

然而年紀、荷爾蒙變化、作息壓力等都會影響角質代謝的速度及週期,當老廢角質過度堆積,就會使肌膚發生狀況,例如擾人的粉刺、暗沉粗糙等,這時再考慮以「去角質」做為護膚目標即可。

圖/envato

現在市面上各式各樣的「膜」類產品,都是運用「隔絕」及「加溫」這兩道原理,加強護膚的效果。

在將產品敷上臉後,短暫隔絕外界空氣,讓肌膚呈現封閉狀態,做到「隔絕」;待肌膚表面溫度提高後,達到「加溫」目的——毛孔擴張,便能促進肌膚新陳代謝,排出老廢角質與累積的油脂髒污,同時將產品內含的各式功能之精華導入角質層,幫助肌膚鎖水,這也是為什麼敷臉後能夠感受到膚質提高了一個層次,變得更加彈、嫩、透、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什麼時間點該敷哪種面膜,這就有一定的學問在了。根據當下的膚質與膚況,選擇最適合的類別,讓保養事半功倍!

泥膜

泥膜擁有強大的「深層清潔」能力,其內通常含有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等成分,以不同的泥巴製成,如:海泥、白泥、冰川泥、火山泥等,這些泥的用途為幫助皮膚物理去角質,各自亦擁有其他不同的功能。

使用的原理也是利用厚重的泥悶住毛孔,因受阻而使皮膚溫度上升,毛孔擴張後泥土吸附其內的髒污及油脂,以達深層清潔。適合油性肌、毛孔粗大、暗沉膚況的民眾,或者像是發現自己有毛孔堵塞、皮膚粗糙有顆粒感、角質層肥厚、出現保養品難以吸收等等狀況時使用。

使用時機可在沐浴後時敷臉,能讓毛孔中堆積的油脂髒污被吸附出來,達到更深層的清潔。每次約 10~15 分鐘,在半乾狀態就清洗乾淨,並接續基礎保濕步驟,以避免肌膚發生乾燥、過敏等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需要留意的是,多數糊狀泥膜會添加乳化劑以維持其黏稠度,如果是肌膚敏感的民眾使用時需多加考量。

圖/envato

凍膜

由於常添加成分為植物萃取物及水溶性大分子如:玻尿酸、膠原蛋白、維生素等,具有「保濕」功效,其輕盈膠狀質地可完整包覆全臉,鎖住肌膚水分,凍膜為服貼度好的膜類保養品,通常作為保養的最後一個步驟。

可針對不同膚況,搭配不同功能之凍膜做分區保養,如出油部位使用控油型,而易乾燥部位則選擇保濕型。

在使用上建議一次敷 15~20 分鐘後清洗,每週 2~3 次的頻率即可;另外,並非敷越厚越好,過厚可能導致過度組隔肌膚與空氣,造成毛孔阻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保養小叮嚀

很多人皮膚不適時就趕緊使用膜類產品敷臉,以為可以得到緩解及改善,然而這樣做反而對皮膚造成更大負擔,可能因敷臉時皮膚密不透風,容易導致過敏反應發生。

另外,過度清潔亦會出現不良反應,反而使得皮膚更加脆弱、乾燥。而在使用護膚產品時,肌膚出現灼熱感及泛紅等現象,請儘快停止使用。

醫師建議,在皮膚健康時可適時使用膜類產品護膚,但在有狀況時還是先讓皮膚休息一下,必要時則就診諮詢治療。

最後還是要再三提醒民眾,挑選保養品時,除了考量自身的需求外,還需注意購買來源與內含的成分;選擇值得信賴的廠牌,成分越單純越好,了解適合自己膚況的成分,避免刺激,讓皮膚越來越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_96
65 篇文章 ・ 22 位粉絲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依衛生福利部組織法第五條第二款規定成立,職司範疇包含食品、西藥、管制藥品、醫療器材、化粧品管理、政策及法規研擬等。 網站:http://www.fda.gov.tw/TC/index.aspx

0

0
1

文字

分享

0
0
1
為什麼腿短短,走路還搖搖晃晃?解密企鵝賣萌的背後真相!——《鴿子為什麼要邊走邊搖頭?》
晨星出版
・2023/10/24 ・1652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企鵝搖搖晃晃地走路

圖/giphy

說到用兩隻腳走路的鳥類,就不得不提企鵝。企鵝用兩隻腳在冰上搖搖晃晃走路的樣子非常可愛。在水中卻可以自由自在地高速游泳、追捕魚,這兩種樣子帶給人的印象有非常大的不同。

話說,企鵝意外地可以走很長一段距離。牠們會在地上蒐集石頭來作巢,所以當然要可以走到築巢的地點。通常企鵝類的繁殖群會位在距離海岸線幾百公尺的地方,但有時會在距離海岸 3 公里以上的內陸,想像企鵝排成一列搖搖晃晃地走 3 公里,實在是可愛至極。

說是這樣說,但是走 3 公里,我們人類都覺得有點遠了,企鵝真的可以搖搖晃晃走過去嗎?

牠們的走路方式感覺效率很差,好像很累。企鵝走路時腳會使用的力量以及計算其所需能量的研究顯示,企鵝的走路方式一如外表印象,效率很差。大概所有人都會覺得「我想也是」吧,但我們不妨來仔細思考為什麼會效率很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giphy

鵝生好累!企鵝其實一直蹲著?

在討論企鵝的步行時,首先得要知道的是其獨特的體型。企鵝看起來是用兩隻腳站著,腳感覺極端的短。大概因為身上的毛色彷彿穿著燕尾服一樣,總覺得像是人類的喜劇演員一般。

但是牠嚴格說來並不是「站著」。看企鵝的骨骼圖(圖一)就很清楚。髖關節跟膝關節強烈彎曲的姿勢,以人類來說就是「蹲著」。換言之,企鵝時時刻刻都是蹲著的,連走路時也是蹲著的狀態。試著自己蹲著走路看看,就會像企鵝那樣搖搖晃晃地。牠們搖搖晃晃的姿態,背後的祕密就是體型與姿勢。

而由此延伸,企鵝的步行方式非常沒效率的理由,可能就是身體橫向搖擺和轉動幅度非常大。搖擺跟旋轉的動作,對前進而言怎麼看都是不必要的舉動,但是根據之前的研究,其實企鵝不搖晃反而效率會更差。之前也說過雙足步行的動能跟位能要有效率地轉換,才能有效率地運動,但企鵝似乎是用橫向搖擺的動作來進行這種能量轉換。

圖一、企鵝的樣子跟人很像,所以如果讓企鵝在山手線月台上排隊,也不會有人發現(右),但是如果看骨骼(左),企鵝蹲下來就可以跟站著的人類簡單區分開來。

短腿優先?

也就是說,企鵝走路效率不佳的理由,跟牠們這種體型跟姿勢有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企鵝的腳確實很短,以現在還活著的企鵝種類來說,體型最大的皇帝企鵝的體重將近 20 公斤,和澳洲的平胸鳥類鶆䴈幾乎相同,然而比較這兩種鳥類的腿長的話,鶆䴈的髖關節大概在 80 公分高的位置,而皇帝企鵝大概在 30 公分高左右。明明體重差不多相同,企鵝的腳的長度卻只有鶆䴈的一半以下,步行效率差也是沒辦法的事。

本章已經反覆提過好幾次,腿愈長一般來說會步行速度愈快、效率也愈好,企鵝的短腳和蹲下的姿勢非常不適合走路,這點沒有人能否定。

圖/giphy

企鵝的腳會這麼短,恐怕是為了在寒冷地帶保住體溫。雖然也有棲息在熱帶的企鵝,但多數企鵝都棲息在極地,在水中跟地面上不失去體溫就是牠們最重要的課題。四肢末梢要是比較長,就會因為體積的表面積變大,容易失去體溫。所以在寒冷地帶演化的物種,耳朵等突出部位通常都會比較小。

雖然意外地能走很長距離,但企鵝仍然主要屬於在寒冷地區游泳的鳥類,為此演化出的短腿跟蹲著的姿勢,必須讓身體左右搖晃走路來補足才更有效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摘自《鴿子為什麼要邊走邊搖頭?》,2023 年 8 月,晨星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晨星出版
12 篇文章 ・ 3 位粉絲

0

0
1

文字

分享

0
0
1
動物移動方式大不同!獵豹為什麼跑這麼快?——《鴿子為什麼要邊走邊搖頭?》
晨星出版
・2023/10/23 ・1560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動物的移動方式及進化

動物會使用肌肉骨骼系統來進行各種運動,有時是只動身體的一部分,有時則是移動整個身體,讓自己移往其他地方的情況。理所當然的是,動物將自己整個身體移動到其他地方,會比只有動一部分身體需要更多的能量。所以移動時會特別需要注重效率。

動物們在進化過程中獲得各種生活形態,以及適合該生活形態的移動方法。只要看看動物們的走路方式,就能理解這個進化過程。

像山椒魚等兩棲類動物,以及蜥蜴、壁虎等爬蟲類,都是從軀幹伸出四肢來撐起身體,並扭動身軀,一一藉著四肢的支點往前方移動(圖一)。扭動軀體的運動跟魚在游泳時的軀幹動作很類似。兩棲類和爬蟲類是脊椎動物進化過程中最初上陸的動物們,本來就擁有類似魚那樣扭動身軀的身體構造,要善用這種構造在陸地上運動,就演化出了這樣的走路方式吧。

圖一、壁虎的步行姿勢。隨著步伐,脊骨(白線)會左右大大彎曲。

後來兩棲類中有一部分軀幹變短、後肢也變得發達,那就是蛙類(圖二)。長長的後肢可以產生強大的跳躍力。說到彈跳,身體要是扭來扭去的穩定性就不好,要是身體變短,就不會扭來扭去的了。因為獲得了短身軀跟長後肢,使得蛙類可以進行大幅度跳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二、青蛙的骨骼標本。長腳可以進行強力跳躍,短短的軀幹則讓跳躍時可以保持身軀穩定。

一部分的爬蟲類(恐龍類)和哺乳類的四肢又更加發達,可以進行多樣化的運動。他們的四肢不只是變長,還跟兩棲類或蜥蜴等爬蟲類不一樣,四肢不是生長在身體兩側,而是下方。往下生長的四肢可以高高舉起軀幹,只要前後擺動四肢就能移動了。

比起移動整個身體,只有四肢動作的效率會比較好。另外,體幹如果可以不激烈動作,身體就可以比較安定,而且更容易控制。結果就能實現高速運動。另外,像鹿或是馬等擅長跑步的動物,牠們的四肢,特別是末端部分會很長(圖三)。腳變長的話,跨一步的距離也就會變長,可以跑得比較快。

圖三、馬(左)和人(右)的骨骼,馬的掌骨跟肱骨差不多是同樣長度,人的骨骼圖為臼田隆行作畫。

本來哺乳類也不是軀幹就保持不動,而是軀幹跟四肢經常一起協調地動作,但是方向跟魚或蜥蜴的橫向運動不同,是身體往腹背方向彎曲再伸直,像是為人熟知的貓科動物跑步時的動作。例如,獵豹跑步時,身體會大大彎曲再伸直,用全身力氣來有力地跳躍並讓步伐加大,創造出陸地上最快生物才有的跑步速度。(圖四)

圖四、跑步中的獵豹。跑步時脊骨(白線)會往腹背方向大大彎曲再伸直,讓每一步的步伐距離變長。

所有哺乳類雖有程度差別,但似乎都有像這樣身體往腹部方向屈伸的動作。前面所述的馬跟鹿等動物,雖然看起來軀幹動作沒這麼大,但脊骨還是會反覆進行彎曲再伸直的動作。只是活動程度比貓科動物少得多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稍微離題一下,從陸地再度回到水中的哺乳類也不例外,海豹或海狗、鯨魚等動物,游泳時的脊椎也是往腹背方向屈伸的。魚類一般是身體往兩側扭動來游泳,所以我們可以說水棲哺乳類的身體往腹背方向屈伸,是因為從腳配置在軀幹下方的哺乳類演化而來,可以說水棲哺乳類才有這樣的特性吧!

——本文摘自《鴿子為什麼要邊走邊搖頭?》,2023 年 8 月,晨星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晨星出版
12 篇文章 ・ 3 位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