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你們都誤會了,科學是個好大叔

果殼網_96
・2013/07/16 ・2678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572 ・九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科學像個偏執的大叔,他不斷犯錯,然後改正,又錯、再改,再錯,再改,用自己的臉去撞出一條通往真理的血路。媒體不應用他的一次面孔去描述他的全貌,而應該引導公眾正確解讀他的這一特點。

常看新聞的人都知道,大眾媒體幾乎天天都在報導「科學發現」。它們出現在新聞播報和時事評論裡,通常是被用來提出各種涉及健康、養育子女、教育乃至信仰、自我認識等重要事情的觀點。我們該如何對待它們呢?

舉例來說,至少從2004年起我們就一直聽到各種有關「維生素D可以預防風濕」 的研究。一份2010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健康通告(2010 Johns Hopkins Heath Alert)顯示,「維生素D對關節的健康至關重要,維生素D水平低可能引發類風濕關節炎和骨關節炎等類風濕病情」。然而,在2013年2月,一項更嚴謹 的研究對此前的那些研究提出了質疑。類似的,儘管有很多研究表明,服用煙酸(也叫維生素B3或維生素PP)增加「好膽固醇」可以降低心臟病發作的風險,但 一項更嚴謹的研究表明煙酸並沒有這種效果。

像這樣的研究使得人們懷疑科學的可靠性。而有鑑於這些新聞一貫被報導的方式,產生這樣的懷疑也情有可原。如果科學發現都像這樣常常被推翻,那要它們又有何用?但是,問題通常都不是出在科學,而是在報導上面。

「不科學」的科學報導

在上述兩個例子中,早期研究顯示的都是「相關關係」,而非「因果關係」。 比方說,這些研究沒有表明服用維生素D是疼痛減輕和疼痛沒有減輕這兩者之間唯一不同的有關因素。也許服用維生素D的人同時還做了更多的運動,而這才是導致 疼痛減輕的原因。通常來說,確立因果關係而非相關關係最好的辦法,是進行一項隨機對照試驗(RCT),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只有唯一的一個已知有關因素不 同。維生D和煙酸的例子都是後來的隨機對照實驗表明,先前的研究發現的都只是相關關係而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正確設置隨機對照實驗往往很困難,可能需 要很多年才能完成。因此,我們看到的大多數都只是涉及相關關係的研究。約翰•約安尼季斯(John Ioannidis)在他一系列備受關注的分析中指出(註:約安尼季斯在2005年發表的論文《為何大多數發表的研究都是錯誤的?》是 PLoS Medicine 迄今下載次數最多的技術論文),在發表出來的醫學研究中,有80%的非隨機研究(目前最常見的)結果都是錯誤的。就連25%的隨機研究和15%的大型隨機研究(好研究當中的好研究)也都存在種種缺陷。

那麼,明知道大部分結果都會錯,科學家幹嘛還要做這些相關性研究呢?其原因之一是,這類研究是非常好的開始,科學家用它們來決定之後要選擇哪一種假 說用更加嚴謹的隨機對照實驗去評估。與很多非科研工作者想的不同,實證檢驗法的關鍵特徵並不是它不會出錯,而是它具有自我糾錯的功能。正如物理學家約翰• 惠勒(John Wheeler)所說,「我們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快地犯錯。」 事實上,科學正是通過竭力證偽其假說來取得進步,卡爾•波普爾(註:Karl Popper,20世紀西方有影響力的哲學家)就是在這一觀點上創立了他那具有啟發性的科學哲學體系。

很多科學報導的問題,在於它們在確保公眾瞭解一項科研成果究竟有多重要這件事情上面做得不夠。好一些的,會暗暗地把結果中的相關性掩飾起來,例如, 維生素D「可能」減少關節炎疼痛,或者煙酸「或許能」減少心臟病發作。但這些報導很少說清楚,大多數的相關性研究是處在一個怎樣的階段,或者在多大程度上 可以依靠。它們沒有解釋這樣的研究通常在整個學科的進展中所具有的特異侷限性。

科學報導、特別是在心理學和社會科學的報導中,往往忽略了另一個重要的侷限。就算有了能夠確立科學定律的隨機對照試驗,並不意味著可以援引其結論來 指導實踐當中的決策。著名的科學哲學家南希•卡特賴特(Nancy Cartwright)近日強調,最好的隨機對照試驗本身只能證明一個原因只在一種特殊的情況下有效。例如,從相同的高度下落的羽毛和鉛球將在同一時間到 達地面——但只在沒有空氣阻力的條件下。通常情況下,科學定律使我們能夠預測一定條件下的某一個特定的行為。如果這些條件不成立,定律並沒有告訴我們會發生什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面對自然世界時,我們往往能夠建立起足以使有關定律成立的條件;而在人類(尤其是社會性的)世界,其高度複雜性和相互關聯性使得這種條件極難形 成。一種五年級數學的教學法,經過嚴格證明對這一學區的師生很有效,但可能在另一個學區就不管用了。就像卡特賴特所說的那樣,隨機對照試驗告訴我們的,只 是「這個在這種情況下有用」。「這個在那種情況下也會有用」完全是另一回事,而且證明起來往往異常困難。

由此,即使從「純科學」中得到了可靠的結果,還需要工程師來告訴我們,這些結果是否以及如何適用於具體的情況。自然科學(物理、化學、生物)已經建立了良好的工程方法;但在人類世界中,除了少數例外,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報導人文學科的「突破」時,需要明確區分理論和應用之間的差距。

建立「科學的」的報導體系

媒體傾向於把幾乎所有他們報導的科學成果都做得好像對生活具有指導意義。其實,大多數科研成果並沒有直接的實用價值;它們僅僅是把我們往那個或許最終真的有用的結果推進了小小一步。有太多的新聞報導都將實驗發現當成了可靠的消息,讓人以為可以據此採取行動。在大多數情況下,最好還是把這些發現當成是讓接下來可以少犯一些的錯誤。

如果有一個標識制度,能夠明確指出某一研究在其整個學科發展中所處的位置,科學報導將會大為改善。這僅僅是一個「初步的結果」(小型的啟發式研究, 旨在提出假設,其結果本身就需要接受很多進一步的檢驗,才能得出可靠的結論),還是 「更大規模的觀察性研究」(表明相關關係,但絕不是建立因果關係),或者是「大樣本的隨機對照試驗」(建立特定的條件下因果關係)?又或者,是一個「在很 多條件下都能成立的行之有效的科學定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然,像這樣分類只是我外行人的一個建議。各個學科應當(通過其管理機構和組織)設置專業的分類標準,對大眾媒體中報導的內容進行標註。一些這樣的制度是必須要有的,因為有很多關注通俗科研報導的人都在尋找科學發現,可以指導他們在生活、工作或公共政策實踐中進行決策。

不幸的是,這樣的成果比起初步研究結果來是少之又少(初步研究極有可能是錯的、但對於最終得出可靠結論的複雜過程是有貢獻的)。媒體報導說:「研究表明……」往往給我們的是非常初步的結果——極有可能是錯誤的。它們需要被標註出來。

資料來源:What Do Scientific Studies Show? NYT [April 25, 2013]
作者​Gary Gutting 是美國聖母大學的哲學教授

轉載自果殼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果殼網_96
108 篇文章 ・ 9 位粉絲
果殼傳媒是一家致力於面向公眾倡導科技理念、傳播科技內容的企業。2010年11月,公司推出果殼網(Guokr.com) 。在創始人兼CEO姬十三帶領的專業團隊努力下,果殼傳媒已成為中國領先的科技傳媒機構,還致力於為企業量身打造面向公眾的科技品牌傳播方案。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113 年度廣電媒體專業素養培訓課程完成全臺巡迴共創優質媒體閱聽環境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5/01/07 ・911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下稱 NCC)為健全廣電事業發展、提升從業人員專業素養,促使廣電事業製播優質節目及傳遞正確資訊,今(113)年援例舉辦「廣電媒體專業素養」培訓課程。本趟知識列車自今年 8 月從高雄出發,9 月開往花蓮,11 月抵達臺中、臺北,讓專業培訓資源遍及全臺,促進廣電媒體業者產製優質節目與營造更優質的媒體環境。

圖 1.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翁柏宗代理主任委員致詞

提供 4 大場次 7 大主題的豐富課程內容,累計近 900 名媒體業者參與實體課程

本培訓活動已邁入第 16 年,吸引近 300 家媒體業者報名,逾 900 位媒體朋友共襄盛舉。提供一個媒體從業人員與專家學者交流對談的平台。

今年於北中南東 4 大場次安排 7 大主題多元課程,包含「廣播事業營運發展」、「性別平權」、「權益維護」、「多元文化」、「內容自律」、「事實查證工具應用」、「法規宣導」。從廣電營運發展出發,綜覽現今廣電生態及未來發展;接著探討性別、消費者保護、兒少與自殺防治等議題,並透過法規政令與申訴程序交流課程,加強法學專業。同時,提供事實查證與公平原則訓練,強化業者分辨假訊息的能力,妥善發揮媒體專業,落實事實查核並遏止假訊息。

圖 2.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胡元輝董事長分享「電視事業營運發展」

課程專業且切合產業現況,業者給予正面回饋

今年度的專業訓練課程,邀請產、學界、非營利組織等講師分享多元議題,業者積極提問,針對實務上遇到的案例與講師交流、討論,課後多給予正面回饋,如「培訓內容貼合實際面臨情形」、「課程內容豐富,講者專業度高」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電媒體產業需要與時俱進,NCC 作為主管機關,將持續提供豐富多元的課程資源,與業者共同成長。期待未來能與業者持續相互砥礪,攜手打造優質視聽環境!

圖 3.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羅世宏董事長分享「從廣播/電視節目探討內容自律機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22 篇文章 ・ 313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NCC 推動公民培力活動,攜手各界強化媒體素養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5/01/07 ・1140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著全球數位化進程持續發展,大眾接收資訊的方式不斷演變。影音媒體平台及自媒體的興起,使每個人不僅是訊息的接收者,更是內容的生產者。多元的訊息管道帶來豐富資訊,同時也對內容管理提出新挑戰。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順應全球數位匯流與監理革新的發展趨勢,致力於促進通訊傳播的健康發展,保障大眾權益、尊重弱勢族群、推動多元文化均衡發展。今年度(113 年),NCC 持續推行「公民培力推廣計畫」,深化媒體素養教育。

多方協作,廣泛推廣媒體素養

今年公民培力推廣計畫持續與廣電媒體產業、公民團體及學術機構合作,包括好事聯播網(人人廣播電臺、連花廣播電臺)、正聲廣播、鳳鳴廣播、豐盟有線電視,以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朝陽科技大學、臺灣新聞記者協會、財團法人基督教芥菜種會、財團法人花蓮縣光之島文化藝術基金會等共 10 個單位。在北、中、南、東、離島五大區域自 7 月至 12 月舉辦了共 22 場媒體識讀活動,超過 1,500 人次參與,對象涵蓋媒體專業人士、銀髮族、身障者、新住民、兒童及青少年等,全面推動媒體素養意識。

多元形式,深植媒體素養意識

活動形式豐富多樣,且針對不同族群設計專屬課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人人廣播電臺與連花廣播電臺今年以市集活動搭配民眾互動問答,以「防制假訊息」為主題,向大眾推廣辨識資訊的重要性。

圖 1. 人人廣播電臺於「聖誕好事集音樂會」安排防制假訊息問答與民眾互動

鳳鳴廣播電臺以「消費者保護」為題,向銀髮族進行消保宣導,期望提升民眾維護自我權益之意識。

圖 2. 鳳鳴廣播電臺舉辦「聰明消費不心煩」,宣導消費者保護之重要性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至嘉義溪口國中舉辦媒體素養暑期營隊,讓偏鄉地區的學生也能享有充分教育資源,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訓練資訊閱聽能力。

圖 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於嘉義溪口國中辦理暑期營隊,以為期 3 天活動宣導媒體識讀的重要性

此外,各單位亦舉辦多場主題講座與互動活動,與地方社區、校園及大眾連結,成功散播媒體素養種子,參與者課後給予正面回饋,表示受益良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建立媒體素養基礎,邁向優質社會

 NCC 每年持續推動公民培力活動,幫助閱聽者增進對媒體資訊的辨識、思考與評估能力。透過多元族群及不同年齡層的全面參與,媒體素養教育的種子得以深植,進一步促進全民媒體素養,攜手打造更優質的社會環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22 篇文章 ・ 313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1
2

文字

分享

0
1
2
臺中、高雄、花蓮舉辦 112 年度廣電媒體專業素養培訓課程,共創優質媒體閱聽環境
PanSci_96
・2023/11/18 ・802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下稱 NCC)為健全廣電事業發展、提升從業人員專業素養,促使廣電事業製播優質節目及傳遞正確資訊,今(112)年援例舉辦「廣電媒體專業素養」培訓課程,本趟知識列車自 8 月起於臺北開跑,9 月分別安排於臺中、高雄,花蓮場則於 10 月辦理完成。

NCC 於 8 月舉辦專業訓練課程臺北場後,佳評如潮,在 9 月舉辦的臺中、高雄場, 10 月舉辦的花蓮場,各地媒體從業人員共同參與,除了「廣播事業營運發展」、「電視事業營運發展」、「性別平權」、「權益保護」、「多元文化」等主題外,更為中、南、東部業者規劃「內容自律」課程,邀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助理教授,同時也是資深媒體人的許文宜教授,從實例探討廣電相關法規,培養內容自律意識;「消費者權益保護」課程邀請衛福部食藥署吳怡萱副稽查員,透過食品藥妝及醫藥法規,講述食藥廣告製播應注意事項。

圖 1 「消費者權益保護」課程邀請衛福部食藥署吳怡萱副稽查員分享

因應數位時代的快速變化,安排「 AI 在廣電媒體的應用發展趨勢」課程,分享科技新知及 AI 於廣電節目應用實例;「事實查證工具應用」課程則旨在培養識別虛假訊息的能力,從而可充分履行媒體的專業責任,安排每場次 3 小時的事實查證工作坊,期提高參與業者事實查核意識及能力,進而杜絕虛假訊息傳播。

圖 2 「 AI 在廣電媒體的應用發展趨勢」課程邀請集仕多股份有限公司梁哲瑋總經理分享

睽違兩年首次回歸實體課程,中、南部從業人員展現其熱情,不僅課程踴躍互動,課後也與講師熱絡交流,紛紛表示課後收穫良多。花蓮場原訂課程面臨「小犬」颱風侵襲而延期一周辦理,出席率仍高達 8 成,展現東部業者學習新知的熱情與企圖心,期待未來廣電媒體產業持續相互砥礪,攜手打造優質視聽環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PanSci_96
1262 篇文章 ・ 2408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