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為什麼陌生人當眾出洋相和自己不小心跌倒一樣好笑?

Y. M. Huang
・2012/09/05 ・1189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470 ・五年級
相關標籤: 幽默感 (4)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credit: CC by cafemama@flickr

在生活中有個有趣的現象,就是人們似乎喜歡看別人日子過得不好,不然網路上怎麼會有這麼堆爆紅的影片都是某某人狂哭、出糗等等的。

過去有很多關於幽默的理論,但我們對於幽默的成因還是不太清楚《應用心理學期刊》第26期曾有系列專文介紹國內幽默相關的研究)。McGraw與Warren(2010) 提出了一個所謂benign violation(良性-違反)的理論,他們認為若我們察覺一個會違反常規的負向事件沒甚麼大不了的,則會誘發幽默的感受。例如我們若親眼目睹一個人當眾褲子崩裂,大該很難不笑出來,因為這在我們看起來是沒甚麼大不了的;但若這個褲子崩裂的人是自己,則當下自己應該不會覺得這件事情很好笑吧!但很奇妙的是,幾年後自己講到這件事情或許就會覺得很好笑了,這應證了美國文學大師馬克吐溫說的:幽默就是悲劇加上時間(Humor is tragedy plus time)。他們認為違反常規之負向事件的嚴重程度還有心理距離都匯調節幽默感的產生。以本文的標題為例,因為陌生人是有較遠的心理距離,所以當心理距離遠時嚴重違反常規之負向事件帶來的幽默感可能會和心理距離近時輕微違反常規之負向事件相同

這個研究用了五個實驗來檢驗這個理論的真確性:

  1. 他們請兩群實驗參與者分別回想隨著時間會越來越好笑或越來越不好笑的意外事件,這些意外事件必須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在回想之後,他們要評定這個事件的在當時以及現在的幽默誘發程度。
  2. 實驗參與者一次會看到兩個句子(例如: 五年前被車撞 vs. 昨天被車撞),他們要判斷哪一個情境比較幽默。
  3. 實驗參與者要評定自己的朋友或陌生人不小心捐了鉅額金錢或小額金錢的幽默程度。
  4. 實驗參與者會看到下列的圖片:一個人手指穿過鼻孔和一個人鬍子結冰的照片。但有一半的人被告知這些照片是假的(用修圖完成的),一半的人被告知這些照片是真的。
  5. 實驗參與者看到上述的圖片,但有的時候圖片是比較小的,有的時候是比較大的。

五個實驗的結果都顯示,若這些事件的心理距離漸遠時,則事件越嚴重,我們會覺得越幽默,例如若陌生人(心理距離遠)意外捐了鉅額資金我們會覺得很幽默,相近於是自己的朋友做了同樣的事情。但若這些事件的心理距離近時,則事件較不嚴重,我們會覺得越幽默,例如自己昨天不小心被刺到會比自己昨天不小心被車撞來的幽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家可以回想自身的經驗,是否有違反這個理論的,歡迎討論。

所以下次不要再罵別人為什麼幸災樂禍,因為天性如此,而且過一陣子,他也就不會覺得那件事情有多好笑了。只是,在幸災樂禍前,或許真的該多發揮些同理心,想想若這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會怎麼樣?(可能會有意外的笑點,因為若想像自己發生小災難,反而更好笑:p – 若看不懂這個梗,請自動忽略 >_<)

去看研究的原文
去看主要研究者的網頁

文章難易度
Y. M. Huang
95 篇文章 ・ 3 位粉絲
輔大心理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探討情緒與認知之間的關係、老化對認知功能的影響、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落實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 部落格網址:認知與情緒新聞網 (http://cogemonews.com)

0

2
1

文字

分享

0
2
1
數學無聊是誰的錯?數學家其實很幽默?——《數盲、詐騙與偽科學》
大牌出版.出版大牌_96
・2024/01/08 ・2441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很少有學生小學畢業後還不懂乘法表,但有很多人確實不會算,如果一個人開車的速度是每小時 56 公里,開了 4 小時之後,他就開了 224 公里。要是每公克花生賣 40 美分,而 1 袋花生賣 2.2 美元,那麼,這袋花生裡就有 5.5 公克花生。假如全世界人口中有 1/4 是中國人,其餘的 1/5 是印度人,那麼,印度人在全世界的人口中就占了 3/20,或說是 15%。當然,要理解這些問題,並不像學會算 35×4=140、(2.2)/(0.4)=5.5、1/5×(1–1/4)=3/20=0.15=15% 這麼簡單。對很多小學生來說,這不是自然而然就會的東西,要靠做很多很實用、或是純屬想像的問題,才能進一步學會。

至於估計,學校裡除了教一些四捨五入之外,通常也沒有別的了。四捨五入和合理的估計與真實人生大有關係,但課堂上很少串起這樣的連結。學校不會帶著小學生估計學校砌一面牆要用掉多少塊磚、班上跑最快的人速度多快、班上同學爸爸是禿頭的比例多高、一個人的頭圍與身高之比是多少、要堆出一座高度和帝國大廈等高的塔需要幾枚 5 美分硬幣,還有他們的教室能否容納這些 5 美分硬幣。

幾乎也沒人教歸納推理,也不會用猜測相關性質和規則的角度,來研究數學現象。在小學數學課裡談到非形式邏輯(informal logic)的機率,就跟講到冰島傳說一樣高。當然,也不會有人提到難題、遊戲和謎語。我相信,這是因為很多時候,聰明的 10 歲小孩輕輕鬆鬆就能打敗老師。

數學科普作家葛登能最不遺餘力探索數學和這些遊戲之間的密切關係。他寫了很多極有吸引力的書,也在《科學美國人》撰寫專欄,而這些都是會讓高中生或大學生感到很刺激的課外讀物(前提是有人指定他們去讀的話)。此外,數學家喬治.波利亞(George Polya)的《怎樣解題》(How to Solve It)和《數學與合情判讀》(Mathematics and Plausible Reasoning),或許也屬於這一類。有一本帶有這些人的文風、但屬於較初階的有趣好書,是瑪瑞琳.伯恩斯(Marilyn Burns)所寫的《我恨數學》(The I Hate Mathematics! Book),書裡有很多啟發性的提示,帶領讀者解題與發想各種奇思異想,是小學數學課本裡罕見的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envato

有太多教科書仍列出太多人名和術語,就算有說明解析,也很少。比方說,教科書上會說加法是一種結合律運算(associative operation),因為(a + b)+ c=a +(b + c)。但很少人會提到非結合律運算,因此,充其量來說,結合律運算的定義是畫蛇添足。不管是結合律或非結合律,你知道了這些資訊之後要怎麼應用?書上還會介紹到其他術語,但除了用粗體字印在書頁中間的小框框裡,看起來很了不起之外,也沒什麼值得提的理由。這些術語滿足了很多人認為,知識就好比一門普通植物學,每種學問都可以在體系中,找到自己的類別和位置。相比之下,把數學當成有用的工具、思維方式或是獲得樂趣的途徑,在多數小學教育課綱中都是很陌生的概念(即使教科書內容不錯也一樣)。

或許有人會認為,在小學階段,可以用電腦軟體,來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算數原理及相關應用(應用題、估計等等)。可惜的是,目前可用的程式通常是從教科書上擷取無趣的例行練習,轉化成電腦螢幕版本而已。我不知道有任何軟體可用整合、一致且有效的方法,來教算術與解題應用。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品質普遍不佳,最終必會有人怪罪於老師能力不足,而且對數學沒什麼興趣、或不懂欣賞數學。我認為,這當中有一部分又要歸咎於大專院校的師資培養課程中,很少或根本不強調數學。以我自己的教學經驗來說,我教過的學生中,表現最差的是中學生,而不是大學主修數學的學生。準小學老師的數學背景也很糟,很多時候甚至根本沒有相關的數學教學經歷。

而每所小學聘用一、兩位數學專才,在學校裡每天分別到不同班級輔導(或教授)數學,或許可以解決部分問題。有時我認為,如果大學數學教授和小學老師每年可以交換個幾星期,會是個好方法。同樣的,把主修數學的大學生和研究生交到小學老師手裡,不會造成傷害(事實上,後者或許能從前者身上學到一些東西)。而三、四、五年級的小學生則可以在完全適任的老師教導下,接觸到數學謎題與遊戲,將可大大獲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envato

稍微打個岔,謎題與數學之間很有關係,而且相關性會一直延續到大學與研究階段的數學。當然,把謎題換成幽默也通。我在《數學與幽默》(Mathematics and Humor)書中試著說明,數學和幽默都是某種益智遊戲,與猜謎、解題、遊戲和悖論多有共通之處。

數學和幽默都是把概念組合、拆開再拼回來,然後從中得到樂趣。慣用的手法包括並列、歸納、迭代和倒向(比方說「aixelsyd」就是把「dyslexia」﹝閱讀障礙﹞的字序倒過來)。那麼,如果我放寬這個條件,但緊縮另一個條件會怎樣?某一個領域的概念(像是綁辮子),和另一個看來完全不同領域的概念(如某些幾何圖形的對稱性)有什麼共通點?當然,即便不是數盲,可能也不熟悉數學這個面向,因為你必須要先具備一定程度的數學概念,才可以拿來耍弄。其他像獨創性、不協調感以及精簡的表達,對於數學和幽默來說也都同樣重要。

可能有人說過,因為所受訓練之故,數學家有一種特殊的幽默感。他們往往會接受字面意義,但字面上的解讀又常和標準用法的意義不同,因此很好笑。比方說,哪種運動比賽時要蓋臉?答案是,冰上曲棍球以及痲瘋病人拳擊(按:原文「Which two sports have face-offs」,「face-off」其中一個字面意義為「蓋臉」,而這也是冰上曲棍球常用的術語,意指「爭奪球權」)。他們也很沉溺於歸謬法(reductio ad absurdum),或設定極端前提條件然後做邏輯演練,以及各式各樣的字組遊戲。

如果可以透過小學、中學或大學階段的正式數學教育,或是非正式的數學科普書籍,傳達數學有趣的面向。我認為,數盲就不會像現在這麼普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書摘自《數盲、詐騙與偽科學》,2023 年 11 月,大牌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討論功能關閉中。

大牌出版.出版大牌_96
3 篇文章 ・ 0 位粉絲
閱讀的大牌不侷限於單一領域, 視野寬廣,知識豐富,思考獨立。

1

3
4

文字

分享

1
3
4
假裝世界永遠滑稽:幽默比較長壽?——《怪咖心理學》
azothbooks_96
・2023/03/16 ・3731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受試者看完令人不安的電影後,血液循環降低 35%,但看完幽默題材後則增加 22%。根據研究的結果,研究人員建議大家每天至少笑十五分鐘。

憂傷小丑?喜劇演員的心理特質

1981 年,紐約州立大學雪城分校的心理分析師西摩爾.費雪(Seymour Fisher)若達.費雪(Rhoda Fisher)發表研究結果,他們並不支持傑納斯所謂「喜劇演員是憂傷小丑」的說法(編按:許多人認為喜劇演員得在舞台前、舞台後承受高度的壓力,不管他們現實生活中發生什麼事,總得每晚登台作秀製造效果,有些演員甚至因此受憂鬱症、躁鬱症所苦,也因此大眾對喜劇演員往往有「喜劇演員其實是憂傷小丑」的印象)。

費雪兄弟進行廣泛的調查,研究四十多位知名的喜劇演員與小丑,包括席德.西薩(Sid Caesar)、傑奇.梅森(Jackie Mason)、小丑布林可(Blinko the Clown),並出版《假裝世界永遠滑稽》(Pretend the World Is Funny and Forever )一書發表他們的研究。

他們在研究中做了一個經典的佛洛伊德測試:羅夏克墨漬測驗。他們請受試者看模糊的墨漬,說出他們想起什麼。學術研究中時常用到這類測試,甚至有一個知名的佛洛伊德笑話也以此為主題:

一名男子去看心理分析師,分析師拿出一疊印有墨漬的卡片,讓男子一次看一張,問他墨漬讓他想起什麼,男子看了第一個墨漬後說:「性」,看到第二個墨漬後又說:「性」。事實上,他看到每一張卡片都說:「性」。心理分析師憂心地說:「我不是想嚇你,但你似乎滿腦子都是性。」那男子驚訝地回答:「我真不敢相信你剛剛說的,擁有整疊色情卡片的可是你。」

羅夏克墨漬測驗,又稱墨跡測驗,是知名的人格測驗之一。受試者收到十張上頭有墨漬的卡片,並被要求回答他們最初認為卡片看起來像什麼、以及後來覺得像什麼。心理學家再根據他們的回答及統計數據,判斷受試者的人格還有狀態。

多數測試是在餐廳與馬戲團的更衣室進行,費雪兄弟表示,這些測試往往很難進行,因為旁人和其他表演者常打斷他們。費雪兄弟的研究和一般人對「憂傷小丑」的印象及傑納斯之前的研究結果剛好相反,他們發現喜劇演員與小丑鮮少有精神疾病。專業喜劇演員的工作雖然充滿壓力,但費雪兄弟意外發現,這些受訪者都能迅速恢復元氣,調適力都很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被接納的需求

另一方面,費雪兄弟也檢視喜劇演員與小丑的童年經驗,他們說受訪者大多從小就開始走這一行,小時候通常是班上的活寶。他們常開老師的玩笑,這點也符合幽默的「優越」論。有一位表演者記得老師叫他到黑板拼「petroleum(石油)」一字,他馬上走到前面,拿起粉筆寫下「oil」。

專業喜劇演員通常出生低收入戶,童年不是過得很好,所以他們的表演可能是想獲得觀眾的喜愛,藉此彌補童年的缺憾,有很多實際證據支持這點。伍迪.艾倫曾說「被接納的需求」是他想要變得風趣的主要動力之一。傑克.班尼(Jack Benny)不喜歡在古巴度假,因為那裡沒人認得他。W.C. 菲爾茲(W.C. Fields)曾經提到他喜歡讓人發笑是因為「⋯⋯至少在那短暫的時刻裡,大家是愛我的。」

是喜劇演員也是社會學家

費雪兄弟研究的第三方面是檢視與好笑有關的心理特質,有些演員坦承他們對人與行為很好奇,他們會不斷觀察別人的生活細節,直到發現一些小特質可以拿來當新的笑話或表演題材為止。

費雪兄弟發現喜劇演員與社會科學家有很多相似處,他們認為這兩種人都時常注意人類行為的新鮮面,唯一的差異在於喜劇演員用這些觀察讓人發笑,社會科學家則是以這些觀察做為學術論文的基礎。我畢生都在研讀社會科學家的文獻,所以我想主張這種分法並無法清楚區隔這兩種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Waist up portrait of mature man giving speech standing on stage in spotlight and speaking to microphone, copy space

費雪兄弟也檢視喜劇與不安之間的關係,一般人看到墨漬時,通常會看到一個影像,然後才發現墨漬可能有不同的觀察方式。

仔細分析喜劇演員從墨漬中看到的圖案後,費雪兄弟的結論是,他們的受試者常會把墨漬想像成「好的怪獸」,把有威脅感的圖案轉變成比較親切的感覺。「噴火龍」會變成被誤解的高貴角色,「骯髒的土狼」會變成可愛討喜的寵物。費雪兄弟認為這是喜劇演員與小丑在無意間想要以幽默感因應困境的證明。

幽默的長壽

很多人都曾經對喜劇根本上和憂傷與精神病有關的說法提出質疑,費雪兄弟並不是唯一的學者。佛羅里達國際大學的詹姆斯.羅頓(James Rotton)深入探討霍夫曼(Hoffman)的《過往娛樂名人》(Entertainment Personalities of the Past),了解知名喜劇演員的出生與死亡年份,並以同年出生的非喜劇藝人當對照組註一

羅頓在名為〈幽默與長壽:搞笑演員較長壽?〉(Trait Humor and Longevity: Do Comics Have the Last Laugh?)的論文中說明研究的結果,他主張喜劇演員和其他藝人的死亡年齡差不多。後續關於喜劇演員死因的研究註二也顯示,他們並沒有比較常因心臟病、癌症、肺炎、意外或自殺而身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之,沒有證據顯示每晚必須搞笑演出的明顯壓力會讓他們比較短命。

其他研究顯示,能夠笑看人生可以減少不安,羅頓的研究也呼應了這點。如果喜劇真的有影響,那麼就是有益健康。十三世紀的亨利.德.曼德維爾醫生(Henri de Mondeville)推測笑有助於病人康復,他寫道:「外科醫生應該禁止病人生氣、怨恨與難過,提醒病人歡樂可以讓人心寬體胖,哀傷讓人瘦骨如柴。」

幾百年後,莎士比亞也呼應同樣的理念,他表示:「讓內心充滿歡笑與喜樂,可以遠離傷害,延年益壽。」

最近有一項研究也支持笑聲、因應壓力、身心健康之間的關係。該項研究顯示,會很自然地以幽默應付壓力的人,免疫系統比較健康,心臟病發與中風的機率也少 40%,看牙時比較不會痛苦,壽命也比多數人多四年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990 年,研究人員發現觀賞比爾.寇斯比(Bill Cosby)的脫口秀錄影帶可增加唾液的免疫球蛋白 A。免疫球蛋白 A 是避免上呼吸道感染的要角(受試者聆聽梅爾.布魯克斯〔Mel Brooks〕與卡爾.萊納〔Carl Reiner〕的經典《兩千歲的人》〔2000-Year-Old-Man 〕時,這些優點明顯下降)

這不是唯一探討笑對身體有何影響的研究。2005 年,馬里蘭大學的邁可.米勒(Michael Miller)與同事研究笑看世界與血管內壁的關係。血管擴張時,可促進血液循環,有益心血管。他們讓受試者看可能讓他們感到不安(例如《搶救雷恩大兵》最初三十分鐘的劇情)或歡笑(《當哈利碰上莎莉》的「假高潮」戲)的電影。整體而言,受試者看完令人不安的電影後,血液循環降低 35%,但看完幽默題材後則增加 22%。根據研究的結果,研究人員建議大家每天至少笑十五分鐘。

根據研究的結果,研究人員建議大家每天至少笑十五分鐘。圖/envato

天然的止痛劑

羅頓也依循同樣的邏輯,檢視觀賞不同影片對整型外科病患的復原有何影響。他請一組病患從《香蕉》(Bananas)、《站在子彈上的男人》(Naked Gun)、《金牌製作人》(The Producers)等等喜劇片中挑選,但不讓另一組看任何可能讓他們微笑的影片,而是叫他們從《南海天堂》(Brigadoon)、《北非諜影》(Casablanca)、《第七號情報員》(Dr. No)等「嚴肅」片單中選片。研究人員秘密追蹤病患由自控式裝置中使用的止痛劑藥量。觀賞喜劇的人使用的藥量比觀賞嚴肅電影者少 60%。

在另一個有趣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又找另一組病患,不讓他們任選喜劇片,而是叫他們看別人幫他們挑的影片,這組使用的止痛劑比另外兩組都多,這證明觀賞讓你笑不出來的喜劇比什麼都還痛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笑看生死

最後,有一群研究人員要求受試者立下模擬遺囑,開自己的死亡證明(包括估計的死亡日期與死因),寫自己的喪禮追悼文,研究人員發現喜歡笑看人生的人比較不覺得這有多難。在比較實際的情境中,也出現同樣的現象。輔導員訪問失去伴侶半年的人,發現能笑看生離死別的人比較能接受那個情境,繼續過日子。

不過,就像笑話實驗室收到的一則笑話所說的,笑看生死也有可能出現太誇張的情況:

一名男子過世了,他的太太打電話到當地報社說:「我想刊登以下的訃聞:柏尼死了。」報社員工楞了半响後說:「其實刊登十個字的價格是一樣的。」

女士回答:「喔,好吧,那我刊登:柏尼死了,豐田汽車出售。」

註解

  1. 羅頓的報告只研究男性喜劇演員,因為他發現很多女性喜劇演員的年齡並不可靠,與其他傳記資料不符,這很可能是一種喜劇的時間心理學。
  2. 此研究蒐集 1980 到 1989 年間刊登在《時代》與《新聞週刊》上的演員訃聞。

——本文摘自《怪咖心理學之史上最ㄎ一ㄤ實驗,用科學揭露你內心的真實想法》,2023 年 2 月,漫遊者文化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所有討論 1
azothbooks_96
53 篇文章 ・ 21 位粉絲
漫遊也許有原因,卻沒有目的。 漫遊者的原因就是自由。文學、人文、藝術、商業、學習、生活雜學,以及問題解決的實用學,這些都是「漫遊者」的範疇,「漫遊者」希望在其中找到未來的閱讀形式,尋找新的面貌,為出版文化找尋新風景。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幽默不太受歡迎?從研究來看黑色幽默——《笑的科學》
PanSci_96
・2014/10/20 ・4589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SR值 521 ・七年級

令人驚訝的是,從我們歷史上來看,幽默一直不太受歡迎。

柏拉圖在其著作《理想國》中,將幽默視為非法行為,宣稱它使人從更為重要的事情中分神。不只有他一個人這麼想;古希臘人儘管見地卓越、開明進步,也認為笑很危險,會使人喪失自制。霍布斯稍為實際一些,宣稱幽默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僅限於智識劣等的一群。因為幽默給予他們自我感覺良好的機會,尤其是當他們指出他人不完美的時候。

哲學家不是唯一對幽默針鋒相對的一群。《聖經》也做盡十足的批判。《舊約》中雖提過幾次神發笑的場合,但形式幾乎都是嗤笑或輕蔑,像在〈詩篇〉第二章:

那坐在天上的必發笑,主必嗤笑他們。

那時,他要在怒中責備他們,在烈怒中驚嚇他們。

任何人都不想聽到這種笑。綜觀整本《聖經》,當人在笑時,大多出於愚痴,諸如亞伯拉罕和撒拉對他們能生兒子的想法竊笑。有些研究者鑽研之深,去計算神與祂的門徒笑的次數,並將各個例子歸納為三種原因,即侵略、悲傷或歡樂。而侵略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占了百分之四十五。因歡樂而笑的,只發生兩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那些主張《舊約》本身就比新版來得黑暗的人,可以研究看看以下這件事:宗教學者間仍持續爭論著耶穌是否曾笑過,指的不只是《聖經》中記載的,而是終其祂的一生。

為什麼在歷史上幽默遭如此嚴苛地對待呢?其中一個原因是,幽默本質具有顛覆性。有些笑話固然無害,例如雞群過馬路、大象藏身櫻桃樹等主題,但是大部分的幽默並不是這樣。它們輕佻地處理嚴肅的主題,有時候甚至相當粗魯不文、旁若無人。看看下面這個笑話,我小時候聽過很多次,但或許現在這個世代反而會覺得新鮮:

NASA是什麼的縮寫?還需要另外七位太空人。(譯注:「還需要另外七位太空人」的原文是 Need another seven astronauts,縮寫恰為NASA。)

這個笑話盛行於一九八六年間、太空梭挑戰者號爆炸之後;在我告訴大家這件事之前,大多數人看不懂笑點。挑戰者號自卡納維拉爾角升空七十三秒後,機體火箭推進器的O形環就壞了,導致燃油洩漏與梭體解體。七位乘客全部喪命,其中包括一位教師麥考利夫,他因參與NASA「教師升空」的計畫得以共乘。

挑戰者號在1986年1月28日進行第十次任務時,於升空過程中突然爆炸墜毀。source:Wikipedia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挑戰者號的笑話不只這一個,而且還不少。這些笑話並非馬上出現,而是在事件之後幾個禮拜紛紛現身。有個研究發現,這類悲劇個案發生的時間和其衍生出的相關笑話之間潛伏期為十七天。而黛安娜王妃的死,潛伏期較短;世貿中心災難的潛伏期可長多了。

黑色幽默令人著迷之處,從大量且豐富的低劣笑話可見一斑,舉凡挑戰者號笑話、愛滋笑話、車諾比笑話等不勝枚舉。這些笑話甚至比釀成笑話的事件本身還持久。在我長大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喜歡的「無臂無腿」笑話:一個沒手臂沒雙腿的小孩被釘在牆上,你怎麼叫他?藝術。一個沒手臂沒雙腿的小孩浮在池塘上,你怎麼叫他?浮標。

許多讀者可能不知道,曾有一整個世代遭受撒利多邁德胺威脅,那是一種在一九五○到一九六○年代醫生經常開的藥,卻造成多種先天缺損的可怕副作用,其中一種缺損是先天缺少四肢的海豹肢症。由於撒利多邁德胺當時最主要是用來治療孕婦晨吐,數以千計的孩童慘遭波及。罹患海豹肢症的存活率約百分之五十,所以或許那時真有生來就沒有手臂、缺少雙腿的孩子,而他們的名字可能是藝術或浮標。

罹患海豹症的兒童。Souce: Luciana Christante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人宣稱,這些笑話突顯了人類行為最壞的面向。他們說愛滋笑話不過就是恐同的藉口;撒利多邁德胺笑話,則是取笑殘障為樂;甚至有評論家宣稱挑戰者號笑話鼓勵年輕學子以譏笑老師為樂。但是另一些人覺得這樣的斷言有失公允。他們相信真相遠比那樣繁複,他們的論證正與大腦利用不同方式處理衝突這件事有關係。

「我要告訴你一件事。(這些以悲劇為本的笑話)不是哀傷的形式。」英國幽默研究員戴維斯這麼說。關於這個主題,他寫了超過五十本書以及多篇文章。如果有人懂得解釋病態幽默的目的,那就是他了。他在超過十五個國家,發表關於這個主題的演講,透過電視及收音機登上國際舞台,甚至曾在最高法院中作證。簡單來說,提到病態幽默,戴維斯知道他說的是什麼。而且他太不容易被冒犯。

「第二個,它們也不是冷酷麻木。我相信其中的解釋就是失諧。」戴維斯的理論也獲得大多數幽默研究員支持,那就是儘管低劣笑話具殘忍或侮辱的本質,說話者的意圖並不是鄙惡的。事實上,若想了解病態幽默真正的訊息,我們必須探索它們背後不一致的情感。當悲劇驟臨,我們可能會有許多反應。我們會感到悲傷、遺憾甚至絕望。我們可能也會受到新聞報導(尤其是電視上的)對我們情緒的操弄而感到挫折。簡而言之,我們經驗了衝突的情緒。

有些人主張,低劣笑話誘引出優越感,這可能也是真的;但這個論點無法解釋,為什麼想出縮頭字AIDS另一種版本的縮寫法,對有些人來說很有趣;但是在腫瘤病房裡大喊「哈!哈!你生病了耶!」對任何人來說都不好笑。只有在笑話能帶出複雜情緒反應時,我們才會對關於某些團體或事件的笑話大笑。因為除了這些反應之外,我們沒有其它方式能反應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些讀者可能會想,把病態幽默看成是衝突情緒的結果很危險,因為這代表了因這些笑話而大笑不算殘忍,只是傳達自己情緒的一種方式而已。這甚至看起來像在歡迎嘲弄患者、死者或殘疾人士。但並不是這樣的。

病態幽默不必理解成帶有冒犯性的最佳證據,來自一個對笑話的研究,其中的笑話看似正以取笑笑話中的主角為樂。心理學家勒夫寇特及馬汀在他們所做的實驗中,要求三十位身障人士看一系列關於身障者的漫畫。例如,有幅漫畫中展示一架絞刑高台。高台一側有一架階梯導向絞索,另一側則是個輪椅用的斜坡,旁邊有一面寫著殘障專用的告示牌。另一幅漫畫則展示懸崖和一個寫著「自殺之跳」標語,在懸崖邊有輪椅用的斜坡以及殘障專用的標語。

這個實驗不希望受試者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評估他們的幽默感,所以實驗者是在準備接下來的面談房間的同時,讓他們無意間看到漫畫。背地裡記錄受試者的反應後,讓他們做一系列的問卷,調查他們關於身障的感覺。

勒夫寇特及馬汀發現,那些看了笑話笑得最多的人,同時也是對自身條件適應較佳的人。比起其他的受試者,他們展現較高的活力、較高的自我控制力,還有較好的自我概念。簡單說,用最健康的態度看待自身障礙的人,覺得笑話最好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樣的結果不算意外,其他研究也發現,對自己失去另一半能一笑置之的鰥夫或寡婦,較為快樂、較具處理壓力的能力,社會適應力也較高。經歷乳癌術後婦女,若能幽默以對,也顯示術後憂慮降低。

更有研究指出病態笑話不必為了好笑而語帶冒犯。研究員可以從好幾個面向改變這些笑話,像是針對笑話的目標,或笑話的殘忍與配適程度。藉由操弄以上的因素,研究員能判斷是哪個因素使得笑話過於冒犯而難以被接受(例如,你要怎麼避免死掉的嬰兒在微波爐中爆炸?用掛大衣的鉤子戳幾個洞在上面)。

source:Fakeposters

像這樣的實驗已經有人做過了,例如密西根大峽谷州立大學的荷索做的研究。從實驗中,我們看到兩件有趣的事。第一,殘忍不會增進好笑程度。最惡劣的笑話(例如有死掉嬰兒等等)通常讓人覺得最不好笑。但評等為最不殘忍的笑話也是如此,其中有許多根本無法達到情緒上的涉入。所以說,殘忍不會讓笑話更好笑,它只是提供引導情緒衝突的方法。過於稀薄的尖酸,使得猶疑這笑話恰不恰當的情緒衝突少得可憐,像這樣的笑點就失敗了。但過於尖酸毒辣,就毫無衝突產生,因為不恰當的概念從一開始就很清楚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二,我們發現,幽不幽默最大的指標是配適度,所謂配適度指的是能兼具失諧與解困兩者的笑點做得有多好(很像第二章討論的解困階段)。換句話說,笑點愈乾淨俐落地引導出令人驚喜的結局,笑話就會愈好笑。光是被嚇到或驚喜還不夠,無論是情緒上或認知上,我們的幽默必須帶我們到一個新的境地。

之所以病態笑話的種類這麼多,其部分原因是有太多方式使我們的心靈遭受混雜情緒。舉例來說,我們為殘障的人感到遺憾,但我們也希望給他們力量,並且用他們應當受到的對待方式來對待他們,就像我們對任何人一樣。還有,雖然我們為自然災難的受難者哀悼,我們可能也同時覺得受到媒體操弄,任其告訴我們該如何感受。尤其是電視播報如此即時,它可能是鋪天蓋地的資訊來源,也是衝突的主要來源。當災難來襲時,我們會做什麼?我們會打開電視。

「電視會試著去說服你,讓你處在情緒衝擊情境的現場,浮誇氾濫的言語都在渲染即時性,」戴維斯這麼說,「但你無法透過電視感覺現場群眾的心情。你在螢幕上看到的都經過消毒,然而描述事件的那傢伙卻口沫橫飛地說著狀況有多悽慘。你看著螢幕,心裡有一部分認為這真是荒謬極了。」

事實證明,談到幽默,即時性是個主要課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之前提過,挑戰者號笑話花了十七天才在校園、運動場遍地開花。算起來每條失去的人命大約要花兩天半來哀悼。用這種算法,要超過七千日(也就是十九年)過後,大家才能開始笑五角大廈和世貿中心的攻擊。我雖然對這麼簡單的算式感到懷疑,但可能也相去不遠。連不是喜劇片、而是重現九一一的戲劇類電影《聯航93》,都等到悲劇發生後幾乎五年才能上映。雖然諷刺文章期刊《洋蔥報》近來真的開了個玩笑說,美國人應該在周年紀念日當天不要自慰,來緬懷九一一事件;但這樣的幽默很罕見,而且對受難者通常是懷有敬意的。

話雖如此,仍然有許多笑話真的在九一一事件後立刻出現,不是在主流媒體而是在網路上。這些笑話也是最具極端侵略性與暴力情結的一類。例如有張合成照片,是自由女神像攫著遭斬首的賓拉登首級。或是照片上出現一架飛往麥加中心的波音七四七,張著標語寫道「別生氣─要公平嘛」。我們不太容易會誤解這些照片想傳達的情緒訊息。

不過這些九一一笑話真正重要的地方在於,它們透露出人們對這起事件的真實情感。會憤怒,這是當然的,也有挫折,偶爾也有些不恭。這讓我想起有這麼一幅漫畫,描繪好幾隻天線寶寶從熊熊大火的雙子星大廈上跳下來,還有張標語寫:「喔不!」另一幅描繪滑鼠游標在世貿中心上空盤旋,旁邊電腦視窗顯示訊息問「您確定要刪除這兩座塔嗎?」。這些笑話不是在開恐怖份子玩笑,它們在取笑哀傷過程本身。像先前提到的,這些笑話出現的時候,電視台還忙著取消頒獎典禮,而麥克斯還在掙扎他的現場喜劇秀要怎麼主持。這些笑話不是表現同情或感傷,它們剛好相反。

簡單來說,它們反映了大家想說的話:「不要告訴我該怎樣感覺。當我看見一樁悲劇,新聞不必用二十四小時報導來提醒我,我也知道是個悲劇。」

這類笑話透露人類心智新鮮而非凡之處,也就是告訴我們不能笑,反而使我們想笑。這會讓我們想合成一張照片,上面有隻巨大的猩猩在雙子星大廈附近抓下空中的飛機,配上一張標語寫著:「當我們需要牠時,金剛在哪裡?」

source:keyword suggest

人類的大腦是隻頑固的野獸。他不喜歡別人告訴他該怎麼做。

本文摘自泛科學2014十月選書《笑的科學》,貓頭鷹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