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狗狗會有「罪疚感」嗎?

Heiman
・2012/06/07 ・3155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491 ・五年級

有養狗的人可能會親身經歷過,又或者大家可能都在一些網絡的寵物影片上看過以下情節——主人回家,狗兒退避,垂頭喪氣,望也不敢望向主人一眼。此時主人心知狗兒一定又「做錯事」了,於是走到預料的地方一找,果然不是被偷吃的剩餘食物、就是被破壞的東西,又或者是亂撒一地的大小便。主人隨即換了兇惡的語氣喚著狗兒的名字,狗兒一再退避,主人即展開責罵,狗兒也就更加的垂頭喪氣、垂下雙耳、瞇起雙眼,表現出一副「深感罪疚,正在反省過犯」的惹人可憐樣子,直到責罵聲停止。

據統計,有74%的狗主相信他們的狗兒會有罪疚感。有人將愛犬擬人化並將心比己,認為由於狗兒在類似的犯錯情景中表現得如犯錯後深感罪疚的自己一樣,因此狗兒必定也是如自己一樣知錯而深感罪疚。另外,這些相信狗兒會有罪疚感的狗主當中,有近六成的人會因為狗兒展示出「罪疚感」的行為而減少責罵。

狗兒像人一樣會有罪疚感,至底是主人將愛犬擬人化的一廂情願,還是有堅實的動物科學證據呢?科學上早有一堆動物擁有初階情緒(Primary emotion)比如快樂和恐懼的研究證據。但是,動物認知科學嚴重缺乏動物擁有進階情緒(Secondary emotion)比如嫉妒、自尊和罪疚的研究證據。因此,基於證據的缺乏,以及這類看似和自覺(Self-awareness)與自我意識(Self-consciousness)有關的次級情緒似乎需要相當精巧複雜的認知系統才能運作,非人類動物被認為不太可能擁有進階情緒,包括罪疚感。

不過達爾文就發現非人類的社會性靈長目動物會展現出垂頭並迴避目光的罪疚相關行為。這其實也沒有驚人之處,因為罪疚表現可以鞏固社會關係,減少觸犯社會規則造成的影響,對社會性動物十分重要。狼與家犬也有相同的行為模式,賴以減少衡突並取得同伴包容。至於家犬的社會群體也包括人類成員,因此也可能對人類做出相同行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問題是,動物能夠展示出罪疚相關行為並非動物擁有感受罪疚情緒能力的證據。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問:罪疚行為是否伴隨觸犯規則之後?若然如此,我們就有狗隻可能有能力自覺犯規的證據。還是說,罪疚行為並非伴隨觸犯規則之後,而是伴隨被責罵之後?假若狗主傾向於狗兒展示出罪疚行為後減少責罵,狗兒的罪疚行為很可能不過是條件反射的制約學習——認知到原來某種刺激(如在地毯上的大便)和即將到來的責罰有所關聯,而做出罪疚行為則可以減少被責罰這個負面社會互動的時間,使罪疚行為得到負增強。這也是所謂的聰明漢斯效應。因此,我們需要一個設計精妙的實驗去研究這些可能性。

Julie Hecht領導羅蘭大學的犬隻認知研究員展開了這個實驗,研究結果發表在2012年的《應用動物行為科學》(Applied Animal Behavior Science)期刊。研究測試了兩個假設,一:狗隻於主人不在時犯錯,跟沒有犯錯的狗隻相比,是否會在歡迎主人回來時展示出不同行為?二:剛剛進門的狗主能否只憑狗隻歡迎自己時的行為去正確判斷出狗兒有否犯規?

早在2009年,巴納德學院的心理學家Alexandra Horowitz就發現,不管曾否犯錯,被責罵的狗都會比較容易展示出罪疚相關行為。有趣的是,在這實驗中,沒犯錯的狗隻於被責罵時比犯錯的狗表現出更多罪疚行為,而且罪疚行為也同樣出現於狗主沒有責罰狗兒的情景。這次的新實驗在設計上解決這些問題。研究員先替64隻狗的每一隻都斷定了各自歡迎主人回來的基本行為,然後研究員通過正處罰(責罵)已偷吃的狗和負處罰(阻止碰食物)狗隻意圖偷吃的行為來樹立了一條社會規則:桌上的食物是給人類而不是給狗吃的。其後,狗隻被獨留在房間,只與食物一起,研究員觀察狗隻有否偷吃和牠們歡迎主人回來的行為表現,並測試狗主能否判斷狗兒偷吃。

結果發現狗隻僅於特定情況下表現罪疚。比起被責罵時,狗隻於歡迎主人時展示出更少罪疚相關行為。其次是研究員發現,於歡迎主人回來時,有偷吃的狗並不比沒偷吃的狗展示出更多罪疚相關行為!因此對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於主人不在時犯錯的狗隻,跟沒有犯錯的狗隻相比,並不會在歡迎主人回來時展示出不同行為。不過實驗卻有另一有趣發現,或許能為偷吃的狗比較容易展示罪疚相關行為一事提供證據:研究員再做了一次測試,不過在這次測試中,食物會先被拿走,因此狗隻並無偷吃的機會。結果發現,雖然在前一次測試中所有狗都傾向於被責罵時才表現罪疚,但在這次沒有狗被責罵的測試中,卻只有先前偷吃過的狗會如先前一樣,繼續表現出比建立規則前的歡迎主人測試較多罪疚行為展示的樣子,至於先前沒有偷吃的狗,反而會減少罪疚行為的展示,表現和建立規則前的歡迎主人測試沒有分別。即是說,若是單獨比較每隻狗的每次測試的表現,則可發現有偷吃的和沒偷吃的狗有微妙的行為反應差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關狗主能否判斷狗兒偷吃的發現也相當複雜。起初研究發現近乎75%的狗主都能判斷狗兒曾經偷吃,統計學說明這並非胡亂猜測的結果。但研究員立即想到有可能只是狗主能夠憑著狗兒以前的行為去判斷狗兒有否偷吃:在整個實驗中,於建立不可偷吃規則前,食物都會被展示到每隻狗面前,而有些狗在學習規則之前就設法吃掉食物,狗主是知道的。研究員先不將那些聲稱基於狗兒在學習規則前的行為表現作出判斷的狗主納入分析,仍發現狗主能有效判斷狗兒曾經偷吃,不過這也可能是這些狗主直覺地暗中根據狗兒學習規則前的行為表現作出判斷,因此研究員最後嘗試不把那些知道狗兒在建立規則前就不會吃掉食物或者建立規則後仍吃掉食物的狗主納入分析,結果發現狗主無法以狗兒歡迎自己回來的行為來判斷狗兒曾否犯規偷吃,判斷的結果和胡亂猜測沒有兩樣。根據這些結果,研究員只能曖昧地結論說狗主不一定能夠以罪疚行為來判斷狗兒曾否犯規偷吃。

總結以上兩大問題的發現結果,研究員承認最終結果頗為混亂,並且曖昧不清。她們總結說,這次研究跟以前的研究一樣,發現狗隻的罪疚行為是因狗主而起。展示罪疚行為可能帶有適應人犬生活關係功能,因為可以減少主人責罰自己。另外,由於犯錯與沒犯錯的狗在歡迎主人行為上並無不同表現,因此實驗結果並不支持狗兒懂得在狗主發現自己犯錯之前就展示「罪疚」行為的逸聞。不過,單獨比較每隻狗的每次測試表現而發現到的偷吃和沒偷吃分別,則可以同時支持狗狗懂得表現罪疚感的逸聞,以及不管有否犯錯狗隻都會於跨物種關係中展示罪疚相關行為的概念。為了正確理解狗狗的罪疚相關行為,她們會進行更精確的研究,於人狗都熟悉的環境研究狗隻打破一道早已熟悉的規則後的罪疚表現以避免不熟習環境和規則對狗隻表現的影響,並會評估狗隻個性、狗主平日的訓練方式和責罰狗兒的習慣,以了解這些因素如何影響狗隻展示罪疚相關行為的方式。

研究狗狗這些罪疚表現除了滿足我們追求了解人犬關係的興趣外,也可能對寵物犬福利大有影響。雖然前段提到狗主多會因為狗兒表現罪疚而減少責罰,但另一方面,有其他研究指出,當狗主認為狗兒因為知道犯錯而表現罪疚,他們會傾向責罰狗兒而不肯原諒狗兒。狗主更可能認定狗兒表現罪疚是出於惡意,因而加重責罰,令狗兒承受不必要的壓力。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狗狗的罪疚表現和相關係心理狀態,從而建立正確的知識和觀念,幫助狗主破除迷思,按科學事實去善待狗兒,建立良好的人犬關係,追求雙方福祉。

(本文按照《科學人》的報導文章作為骨幹,以逐句逐段撮譯大意的方式寫成,並參照刊在《應用動物行為科學》期刊的原論文後作出了數處補充和刪改,並非《科學人》的原文完整翻譯版本。有關實驗房間設計及程序照片及結果的統計圖表可參閱《科學人》的報導文章或刊在《應用動物行為科學》期刊的原論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科學人》的報導文章:Dog Guilt? Canines May Act Guilty, But Proof Of Animals’ ‘Secondary Emotions’ Lacking (作者:Jason G. Goldman)

《應用動物行為科學》期刊的原論文:Behavioral assessment and owner perceptions of behaviors associated with guilt in dogs (刊於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 139 (2012) 134–142)

文章難易度
Heiman
16 篇文章 ・ 1 位粉絲
動物科學碩士,主修動物行為及動物福利,喜歡動物行為訓練,亦對動物演化及自然生態互動充滿興趣。學士時代主修動物學及生態學。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鑑識故事系列:狗咬狗,滿嘴…mtDNA
胡中行_96
・2023/08/14 ・1957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愛犬慘死,兇手逍遙法外。縱然不是每個人都如電影《捍衛任務》的 Johon Wick,身懷絕技,謀求私刑正義;[1]透過科學管道,至少可以討個答案,獲得心靈平靜。義大利某隻母的傑克羅素㹴(Jack Russell Terrier),橫屍寵物旅館的院子,得年 8 歲。犬舍的網子破裂,有向內拉扯的痕跡。寵物旅館老闆養的3隻荷花瓦特犬(Hovawart),嫌疑重大;然而事後到場的獸醫,卻認為野生狐狸或海狸才是罪魁禍首。傑克羅素㹴的主人心有不甘,遂找上波隆那的一所動物疾病預防研究機構(L’Istituto Zooprofilattico Sperimentale della Lombardia e dell’Emilia-Romagna)。[2]

非當事傑克羅素㹴。圖/Oskar Kadaksoo on Unsplash

解剖狗屍

這隻傑克羅素㹴死後,在日均溫 7 °C 的環境,被擱置 18 到 20 個鐘頭。接著於 − 18 °C 的冰庫裡,凍了 1 個月,才被研究機構拖出來驗屍。從外觀看來,牠生前的健康狀況良好。不過,毛皮沾血,且有 14 道 7 至 10 公厘,略呈橢圓,邊緣清楚的咬傷,分佈於頸、肩、胸、肋弓、大腿(照片)和鼠蹊。另外,腰部還有個 10 公分長,2.5 公分寬的大傷口。剝掉狗皮後,可見創傷頗深:左邊頸、胸的肌肉浸潤於血中;胸腔與腹腔內,也有輕微出血;肋間肌、肋膜及腹壁穿孔;並有一根肋骨骨折。綜合以上,牠顯然死於咬傷穿透胸部,[2]使空氣在肋膜腔中累積而壓迫肺臟,[3]所導致的氣胸(pneumothorax)。[2]那麼究竟是什麼動物如此殘暴?

nDNA vs. mtDNA

兇手遺留在死者身上的 DNA,是指認身份的好線索。[2]細胞中的細胞核(nucleus)和粒線體(mitochondria)都含有 DNA,[4]分別簡稱為 nDNAmtDNA,兩者並不相同。以人類為例,前者包含從雙親得來的 2 至 3 萬個基因;後者則有 37 個,主要遺傳自母親。[5]分析 nDNA 的短縱列重複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也就是一些鑑別度高的小片段;[4]或是單核苷酸多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即DNA序列中單一鹼基的變異,[6]便能辨識個體。[2]

以此案來說,最理想的作法,當然是從㹴犬身上的咬傷取樣,分析 nDNA,再比對兇嫌的樣本。可惜屍體於運送的過程中,大概已經受到汙染,驗了也未必準確。再加上寵物旅館的老闆,絕不可能讓3隻荷花瓦特犬配合調查,這個辦案方向根本毫無希望。[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數根 5 到 10 公分不等,顏色有深有淺的毛髮,不僅卡在死者的牙縫裡(照片),還纏於腳掌上。它們出現的位置奇怪,長得又跟梗犬的不同,或許正是來自兇手。儘管鑑識採集的毛髮時常不帶毛囊,[2]而髮幹的 nDNA 含量又極低,不過會有相當充足的 mtDNA,[7]可以辨識物種。於是,鑑識人員挑了最長又最完整的 4 根送驗。[2]

死者的腳掌,纏著兇嫌的毛髮。圖/參考資料 2,Figure 3(CC BY 4.0)

狼 vs. 犬

毛髮 mtDNA 分析的結果,顯示其來源非狼即犬,才不是獸醫瞎說的狐狸或海狸。如果進一步由傷口位置,回推攻擊方式,嫌疑範圍又會縮得更小:[2]

(Canis lupus)作為掠食者,攻擊講求效率。最好不太耗費能量,便獵得豐美肉食。特別是遇到傑克羅素㹴,這種小型犬的時候,會朝頸部直接咬死,然後狼吞虎嚥。此外,該寵物旅館附近,沒有狼出沒。[2]

相對地,(Canis lupus familiaris)打起架來,才會全身從頭到尾胡亂咬。好不容易把對方搞癱了,卻放著全屍一口沒吃。因此,本案的兇手應該是中、大型犬,而且當時有機會與死者接觸的,唯有那 3 隻毛髮長度和顏色,與證物完全吻合的荷花瓦特犬。[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非當事荷花瓦特犬。圖/Oxborrow on Wikimedia Commons(Public Domain)

身後貢獻

鑑識團隊完成狗主人託付的任務後,撰文介紹將 mtDNA 的細胞色素 b 基因(cytochrome b gene),放大並定序,最後確認物種的細節。[2]雖然不曉得他們的努力,是否有助司法公道,但是好歹已為學術研究貢獻心力。天下蒼生多少默默無聞,死後被立碑著傳的又有幾個?一隻備受寵愛的傑克羅素㹴,能榮登學術期刊,也算不枉此生。

  

參考資料

  1. John Wick’. IMDb. (Accessed on 02 AUG 2023)
  2. Roccaro M, Bini C, Fais P, et al. (2021) ‘Who killed my dog? Use of forensic genetics to investigate an enigmatic ca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gal Medicine, 135, 387–392.
  3. McKnight CL, Burns B. (15 FEB 2023) ‘Pneumothorax’.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4.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Services and Public Protection. ‘Nuclear DNA’. U.S. Connecticut’s Official State Website. (Accessed on 01 AUG 2023)
  5. Storen R, Smith E. (11 JUN 2021) ‘Mitochondrial donation in Australia.’ FlagPost by Parliament of Australia.
  6. Gunter C. (01 AUG 2023)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U.S. 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
  7. Tridico SR, Koch S, Michaud A, et al. (2014) ‘Interpreting biological degradative processes acting on mammalian hair in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which ones are taphonomic?’.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2812014175520141755.
胡中行_96
169 篇文章 ・ 65 位粉絲
曾任澳洲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以及臺、澳劇場工作者。 西澳大學護理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士(主修編劇)。邀稿請洽臉書「荒誕遊牧」,謝謝。

0

22
1

文字

分享

0
22
1
寵物過敏原有很多種,避免飲食過敏困擾,可選擇單一/特殊肉種寵物飼料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3/06/06 ・2173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 新萃 Nutri Source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你有發現家裡的狗狗經常舔自己四肢,或是身上出現不明紅疹?當心這可能是過敏反應。寵物和人類一樣,也會有過敏反應,過敏可依照「來源」分為三種:吸入性過敏、接觸性過敏和食物性過敏。

寵物的過敏源有哪些?

不管是哪一種過敏反應,在人的身上都比較容易發現和排除。但狗狗的過敏卻很難處理,如果是接觸性或吸入性過敏,即使你把家裡打掃得很乾淨,還是無法排除帶狗出去散步時可能接觸到的環境過敏原。因此,對飼主來說,最容易控制的是食物性過敏。

食物性過敏是怎麼發生的呢?其實,「食物過敏」這個詞並不太準確。正確的臨床醫學用詞是「食物不良反應」(Adverse Food Reaction, 簡稱AFR)(Jackson, H. , 2009),指的是吃下食物後身體產生各種不良反應。並進一步分為食物過敏(Food Allergy)和食物不耐受(Food Intolerances)兩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你看過動漫作品《工作細胞》,你就會知道過敏其實只是免疫系統對特定成分產生的過度反應,因此全名為「過分敏感」;而食物不耐受則並非免疫性反應,而是消化系統無法代謝或對該生物體有毒,例如狗不能吃洋蔥或巧克力,否則會致死等等。

由於寵物沒有選擇權,只能吃飼主提供的食物,如果飼料中恰好有會造成牠 AFR 的成分,就可能產生各種症狀。除了腸胃發炎和拉肚子外,最明顯的外在症狀就是皮膚問題,包括搔癢、脫毛和紅疹等。後者容易被誤判為皮膚性疾病,讓許多飼主狂跑獸醫院的同時,獸醫也難以對症下藥。

雖然曾有研究透過讓醫師用血液或唾液是否檢測出 IgE 抗體來判斷狗是否過敏(Ermel, R et al.,1997),但最新的研究卻發現,無論使用無論血清的 IgE 抗原或是唾液裡的 IgM 或 IgA 抗原都無法有效檢測出狗狗的過敏來源(Udraite Vovk Let al., 2019 & Lam ATH et al., 2019),甚至會造成偽陽性誤判。因此,目前學界公認唯一能識別食物過敏原的方法就是「食物排除法」(Food Elimination Method)。

以食物排除法,找出毛孩的食物過敏原!

食物排除法的原理相當簡單粗暴,類似我們過去在學校做的實驗一樣,抓出「控制組與對照組」。首先,將狗狗的食物換成牠沒吃過、單一來源且易消化的高蛋白質或水解蛋白質;同時嚴格限制牠對其他食物接觸,包括其他人餵食或路上亂吃等可能性都要注意,此為「對照組」,如此持續 8~12 週,觀察皮膚是否有改善。如果確實有改善,那就證明了確實是 AFR 而非皮膚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下一步我們可以進行「食物挑戰」,在每餐食物中逐一嘗試可能的過敏原(例如常見的牛肉、雞蛋等),有如「控制組」,等到症狀又出現,就可以確認哪種食物成分是過敏原,未來就可以在飼料中排除,讓狗狗健康快樂地成長。

這個方法需要飼主的大力配合和耐心紀錄,不僅要在漫長的試驗期,更需要在控制期一一排除所有不可能之後,才能找到答案。而其中最困難的部分,也是實驗的基礎可能是第一步:「提供狗狗牠從未吃過,且肉品單一的蛋白質」,這點對多數飼主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大部分的寵物飼料成分都很複雜。不要說狗狗了,搞不好你連自己沒吃過什麼恐怕都不知道。

飼料成分多而雜,可選單一肉種飼料降低過敏。

那該怎麼進行食物排除法呢?別擔心,沒有找不到的肉品,只有勇敢的狗狗。市面上已經有了針對過敏狗狗的低敏飼料,新萃推出了一系列低敏肉,包含單一肉種的袋鼠肉、鹿肉以及野豬等相比牛豬羊等較不容易取得的肉類,是進行食物排除法第一步測試的首選。

此外,新萃牌無論哪種飼料都有美國專利 Good 4 Life® 奧特奇專利保健元素,能促進飼料中的營養都被狗狗完整吸收。不僅過敏的狗狗能吃,有消化不良症的狗狗也適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萃商品選擇的是單一/特殊肉種的成分,低敏感肉品讓寵物吃了更安心。

參考資料

  1. Thus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discussion, although the term food allergy is used throughout, it should be recognized that this term is a presumptiv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adverse food reaction is a more accurate term for these canine cases. – Consensus
  2. Jackson, H. (2009). Food allergy in dogs – clinical signs and diagnosis.. Companion Animal Practice.
  3. Assessment of the clinical accuracy of serum and saliva assays for identification of adverse food reaction in dogs without clinical signs of disease – PubMed (nih.gov)
  4. Lam ATH, Johnson LN, Heinze CR. Assessment of the clinical accuracy of serum and saliva assays for identification of adverse food reaction in dogs without clinical signs of disease. J Am Vet Med Assoc. 2019 Oct 1;255(7):812-816. doi: 10.2460/javma.255.7.812. PMID: 31517577.
  5. Direct mucosal challenge with food extracts confirmed the clinical and immunologic evidence of food allergy in these immunized dogs and suggests the usefulness of the atopic dog as a model for food allergy. – Consensus
  6. Ermel, R., Kock, M., Griffey, S., Reinhart, G., & Frick, O. (1997). The atopic dog: a model for food allergy..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7. https://www.moreson.com.tw/moreson/blog-detail/furkid-knowledge/pet-knowledge/dog-food-allergen-TOP10/
  8. 狗狗因為食物過敏而搔癢不舒服,為什麼做「過敏原檢測」沒什麼用?
  9. 【獸醫診間小教室】狗狗皮膚搔癢難改善?小心食物過敏! – 汪喵星球 (dogcatstar.com)
  10. 寵物知識+/毛孩對什麼食物過敏?獸醫:驗血完全不準!診斷法只有一個 | 動物星球 | 生活 | 聯合新聞網 (udn.com)
  11. Is there a gold-standard test for adverse food reactions? – Veterinary Practice News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6 篇文章 ・ 30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1

3
2

文字

分享

1
3
2
狗用來標記地盤,老鼠用來求偶,但人類很可能沒有?神奇的化學分子費洛蒙——《完美歐姆蛋的化學》
日出出版
・2023/01/01 ・1841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以傳染的「興奮感」:費洛蒙

費洛蒙是一種非常大的分子,會從動物體內散發出來並影響其他動物身體的行為。

這種物質當初是在 1959 年由德國生物化學家阿道夫.布特南特(Adolf Butenandt)發現, 這位科學家在二十年前就因為首次合成出性激素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說他是化學界的搖滾巨星都還不足以形容他的貢獻。

阿道夫.布特南特首次合成出性激素。圖/wikipedia

他的研究發現,費洛蒙的功能和激素一樣,但是只對附近的相同物種個體有效。

舉例來說,如果動物 A 在動物 B 附近釋放出性費洛蒙,動物 B 的身體會吸收這些分子,整體行為也會受到影響。這其實代表動物 A 具有像丘比特的能力,只不過用的不是箭,而是分子。

基於以上的原因,費洛蒙有時會被稱為「環境激素」(eco-hormone),因為這類分子的運作方式就像是體外的激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和激素相同的是,費洛蒙有各式各樣的結構。有些分子非常小,有些則相當大,不過全都是揮發性分子,這表示分子在特定條件下會輕易蒸發。揮發性物種通常很好辨識,因為會帶有強烈的氣味(像是汽油或去光水)。

汽油帶有強烈的氣味。圖/pixabay

研究人員決定把這種分子命名為費洛蒙(pheromone),是因為字面上的意思是「轉移興奮感」,而這正是費洛蒙的功能。

動物間的費洛蒙功用

強大的費洛蒙分子可以傳送幾種不同主題的訊號給附近的同類,例如食物、安全狀況或者性。舉例來說,螞蟻會在巢穴和食物之間的路徑散發費洛蒙,來通知彼此食物來源在哪裡。

狗在散步時對消防栓撒尿是為了標示自己的領域,這時釋放的就是領域費洛蒙。就連雄鼠也會散發出性相關的費洛蒙來吸引雌鼠,同時也會導致附近的雄鼠變得更有攻擊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狗在散步時對消防栓撒尿是為了標示自己的領域,這時釋放的就是領域費洛蒙。圖/pixabay

那麼人類呢?

人也會散發出任何一種類型的性費洛蒙嗎?

出乎意料的,人類不會散發任何一種形式的性費洛蒙。不過我們自以為有費洛蒙的原因在這裡:1986年,溫尼弗雷德.卡特勒(Winnifred Cutler)發表的研究宣稱,她成功分離出第一種人類性費洛蒙。

在這項研究計畫中,她蒐集、冷凍並解凍來自幾位不同對象的性費洛蒙。一年之後,她將這些分子塗在許多女性受試者的上唇,接著便宣稱她觀察到和大自然的動物類似的結果。

事實上,卡特勒的研究完全是一派胡言。她根本沒有分離出人類性費洛蒙;而只是把奇怪的氣味塗在隨機受試對象的上唇,其中包括——請做好心理準備——腋下的汗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與其說是分離出純費洛蒙,不如說她蒐集的是人流汗時排出的電解質,而且還抹在別人的臉上。

與其說是分離出純費洛蒙,不如說她蒐集的是人流汗時排出的電解質,而且還抹在別人的臉上。圖/pixabay

直到今天,卡特勒的噁心科學研究還流傳在網路上的各個角落,這表示如果有人在 Google 上搜尋「人類性費洛蒙」,就會和得到一堆錯誤資訊。有些研究人員堅信我們總有一天會發現性費洛蒙,不過在這本書出版的當下,科學界尚未找到任何人類性費洛蒙。

一直以來有不少相關研究在執行和重複進行,也盡可能針對各種變數進行調整,而所有的研究團隊都得出相同的結論:二十一世紀的人類大概沒有性費洛蒙。

但人類有史以來就是這樣嗎?如果大多數的其他哺乳類都有性費洛蒙,包括兔子和山羊,為什麼我們沒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答案其實意外簡單:人類學會了溝通。

我們可以用語言(和蠟燭……還有性感內衣……)告訴伴侶我們有興趣滾床單,而雪貂則必須往理想交配對象的方向散發性分子。

——本文摘自《完美歐姆蛋的化學》,2022 年 12 月,日出出版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所有討論 1
日出出版
13 篇文章 ・ 7 位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