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近年引發許多焦慮,臺灣的食安政策究竟該如何制訂,才能讓大家吃得安心放心呢?本系列以歐盟、英國、美國、加拿大、中國等國為例,整理歸納系列文章,邀請大家破關點技,點好點滿成為食安鬥士。
多頭馬車行不通,加拿大食品檢驗局的誕生
在狂牛病肆虐歐洲之際,加拿大在 1997 年成立了加拿大食品檢驗局,結束了多頭馬車、互踢皮球年代……
上個世紀末,當歐陸正在為了狂牛症而焦頭爛額之際,大西洋彼岸的加拿大在 1997 年成立了加拿大食品檢驗局 (Canadian Food Inspection Agency,CFIA),開啟了加拿大單一機構專職食品安全的時代。但加拿大此舉和狂牛症疫情無關,加拿大食品檢驗局成立的遠因,是加國終於體會到傳統的官僚系統已腐敗了食安管理機制,政府為了提高行政效能、減少多頭馬車之弊病而成立的。
在食品檢驗局成立之前,加拿大的食安管理體制極為分散。管理的職權分散隸屬於衛生部、農業和農業食品部、漁業與海洋部和工業部……等單位1。而多元監管的體制下,造成了職權重疊、資源浪費的困境。因此取消多元監管,成立單一機構的好處在於:減少了行政部門間的互相推託和重複監管,提升地方政府、企業和民眾與政府間的溝通效率,強化加拿大政府對於食品安全的管理能力2。
於是加拿大議會在 1997 年通過「加拿大食品檢驗局法 (Canadian Food Inspection Agency Act)」,統整了各部會的監管職責、整合每個單位的資源,於該年 4 月成立了加拿大食品檢驗局。
加拿大食品檢驗局:半獨立的官方組織
和美國相同,加拿大是聯邦制的國家,而加拿大食品檢驗局是加拿大最高層級的聯邦食安管理單位。與歐洲類似的組織相比,加拿大食品檢驗局透過加拿大衛生部向議會負責,與傳統的封閉式官僚組織不同,摻合了許多民間企業的精神在其中,較為接近的組織是英國的食品標準局 (UK Food Standards Agency),屬非傳統的半獨立政府組織(英國的食品標準局則是透過衛生大臣向議會負責)註1,1;而歐盟的食品安全局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則是直接向歐洲議會負責,其獨立性較加拿大或英國更高。
加拿大食品檢驗局的職權接近我國的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藥署)和農業委員會(農委會),主要處理聯邦和跨省等級的食安管理。其中包括有:風險管理、保障消費者權益、進出口食品監督、預防食品詐欺等。
其總部位於渥太華市,全國有 14 個官方實驗室、160 個實體辦公室、近 400 個駐廠辦公室,旗下約有 7000 名員工,包含各種科學家、獸醫、檢驗員和稽查員……等。而許多聯邦機構都和食品檢驗局進行合作,主要的有衛生部(制訂營養和食安法規);公共衛生署(食源性疾病的監管和流行病學的調查);邊境服務局(查核進口食物……等)。
守護農產經濟:加國的監測計劃
加拿大全國人口將近四千萬人,而農產業的出口量更是排名全球第三位2,5。因此確保境內的農產品、飲食安全成了維繫經濟實力的國家目標。而為了掌握國內食品產業的概況,加拿大食品檢驗局每年都有詳細的全國性監測計劃,以分析國內重要的農產品與環境的變化2:
- 全國化學殘留監測計劃 (The National Chemical Residue Monitoring Program):藉由全國性的採集、分析數據,掌握國內化學汙染的概況,並以此制訂加拿大民眾的飲食安全政策,對貿易夥伴國亦可彰顯公信力,確保加拿大產品在全球的競爭力。
- 全國微生物監測計劃 (The National Microbiology Monitoring Program):針對危險性強、具指標性的微生物進行監控,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 O157:H7、一般大腸桿菌。同時檢測全國的食用商品的無菌性、容器完整性和 pH 值等。
- 全國抗藥性微生物監測計劃 (Canadian Integrated Program for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farm program):在抗生素發明數十年後的現在,抗藥性微生物已經成了醫療、農業上令人頭痛的問題。加拿大食品檢驗局協同農業與農業食品部執行全國性的計劃,針對人體、牧場、屠宰場和產品等進行全國性的抗生素、抗藥性微生物檢測計劃。以延長抗生素的生命週期,更進一步的防止抗藥性微生物在加拿大境內擴散。
效仿加國,台灣的食安五環計畫
加拿大的食品監管組織發展背景,和英國、台灣皆不相同。英國和台灣皆是因為爆發了食品管理的醜聞,才開始重整政府機構;而加國則是有鑒於陳舊的官僚組織使管理滯礙難行,再加上食品業為加國重大經濟命脈,因此針對食安的主管機關進行組織改造。
加拿大的食安管理方法,散發出強烈的意圖和國際規範接軌,包括依照北美貿易協定調整法規,積極培養人才等措施。而本章所提到的全國化學物、微生物和抗藥性監測計劃的目的即是如此,定期的公布全國性監測報告,不僅能保證國民的安全,更可以確保加國農產業的競爭力。
自蔡英文總統政府上任以來,提出的食安五環中亦有部份概念類似於加國的全國性監測計劃6,7,如:第二環的 KPI 的 A 項:「完成抗藥性研究報告」,預期將有助了解我國微生物的概況,值得嘉許。但在行政院所提供的「食安五環之推動策略及其行動方案」中仍可見有待改進之處,如第二環的 KPI 的 C 項、第三環的 C-E 項,皆是宣示要提高廠商檢測合格率的宣言。
但提高合格率是政府主管機關所應負的責任嗎?作者認為政府的工作是指導、教育廠商符合國際標準,並定期檢查廠商的成效,因此提高廠商檢測合格率的宣示,並不是政府的工作。
政府應該指導廠商,並塑造一個優質商家能存活的環境,讓商家和消費者之間成線互利互惠的循環。此外第三環的 KPI 的 A、B 項,為提高檢測的件數、縮短檢測的時間成本。此點需注意檢測中心是否有足夠的人力、財力來達成目標,適時的投注適當的人才和資源來協助檢測中心達成目標,才是應有的作法。
「慢令致期謂之賊:不看資源只限期完成叫做害人」,我們需時時刻刻警戒於心,才能替台灣的未來做出更好的規劃。
註解
- 加拿大食品檢驗局成立之初,隸屬於農業和農業食品部,而從 2013 年起改制,改隸屬於衛生部。
下一篇請見:加拿大食品檢驗局簡介│食安簡史14:三轉培訓中心
參考資料
- 张伟,张锡全,刘环,贝君,张雷,焦阳,仇华磊,刘良 (2014) 加拿大食品安全管理机构介绍。世界农业,162
- 何翔,张伟力,韩宏伟,杨华,郑贵森,康凤琴 (2008) 加拿大食品安全监管概况。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16-221
- 巫强,陈梦莹,洪颖 (2014) 加拿大食品检验署风险管理的创新驱动机制研究与启示。科技管理研究,172-177
- 叶苗 (2013) 加拿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研究。世界农业,7-10
- 加拿大。中華民國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 食安五環之推動策略及其行動方案。行政院全球資訊網
- 食安五環扣,幸福安心GO。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