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夏日防蚊大作戰:防蚊液真的都有用嗎?又該怎麼使用呢?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_96
・2018/06/27 ・3221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527 ・七年級

本文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 文/Tzeng Alex

白天出門踏青,被蚊子叮;晚上夜遊,被蚊子叮;這是位處亞熱帶與熱帶交界的臺灣人ㄟ日常。為了不被叮成紅豆冰,很多人都會在外出的時候準備防蚊液;但市面上百百種、讓人產生選擇障礙的防蚊液是真的都有效嗎?純天然的就比較好嗎?除了塗在身上或噴灑在環境中的防蚊液外,那些防蚊貼片、手環有功效嗎?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防蚊液又稱為蚊蟲忌避劑(Repellent),在西元前五世紀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Herodotus)記載埃及的漁夫會使用植物精油避免被蚊子叮咬1,在印度以及羅馬帝國時代也都有紀錄植物精油作為防蚊液的使用;至今有 37 種植物被記載具有驅趕或避免蚊蟲叮咬的功能2

人類很早就開始使用植物精油防止蚊蟲叮咬。圖/xbps42 @Pixabay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為了保護軍人免於蚊蟲疾病的危害,在 1942-1947 年間共篩選超過 6000 種化合物用於防止蚊蟲叮咬2,這當中最為有效的化學物質就是現今常聽到的「敵避」又名「待乙妥」(diethyltoluamide,縮寫 DEET)。之後也發展出了像是派卡瑞丁(Picaridin)、伊默寧 (IR3535)以及可由檸檬桉中萃取的必安敵(PMD)等化學物質,這些皆是目前被確認有效的蚊蟲忌避劑成分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現今臺灣市面上能夠購買到的防蚊產品的有效成分僅有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以及必安敵(PMD)。敵避及派卡瑞丁在臺灣列屬藥品管理,在商品上市前皆需審查效用與安全性(並另區分為人用藥品與環境用藥);含有必安敵的植物萃取物或精油製成的人用防蚊液目前屬於一般商品。如果在挑選時不放心,可以盡量選擇經由相關政府單位核發許可證字號的產品

防蚊液天然的尚好?有「有效成分」才有用!

然而,要判斷一項防蚊產品是不是有效的,不只要注意「有效成分」還要注意其「時效性」以及劑量。

有效成分是指具有驅趕或避免蚊蟲叮咬的化合物,像是前述的敵避、派卡瑞丁、伊默寧、必安敵,皆屬於有效成分。由植物精油製成的防蚊液則是透過萃取獲得特定植物內的有效成分如必安敵(PMD),以達到防蚊效果。因此在防蚊液中的有效成分濃度,決定了防蚊效果與時效性。舉例來說,市售商品化的 10% PMD 約等同 7-10% DEET 的 2 小時防蚊效果,但一般的檸檬桉精油通常僅含有 2-3% 的 PMD。也就是說,單純塗抹檸檬桉精油,防蚊時效可能僅只有數分鐘到數十分鐘的效果,因此使用精油類防蚊液需注意時時補充使用。

這麼多種的防蚊產品是有用的嗎?圖/WikiImages @Pixabay

除了塗在身上的防蚊液外,防蚊貼片、手環、扣環有用嗎?

塗抹在身上的防蚊液,基本上是直接將能夠防蟲的成分塗抹在想要保護的地方,作用距離短;防蚊貼片、手環這些產品需要凌空涵蓋的保護範圍較大,以我們剛剛介紹的有效成分,是有可能做到的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目前在研究上被公認的四種有效成分:敵避、派卡瑞丁、伊默寧、必安敵,目前都還未有明確的作用機制,僅有敵避被確認能夠與蚊蟲觸角上的嗅覺受器結合4。但這些有效成分的作用距離其實非常短;筆者曾經實際測試,將半隻手塗抹含有敵避的防蚊液,伸入蚊子的飼養箱內,沒有意外地,蚊子全部停到了沒有塗防蚊液的另外半隻手上。以我們目前所知,使用防蚊貼片、手環、扣環很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保護;此外貼片、手環、扣環的設計也會容易受到所處環境的氣流干擾,使其效果更差。

夏日防蚊該怎麼做?

面臨夏日防蚊大作戰,除了使用「化學作戰」,稍稍了解蚊蟲的習性,我們可以做的還有更多。

實際上蚊蟲會進行寄主搜尋(Host seeking)找尋可吸血的寄主動物,遠距離靠著二氧化碳形成的氣味走廊,近距離時會靠著體表的揮發性化合物、顏色、體溫來決定吸血對象(詳見延伸閱讀:蚊子的咬人三部曲──二氧化碳、視覺、熱度),因此穿著淺色衣物(長袖、長褲或外套)進行物理隔離是非常重要的防蚊措施。

而配合採取的化學措施,則是使用具有有效成分的防蚊液了。使用防蚊液時要遵守相關注意事項,在裸露的皮膚處均勻塗抹,但須避免沾染到眼睛、口腔等部位並且不可塗抹到衣物上。而臺灣最常見的防蚊有效成分「敵避」,在低濃度的劑量下約可持續 2 個小時,2 到 4 小時補充塗抹,如果有活動流汗則適時補塗即可。在使用上,含「敵避」的防蚊液還需注意,不可與防曬乳液混合或同時使用塗抹,最少 2 次塗抹需間隔 5-10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選擇有許可證的防蚊液,注意使用對象與適用濃度

臺灣現行市面上,含敵避與派卡瑞丁成分的防蚊液可分為適用於皮膚表面的「人用藥品」(包裝有衛福部核發許可證)與噴灑於環境或人體皮膚的「環境用藥」(包裝有環署衛製字或環署衛輸字),如為合法產品,均有經認證的許可證字號供查詢;含有必安敵類的人用防蚊液目前主要被歸類為精油類,屬於一般商品,要注意其有效成分濃度、並且適當補充才能達到防蚊效果。

此外,各國對於孩童在防蚊液的使用上,皆建議小於 2 個月的嬰兒避免使用任何的防蚊液。由於孩童皮膚吸收防蚊有效成分的速率與成人不同,並且身體能夠承受的劑量也較低,所以在年齡稍大一點的孩童各國則有不同的規範及限制。一般來說,6 個月以上的孩童可使用低濃度(<10%)的敵避、伊默寧及派卡瑞丁5, 7,8 [5,7-8],而必安敵則建議三歲以上孩童才可使用 7,8,若要塗抹在孩童臉部,則必須由成人先噴灑在手心再小心塗抹至孩童臉部,另外非常重要的是年紀較小的孩童時常會把手放進嘴巴裡,記得千萬不要把防蚊液噴孩童手上避免誤食防蚊液。對於懷孕及正在哺乳的媽媽,則是在懷孕的前 3 個月避免使用防蚊液,之後則是建議使用敵避用於防止蚊蟲叮咬 5

倘若前往瘧疾、登革熱、黃熱病等蚊媒疾病疫區建議使用有效成分濃度較高的防蚊液,在臺灣的藥局能夠買到的是含有 30% 以上的敵避以及 20.6% 派卡瑞丁的防蚊液,正確選用防蚊液不僅能夠有效預防蚊蟲叮咬,也能夠降低叮咬所帶來疾病風險。

延伸閱讀

泛科學《蚊子的咬人三部曲–二氧化碳、視覺、熱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1. Charlwood D. (2003) Did Herodotus describe the first airborne use of mosquito repellents? Trends Parasitol. 19:555–556.
  2. Maia MF, Moore SJ. (2011) Plant-based insect repellents: a review of their efficacy,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Malar J. Mar 15:10.
  3. Lupi E, Hatz C, Schlagenhauf P. (2013) The efficacy of repellents against Aedes,
  4. Anopheles, Culex and Ixodes spp. – a literature review. Travel Med Infect Dis. 11:374-411.
  5. DeGennaro M. (2015) The mysterious multi-modal repellency of DEET. Fly (Austin). 9:45-51.
  6. Islam J, Zaman K, Duarah S, Raju PS, Chattopadhyay P. (2017) Mosquito repellents: An insight into the chronological perspectives and novel discoveries. Acta Trop. 167:216-230.
  7.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註:相關產品列表(點圖放大,更新至 2018 年 5 月)

  1. 衛生福利部核准含有敵避(DEET)的「人用藥化學防蚊液」(資料來源:西藥、醫療器材、含藥化粧品許可證查詢
  2. 環保署核准含有敵避(DEET)的「環境衛生用藥」(資料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用藥及病媒防治業網路查詢系統
  3. 環保署核准含有派卡瑞丁(Picaridin)可用於人體皮膚 的「環境衛生用藥」(資料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用藥及病媒防治業網路查詢系統

 



文章難易度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_96
52 篇文章 ・ 8 位粉絲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落實毒物及化學物質之源頭管理及勾稽查核,從源頭預防管控食安風險,追蹤有害化學物質,維護國民健康。 網站:https://www.tcsb.gov.tw/

0

8
2

文字

分享

0
8
2
快!還要更快!讓國家級地震警報更好用的「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1/21 ・2584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 文/陳儀珈

從地震儀感應到地震的震動,到我們的手機響起國家級警報,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臺灣從 1991 年開始大量增建地震測站;1999 年臺灣爆發了 921 大地震,當時的地震速報系統約在震後 102 秒完成地震定位;2014 年正式對公眾推播強震即時警報;到了 2020 年 4 月,隨著技術不斷革新,當時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以下簡稱為地震中心)僅需 10 秒,就可以發出地震預警訊息!

然而,地震中心並未因此而自滿,而是持續擴建地震觀測網,開發新技術。近年來,地震中心執行前瞻基礎建設 2.0「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預計讓臺灣的地震預警系統邁入下一個新紀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連上網路吧!用建設與技術,換取獲得地震資料的時間

「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起源於「民生公共物聯網數據應用及產業開展計畫」,該計畫致力於跨部會、跨單位合作,由 11 個執行單位共同策畫,致力於優化我國環境與防災治理,並建置資料開放平台。

看到這裡,或許你還沒反應過來地震預警系統跟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有什麼關係,嘿嘿,那可大有關係啦!

當我們將各種實體物品透過網路連結起來,建立彼此與裝置的通訊後,成為了所謂的物聯網。在我國的地震預警系統中,即是透過將地震儀的資料即時傳輸到聯網系統,並進行運算,實現了對地震活動的即時監測和預警。

地震中心在臺灣架設了 700 多個強震監測站,但能夠和地震中心即時連線的,只有其中 500 個,藉由這項計畫,地震中心將致力增加可連線的強震監測站數量,並優化原有強震監測站的聯網品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地震中心的評估中,可以連線的強震監測站大約可在 113 年時,從原有的 500 個增加至 600 個,並且更新現有監測站的軟體與硬體設備,藉此提升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

由此可知,倘若地震儀沒有了聯網的功能,我們也形同完全失去了地震預警系統的一切。

把地震儀放到井下後,有什麼好處?

除了加強地震儀的聯網功能外,把地震儀「放到地下」,也是提升地震預警系統效能的關鍵做法。

為什麼要把地震儀放到地底下?用日常生活來比喻的話,就像是買屋子時,要選擇鬧中取靜的社區,才不會讓吵雜的環境影響自己在房間聆聽優美的音樂;看星星時,要選擇光害比較不嚴重的山區,才能看清楚一閃又一閃的美麗星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表有太多、太多的環境雜訊了,因此當地震儀被安裝在地表時,想要從混亂的「噪音」之中找出關鍵的地震波,就像是在搖滾演唱會裡聽電話一樣困難,無論是電腦或研究人員,都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才能判讀來自地震的波形。

這些環境雜訊都是從哪裡來的?基本上,只要是你想得到的人為震動,對地震儀來說,都有可能是「噪音」!

當地震儀靠近工地或馬路時,一輛輛大卡車框啷、框啷地經過測站,是噪音;大稻埕夏日節放起絢麗的煙火,隨著煙花在天空上一個一個的炸開,也是噪音;台北捷運行經軌道的摩擦與震動,那也是噪音;有好奇的路人經過測站,推了推踢了下測站時,那也是不可忽視的噪音。

因此,井下地震儀(Borehole seismometer)的主要目的,就是盡量讓地震儀「遠離塵囂」,記錄到更清楚、雜訊更少的地震波!​無論是微震、強震,還是來自遠方的地震,井下地震儀都能提供遠比地表地震儀更高品質的訊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於 2008 年展開建置井下地震儀觀測站的行動,根據不同測站底下的地質條件,​將井下地震儀放置在深達 30~500 公尺的乾井深處。​除了地震儀外,站房內也會備有資料收錄器、網路傳輸設備、不斷電設備與電池,讓測站可以儲存、傳送資料。

既然井下地震儀這麼強大,為什麼無法大規模建造測站呢?簡單來說,這一切可以歸咎於技術和成本問題。

安裝井下地震儀需要鑽井,然而鑽井的深度、難度均會提高時間、技術與金錢成本,因此,即使井下地震儀的訊號再好,若非有國家建設計畫的支援,也難以大量建置。

人口聚集,震災好嚴重?建立「客製化」的地震預警系統!

臺灣人口主要聚集於西半部,然而此區的震源深度較淺,再加上密集的人口與建築,容易造成相當重大的災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多都會區的建築老舊且密集,當屋齡超過 50 歲時,它很有可能是在沒有耐震規範的背景下建造而成的的,若是超過 25 年左右的房屋,也有可能不符合最新的耐震規範,並未具備現今標準下足夠的耐震能力。 

延伸閱讀:

在地震界有句名言「地震不會殺人,但建築物會」,因此,若建築物的結構不符合地震規範,地震發生時,在同一面積下越密集的老屋,有可能造成越多的傷亡。

因此,對於發生在都會區的直下型地震,預警時間的要求更高,需求也更迫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著手於人口密集之都會區開發「客製化」的強震預警系統,目標針對都會區直下型淺層地震,可以在「震後 7 秒內」發布地震警報,將地震預警盲區縮小為 25 公里。

111 年起,地震中心已先後完成大臺北地區、桃園市客製化作業模組,並開始上線測試,當前正致力於臺南市的模組,未來的目標為高雄市與臺中市。

永不停歇的防災宣導行動、地震預警技術研發

地震預警系統僅能在地震來臨時警示民眾避難,無法主動保護民眾的生命安全,若人民沒有搭配正確的防震防災觀念,即使地震警報再快,也無法達到有效的防災效果。

因此除了不斷革新地震預警系統的技術,地震中心也積極投入於地震的宣導活動和教育管道,經營 Facebook 粉絲專頁「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跨部會舉辦《地震島大冒險》特展、《震守家園 — 民生公共物聯網主題展》,讓民眾了解正確的避難行為與應變作為,充分發揮地震警報的效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雖然地震中心預計於 114 年將都會區的預警費時縮減為 7 秒,研發新技術的腳步不會停止;未來,他們將應用 AI 技術,持續強化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降低地震對臺灣人民的威脅程度,保障你我生命財產安全。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6 篇文章 ・ 300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1

14
2

文字

分享

1
14
2
運用化學或生物屏障,跟蚊子玩躲貓貓:除了防蚊液,我們還有什麼?
波留先生 M. Beaulieu_96
・2021/02/10 ・2884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513 ・六年級

A 編按:夜深人靜,惱人的嗡嗡聲伴我入眠,我試著用「物理方法」解決問題,但敏捷不夠的我,只是連續搧了自己好幾個巴掌,摸著紅腫的臉頰,我點起了床頭的電蚊香。

 

《用科學拯救怦然崩潰的髒亂,這樣的掃除你洗翻嗎?》專題為你介紹驅趕蚊子的各種方法,【化學或生物屏障】將介紹防蚊液的機制與捕食蚊子的動物,以及讓蚊子找不到你的「氣味隱形斗篷」

「嗡嗡~嗡⋯⋯啪!」上一篇文章裡,我們整理了一些利用物理特性吸引蚊子並集中管(ㄆㄨ)理(ㄕㄚ)的裝置,如捕蚊燈、電蚊拍以及腿毛(?)。然而,驅蚊的方法百百種,除了這類型的物理防禦,我們還有魔法防禦;不是,我是說,其他實用或歪樓的妙招。

捕蚊燈利用物理特性吸引蚊子。圖/Wikipedia

防蚊液為什麼能驅趕蚊蟲?

首先要談到的,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防蚊液或驅蟲劑 (insect repellent)。人的皮膚會排放二氧化碳與汗水等物質,進而吸引蚊子靠近,而這類化學製劑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干擾蚊子的嗅覺,從而阻止牠們獲取人們的身體資訊。如此一來,我們就能在蚊子大軍面前用招搖又機車的表情告訴他們:「你找不到我,ㄌㄩㄝ~」

雖說坊間的防蚊液各有千秋,每個品牌也都有他們獨特的配方,但終歸不出幾項有效成分。以人工合成成分來說,最常見的莫過於敵避(diethyltoluamide, DEET,即避蚊胺)和派卡瑞丁 (Picaridin),這兩個成分同時也是美國疾病管制局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所建議最有效的蟲成分之一。[1]

根據 CDC 官方資料,雖說含有 DEET 和派卡瑞丁的防蚊產品,普遍不會對一般人、孕婦甚至兒童的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 DEET,市面上能購得的濃度甚至高達 100 %),然而,這些產品仍可能對皮膚造成不適,須謹慎使用。另外,這些物質會經由皮膚吸收並透過尿液排除,因此也不建議直接對皮膚塗抹,而是噴灑在衣服上,或至少隔一層乳液或底霜。畢竟,我們只是要讓蚊子無法分辨氣味,沒必要把自己搞得那麼不美味(X)。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使用防蚊液或驅蟲劑干擾蚊蟲嗅覺,阻止牠們獲取人們的身體資訊。GIF/Giphy

純天然的選擇:精油

雖說這些成分確實能降低蚊子找到你的機會,然而,畢竟是要塗在皮膚上的東西,這些物質是否有效、可靠又安全,也是大家相當關心的事。

有些人對合成成分敬而遠之,並尋求植物精油的協助,像是檸檬、香茅、天竺葵、尤加利、丁香、苦楝油和薰衣草等,都是常見的驅蚊用油,加上口味選擇多,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另外,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也列出幾種經測試可用在皮膚上的有效成分[2],如檸檬尤加利精油中所萃取出的檸檬桉醇 (p-Menthane-3,8-diol, PMD) 與貓薄荷(咦,養貓兼顧驅蚊?但重點是要種貓薄荷),當然也包含先前所說的 DEET 跟派卡瑞丁。

然而,每個人的身體對這些味道的「接受程度」不一樣,也不能期待每個人都熟諳精油化學,有些成分用多了甚至會損害肝臟,因此,直接使用有經過政府或 EPA 認證的噴防蚊液,還是相對保險的做法。

貓薄荷、檸檬桉醇、派卡瑞丁和DEET都有驅蚊的功效。圖/Wikipedia

那些以蚊子為食的動物

如果你不是很擅長充滿神秘氣息的精油調配,或天生就不是個好園丁,種什麼死什麼,那你也可以評估自身狀況,養會吃蚊子的動物(千萬別指望天竺鼠,吃蚊子不是他們的工作,pui pui 才是)。不過,我真的不建議為了這個理由養一隻寵物,畢竟這是一個很大的責任,大家還是看看笑笑就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以評估自身能力飼養會吃蚊子個動物,但捕食蚊子並不是天竺鼠的專長。圖/木棉花 MUSE TW

許多動物都會吃蚊子[3],像是紫崖燕 (Progne subis)、家燕 (Hirundo rustica) 等鳥類,或是藍鰓太陽魚 (Lepomis macrochirus)、紅耳龜 (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蝌蚪等魚類或兩棲類動物。如果心臟夠大、環境也允許的話,也許可以考慮養一些蝙蝠、蜘蛛、壁虎、蜻蜓等另類選擇。

石墨烯做的「氣味隱形斗篷」也能發揮防蚊奇效

有些人不僅不善於園藝,也不諳畜養之道,但這些都不打緊。如果你剛好是個愛好手作之人,不妨考慮看看接下來這個點子——氧化石墨烯 (graphene oxide, GO)。

美國布朗大學工程學院 (Brown’s School of Engineering) 研究人員在 2019 年時曾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刊》(Proceeding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 發表一項研究[4],他們讓受試者手臂皮膚部分暴露,並觀察實驗蚊蟲在一般紗布 (cheesecloth) 與塗有 GO 的紗布上,如何對眼前的鮮肉「大快朵頤」。

結果,蚊子大軍似乎對蓋著 GO 紗布的肉肉們敬謝不敏。研究解釋,由於 GO 是相當強大的分子屏障,基本上連氦原子都難以滲透過去,遑論 CO2 與汗水等吸引蚊子的化學訊號;也就是說,GO 的存在彷彿是一件「氣味分子隱形斗篷」,穿上它,蚊子就別想找到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GO對於蚊子來說彷彿是「氣味分子隱形斗篷」。圖/Mosquito bite prevention through graphene barrier layers | PNAS

另外,研究人員也在 GO 外部沾染汗水的氣味吸引蚊蟲叮咬,發現 GO 堅韌到無法被蚊子的口器戳穿,但如果讓 GO 薄膜吸收水分,它就變得比較柔軟,蚊子們就能乘虛而入。目前,研究人員仍在尋找穩定 GO 的方法,希望無論乾濕,它都能對抵禦蚊子口器的襲擊。不過能確定的是,如果不要白目把汗水塗在外面,穿上隱形斗篷蚊子根本也找不到你啊!(吶喊)

驅逐蚊蟲的方法與設備何其多,族繁不及備載,但它們的原理,主要還提高蚊子登陸+吸血的難度。只要用對材料或方法,你也可以告別那些嗡嗡聲響不停的夜晚!

參考資料

  1. Mosquito Joe. “What Eats Mosquitoes? The Predators of Peskiness!” Mosquito Joe, 30 Jan 2020.
  2.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Protect Yourself and Your Family from Mosquito Bite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7 Dec 2020.
  3.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Skin-Applied Repellent Ingredient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4. Castilho, Cintia J., et al. “Mosquito bite prevention through graphene barrier layers.” Proceeding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 Sep 2019.
  5. Fullscopepestcontrol. “Animals That Eat Mosquitoes.” Fullscopepestcontrol, 2019.
  6. “Insect repellent.” Wikipedia.
  7. Pease, Jill. “UF study offers more evidence that DEET is a safe way to ward off mosquitoes.” UF Health, 26 May 2020.
  8. Picaridin General Fact Sheet.” National Pesticide Information Center.
  9. Siegmund-Roach, Sherilyn. “A Guide To Essential Oil Safety.” Herbal Academy, 6 Apr 2015.
  10. 郭世文,〈關於蚊子的一些事〉,《科學發展》,2011 年 5 月。
所有討論 1
波留先生 M. Beaulieu_96
8 篇文章 ・ 9 位粉絲
曾當過兩三年的職能治療師,在體力正式走下波前轉戰出版業,現為出版社圖文編輯,並斜槓各式聲音工作。